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縣知縣熊繡雖是自己和小嚴嵩的恩師,但嚴衡並不很在意熊知縣能不能在今年大計中被列為優等而升官。
因而,嚴衡也就不在意考察恩師熊知縣的知府王通到底有多貪多可恨。
不過,當這劉師爺提到自己和小嚴嵩居然已經被長史府的人在知府王通麵前下了套不讓自己和小嚴嵩中府試的事後,嚴衡此時才意識到原來這位王知府不僅僅影響著自己恩師熊知縣的政治前途還影響著自己和小嚴嵩的政治前途。
一想到小嚴嵩這一月內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背書,自己辛苦練習了一月的字和跟著老爹學了這麽久的時文訓練。
嚴衡覺得自己不能讓這位王知府搞砸自己和小嚴嵩精心準備的這次府試。
府試不過,連成為童生的資格都沒有,自己和小嚴嵩之前的努力也會因此而白費。
對於坑害自己和小嚴嵩的長史府,嚴衡不用猜也知道是寧王府長史家公子竇頂搞的鬼,滿袁州府,他就隻認識這一個有長史府背景的人。
嚴衡想過竇頂會報複自己,他也做好了一些準備,還為自己老爹寫了一份去巡按禦史那裏告狀的狀詞。
但嚴衡沒想到這竇頂居然是要斷掉自己和小嚴嵩的政治前途,讓自己和小嚴嵩失去這次中府試的機會,至於以後還會有什麽後招,嚴衡並不清楚。
不過,他現在知道,這次的府試機會他不能錯過,隻有通過府試並繼續通過院試後,他才能不被別人輕易陷害。
否則他一直就是一個可以被人容易治罪的普通平民!
嚴衡不想讓自己和小嚴嵩的努力就這樣前功盡棄,他開始陷入了沉思,想著該如何破開這個局。
知縣熊繡也在想著如何破開自己的局,他對權力有著極大的**。
眼看著他的同年不是在六部做郎中就是在外當禦史,威風八麵,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能早日升遷上去。
但現在袁州知府王通成了他最大的阻礙,他自然知道送銀子是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辦法。
但知縣熊繡不是一個沒有遠見的官員,他也知道大明即將進入下一個吏治清明時代,自己這個時候的任何一個汙點在以後都會被放大,到時候自己想做閣老當尚書位極人臣的目標隻怕也會因此而被斷送。
所以現在熊繡是不敢送銀子給這位王知府的,但他又沒有別的辦法。
三年大計,州縣官是由各地府官考察後上報,因而知府對自己的評價很重要。
如今,熊知縣心裏早已把知府王通的祖宗問候了一個遍,他恨不得現在就把這個貪官繩之以法。
隻可惜,讓熊繡無奈的是,他隻是一個知縣不是禦史言官也不是按察使體係的官員,是沒有權力糾察自己這位上官的。
官場上的麻煩隻能用官場上的關係來解決,嚴衡深知這一道理,他繼續和劉師爺聊著,在將一枚小金錁子丟進劉師爺袖子裏的同時問著自家恩師也就是知縣熊繡在官場上的關係往來。
嚴衡現在隻能指望熊繡,他在大明官場隻認識且有關係的就知縣熊繡這麽一位官員,所以他隻能從知縣熊繡身上找突破口。
他不認為一個兩榜進士出身且在京城做過一段行人司行人的京官的官員不會有自己的同年或者同榜以及師生關係網。
果然如嚴衡所料,他從劉師爺口中得到極為有利的信息就是,當今的江西巡按禦史李俊就是自己恩師熊知縣的同年!
不但如此,如今在京城做翰林院侍講學士的李東陽則是熊繡之師兄,兩人加上劉大夏、楊一清等人皆出於黎淳門下。
既然那個叫王通的知府影響了自己恩師和自己還有自己弟弟小嚴嵩的政治前途,嚴衡覺得自己有必要找自己恩師好好談談,談談怎麽把這個攔路的絆腳石給搬開。
袁州府治所在宜春縣,分宜縣離宜春縣並不遠,且分宜兩字之由來便是有取宜春部分之地建縣之含義。
因而,也就行進了一天,嚴衡和熊知縣等便進入了袁州城外的驛站。
如今大明國力鼎盛,驛站還沒到明末那般破敗失修,因而等熊繡帶著嚴衡等人走進驛站時,倒也沒覺得這裏有什麽荒涼之感。
甚至因為這一帶常有過路的官民,所以很多店鋪在這裏出現,漸漸有發展成集鎮的現象。
熊知縣很注意個人官聲,沒有帶嚴衡和小嚴嵩住進驛站,而是在一旁的客棧下了榻。
嚴衡拜托劉師爺傳話給熊知縣後,熊知縣便讓嚴衡來到他的房間裏並詢問嚴衡有何事問他,緣何不等到明日。
嚴衡也不客氣,直接就哭著求恩師救他,還讓小嚴嵩也求熊知縣,並告訴熊知縣關於王知府收受賄賂意圖不在府試錄取自己的事。
熊知縣正為王知府唯利是圖的行為而心情鬱悶,如今聽嚴衡說那王知府還要借府試發財,更是不由得勃然大怒,拍桌子:
“科舉乃掄才大典,豈容有半點徇私枉法之處!本官恨不得將這等貪官碎屍萬段!”
說著,熊知縣忙扶起了小嚴嵩,又拍了拍嚴衡肩膀:“別擔心,為師會為你們想辦法的。”
“不知恩師有何辦法,如果可以,學生出些銀錢倒也無礙,還請恩師做主!”
嚴衡先故意裝傻充愣,說自己大不了直接給知府王通也送銀子就是。
但熊知縣聽後直接喝了一聲:“萬萬不可!以後切勿作此念想!如今天子仁厚,寬刑減罪,但在舉業一途上來不得半點馬虎,如今送了銀子,日後若是東窗事發,輕則坐官奪爵重則死罪,即便沒罪也難以躋身館閣!寧可幾年後從新再來,也不可走此行賄之舉,明白嗎?”
“恩師教訓的是”,嚴衡連忙承認自己見識淺薄,而熊繡也無心責怪嚴衡,不過他見嚴衡好像並無焦急之色,似乎胸有成竹,便問道:“莫非,你自己還有了其他的主意?”
“恩師如此問,學生不敢隱瞞,主意倒是有,隻是有些險,今日偶然聽劉師爺說起恩師的前途來,學生很為恩師懷才之不遇而憤慨,所以學生在想,恩師或可直接上奏疏參劾貪酷之徒即袁州知府王通或能化險為夷,沒準學生也因此化險為夷!”
嚴衡話剛出口,熊知縣就一拍桌子:“糊塗!參劾上官的主意你也想的出來,恩師我又不是禦史言官,先不管能否參倒此人,參之前就犯了三分罪,一旦參劾失敗,就是輕則革職罷官重則流放三千裏,你明白不明白?”
因而,嚴衡也就不在意考察恩師熊知縣的知府王通到底有多貪多可恨。
不過,當這劉師爺提到自己和小嚴嵩居然已經被長史府的人在知府王通麵前下了套不讓自己和小嚴嵩中府試的事後,嚴衡此時才意識到原來這位王知府不僅僅影響著自己恩師熊知縣的政治前途還影響著自己和小嚴嵩的政治前途。
一想到小嚴嵩這一月內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背書,自己辛苦練習了一月的字和跟著老爹學了這麽久的時文訓練。
嚴衡覺得自己不能讓這位王知府搞砸自己和小嚴嵩精心準備的這次府試。
府試不過,連成為童生的資格都沒有,自己和小嚴嵩之前的努力也會因此而白費。
對於坑害自己和小嚴嵩的長史府,嚴衡不用猜也知道是寧王府長史家公子竇頂搞的鬼,滿袁州府,他就隻認識這一個有長史府背景的人。
嚴衡想過竇頂會報複自己,他也做好了一些準備,還為自己老爹寫了一份去巡按禦史那裏告狀的狀詞。
但嚴衡沒想到這竇頂居然是要斷掉自己和小嚴嵩的政治前途,讓自己和小嚴嵩失去這次中府試的機會,至於以後還會有什麽後招,嚴衡並不清楚。
不過,他現在知道,這次的府試機會他不能錯過,隻有通過府試並繼續通過院試後,他才能不被別人輕易陷害。
否則他一直就是一個可以被人容易治罪的普通平民!
嚴衡不想讓自己和小嚴嵩的努力就這樣前功盡棄,他開始陷入了沉思,想著該如何破開這個局。
知縣熊繡也在想著如何破開自己的局,他對權力有著極大的**。
眼看著他的同年不是在六部做郎中就是在外當禦史,威風八麵,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能早日升遷上去。
但現在袁州知府王通成了他最大的阻礙,他自然知道送銀子是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辦法。
但知縣熊繡不是一個沒有遠見的官員,他也知道大明即將進入下一個吏治清明時代,自己這個時候的任何一個汙點在以後都會被放大,到時候自己想做閣老當尚書位極人臣的目標隻怕也會因此而被斷送。
所以現在熊繡是不敢送銀子給這位王知府的,但他又沒有別的辦法。
三年大計,州縣官是由各地府官考察後上報,因而知府對自己的評價很重要。
如今,熊知縣心裏早已把知府王通的祖宗問候了一個遍,他恨不得現在就把這個貪官繩之以法。
隻可惜,讓熊繡無奈的是,他隻是一個知縣不是禦史言官也不是按察使體係的官員,是沒有權力糾察自己這位上官的。
官場上的麻煩隻能用官場上的關係來解決,嚴衡深知這一道理,他繼續和劉師爺聊著,在將一枚小金錁子丟進劉師爺袖子裏的同時問著自家恩師也就是知縣熊繡在官場上的關係往來。
嚴衡現在隻能指望熊繡,他在大明官場隻認識且有關係的就知縣熊繡這麽一位官員,所以他隻能從知縣熊繡身上找突破口。
他不認為一個兩榜進士出身且在京城做過一段行人司行人的京官的官員不會有自己的同年或者同榜以及師生關係網。
果然如嚴衡所料,他從劉師爺口中得到極為有利的信息就是,當今的江西巡按禦史李俊就是自己恩師熊知縣的同年!
不但如此,如今在京城做翰林院侍講學士的李東陽則是熊繡之師兄,兩人加上劉大夏、楊一清等人皆出於黎淳門下。
既然那個叫王通的知府影響了自己恩師和自己還有自己弟弟小嚴嵩的政治前途,嚴衡覺得自己有必要找自己恩師好好談談,談談怎麽把這個攔路的絆腳石給搬開。
袁州府治所在宜春縣,分宜縣離宜春縣並不遠,且分宜兩字之由來便是有取宜春部分之地建縣之含義。
因而,也就行進了一天,嚴衡和熊知縣等便進入了袁州城外的驛站。
如今大明國力鼎盛,驛站還沒到明末那般破敗失修,因而等熊繡帶著嚴衡等人走進驛站時,倒也沒覺得這裏有什麽荒涼之感。
甚至因為這一帶常有過路的官民,所以很多店鋪在這裏出現,漸漸有發展成集鎮的現象。
熊知縣很注意個人官聲,沒有帶嚴衡和小嚴嵩住進驛站,而是在一旁的客棧下了榻。
嚴衡拜托劉師爺傳話給熊知縣後,熊知縣便讓嚴衡來到他的房間裏並詢問嚴衡有何事問他,緣何不等到明日。
嚴衡也不客氣,直接就哭著求恩師救他,還讓小嚴嵩也求熊知縣,並告訴熊知縣關於王知府收受賄賂意圖不在府試錄取自己的事。
熊知縣正為王知府唯利是圖的行為而心情鬱悶,如今聽嚴衡說那王知府還要借府試發財,更是不由得勃然大怒,拍桌子:
“科舉乃掄才大典,豈容有半點徇私枉法之處!本官恨不得將這等貪官碎屍萬段!”
說著,熊知縣忙扶起了小嚴嵩,又拍了拍嚴衡肩膀:“別擔心,為師會為你們想辦法的。”
“不知恩師有何辦法,如果可以,學生出些銀錢倒也無礙,還請恩師做主!”
嚴衡先故意裝傻充愣,說自己大不了直接給知府王通也送銀子就是。
但熊知縣聽後直接喝了一聲:“萬萬不可!以後切勿作此念想!如今天子仁厚,寬刑減罪,但在舉業一途上來不得半點馬虎,如今送了銀子,日後若是東窗事發,輕則坐官奪爵重則死罪,即便沒罪也難以躋身館閣!寧可幾年後從新再來,也不可走此行賄之舉,明白嗎?”
“恩師教訓的是”,嚴衡連忙承認自己見識淺薄,而熊繡也無心責怪嚴衡,不過他見嚴衡好像並無焦急之色,似乎胸有成竹,便問道:“莫非,你自己還有了其他的主意?”
“恩師如此問,學生不敢隱瞞,主意倒是有,隻是有些險,今日偶然聽劉師爺說起恩師的前途來,學生很為恩師懷才之不遇而憤慨,所以學生在想,恩師或可直接上奏疏參劾貪酷之徒即袁州知府王通或能化險為夷,沒準學生也因此化險為夷!”
嚴衡話剛出口,熊知縣就一拍桌子:“糊塗!參劾上官的主意你也想的出來,恩師我又不是禦史言官,先不管能否參倒此人,參之前就犯了三分罪,一旦參劾失敗,就是輕則革職罷官重則流放三千裏,你明白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