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09-08-29
誤會了不是?得,咱還是趕緊說清楚的好。(..tw無彈窗廣告)李貞心中有數,並未因李世民不待見而受驚嚇,頓了一下,緊趕著說道:“父皇,兒臣於製書上偶有構思,著下人們試驗了一下,發現可行,兒臣不敢隱瞞,特來稟報父皇。”一邊說著,一邊從大袖中取出一本奏章和一本書籍,高高地舉過頭頂道:“父皇,此是用兒臣所構思之物印製出來的《論語》,頗有些可觀之處,還請父皇過目。”
李世民看了看李貞,良久不發一言,多半會才揮了下手,示意隨侍在身側的小宦官將李貞所呈之物遞了上來,也沒先看李貞的折子,倒是先翻閱起那本書來,隻不過就這麽隨意一看,李世民的臉上立時浮現出了驚疑之色――《論語》全文並不長,也就是四千來字,印製成一尺長,八寸寬的書籍,也就是三十來頁罷了,可那上頭的字卻婉雅秀逸、外柔內剛,深得沉厚安詳之韻,以李世民對書法的愛好,立刻認出了這筆楷虞世南的筆跡,可再一瞧,那字明顯不是用毛筆寫出來的,疑心頓起,放下了書本,看著李貞道:“此書是如何而來?”
嘿嘿,成了!李貞心中暗自得意,可臉上卻滿是恭敬之色地道:“回父皇的話,兒臣自進學以來,常聞父皇詔令各地要教化民眾,兒臣深以為然,不過兒臣以為既是教化,總得有書,若是全靠手抄,費時費工,且謬誤難免,兒臣身為皇子,自該為父皇分憂,兒臣想若是能以印刷術代替手抄,不但能省時省工,還能宣示朝廷愛民重士之意,故此每得閑暇,總是思索其事,屢經試驗,終有所得,兒臣已令人建立起一印刷廠,可以大規模承印即是樣本。.tw[棉花糖小說網]”李貞頓了一下,偷眼看了看李世民的臉色,接著說道:“兒臣年前因要摹字,特地托人請虞尚書撰寫了文貼,因著虞尚書的字好,前些日子兒臣便著人以此文貼為模子印製成了此書。”李貞暢暢而談,將事情的起因經過都詳說了一番,立時勾起了李世民的好奇心。
“哦?此書印製所需時間幾何?一次能印製多少?”李世民略一沉吟,開口問道。
嗬嗬,老爺子上鉤了!李貞心中暗爽不已,緊趕著答道:“回父皇話,若是有摹本,就以《論語》而論,若是以一次印刷一千本為計,所需時間不過一個半月,不過就算是印製萬餘冊,所需的時間也不超過三個月,隻需排版完成之後,印製數量可以不限,無論多少都能印製。”
李貞所言已經是很保守的估算了,實際上,以李貞目前已經建成的印刷廠規模而論,印製一萬冊《論語》所需的時間兩個半月足矣,可就是這樣,還是把群臣們都嚇了一大跳,一幹子重臣都不相信天下有此奇術,雖不敢在君前對李貞詳加盤問,可私下卻各自小聲地議了起來,大殿中嗡嗡之聲立時大作。
縱使李世民眼界開闊,可聽了李貞的話,眉頭也皺了起來,狐疑地打量了李貞好一陣子,沉吟地問道:“貞兒所言可是確實?”
“回父皇的話,兒臣所言句句是實,並不敢虛言哄騙父皇。”李貞恭敬地答道。
在李世民的印象中,李貞素來沉穩,行事靠譜,尤其是前些年搗鼓出那些新式家具的事兒更是令李世民印象深刻,此時見李貞說得如此肯定,李世民雖未全信,可畢竟是信了幾分,略一沉吟,也不再多問此事,轉頭看向那起子議論紛紛的重臣們,笑著說道:“此書朕以為尚可,諸公不妨試閱一下。”
李世民下了旨,自有隨侍的小宦官將此書傳交給那起子重臣們,從左仆射房玄齡起,一個個輪著過了一遍,大家夥都是見識過人之輩,自然明白此書若是真兒個能像李貞所言那般印製出來,對於朝廷想要教化民眾之舉而言,是極為有利的事情,自然是人人交口稱讚不已。那一聲聲的叫好聲聽在耳裏,李貞可是頗為享受的,隻不過還沒等李貞陶醉個夠呢,老爺子下一句話就讓李貞嚇出了一身的冷汗――“貞兒,爾對治典一事如何看?”
媽的,老爺子果然還是問上了,該死的,管他誰主編,反正老子是輪不上的,咱等著書出來印就是了。李貞盡自來前就考慮過自家老爹有問出此題的可能性,可還是被驚出了一身的冷汗,無他,這個問題著實不好答,這滿大殿雖說都是重臣,可難保其中沒有那些個兄弟們的眼線,這時節李貞要是答得偏了,那話頭一準傳將出去,真到了那會兒,就算李貞不想參與奪嫡,隻怕那幫子兄弟們也不會放過他的,可問題是老爺子金口已開,不答也得答了不是?
李貞斟酌了一下道:“回父皇的話,兒臣以為治典是必須之事,不過兒臣以為治典所需時間不少,而教化民眾之事卻急,若是先將現有之四書五經,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以及明算科之《九章律》、《張丘建》、《夏侯陽》、《周髀》、《五經算》、《記遺》、《三等數》,《綴術》,《輯古》等書先行刊印天下或許更好些。”
李世民問的是該由誰來主編典籍,李貞卻答非所問,純屬偷換概念,不過所言之語卻頗有些見地,尤其是提出四書五經的概念更是令人耳目一新,畢竟這個時節所謂的經書浩瀚得很,遠不止李貞所言的這幾本書――唐科舉為九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連同《周易》、《尚書》、《詩經》,稱為“九經”,至於各種傳、記還有許多,就算是九經也有著數十種不同的版本。
李世民自然是知曉李貞偷換概念的根由之所在,可眼瞅著李貞不想說,李世民倒也不為己甚,笑了一下,也沒再多問,環視了一下眾臣道:“諸公以為貞兒此言如何?”
如何?還能如何?李世民這話的意思早已明擺是讚同李貞的看法了,諸位大臣也不會強自出頭阻攔,再者,此事也屬利國利民之好事,諸大臣自然不會出言反對的,當然是人人讚同,個個說好的。
“陛下,臣有幾樁不明之事要請教漢王殿下。”在一片的讚揚聲中,秘書監魏征站了出來,高聲說道。
李世民笑著點了下頭道:“準了。”
靠,這老爺子咋又跳出來了呢?李貞一見是以直諫聞名的魏征站了出來,心頭不免有些子發虛――頭前李貞整出新式家具的時候,魏征就曾上本言事,說那些個新式家具是驕淫奢華之物,不主張推而廣之,甚至說宮中不該有此物出現。其本章言辭灼灼,險些壞了李貞賺錢的好事,若不是老爺子自個兒用了說好,隻怕李貞手中那些新家具就得全部爛在手中了,這會兒眼見魏征又站出來了,李貞還真是有些子氣急敗壞的,可當著老爺子的麵,卻又發作不得,沒奈何隻好恭敬地行禮道:“魏大人有事請言明,小王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魏征秉性正直,素以敢犯顏直諫而聞名天下,隻要是他占了理,就算是李世民龍顏大怒,他也不會害怕,該說的照樣要說,沒少令李世民下不來台,這會兒眼瞅著李貞態度恭敬,魏征卻也宛若沒有感覺一般,一臉子平靜地問道:“老臣有三事不明,其一:漢王所雲之四書五經出自何典?其二,若是刊印書籍,如何計價?其三,由誰主導,如何掌控,以確保無誤?”
魏征所提的問題極為尖銳,可卻正好問在了點子上,一時間滿大殿的讚揚之聲立時停了下來,大家夥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李貞的身上,大殿中靜得有些子磣人……
誤會了不是?得,咱還是趕緊說清楚的好。(..tw無彈窗廣告)李貞心中有數,並未因李世民不待見而受驚嚇,頓了一下,緊趕著說道:“父皇,兒臣於製書上偶有構思,著下人們試驗了一下,發現可行,兒臣不敢隱瞞,特來稟報父皇。”一邊說著,一邊從大袖中取出一本奏章和一本書籍,高高地舉過頭頂道:“父皇,此是用兒臣所構思之物印製出來的《論語》,頗有些可觀之處,還請父皇過目。”
李世民看了看李貞,良久不發一言,多半會才揮了下手,示意隨侍在身側的小宦官將李貞所呈之物遞了上來,也沒先看李貞的折子,倒是先翻閱起那本書來,隻不過就這麽隨意一看,李世民的臉上立時浮現出了驚疑之色――《論語》全文並不長,也就是四千來字,印製成一尺長,八寸寬的書籍,也就是三十來頁罷了,可那上頭的字卻婉雅秀逸、外柔內剛,深得沉厚安詳之韻,以李世民對書法的愛好,立刻認出了這筆楷虞世南的筆跡,可再一瞧,那字明顯不是用毛筆寫出來的,疑心頓起,放下了書本,看著李貞道:“此書是如何而來?”
嘿嘿,成了!李貞心中暗自得意,可臉上卻滿是恭敬之色地道:“回父皇的話,兒臣自進學以來,常聞父皇詔令各地要教化民眾,兒臣深以為然,不過兒臣以為既是教化,總得有書,若是全靠手抄,費時費工,且謬誤難免,兒臣身為皇子,自該為父皇分憂,兒臣想若是能以印刷術代替手抄,不但能省時省工,還能宣示朝廷愛民重士之意,故此每得閑暇,總是思索其事,屢經試驗,終有所得,兒臣已令人建立起一印刷廠,可以大規模承印即是樣本。.tw[棉花糖小說網]”李貞頓了一下,偷眼看了看李世民的臉色,接著說道:“兒臣年前因要摹字,特地托人請虞尚書撰寫了文貼,因著虞尚書的字好,前些日子兒臣便著人以此文貼為模子印製成了此書。”李貞暢暢而談,將事情的起因經過都詳說了一番,立時勾起了李世民的好奇心。
“哦?此書印製所需時間幾何?一次能印製多少?”李世民略一沉吟,開口問道。
嗬嗬,老爺子上鉤了!李貞心中暗爽不已,緊趕著答道:“回父皇話,若是有摹本,就以《論語》而論,若是以一次印刷一千本為計,所需時間不過一個半月,不過就算是印製萬餘冊,所需的時間也不超過三個月,隻需排版完成之後,印製數量可以不限,無論多少都能印製。”
李貞所言已經是很保守的估算了,實際上,以李貞目前已經建成的印刷廠規模而論,印製一萬冊《論語》所需的時間兩個半月足矣,可就是這樣,還是把群臣們都嚇了一大跳,一幹子重臣都不相信天下有此奇術,雖不敢在君前對李貞詳加盤問,可私下卻各自小聲地議了起來,大殿中嗡嗡之聲立時大作。
縱使李世民眼界開闊,可聽了李貞的話,眉頭也皺了起來,狐疑地打量了李貞好一陣子,沉吟地問道:“貞兒所言可是確實?”
“回父皇的話,兒臣所言句句是實,並不敢虛言哄騙父皇。”李貞恭敬地答道。
在李世民的印象中,李貞素來沉穩,行事靠譜,尤其是前些年搗鼓出那些新式家具的事兒更是令李世民印象深刻,此時見李貞說得如此肯定,李世民雖未全信,可畢竟是信了幾分,略一沉吟,也不再多問此事,轉頭看向那起子議論紛紛的重臣們,笑著說道:“此書朕以為尚可,諸公不妨試閱一下。”
李世民下了旨,自有隨侍的小宦官將此書傳交給那起子重臣們,從左仆射房玄齡起,一個個輪著過了一遍,大家夥都是見識過人之輩,自然明白此書若是真兒個能像李貞所言那般印製出來,對於朝廷想要教化民眾之舉而言,是極為有利的事情,自然是人人交口稱讚不已。那一聲聲的叫好聲聽在耳裏,李貞可是頗為享受的,隻不過還沒等李貞陶醉個夠呢,老爺子下一句話就讓李貞嚇出了一身的冷汗――“貞兒,爾對治典一事如何看?”
媽的,老爺子果然還是問上了,該死的,管他誰主編,反正老子是輪不上的,咱等著書出來印就是了。李貞盡自來前就考慮過自家老爹有問出此題的可能性,可還是被驚出了一身的冷汗,無他,這個問題著實不好答,這滿大殿雖說都是重臣,可難保其中沒有那些個兄弟們的眼線,這時節李貞要是答得偏了,那話頭一準傳將出去,真到了那會兒,就算李貞不想參與奪嫡,隻怕那幫子兄弟們也不會放過他的,可問題是老爺子金口已開,不答也得答了不是?
李貞斟酌了一下道:“回父皇的話,兒臣以為治典是必須之事,不過兒臣以為治典所需時間不少,而教化民眾之事卻急,若是先將現有之四書五經,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以及明算科之《九章律》、《張丘建》、《夏侯陽》、《周髀》、《五經算》、《記遺》、《三等數》,《綴術》,《輯古》等書先行刊印天下或許更好些。”
李世民問的是該由誰來主編典籍,李貞卻答非所問,純屬偷換概念,不過所言之語卻頗有些見地,尤其是提出四書五經的概念更是令人耳目一新,畢竟這個時節所謂的經書浩瀚得很,遠不止李貞所言的這幾本書――唐科舉為九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連同《周易》、《尚書》、《詩經》,稱為“九經”,至於各種傳、記還有許多,就算是九經也有著數十種不同的版本。
李世民自然是知曉李貞偷換概念的根由之所在,可眼瞅著李貞不想說,李世民倒也不為己甚,笑了一下,也沒再多問,環視了一下眾臣道:“諸公以為貞兒此言如何?”
如何?還能如何?李世民這話的意思早已明擺是讚同李貞的看法了,諸位大臣也不會強自出頭阻攔,再者,此事也屬利國利民之好事,諸大臣自然不會出言反對的,當然是人人讚同,個個說好的。
“陛下,臣有幾樁不明之事要請教漢王殿下。”在一片的讚揚聲中,秘書監魏征站了出來,高聲說道。
李世民笑著點了下頭道:“準了。”
靠,這老爺子咋又跳出來了呢?李貞一見是以直諫聞名的魏征站了出來,心頭不免有些子發虛――頭前李貞整出新式家具的時候,魏征就曾上本言事,說那些個新式家具是驕淫奢華之物,不主張推而廣之,甚至說宮中不該有此物出現。其本章言辭灼灼,險些壞了李貞賺錢的好事,若不是老爺子自個兒用了說好,隻怕李貞手中那些新家具就得全部爛在手中了,這會兒眼見魏征又站出來了,李貞還真是有些子氣急敗壞的,可當著老爺子的麵,卻又發作不得,沒奈何隻好恭敬地行禮道:“魏大人有事請言明,小王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魏征秉性正直,素以敢犯顏直諫而聞名天下,隻要是他占了理,就算是李世民龍顏大怒,他也不會害怕,該說的照樣要說,沒少令李世民下不來台,這會兒眼瞅著李貞態度恭敬,魏征卻也宛若沒有感覺一般,一臉子平靜地問道:“老臣有三事不明,其一:漢王所雲之四書五經出自何典?其二,若是刊印書籍,如何計價?其三,由誰主導,如何掌控,以確保無誤?”
魏征所提的問題極為尖銳,可卻正好問在了點子上,一時間滿大殿的讚揚之聲立時停了下來,大家夥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李貞的身上,大殿中靜得有些子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