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老爹算是把嚴家二大爺的款擺到了極致,行禮後便與伯父和三爺爺並排往前而走。
嚴衡和小嚴嵩則緊隨其後,一眾男丁也按照親疏遠近跟在後麵,女眷則由嬸娘李氏打頭緊隨其後。
徐德明等人駕著馬車跟在最後,坐在馬車裏的三丫鬟隻覺得熱鬧新鮮,她們從未下過鄉,不時的探出窗外瞧瞧。
偶爾有嚴氏族人看見三個丫鬟,不由得酥了半邊。
畢竟他們所看見過的女人基本上當男兒養的,不施脂粉不養肌膚,臉黃而發枯,見到初夏等人自然有些心猿意馬,但也知道這是二老爺家的人,不敢多看。
嚴衡此時正打量著整個嚴家族人,按道理來講,今日能來迎接自己的,基本上算是嚴氏五房中輩分較高地位較高的。
但放眼看去,大部分人都還是衣衫襤褸,麵有菜色,有的更是還卷著褲腿,扛著鋤頭或者是背著背簍與羽扇綸巾的老爹嚴準和箭袖錦袍的小嚴嵩有些格格不入。
即便是伯父和三爺爺這兩位比自己父親嚴準還年長有輩分的人也有些局促不安,不知道如何說話。
嬸娘李氏倒是比之前要賢良淑德了些,隻是依舊抱著那匹布不肯撒手。
嚴誌慶一直跟著小嚴嵩屁股後麵,看著小嚴嵩時不時地從荷包裏掏出糖果來吃,饞得直流哈喇子,他想直接去拿小嚴嵩身上的荷包,卻看見嚴衡在這裏,而有些不敢。
“想吃嗎?”小嚴嵩回頭看了嚴誌慶一眼。
嚴誌慶點了點頭。
“給你!”
小嚴嵩直接將荷包給了他,嚴誌慶歡歡喜喜地拿著荷包跑了,沒一會兒回來時,整個嘴包的鼓鼓的,一直在吧唧吧唧的咀嚼著。
嚴誌慶將一隻麻雀抓在了手裏,就要遞給小嚴嵩:“給你!”
小嚴嵩很高興地要去接,卻沒抓牢,麻雀趁著這個機會直接飛了出去。
小嚴嵩有些失落,嚴誌慶則很大人地拍了拍小嚴嵩肩膀:“一會兒我再給你抓一隻。”
嚴衡見此不由得一笑,貧窮帶來的自私與嫌隙就這樣消弭在彼此的友好中,關係已經冷成冰的嚴氏宗族或許能在這個溫暖的春天開始融化。
宗族是大明社會穩定的基石,它能統合全族人的力量去完成一些官府不能提供的基層服務,也能更好的抵禦其他宗族的欺壓。
當然,它又是小農經濟向資本經濟轉型的最大阻礙,它將農民牢牢地鎖在了土地上,將知識分子牢牢地限定在為家族利益服務的框子裏。
嚴衡曾經想擺脫宗族的束縛,但他發現他雖然現在能趁著嚴氏宗族的衰落而擺脫了宗族的束縛,卻也失去了宗族帶給他的力量。
為了擴大文曲書齋的規模,不得不借助歐陽進利用他在歐陽宗族的力量去運作關係,去與官府合作。
同時,他想招幾個可靠的人,也不得不借助歐陽進,畢竟這年頭從士大夫到農夫都是有自己的宗族的,人家來你這裏做事得經過宗族的同意與信任才行。
不是所有人都跟鄢謐這種外來戶人一樣孑身一人,毫無牽掛。
未來文曲書齋肯定得擴張,自己嚴家也肯定會躍入統治階層,成為士紳大族。
但嚴衡不可能讓歐陽進繼續把他歐陽氏的人安插到自己各處文曲書齋去管事,甚至來自己家做管家。
那樣的話,自己嚴家哪怕有再大的家業也得被歐陽家架空。
這是個人力資源極度缺乏的時代,而且是太平治世,不是流民蜂起的亂世,人都被宗族管著,嚴衡現在需要更多人去為自己嚴家的壯大服務,隻能先在本族中去尋找人才培養人才,然後才能通過宗族聯姻或者其他方式獲得更多的人才資源。
不過,看著這些已經習慣了耕作的族人,嚴衡能想象得到讓他們離開土地是多麽的困難。
破敗的嚴家祠堂,長滿草的墳頭,幹涸的水渠,塌了的橋,青石板被搬盡隻留下泥濘路的七裏村無不昭示著嚴氏宗族的衰落。
嚴衡不相信幾個嚴家的長輩就真的能無視嚴家在自己這裏變得這樣衰敗,因而他主動站在了老爹嚴準等人麵前,提出了要重修祠堂的提議。
老爹嚴準已經習慣了家裏大小事由嚴衡做主,他還把這叫做無為而治,自然沒意見。
而伯父嚴決以及三爺爺嚴騏都表示支持,並願意聽憑嚴衡裁決,此時的他們都知道現在嚴衡是整個嚴氏宗族最能賺錢也是前途最大的人,因而也都默認讓嚴衡來管理族中事務。
族裏人都表示讚同,畢竟這種事是嚴衡家出銀子,他們何樂而不為。
嚴衡當即拿出了銀子著一個平時幫助過自己的族人立即去附近集鎮賣一頭豬回來,他準備宴請族人,並商定重修祠堂之大事。
祠堂破敗是因為嚴氏五房都比較貧窮,沒人有多餘的錢修繕祠堂,甚至有族人為給自己家兒子蓋新房,偷偷拆掉祠堂的磚瓦,導致很多族人不得不把祖宗的牌位從祠堂請回家裏供著,不敢讓祖宗牌位在祠堂裏接受風吹雨打。即便是嚴衡家也是如此。
但祭祖畢竟是大事,把祖宗牌位放在家裏到底沒有當年放在祠堂裏祭祀時那麽隆重。
如今既然嚴衡願意站出來,族人自然都誇讚起嚴衡來,說起嚴衡的好來,一個個衡哥兒衡哥兒的叫著。
似乎之前嚴衡在嚴家族人裏那個愚笨而又可惡的印象從來不存在一樣。
兩口大鍋被放在了大榕樹下,一頭肥豬也被買了回來,正被按在案板上嗷嗷叫著。
婦女們已經開始不停地往大桶裏加燒得滾燙的水,男丁們則不停地把家裏成捆的柴都拿了出來。
小孩則三五成群地圍在肥豬旁邊,大一點的孩子則積極地把家裏的桌凳往這邊搬。
嚴衡和三位嚴家長輩則坐在自己屋裏的院子裏喝茶,此時的他已儼然成了整個嚴氏宗族的頭麵人物,隻說著如何重修祠堂的事。
沒人敢對嚴衡同三位嚴家長輩一樣坐在那裏而提出質疑,畢竟這所有的銀子都是嚴衡出的。
而且如今嚴衡又是縣案首,還是長房中最年長的孫輩,雖說他父親是長房次子,但有秀才功名在,也就無礙了。
“衡哥兒,闔家大小,遠近親友都到齊了,你看看,何時開席,何時議事為好?”
說話的是四房裏一位兼職木匠活的堂兄,名喚嚴延河,年已過三旬,但在嚴衡麵前絲毫沒有堂兄的架子,甚至有些卑躬屈膝,這主要是嚴衡已經說過要花錢找族裏的木匠修祠堂,所以這位堂兄便在嚴衡麵前殷勤了些。
嚴衡和小嚴嵩則緊隨其後,一眾男丁也按照親疏遠近跟在後麵,女眷則由嬸娘李氏打頭緊隨其後。
徐德明等人駕著馬車跟在最後,坐在馬車裏的三丫鬟隻覺得熱鬧新鮮,她們從未下過鄉,不時的探出窗外瞧瞧。
偶爾有嚴氏族人看見三個丫鬟,不由得酥了半邊。
畢竟他們所看見過的女人基本上當男兒養的,不施脂粉不養肌膚,臉黃而發枯,見到初夏等人自然有些心猿意馬,但也知道這是二老爺家的人,不敢多看。
嚴衡此時正打量著整個嚴家族人,按道理來講,今日能來迎接自己的,基本上算是嚴氏五房中輩分較高地位較高的。
但放眼看去,大部分人都還是衣衫襤褸,麵有菜色,有的更是還卷著褲腿,扛著鋤頭或者是背著背簍與羽扇綸巾的老爹嚴準和箭袖錦袍的小嚴嵩有些格格不入。
即便是伯父和三爺爺這兩位比自己父親嚴準還年長有輩分的人也有些局促不安,不知道如何說話。
嬸娘李氏倒是比之前要賢良淑德了些,隻是依舊抱著那匹布不肯撒手。
嚴誌慶一直跟著小嚴嵩屁股後麵,看著小嚴嵩時不時地從荷包裏掏出糖果來吃,饞得直流哈喇子,他想直接去拿小嚴嵩身上的荷包,卻看見嚴衡在這裏,而有些不敢。
“想吃嗎?”小嚴嵩回頭看了嚴誌慶一眼。
嚴誌慶點了點頭。
“給你!”
小嚴嵩直接將荷包給了他,嚴誌慶歡歡喜喜地拿著荷包跑了,沒一會兒回來時,整個嘴包的鼓鼓的,一直在吧唧吧唧的咀嚼著。
嚴誌慶將一隻麻雀抓在了手裏,就要遞給小嚴嵩:“給你!”
小嚴嵩很高興地要去接,卻沒抓牢,麻雀趁著這個機會直接飛了出去。
小嚴嵩有些失落,嚴誌慶則很大人地拍了拍小嚴嵩肩膀:“一會兒我再給你抓一隻。”
嚴衡見此不由得一笑,貧窮帶來的自私與嫌隙就這樣消弭在彼此的友好中,關係已經冷成冰的嚴氏宗族或許能在這個溫暖的春天開始融化。
宗族是大明社會穩定的基石,它能統合全族人的力量去完成一些官府不能提供的基層服務,也能更好的抵禦其他宗族的欺壓。
當然,它又是小農經濟向資本經濟轉型的最大阻礙,它將農民牢牢地鎖在了土地上,將知識分子牢牢地限定在為家族利益服務的框子裏。
嚴衡曾經想擺脫宗族的束縛,但他發現他雖然現在能趁著嚴氏宗族的衰落而擺脫了宗族的束縛,卻也失去了宗族帶給他的力量。
為了擴大文曲書齋的規模,不得不借助歐陽進利用他在歐陽宗族的力量去運作關係,去與官府合作。
同時,他想招幾個可靠的人,也不得不借助歐陽進,畢竟這年頭從士大夫到農夫都是有自己的宗族的,人家來你這裏做事得經過宗族的同意與信任才行。
不是所有人都跟鄢謐這種外來戶人一樣孑身一人,毫無牽掛。
未來文曲書齋肯定得擴張,自己嚴家也肯定會躍入統治階層,成為士紳大族。
但嚴衡不可能讓歐陽進繼續把他歐陽氏的人安插到自己各處文曲書齋去管事,甚至來自己家做管家。
那樣的話,自己嚴家哪怕有再大的家業也得被歐陽家架空。
這是個人力資源極度缺乏的時代,而且是太平治世,不是流民蜂起的亂世,人都被宗族管著,嚴衡現在需要更多人去為自己嚴家的壯大服務,隻能先在本族中去尋找人才培養人才,然後才能通過宗族聯姻或者其他方式獲得更多的人才資源。
不過,看著這些已經習慣了耕作的族人,嚴衡能想象得到讓他們離開土地是多麽的困難。
破敗的嚴家祠堂,長滿草的墳頭,幹涸的水渠,塌了的橋,青石板被搬盡隻留下泥濘路的七裏村無不昭示著嚴氏宗族的衰落。
嚴衡不相信幾個嚴家的長輩就真的能無視嚴家在自己這裏變得這樣衰敗,因而他主動站在了老爹嚴準等人麵前,提出了要重修祠堂的提議。
老爹嚴準已經習慣了家裏大小事由嚴衡做主,他還把這叫做無為而治,自然沒意見。
而伯父嚴決以及三爺爺嚴騏都表示支持,並願意聽憑嚴衡裁決,此時的他們都知道現在嚴衡是整個嚴氏宗族最能賺錢也是前途最大的人,因而也都默認讓嚴衡來管理族中事務。
族裏人都表示讚同,畢竟這種事是嚴衡家出銀子,他們何樂而不為。
嚴衡當即拿出了銀子著一個平時幫助過自己的族人立即去附近集鎮賣一頭豬回來,他準備宴請族人,並商定重修祠堂之大事。
祠堂破敗是因為嚴氏五房都比較貧窮,沒人有多餘的錢修繕祠堂,甚至有族人為給自己家兒子蓋新房,偷偷拆掉祠堂的磚瓦,導致很多族人不得不把祖宗的牌位從祠堂請回家裏供著,不敢讓祖宗牌位在祠堂裏接受風吹雨打。即便是嚴衡家也是如此。
但祭祖畢竟是大事,把祖宗牌位放在家裏到底沒有當年放在祠堂裏祭祀時那麽隆重。
如今既然嚴衡願意站出來,族人自然都誇讚起嚴衡來,說起嚴衡的好來,一個個衡哥兒衡哥兒的叫著。
似乎之前嚴衡在嚴家族人裏那個愚笨而又可惡的印象從來不存在一樣。
兩口大鍋被放在了大榕樹下,一頭肥豬也被買了回來,正被按在案板上嗷嗷叫著。
婦女們已經開始不停地往大桶裏加燒得滾燙的水,男丁們則不停地把家裏成捆的柴都拿了出來。
小孩則三五成群地圍在肥豬旁邊,大一點的孩子則積極地把家裏的桌凳往這邊搬。
嚴衡和三位嚴家長輩則坐在自己屋裏的院子裏喝茶,此時的他已儼然成了整個嚴氏宗族的頭麵人物,隻說著如何重修祠堂的事。
沒人敢對嚴衡同三位嚴家長輩一樣坐在那裏而提出質疑,畢竟這所有的銀子都是嚴衡出的。
而且如今嚴衡又是縣案首,還是長房中最年長的孫輩,雖說他父親是長房次子,但有秀才功名在,也就無礙了。
“衡哥兒,闔家大小,遠近親友都到齊了,你看看,何時開席,何時議事為好?”
說話的是四房裏一位兼職木匠活的堂兄,名喚嚴延河,年已過三旬,但在嚴衡麵前絲毫沒有堂兄的架子,甚至有些卑躬屈膝,這主要是嚴衡已經說過要花錢找族裏的木匠修祠堂,所以這位堂兄便在嚴衡麵前殷勤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