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0-02-25


    倫理顧名思義就是人倫之理,乃是道德的最底限度,若有違犯,那便是與禽獸無異,這一條自民智初開便已是約定成俗,而從漢武帝獨遵儒學之後,倫理道德更是提高到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步,若有觸之,必遭天譴,無論是子不孝、婦不忠莫不如是,在這其中亂/倫屬重罪,一旦有之,必遭重刑,即便是素來開放的大唐也不例外――長孫無忌所主導編撰的《大唐律法》中明文規定,此罪當處以大辟之刑,已是重罪矣,當然了,對於皇室來說,那些個狗屁倒灶的事情卻是多得數不勝數,遠的就不說了,便是當今皇帝李世民自個兒在這方麵也有虧欠之處――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誅殺了齊王李元吉一家滿門,唯獨將其王妃留下,而且納入了自個兒的後宮,那女子便是當今的小楊妃,不過嘛,因著李世民的文功武德之驃悍,時人們也不敢多說些甚子,隻能裝作沒看見此事,可這事情要是落到了太子李治頭上,那就絕不那麽簡單了,一旦捅破,別說李治太子之夢就此斷送,皇宮內外將因之而起的風波一準小不到哪去,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實是非同小可,也由不得納隆不驚懼了。(..tw無彈窗廣告)


    “確實麽?”納隆身為“旭日”的總負責人,自是知曉雁組一幫子審訊高手的能耐,可還是忍不住出言問了一句。


    雁大並沒有多言,隻是重重地點了下頭,言簡意賅地回答道:“無誤!”


    “哦?”納隆並沒有再多問,隻是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臉上雖無甚表情,可內心裏卻是驚濤駭浪地翻滾不已,無他,太子與武媚娘有染這一消息實在是太令人震撼了,可該不該用,該如何用卻令納隆左右為難不已――若是在此等太子謀自立的當口拋將出去,吳、魏雙王的人馬自然會大加利用,在朝野的輿論壓力下,李治的太子夢自然也就隻有破碎這麽個結局,可如此一來,整個朝局就將再次陷入混沌之中,勢必再現貞觀十六年那等三王奪嫡的局麵,這其中李貞固然是功勞最大的一方,可在朝中的勢力反倒是最弱小的一個,能不能笑到最後還真難說得很,至少納隆本人不敢打包票;可要是先將此消息扣下,一旦過了這個風尖浪口的話,此消息的利用價值勢必就得大打折扣了,再說了,皇室中人哪個不是心狠手辣之輩,過河拆橋,乃至殺人滅口的勾當大家夥可都是行家裏手,沒什麽事是那幫子天家子弟不敢幹的,畢竟對於佳麗三千的後宮來說,一個不受寵的才人之死活可沒什麽人會去關注的,一旦真要是太子挺過了朝議這一關之後,勵精圖治,豐滿了羽翼,那後果同樣不堪設想。


    頭疼,納隆是真的頭疼了,偏生此時李貞這個正主兒又不在京師,而明日就是朝議之時了,即便納隆想請示時間上也來不及了,至於燕德妃那一頭麽,就其將人送來卻一無吩咐的舉動,本身就表明了燕德妃自己對此事也拿不定主意,這是明擺著要納隆去加以判斷該如何使用這一震撼之消息,這令納隆頓覺肩頭壓力狂增,胸口悶得有些子喘不過氣來。


    “呼……”低頭沉思`了良久的納隆長長地吐了口氣,試圖將心中的憋悶全都吐將出去,起了身,在廳堂裏來回走了幾步,突地停了下來,瞄了眼不言不動地垂手站在廳角的雁大,緩緩地開口道:“爾如何看此事?”


    雁大素來沉穩,不喜多言,此時聽得納隆見問,隻是緩緩地搖了搖頭道:“屬下不知,可若是殿下在京,會當如何?”


    “殿下,嗯……”納隆心中一凜,突地想起當初李貞曾說過的一件事來――袁天罡給李治的批語!


    “逢武則興,遇蘇有難。”納隆自言自語地念叨了一句,心中的憂慮不但沒有因此而減輕,反倒是更濃鬱了幾分,苦笑著甩了甩頭,喃喃地道:“莫非真是天意如此麽?也罷,那就順天而行好了。”


    “雁大,傳令下去,將那兩名小宦官好生看管起來,明日一早送出京師,關入城外密窯之中,沒有某之手令,任何人不得私下接觸,違令者殺無赦!”納隆仰頭看了看漸漸黑下來的天色,咬著牙下了最後的決斷。


    “是,可……”雁大雖不喜多言,可接到了納隆這個密令,卻還是顯得有些子猶豫,雖是出言領了令,卻並沒有即刻動身,而是麵帶疑慮地看著納隆。


    雁大乃是越王一係在京師的第二號人物,納隆雖是他的上級,卻也不敢輕視他的意見,此時一見雁大遲疑,便已明白了雁大的疑慮之所在,麵色平靜地出言道:“今時今日,殿下的戰略部署皆在安西,若是京師劇變過甚,安西之事勢必半途而廢,若根基不穩,如何逐鹿長安,因小而失大者,非智者所為也,以退為進也不失為穩妥之道乎。”


    雁大年級輕輕地便能成為負責情報工作的首領人物,固然是因李貞寵信之故,可也因著本身就是智謀之士之緣由,雖不能跟納、莫二大謀士相提並論,卻也不是弱者,一聽納隆之言,立時醒悟了過來――一拳擊垮太子固然是痛快了,可接下來的奪嫡之風雲卻不是根基未穩的李貞之幸事,若是因此而影響到李貞的整個戰略布局,那等過錯不是京中諸人能承擔得起的,是故,盡管此時放棄了擊垮太子的最佳機會,卻保留了將來的希望所在,是利大於弊之舉,當然,如此一來,京師諸人肩頭上的擔子也就更重了些,不單要與吳、魏雙王方麵的人鬥,還得提防太子竄起,納隆此舉等於是將重擔全都壓到了自己的肩頭上來了,一念及此,雁大眼中不禁掠過一絲尊重之色,恭敬地躬身行了個禮道:“是,屬下這就去辦。”話音一落,轉身便要往外行去。


    “且慢。”就在雁大將出廳門之際,納隆突地出言道:“爾先去通知李侍郎,明日之朝議按原定之計劃執行。”


    “是!”雁大回身行了個禮,一閃身,人已消失在黑暗之中。


    “對耶,錯耶?唉……”別看先前納隆下決斷之時顯得很絕然,可實際上內心卻依舊不怎麽安生,凝望著窗外夜空中那初升的圓月,麵上露出了絲彷徨的迷茫……


    說到彷徨,這一日裏處於這等狀態的絕不止納隆一人,身為百官之首的司徒長孫無忌的心情也沒有比納隆強上多少,盡管先前在甘露殿裏被李世民那番話感動得痛哭流涕,可一回到自個兒府上,長孫無忌卻再也沒了麵聖之時的激情――以他的曆練又如何看不出李世民那等打拉相結合的手法不過隻是種帝王心術罷了,朝中第一人又怎地,功勞蓋世又能如何,那幫子朝臣們又有哪個是吃素的,碰到這等站位問題,沒有誰會含糊的,更不可能因他長孫無忌是司徒而有所退縮,畢竟大家夥可也都是開國之元勳,雖說功勞沒長孫無忌大,可內心裏未必就會把他長孫無忌放在心上,偏生長孫無忌本人又不以辯才著稱,要他去玩諸葛亮舌戰群儒那一套,長孫無忌自忖不是那塊材料,可聖命在肩,卻又不容長孫無忌退縮,有這等鬧心之事在,試問長孫無忌又如何能高興得起來?百般思索無計之後,長孫無忌不得不派人將崔澤請了來。


    崔澤年少多才卻不輕狂,進退有據,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言談舉止間,親和力極強,卻又不凡大世家子弟所應有的雍容,饒是長孫無忌閱人甚多,卻也為之心折不已,望著崔澤那滿臉的溫和笑意,長孫無忌便不由地想起了自己那已經瘋了的幼子,心中立時沒來由地一疼,對越王李貞的恨意也立時更深了幾分,臉色立時顯得有些子難看起來,端坐一旁的崔澤立時看出了些不對,忙臉帶關切之意地出言問道:“世叔,您這是……”


    “啊,不礙事,不礙事。”長孫無忌忙收回了心思,掩飾地搖了搖手,笑著道:“老朽老了,嗬嗬,總有些犯暈,沒事了,沒事了,賢侄可知曉陛下今日召老朽進宮一事?”


    “小侄已聽衝兄提及,聞知世叔將位列淩煙閣第一人,實乃可喜可賀之大事也,當浮一大白以慶之。”崔澤略一躬身子,滿是崇仰地說道。


    “些許虛名何足掛齒,不提也罷。”聽得崔澤出言誠懇,長孫無忌倒也很有些子興奮,不過那絲興奮之情很快便被憂慮所掩蓋,肥胖的臉頰抖了抖,長歎了口氣,卻並沒有接著往下說,可臉上的神情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崔澤本就是個機靈人,加之早已得到了“旭日”暗中傳遞來的消息,哪會猜不透長孫無忌請自己來的真實用心,此時見長孫無忌做出一副有難言之隱的樣子,心中雖是暗笑,可臉上卻是一副誠懇至極的樣子道:“世叔可是憂心明日之朝議?”


    “唉,樹欲靜而風不止,如之奈何?”長孫無忌長歎了口氣,很是苦惱地說道。


    “哦?可是聖上那兒……”崔澤臉上露出一絲恍然的神色,試探地問了一句。


    “嗯。”長孫無忌並沒有明說,隻是點了點頭,應了一聲。


    “大喜啊,世叔,此乃大喜之事也!”崔澤臉上滿是按耐不住的喜色,激動地站了起來,對著長孫無忌躬身行了個禮道。


    “哦?賢侄此言何意?這喜從何而來?”長孫無忌疑惑地看著崔澤,好一陣子之後,才遲疑地問道。


    “世叔,您看不出來麽,陛下這是行以退為進之計罷,然卻是世叔成就不世出之功的大好機會啊。”長孫無忌話音剛落,崔澤立馬接口說道。


    “以退為進?不世之功?老朽怎地越聽越糊塗了,賢侄還請明言的好。”長孫無忌並非愚者,一聽之下,心中一動,便已明白了崔澤話裏的意思,可還是作出一副大惑不解的樣子問道。


    “世叔明鑒。”崔澤整了整衣衫,很是恭敬地躬身暢暢談談道:“聖上欲立當今太子乎?未必也,以聖上之勇武蓋世,又怎能容忍一怯弱之輩為繼位之人,其之所以立晉王為太子,實乃權宜之計也,非出自本心,這一條先前小侄便已言明,無須再言,然,陛下息事寧人之舉措,卻未能換得朝局之平穩,朝臣黨爭依舊,反倒又愈演愈烈之勢,若不加以製止,其患大焉,是故,讓當今太子出頭就成了聖上目下唯一能行之事,而世叔的機會便在此一舉也。”崔澤話說到這兒便停了下來,隻是含笑看著長孫無忌。


    見崔澤停住了嘴,長孫無忌笑了起來,輕輕一揮大袖子道:“願聞其詳。”


    “世叔這是在考小侄了。”崔澤笑著道:“聖上此舉有著兩層意思在,其一,讓太子出頭,打壓諸方之勢力,降低朝中黨爭的烈度,畢竟太子再怯弱也是名正言順的太子,有他在,自然有朝臣會去擁護,勢力均衡之下,諸方勢力勢必得有所收斂;其二,聖上心中尚存一線希望,指望著這位從未經曆過朝務的太子經過曆練之後能有所成,所謂玉不雕不成器便是這個理,若是太子所作所為能合得聖意,那今上未必就不能將太子扶正,然則,依某觀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當今太子那怯弱的個性,若是無人扶持,必敗無疑,而真能扶持其之人唯有世叔耳,這一條太子心中早有定見,是故方有哭求世叔之一幕,一旦太子全盤按照世叔之方略行事,其上位就將是板上釘釘之勢也,而世叔力挽狂瀾,化不可能為可能,實千古未有之奇功也,世叔一族當可確保長此無憂矣!”


    “唔。”崔澤說得倒是煽情無比,可長孫無忌卻隻是不置可否地應了一聲,飛快地皺了下眉頭道:“賢侄可聞霍公子孟之舊事乎?”


    霍光,字子孟,為漢室名臣,受漢武帝之命為輔政大臣,其一生為了漢室的中興而任勞任怨,可謂立下了不世之奇功,然,其身死之後,竟遭滅族之慘禍,雖說是其後人不檢點所致,然霍光本人功高蓋世才是最主要的誘因,沒有哪家皇朝能容忍有臣下之名聲超過天家的,但凡輔政之大臣就算能保得自己一生平安,可到了頭來卻一定會被天家找個借口釘上恥辱柱,此為皇朝曆史顛簸不破之真理。崔澤自幼飽讀詩書,又豈會不知道霍氏家族之事,此時見長孫無忌在大利上頭依然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禁心生佩服之意,隻不過佩服歸佩服,卻不會影響到崔澤完成自己之任務的使命感,這便笑了起來道:“世叔所慮之深,小侄不及也,然小侄卻以為此並非無方可解,霍公一生謹慎,然其後人卻驕奢無度,實乃自取其禍也,而世叔一族則不然,世叔謹慎、才幹不下霍光,家風嚴謹,族人也都循規蹈矩,此為其一,其二,世叔本就是太子之親舅,外人如何離間得了,正所謂疏不間親也,有此兩條在,當無霍氏一門之慘禍也。”


    “善!”長孫無忌放聲大笑起來,笑聲裏滿是愉悅之情,好一通子大笑之後,這才目光炯炯地看著崔澤道:“然則明日一朝非易事耳,賢侄可有良策乎?”


    聽著長孫無忌那豪爽的大笑聲,崔澤立時心中有了種明悟――自己所言的這一切隻怕長孫無忌早就已了然於心了,之所以要如此細問自己,不外乎是種考核罷了,若是所答不能合了長孫無忌的意,那後果隻怕不是成不了長孫無忌的心腹那麽簡單,殺身之禍都有可能,無他,此等朝局秘聞之事可是事關滿門生死的大事,縱使親族也難得參與,更何況他這麽個外人了,而此時長孫無忌正式將話題轉向了明日的朝議,也就意味著他崔澤從今日起就算是長孫無忌最信任之人了,崔澤在後怕之餘,也禁不住有些子興奮了起來,聽得長孫無忌發問,笑著沉吟了一下道:“朝議者不外乎一個議字罷了,既是議,那就是各顯其能罷了,太子年長,本就該自立,此乃正理耳,世叔所慮者不外乎群臣嘴雜,辯不勝辯而已,卻又有何難之處。”


    “哦?賢侄可否明言?”長孫無忌擔心的就是明日朝議辯論失利,此時聽崔澤說得如此輕鬆,第一次真兒個地動容了,不假思索地追問道。


    崔澤淡然地一笑道:“議者,導向之爭也,正所謂先發製人,後發者製於人,若是能搶先引領朝議之導向,勝負定矣,而今敵強我弱,當以奇兵勝之,小侄有一計可供世叔參詳,若是無誤,當可一議定乾坤!”


    “這……”長孫無忌實不敢相信崔澤所言,猶豫了一下,起了身,整了整衣衫,對著崔澤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道:“願賢侄教我。”


    崔澤如何敢受了長孫無忌的大禮,驚得竄了起來,忙不迭地往邊上退開,口中一迭聲地道:“世叔不可如此,小侄實當不起啊。”


    長孫無忌堅持著將禮行完,麵色一正地道:“賢侄若是能助老朽過了這一關,便是我長孫滿門的恩人,老朽自該大禮以謝之。”


    “唉,世叔,您這是要折殺小侄麽,此不過雕蟲小技也,實不敢當世叔如此厚愛。”崔澤苦笑著搖了搖頭,見長孫無忌堅持要行禮,卻也無可奈何,待得長孫無忌直起了身子之後,崔澤緩步上前,湊到長孫無忌的耳邊輕輕地說出了一番話,聽得長孫無忌臉上神色變幻個不停,末了,徑自哈哈大笑了起來,那滿是愉悅的笑聲在書房裏回蕩不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爭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鳴岐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鳴岐山並收藏龍爭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