黑火藥說起來沒別的好處,除了煙大之外,就是聲響,十八杆長槍雖不算多,一排也就是六人而已,可射將起來,卻有綿綿不絕之勢,那巨大的暴鳴聲生生震得人耳鼓生疼不已,待得燕萬承等人操演已畢,不說沒有心理準備的眾人了,便是李貞自己也被鬧得耳朵轟鳴個不停。
“啟稟陛下,末將奉命演示已畢,請陛下明示。”廣場的硝煙尚未散盡,暴鳴聲兀自尚在回響,燕萬承便已匆匆走到李世民麵前,恭敬地行禮稟報道。
“好!”李世民興奮地站了起來,叫了聲好,不過卻並沒有立刻對演示進行點評,而是揮了下手道:“且將靶子取來。”
“是,奴婢遵旨。”一聽李世民發話,正自頭暈目眩的內侍監柳東河忙不迭地便應了一聲,緊趕著指揮侍候在一旁的小宦官們將遠端的木靶子抬了過來。
木靶子不大,也就是一尺見方、一寸厚的木板而已,說起來與尋常箭靶並無甚不同之處,靶心處一樣是個大紅心,隻是此時的大紅心卻已渾然變了樣,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孔洞,如同蜂巢一般,至於原本的紅色早已被染成了烏黑一片,叫人見了便有種毛骨悚然之感。
“神兵啊!”
“厲害!”
“著實犀利。”
……
一見到那已如同蜂窩狀的靶子,饒是一眾宰相都是見識多廣之輩,可也禁不住倒吸了口涼氣,紛紛驚詫地感歎了起來,而李世民同樣是興致盎然,竟伸手將那麵靶子拿在了手中,饒有興致地看了好一陣子,這才點了下頭道:“好犀利的兵刃,前番朕若是有此物相助,又何愁安市不下哉。”
要命,老爺子這是在怪咱藏私了,暈!李世民這話說得倒是輕巧,可落在李貞耳朵裏,卻簡直如同霹靂一般,險險些便吃不住勁了,可又不敢隨便開口解釋,正自尷尬萬分間,卻見燕萬承緊趕站出來解釋道:“啟稟陛下,此物雖犀利非凡,卻遠非天下無敵,有三不可戰之說。”
“哦?說說看。”李世民乃是見識過人之輩,先前見火槍之威,便已知曉此物犀利非凡,雖說射程尚遠不及特製強弩,可勝在操作簡易,裝填、發射速度快,早已認定火槍的問世將會是一場軍事變革的開始,本有心將此物在軍中推廣,可乍一聽說此物尚有缺陷,自是來了興致,這便笑著追問了一句。
麵對著一代大帝,燕萬承並不怯場,恭敬地行了個禮之後,暢暢而談談道:“大雨之天不可戰,概因火藥易受潮,啞彈過多,戰則不利;其二,未經特訓之軍,無法結陣而戰,未能結陣之軍,戰必殆;其三,槍、彈製造不易,若無充足之後勤,如水之無源,戰必敗。”
“唔。”李世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並沒有立刻對燕萬承的話進行評述,而是緩步走到不遠處的那些士兵中間,伸手取過一把火槍,端在手中,掂量了一番,這才笑著問道:“燕愛卿,爾既在安西負責此軍,朕對此軍中諸般事宜好奇得很,爾這就介紹一下罷。”
“是,末將遵旨。”燕萬承躬了下身子,緊趕著答道:“我軍名神機營,總人數兩千一百八十人,原有槍械兩千三百把,其中長槍兩千,短槍三百,各式子彈六萬發,成軍於去年十一月初三,經半年餘整訓,始能勉強上陣,老牛塘口一戰後,全軍傷亡三百餘眾,槍械損毀四百餘把,子彈為之一空,如今安西大都護府雖著力加緊趕製,卻依舊未能恢複舊觀,預計到明年五月初,或許能上陣一戰。”
“嗯哼。”李世民一聽神機營僅僅一戰之後,便即後繼無力,眉頭不禁便皺了起來,想了想之後,接著問道:“造一槍須多少人手,又須幾日工期,彈又如何?”
“這個……”燕萬承顯然沒想到李世民會問得如此深入,愣了一下之後,老老實實地回答道:“回稟陛下,末將隻負責練軍,並未參與製造,實不清楚其中之內情。”
“父皇,兒臣對此倒是知曉一些。”李貞從旁閃了出來,也伸手從邊上站著的士兵手中取過一把長槍,笑著解釋道:“此槍分為槍托、槍管、扳機、槍膛、膛線等諸般零部件,須得嚴絲合縫地組裝起來,方是成品,若是稍有差池,則此槍便是次品,故此,每造一槍,須得數十人合力而為之,約摸十天可得一槍,子彈的難點則在火藥的配製上,概因火藥易燃易爆,生產不易,存儲不易,故此,每人每日能產子彈約十發左右。”
李貞這番話說得倒是順溜,可其中卻是半真半假――如今“旭日”下屬之槍械廠已實現了流水線生產,雖說各種生產機械尚原始得很,然則產量其實並不算低,大致來說:每月可生產長短槍百餘支,子彈近五千枚,若是大規模擴建工廠,完全可以做到在數年之內裝備全軍,隻不過李貞眼下尚未有此等打算,故此,特意將實際產量大幅度地縮水了下來。
“此等槍彈關中可造否?”李世民靜靜地聽完了李貞的介紹,隨手將手中的長槍交還給了原主,不動聲色地追問了一句。
老爺子的問話雖是一副隨意的樣子,可李貞卻清楚這話的潛台詞之所在――老爺子這是打算將火槍這等威力巨大之武器控製在手中了,心中不禁有些子發苦,然則老爺子既然有了心,自也容不得李貞不情願,與其等老爺子點明了,倒不如自己交出去幹脆一些,再說了,將槍械場搬回關中本就是李貞登基之時首先要做的事情,如今不過是提前一些罷了,左右核心技術都掌控在絕對心腹手中,卻也不虞有甚泄漏的危險。
“父皇明鑒,關中亦能生產槍彈,隻是需要重新建廠以及重新勘探礦藏,恐須得年餘方可重新開工。”李貞故作細想狀地沉思了一下,這才緩緩地開口答道。
“那好,就遷到藍田(長安下屬的一個郊縣)罷,歸入工部轄內,爾以為如何?”李世民頗有深意地看了李貞一眼,似笑非笑地問道。
工部?果然如此,老爺子又要玩平衡了!李貞心裏頭早就有了準備,此時麵對著李世民那怪異的神情,絲毫也不曾有異常的反應,隻是恭敬地回答道:“是,父皇聖明。”
“哦?哈哈哈……”李世民見狀,仰頭放聲大笑了起來道:“有了此等神兵助陣,朕定要叫高句麗小兒輩俯首稱臣!”
“陛下聖明。”一眾大臣都知曉李世民這是念念不忘安市之敗,雖都不以為然,可誰也不敢在老爺子正高興的時辰說些甚不著調的話,隻能是各自稱頌不已。
“罷了,不說這個了,今日得見神機營之威風,朕心甚悅之,傳朕旨意:賞燕萬承綢十匹,絹十五匹,餘下人等各賞綢、絹各三匹,以為犒軍之用。”李世民大手一揮,止住了眾人的稱頌,笑盈盈地下了旨意。
“末將等叩謝皇上聖恩,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燕萬承等人一聽有賞,自是人人歡喜,個個拜倒在地,連連稱頌不已。
“嗯。”李世民很是滿意地點了下頭,揮手道:“爾等都退下罷,貞兒,爾隨朕到書房一敘好了。”
“是,父皇,兒臣遵旨。”老爺子一準是有話要說,隻不過要說的是甚子李貞並不清楚,隱約覺得其中應該有篇大文章才對,可這當口也不是開口發問的好時機,隻能是恭敬地應答了一聲之後,跟在李世民身後,向著書房行了去。
“來,坐下罷。”李世民緩步走到書房一角的胡床前,半躺半靠地坐了下去,指著胡床前的一個錦墩,很是平靜地吩咐了一句。
“謝父皇賜坐。”李貞一見不單四大宰相沒跟著進房,一眾大小宦官也全都停在了書房門外,心中不由地便是一緊,好在城府足夠深,卻也沒露出甚不妥的神色,隻是恭敬地應答了一聲,端坐了下來,擺出一副恭聽聖訓的樣子。
李世民定定地看了李貞好一陣子,這才略有些個突兀地開口道:“貞兒,安西如今地盤大了,管起來怕是吃力了些,唔,柴大都督可沒少為此跟朕叫苦,說是忙不過來,朕想也是,安西如今地分南北,風土人情皆迥異,朕打算將安西一分為二,爾覺得能行否?”
安西分為南北兩大塊,這本就是李貞原先的算路,不過麽,李貞原本並沒打算立馬便提將出來,隻因著時機尚未成熟――北疆以遊牧為主,其經濟實力遠不及以商貿為主業的南疆,如今北疆剛平定,若無南疆的財力支持,要想達成李貞原先主張的胡人大唐化難度不小,故此,當初李貞給秦文華以及林承鶴所定的期限是五年達到收支平衡,而今老爺子冷不丁地提出此事,著實令李貞頭疼不已的,可老爺子既然已開了口,自是早便有了定策,強行反對的話,不單沒效果,反倒會讓老爺子起些不必要的疑心,這話要如何說得婉轉,可就有些子令李貞為難了的。
“父皇明鑒,兒臣以為一分為二理應可行,唯今北疆剛定,民生凋敝,若無南疆之相應財力支持,一時恐難大治,若是能以過賬之手法,依舊將南疆之財稅分割一部分供給北疆,則分而治之亦是上策。”李貞琢磨了一下之後,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李貞所搞的文化統合之事李世民自是心中有數,此時見李貞並沒有順著自己的話頭胡亂應承,卻也並不以為忤,笑了一下道:“既如此,那該過賬便過賬好了,左右不過是戶部走一下手續罷了,卻也礙不得甚事。”
“父皇聖明。”李貞見事已至此,自也不好再出言反對,隻能恭敬地回了一句。
李世民瞄了李貞一眼,一副隨意的樣子問道:“也罷,既是要分,依爾看來,何人可為北庭之都督?”
嗯?老爺子這話啥意思?李貞一聽老爺子的問話甚是古怪,心裏頭沒來由地便是一沉,暗道不妙――按理來說,安西一分為二,自然該是林承鶴這個北疆鎮守使升任北庭都督,畢竟其戰功、資曆都擺在那兒,任北庭都督乃是順理成章之事,可老爺子明知如此,還要問出這麽個問題來,很顯然就沒打算將林承鶴扶上位,若如此,老爺子的用心就有些子可疑了――安西乃是李貞的大本營和根據地,同時也是李貞手中的槍杆子,自是斷不容有失的,不過麽,對於帝王來說,有安西這麽個隻聽太子話的地兒在,著實不是件賞心悅目的事情,隻要有可能,沒哪個帝王會容許這種情況長期存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老爺子出手削權也是理所當然之事了罷,眼下擺在李貞麵前的選擇是要不要跟老爺子據理力爭一把,再者,便是爭了,能不能勝是一回事,就算是勝了,破壞了父子倆好不容易才形成的默契是否值當?
頭疼,頭疼得緊,李貞假做思考人選問題,肚子裏轉了無數個彎子,卻始終難找到個平衡點,無奈之下,隻好咬了咬牙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若是按資曆才能,朝中能勝任此職者不少,右衛大將軍李大亮、遼東道行軍總管程名振等諸多老將皆能勝任此職,可依兒臣看來,現任北疆鎮守使的林承鶴顯然是出任此職的最佳人選,概因其久鎮北疆,熟知地理人情,又兼深通軍略,若是父皇要兒臣推薦,兒臣便選林承鶴升任北庭都督。”
“林承鶴其人朕雖不曾見過,可其行其事朕確有所聞,是個將才,以他為北庭都督倒也可行,然則朕卻不想學漢和帝使班定遠之策,安西諸將出塞已久,是該調些人回朝了,朕可不想背個用人無度之罵名,朕決議調林承鶴進京,唔,此人眼下乃是左金吾衛將軍之職銜,朕看可以升其為左威衛大將軍麽,貞兒以為呢?”李貞話音剛落,李世民便揮了下手,甚是豪邁狀地嘉獎了林承鶴一番。
左威衛大將軍聽起來是派頭十足,名頭夠大的,與程咬金等諸多名將可是並列而立了,問題是朝廷裏的左威衛大將軍不過是虛銜罷了,手下一個兵都沒有,若無指派,屁用場都沒有,哪及得上北庭都督手下雄兵數萬,這擺明了是明升暗降的障眼法罷了,再算上神機營之事,老爺子這一刀切得也未免太狠太凶了些,真令李貞氣不打一處來的,偏生又沒法發作,盡自心頭苦澀無比,可也無可奈何,還得裝出一副欣然的樣子道:“父皇英明,是兒臣疏忽了,林將軍勞苦功高,是該回朝任職才是。”
“嗯,那就這麽定了,至於北庭都督麽,朕倒有幾個人選,李思摩如何?”李世民細細地看了眼李貞的表情,沒察覺出甚不對的地方,這才笑著問道。
李思摩?開什麽玩笑!李貞一聽老爺子報出來的人選是李思摩,登時便嚇了一大跳,緊趕著便答道:“父皇,李將軍雖也算是通軍務之人,忠心亦是可嘉,然其才具並不足以服眾,且其身份敏感,慮及北庭乃是西突厥之故地,李將軍出任此職兒臣以為並不妥當。”
李思摩對李世民一向忠心耿耿,此番征高句麗又因衝城而負傷,李世民本想著讓其衣錦還鄉,榮歸故裏一回,卻沒想到李貞的反應竟是如此之強烈,登時便沉下了臉來,冷冷地看著李貞,而李貞也毫不示弱,緊閉著嘴,死活不肯鬆這個口,父子倆對視了好一陣子之後,見李貞沒有絲毫退讓的意思,李世民自感無趣,擺了下手道:“罷了,李思摩之事休提也罷,李大亮年歲已高,朕不忍其遠赴塞外,程名振要經略遼東,也不能擅離,朕還指望著要其於軍前效力,爾再提個人選好了。”
李貞一見老爺子的樣子,便知曉其是真的有些子生氣了,奈何李貞卻絕對不可能讓李思摩這等人去北庭瞎折騰的,拋開其本身忠心有餘,能力不足的毛病之外,更因著李思摩乃是突厥皇室舊人,這等身份之人隻能圈在京中,一旦放回大草原,就算他本人不生亂子,也架不住其部眾不生異心,李貞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安西陷於崩潰,就算是惹老爺子生氣,自也在所不惜,這是李貞的底限,沒有絲毫退讓的餘地。
“父皇,兒臣看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為人老成,又善軍略,加之忠心耿耿,出任北庭都督應是可行。”李貞想了想之後,出言謹慎地回道。
張士貴,盂縣上文村人,自幼學武,頗有臂力,箭無虛發,人皆稱奇;隋末聚眾揭竿起義,後歸順李淵;在完成唐朝統一大業和邊境擴張的戎馬生涯中屢立戰功,先後任右光祿大夫、右屯衛大將軍等職,並被封為虢國公,此人之功勳雖不及李靖、李績、程咬金等人那般耀眼,可也是個難得的將才,且在諸皇子之爭中始終保持中立,向來唯李世民之命是從,除此之外,便是李貞這個太子都差遣不動,李貞將其搬將出來,說穿了,也是對李世民摻沙子舉動的一種妥協,這一點李世民自也能看得分明,隻不過李世民並沒有馬上表態,而是微皺著眉頭想了想,這才頷首道:“也罷,那就張士貴好了,朕乏了,爾告退罷。”
“是,父皇,兒臣告退。”李貞盡自滿腹不甘,可聽老爺子下了逐客令,卻也隻能躬身行禮告退而去了,在他轉身出門的那一霎那,李世民原本死沉著的臉上突地露出了絲頗有深意的笑容……
“啟稟陛下,末將奉命演示已畢,請陛下明示。”廣場的硝煙尚未散盡,暴鳴聲兀自尚在回響,燕萬承便已匆匆走到李世民麵前,恭敬地行禮稟報道。
“好!”李世民興奮地站了起來,叫了聲好,不過卻並沒有立刻對演示進行點評,而是揮了下手道:“且將靶子取來。”
“是,奴婢遵旨。”一聽李世民發話,正自頭暈目眩的內侍監柳東河忙不迭地便應了一聲,緊趕著指揮侍候在一旁的小宦官們將遠端的木靶子抬了過來。
木靶子不大,也就是一尺見方、一寸厚的木板而已,說起來與尋常箭靶並無甚不同之處,靶心處一樣是個大紅心,隻是此時的大紅心卻已渾然變了樣,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孔洞,如同蜂巢一般,至於原本的紅色早已被染成了烏黑一片,叫人見了便有種毛骨悚然之感。
“神兵啊!”
“厲害!”
“著實犀利。”
……
一見到那已如同蜂窩狀的靶子,饒是一眾宰相都是見識多廣之輩,可也禁不住倒吸了口涼氣,紛紛驚詫地感歎了起來,而李世民同樣是興致盎然,竟伸手將那麵靶子拿在了手中,饒有興致地看了好一陣子,這才點了下頭道:“好犀利的兵刃,前番朕若是有此物相助,又何愁安市不下哉。”
要命,老爺子這是在怪咱藏私了,暈!李世民這話說得倒是輕巧,可落在李貞耳朵裏,卻簡直如同霹靂一般,險險些便吃不住勁了,可又不敢隨便開口解釋,正自尷尬萬分間,卻見燕萬承緊趕站出來解釋道:“啟稟陛下,此物雖犀利非凡,卻遠非天下無敵,有三不可戰之說。”
“哦?說說看。”李世民乃是見識過人之輩,先前見火槍之威,便已知曉此物犀利非凡,雖說射程尚遠不及特製強弩,可勝在操作簡易,裝填、發射速度快,早已認定火槍的問世將會是一場軍事變革的開始,本有心將此物在軍中推廣,可乍一聽說此物尚有缺陷,自是來了興致,這便笑著追問了一句。
麵對著一代大帝,燕萬承並不怯場,恭敬地行了個禮之後,暢暢而談談道:“大雨之天不可戰,概因火藥易受潮,啞彈過多,戰則不利;其二,未經特訓之軍,無法結陣而戰,未能結陣之軍,戰必殆;其三,槍、彈製造不易,若無充足之後勤,如水之無源,戰必敗。”
“唔。”李世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並沒有立刻對燕萬承的話進行評述,而是緩步走到不遠處的那些士兵中間,伸手取過一把火槍,端在手中,掂量了一番,這才笑著問道:“燕愛卿,爾既在安西負責此軍,朕對此軍中諸般事宜好奇得很,爾這就介紹一下罷。”
“是,末將遵旨。”燕萬承躬了下身子,緊趕著答道:“我軍名神機營,總人數兩千一百八十人,原有槍械兩千三百把,其中長槍兩千,短槍三百,各式子彈六萬發,成軍於去年十一月初三,經半年餘整訓,始能勉強上陣,老牛塘口一戰後,全軍傷亡三百餘眾,槍械損毀四百餘把,子彈為之一空,如今安西大都護府雖著力加緊趕製,卻依舊未能恢複舊觀,預計到明年五月初,或許能上陣一戰。”
“嗯哼。”李世民一聽神機營僅僅一戰之後,便即後繼無力,眉頭不禁便皺了起來,想了想之後,接著問道:“造一槍須多少人手,又須幾日工期,彈又如何?”
“這個……”燕萬承顯然沒想到李世民會問得如此深入,愣了一下之後,老老實實地回答道:“回稟陛下,末將隻負責練軍,並未參與製造,實不清楚其中之內情。”
“父皇,兒臣對此倒是知曉一些。”李貞從旁閃了出來,也伸手從邊上站著的士兵手中取過一把長槍,笑著解釋道:“此槍分為槍托、槍管、扳機、槍膛、膛線等諸般零部件,須得嚴絲合縫地組裝起來,方是成品,若是稍有差池,則此槍便是次品,故此,每造一槍,須得數十人合力而為之,約摸十天可得一槍,子彈的難點則在火藥的配製上,概因火藥易燃易爆,生產不易,存儲不易,故此,每人每日能產子彈約十發左右。”
李貞這番話說得倒是順溜,可其中卻是半真半假――如今“旭日”下屬之槍械廠已實現了流水線生產,雖說各種生產機械尚原始得很,然則產量其實並不算低,大致來說:每月可生產長短槍百餘支,子彈近五千枚,若是大規模擴建工廠,完全可以做到在數年之內裝備全軍,隻不過李貞眼下尚未有此等打算,故此,特意將實際產量大幅度地縮水了下來。
“此等槍彈關中可造否?”李世民靜靜地聽完了李貞的介紹,隨手將手中的長槍交還給了原主,不動聲色地追問了一句。
老爺子的問話雖是一副隨意的樣子,可李貞卻清楚這話的潛台詞之所在――老爺子這是打算將火槍這等威力巨大之武器控製在手中了,心中不禁有些子發苦,然則老爺子既然有了心,自也容不得李貞不情願,與其等老爺子點明了,倒不如自己交出去幹脆一些,再說了,將槍械場搬回關中本就是李貞登基之時首先要做的事情,如今不過是提前一些罷了,左右核心技術都掌控在絕對心腹手中,卻也不虞有甚泄漏的危險。
“父皇明鑒,關中亦能生產槍彈,隻是需要重新建廠以及重新勘探礦藏,恐須得年餘方可重新開工。”李貞故作細想狀地沉思了一下,這才緩緩地開口答道。
“那好,就遷到藍田(長安下屬的一個郊縣)罷,歸入工部轄內,爾以為如何?”李世民頗有深意地看了李貞一眼,似笑非笑地問道。
工部?果然如此,老爺子又要玩平衡了!李貞心裏頭早就有了準備,此時麵對著李世民那怪異的神情,絲毫也不曾有異常的反應,隻是恭敬地回答道:“是,父皇聖明。”
“哦?哈哈哈……”李世民見狀,仰頭放聲大笑了起來道:“有了此等神兵助陣,朕定要叫高句麗小兒輩俯首稱臣!”
“陛下聖明。”一眾大臣都知曉李世民這是念念不忘安市之敗,雖都不以為然,可誰也不敢在老爺子正高興的時辰說些甚不著調的話,隻能是各自稱頌不已。
“罷了,不說這個了,今日得見神機營之威風,朕心甚悅之,傳朕旨意:賞燕萬承綢十匹,絹十五匹,餘下人等各賞綢、絹各三匹,以為犒軍之用。”李世民大手一揮,止住了眾人的稱頌,笑盈盈地下了旨意。
“末將等叩謝皇上聖恩,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燕萬承等人一聽有賞,自是人人歡喜,個個拜倒在地,連連稱頌不已。
“嗯。”李世民很是滿意地點了下頭,揮手道:“爾等都退下罷,貞兒,爾隨朕到書房一敘好了。”
“是,父皇,兒臣遵旨。”老爺子一準是有話要說,隻不過要說的是甚子李貞並不清楚,隱約覺得其中應該有篇大文章才對,可這當口也不是開口發問的好時機,隻能是恭敬地應答了一聲之後,跟在李世民身後,向著書房行了去。
“來,坐下罷。”李世民緩步走到書房一角的胡床前,半躺半靠地坐了下去,指著胡床前的一個錦墩,很是平靜地吩咐了一句。
“謝父皇賜坐。”李貞一見不單四大宰相沒跟著進房,一眾大小宦官也全都停在了書房門外,心中不由地便是一緊,好在城府足夠深,卻也沒露出甚不妥的神色,隻是恭敬地應答了一聲,端坐了下來,擺出一副恭聽聖訓的樣子。
李世民定定地看了李貞好一陣子,這才略有些個突兀地開口道:“貞兒,安西如今地盤大了,管起來怕是吃力了些,唔,柴大都督可沒少為此跟朕叫苦,說是忙不過來,朕想也是,安西如今地分南北,風土人情皆迥異,朕打算將安西一分為二,爾覺得能行否?”
安西分為南北兩大塊,這本就是李貞原先的算路,不過麽,李貞原本並沒打算立馬便提將出來,隻因著時機尚未成熟――北疆以遊牧為主,其經濟實力遠不及以商貿為主業的南疆,如今北疆剛平定,若無南疆的財力支持,要想達成李貞原先主張的胡人大唐化難度不小,故此,當初李貞給秦文華以及林承鶴所定的期限是五年達到收支平衡,而今老爺子冷不丁地提出此事,著實令李貞頭疼不已的,可老爺子既然已開了口,自是早便有了定策,強行反對的話,不單沒效果,反倒會讓老爺子起些不必要的疑心,這話要如何說得婉轉,可就有些子令李貞為難了的。
“父皇明鑒,兒臣以為一分為二理應可行,唯今北疆剛定,民生凋敝,若無南疆之相應財力支持,一時恐難大治,若是能以過賬之手法,依舊將南疆之財稅分割一部分供給北疆,則分而治之亦是上策。”李貞琢磨了一下之後,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李貞所搞的文化統合之事李世民自是心中有數,此時見李貞並沒有順著自己的話頭胡亂應承,卻也並不以為忤,笑了一下道:“既如此,那該過賬便過賬好了,左右不過是戶部走一下手續罷了,卻也礙不得甚事。”
“父皇聖明。”李貞見事已至此,自也不好再出言反對,隻能恭敬地回了一句。
李世民瞄了李貞一眼,一副隨意的樣子問道:“也罷,既是要分,依爾看來,何人可為北庭之都督?”
嗯?老爺子這話啥意思?李貞一聽老爺子的問話甚是古怪,心裏頭沒來由地便是一沉,暗道不妙――按理來說,安西一分為二,自然該是林承鶴這個北疆鎮守使升任北庭都督,畢竟其戰功、資曆都擺在那兒,任北庭都督乃是順理成章之事,可老爺子明知如此,還要問出這麽個問題來,很顯然就沒打算將林承鶴扶上位,若如此,老爺子的用心就有些子可疑了――安西乃是李貞的大本營和根據地,同時也是李貞手中的槍杆子,自是斷不容有失的,不過麽,對於帝王來說,有安西這麽個隻聽太子話的地兒在,著實不是件賞心悅目的事情,隻要有可能,沒哪個帝王會容許這種情況長期存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老爺子出手削權也是理所當然之事了罷,眼下擺在李貞麵前的選擇是要不要跟老爺子據理力爭一把,再者,便是爭了,能不能勝是一回事,就算是勝了,破壞了父子倆好不容易才形成的默契是否值當?
頭疼,頭疼得緊,李貞假做思考人選問題,肚子裏轉了無數個彎子,卻始終難找到個平衡點,無奈之下,隻好咬了咬牙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若是按資曆才能,朝中能勝任此職者不少,右衛大將軍李大亮、遼東道行軍總管程名振等諸多老將皆能勝任此職,可依兒臣看來,現任北疆鎮守使的林承鶴顯然是出任此職的最佳人選,概因其久鎮北疆,熟知地理人情,又兼深通軍略,若是父皇要兒臣推薦,兒臣便選林承鶴升任北庭都督。”
“林承鶴其人朕雖不曾見過,可其行其事朕確有所聞,是個將才,以他為北庭都督倒也可行,然則朕卻不想學漢和帝使班定遠之策,安西諸將出塞已久,是該調些人回朝了,朕可不想背個用人無度之罵名,朕決議調林承鶴進京,唔,此人眼下乃是左金吾衛將軍之職銜,朕看可以升其為左威衛大將軍麽,貞兒以為呢?”李貞話音剛落,李世民便揮了下手,甚是豪邁狀地嘉獎了林承鶴一番。
左威衛大將軍聽起來是派頭十足,名頭夠大的,與程咬金等諸多名將可是並列而立了,問題是朝廷裏的左威衛大將軍不過是虛銜罷了,手下一個兵都沒有,若無指派,屁用場都沒有,哪及得上北庭都督手下雄兵數萬,這擺明了是明升暗降的障眼法罷了,再算上神機營之事,老爺子這一刀切得也未免太狠太凶了些,真令李貞氣不打一處來的,偏生又沒法發作,盡自心頭苦澀無比,可也無可奈何,還得裝出一副欣然的樣子道:“父皇英明,是兒臣疏忽了,林將軍勞苦功高,是該回朝任職才是。”
“嗯,那就這麽定了,至於北庭都督麽,朕倒有幾個人選,李思摩如何?”李世民細細地看了眼李貞的表情,沒察覺出甚不對的地方,這才笑著問道。
李思摩?開什麽玩笑!李貞一聽老爺子報出來的人選是李思摩,登時便嚇了一大跳,緊趕著便答道:“父皇,李將軍雖也算是通軍務之人,忠心亦是可嘉,然其才具並不足以服眾,且其身份敏感,慮及北庭乃是西突厥之故地,李將軍出任此職兒臣以為並不妥當。”
李思摩對李世民一向忠心耿耿,此番征高句麗又因衝城而負傷,李世民本想著讓其衣錦還鄉,榮歸故裏一回,卻沒想到李貞的反應竟是如此之強烈,登時便沉下了臉來,冷冷地看著李貞,而李貞也毫不示弱,緊閉著嘴,死活不肯鬆這個口,父子倆對視了好一陣子之後,見李貞沒有絲毫退讓的意思,李世民自感無趣,擺了下手道:“罷了,李思摩之事休提也罷,李大亮年歲已高,朕不忍其遠赴塞外,程名振要經略遼東,也不能擅離,朕還指望著要其於軍前效力,爾再提個人選好了。”
李貞一見老爺子的樣子,便知曉其是真的有些子生氣了,奈何李貞卻絕對不可能讓李思摩這等人去北庭瞎折騰的,拋開其本身忠心有餘,能力不足的毛病之外,更因著李思摩乃是突厥皇室舊人,這等身份之人隻能圈在京中,一旦放回大草原,就算他本人不生亂子,也架不住其部眾不生異心,李貞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安西陷於崩潰,就算是惹老爺子生氣,自也在所不惜,這是李貞的底限,沒有絲毫退讓的餘地。
“父皇,兒臣看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為人老成,又善軍略,加之忠心耿耿,出任北庭都督應是可行。”李貞想了想之後,出言謹慎地回道。
張士貴,盂縣上文村人,自幼學武,頗有臂力,箭無虛發,人皆稱奇;隋末聚眾揭竿起義,後歸順李淵;在完成唐朝統一大業和邊境擴張的戎馬生涯中屢立戰功,先後任右光祿大夫、右屯衛大將軍等職,並被封為虢國公,此人之功勳雖不及李靖、李績、程咬金等人那般耀眼,可也是個難得的將才,且在諸皇子之爭中始終保持中立,向來唯李世民之命是從,除此之外,便是李貞這個太子都差遣不動,李貞將其搬將出來,說穿了,也是對李世民摻沙子舉動的一種妥協,這一點李世民自也能看得分明,隻不過李世民並沒有馬上表態,而是微皺著眉頭想了想,這才頷首道:“也罷,那就張士貴好了,朕乏了,爾告退罷。”
“是,父皇,兒臣告退。”李貞盡自滿腹不甘,可聽老爺子下了逐客令,卻也隻能躬身行禮告退而去了,在他轉身出門的那一霎那,李世民原本死沉著的臉上突地露出了絲頗有深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