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緊張而忙碌的生活與工作節奏,讓人壓力陡增,越來越多的人心理承受力出現“透支”進入所謂的“心理亞健康”:失眠頭痛,興趣減退, 精力不足,情緒低落、易怒、著急……各種症狀給我們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困擾,而這些症狀其實多為抑鬱、焦慮的軀體表現。對此,廣東省人民醫院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賈福軍教授表示:“抑鬱焦慮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自殺想法和行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關注自身心理的變化,如出現情緒低落、失眠、頭疼等常見的軀體症狀時,要引起注意,及時調整自己情緒,如果症狀持續時間長,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則應積極就診、尋求醫生幫助。”</p>
<strong>去除抑鬱病恥感,樹立正確認知觀</strong></p>
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全球抑鬱症的年患病率約為11%。從疾病負擔看,目前抑鬱症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於冠心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根據一項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抑鬱焦慮患者已達9000萬人,並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嚴重危害公眾身心健康。</p>
賈福軍教授指出:“雖然抑鬱焦慮作為一定程度上的‘社會病’,隨著社會的壓力逐漸增大,患病的人也越來越多。每個行業都有心理亞健康者,每個群體都存在患病的可能。但大多數人對抑鬱焦慮認知不足,並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鬱焦慮障礙,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患有這種疾病,認為是種恥辱,多采取心理抵觸和回避的態度,導致了我國抑鬱症就醫率不足10%。而由於未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抑鬱焦慮給很多患者健康、生活、工作帶來嚴重影響,這與高發病率形成強烈反差。”</p>
賈福軍教授表示:“抑鬱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長期處於這樣的一種狀態中無法自拔,而又諱疾忌醫。其實,患有抑鬱焦慮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俗話說,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許多人一生中多少都會有這樣的階段,關鍵在於采取何種態度應對,戰勝抑鬱焦慮其實是一場與自己的“心理”的對決,需要積極勇敢地麵對。</p>
<strong>規範治療抑鬱焦慮,防複發是關鍵</strong></p>
輕度的抑鬱焦慮可以通過心理調適進行幹預,以期待達到正常的心理狀態。但是嚴重的抑鬱焦慮必須使用抗抑鬱藥物規範治療。有研究表明,未服用抗抑鬱劑會增加患者的自殺風險,而在美國1985-1999年間自殺率下降了13.5%也被證實,其與抗抑鬱劑的處方增加顯著相關。</p>
然而,在現有的抑鬱症患者中,隻有不到3%的人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同時,也存在著部分患者並沒有嚴格按照醫生叮囑規範用藥。主要是患者對藥物治療抑鬱焦慮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忌諱”藥物治療,擔心藥物成癮、戒斷反應等副作用,或者認為抑鬱焦慮難以徹底治愈,即使症狀減輕了,總感覺回不到病前的狀態。</p>
賈福軍教授對此表示:“抑鬱焦慮對身心造成的痛苦和對工作、生活所造成的損失,遠遠大於藥物的副作用。在藥物選擇時,應嚴格按照指南規範使用抗抑鬱劑,需要綜合安全、有效、方便、經濟、快速,副作用少等因素。以及指南推薦的一線用藥,而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可以獲得更多的完全緩解機會。臨床經驗也表明,通過規範治療80%的患者可以實現臨床治愈。”</p>
賈福軍教授同時強調:“抑鬱症及焦慮症一般取得一次性治療效果並不難,但容易複發。主要原因就是抑鬱症患者沒有按要求進行足量、足療程規範治療,導致病情反複,伴隨睡眠困擾、疲乏等殘留症狀持續存在,還可能轉為長期難治愈的抑鬱症。因此,在治療期間,抑鬱症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指導和建議,即使在首次抑鬱症發作治愈後,也應按照醫生的要求堅持用藥一段時間,以求完全康複。” 此外,他也特別指出,抗抑鬱藥物一般在治療後1-2周左右才開始起作用,而並非患者臆想中的‘立竿見影’。應服用足夠療程抗抑鬱劑,急性期一般治療時間為6-12周,然後進入鞏固期4-6個月,繼續維持治療4-9個月再逐漸停藥,以防再次發作。治療期間病人不能剛服藥覺得沒作用或者覺得症狀緩解了就擅自停藥。如果在急性期的治療維持不下來,就更容易複發,對於控製病情就更加困難。</p>
<strong>量化評估自測工具,鑒別抑鬱 “有理有據”</strong></p>
目前,我國抑鬱症識別率僅為30%。由於對抑鬱症識別缺乏科學依據,公眾很難在早期自我評估和判斷中發現是否患有抑鬱症,等到症狀嚴重後才選擇就醫,早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即使有部分患者在症狀早期就診,而有時醫生診治也缺乏科學指導,使患者得不到及時規範的治療,進而造成了目前我國抑鬱症診療的困局。</p>
賈福軍教授表示:“<strong>隨著phq-9/gad-7/phq-15量化評估工具的推出,識別抑鬱焦慮不再是難事。</strong>如果我們覺得最近情緒不佳、身體不適,又不能確定是否是抑鬱焦慮的時候,可以使用phq-9/gad-7/phq-15三個簡單便捷、可靠的自測量表工具,幫助我們及家人、朋友快速識別情緒問題,正確評估與及時調整,以更早判斷病情,積極就醫。”</p>
而對於醫生來說,也可以通過指導患者填寫phq-9/gad-7/phq-15自評量表,可以及時發現和判斷出患者是否伴發有抑鬱焦慮,製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的同時,有利於規範與優化治療過程中的臨床監測、效果評估以及預後隨訪診療流程,並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為疾病的康複和防止疾病複燃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p>
<strong>小知識:</strong><strong>phq-9/gad-7/phq-15自評量表</strong></p>
phq-9患者健康問卷分值結果分析:</p>
0-4分: 沒有抑鬱;5-9分: 輕度抑鬱;10-14分: 中度抑鬱;15-19分: 中重度抑鬱;20-27分: 重度抑鬱</p>
gad-7 廣泛性焦慮量表分值結果分析:</p>
0-4分: 沒有廣泛性焦慮;5-9分: 輕度廣泛性焦慮;10-14分: 中度廣泛性焦慮;15-21分: 重度廣泛性焦慮</p>
phq-15軀體健康評分結果分析:</p>
0-4分: 無軀體症狀;5-9分: 輕度軀體症狀;10-14分: 中度軀體症狀;15-30分: 重度軀體症狀 </p>
<strong>去除抑鬱病恥感,樹立正確認知觀</strong></p>
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全球抑鬱症的年患病率約為11%。從疾病負擔看,目前抑鬱症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於冠心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根據一項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抑鬱焦慮患者已達9000萬人,並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嚴重危害公眾身心健康。</p>
賈福軍教授指出:“雖然抑鬱焦慮作為一定程度上的‘社會病’,隨著社會的壓力逐漸增大,患病的人也越來越多。每個行業都有心理亞健康者,每個群體都存在患病的可能。但大多數人對抑鬱焦慮認知不足,並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鬱焦慮障礙,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患有這種疾病,認為是種恥辱,多采取心理抵觸和回避的態度,導致了我國抑鬱症就醫率不足10%。而由於未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抑鬱焦慮給很多患者健康、生活、工作帶來嚴重影響,這與高發病率形成強烈反差。”</p>
賈福軍教授表示:“抑鬱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長期處於這樣的一種狀態中無法自拔,而又諱疾忌醫。其實,患有抑鬱焦慮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俗話說,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許多人一生中多少都會有這樣的階段,關鍵在於采取何種態度應對,戰勝抑鬱焦慮其實是一場與自己的“心理”的對決,需要積極勇敢地麵對。</p>
<strong>規範治療抑鬱焦慮,防複發是關鍵</strong></p>
輕度的抑鬱焦慮可以通過心理調適進行幹預,以期待達到正常的心理狀態。但是嚴重的抑鬱焦慮必須使用抗抑鬱藥物規範治療。有研究表明,未服用抗抑鬱劑會增加患者的自殺風險,而在美國1985-1999年間自殺率下降了13.5%也被證實,其與抗抑鬱劑的處方增加顯著相關。</p>
然而,在現有的抑鬱症患者中,隻有不到3%的人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同時,也存在著部分患者並沒有嚴格按照醫生叮囑規範用藥。主要是患者對藥物治療抑鬱焦慮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忌諱”藥物治療,擔心藥物成癮、戒斷反應等副作用,或者認為抑鬱焦慮難以徹底治愈,即使症狀減輕了,總感覺回不到病前的狀態。</p>
賈福軍教授對此表示:“抑鬱焦慮對身心造成的痛苦和對工作、生活所造成的損失,遠遠大於藥物的副作用。在藥物選擇時,應嚴格按照指南規範使用抗抑鬱劑,需要綜合安全、有效、方便、經濟、快速,副作用少等因素。以及指南推薦的一線用藥,而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可以獲得更多的完全緩解機會。臨床經驗也表明,通過規範治療80%的患者可以實現臨床治愈。”</p>
賈福軍教授同時強調:“抑鬱症及焦慮症一般取得一次性治療效果並不難,但容易複發。主要原因就是抑鬱症患者沒有按要求進行足量、足療程規範治療,導致病情反複,伴隨睡眠困擾、疲乏等殘留症狀持續存在,還可能轉為長期難治愈的抑鬱症。因此,在治療期間,抑鬱症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指導和建議,即使在首次抑鬱症發作治愈後,也應按照醫生的要求堅持用藥一段時間,以求完全康複。” 此外,他也特別指出,抗抑鬱藥物一般在治療後1-2周左右才開始起作用,而並非患者臆想中的‘立竿見影’。應服用足夠療程抗抑鬱劑,急性期一般治療時間為6-12周,然後進入鞏固期4-6個月,繼續維持治療4-9個月再逐漸停藥,以防再次發作。治療期間病人不能剛服藥覺得沒作用或者覺得症狀緩解了就擅自停藥。如果在急性期的治療維持不下來,就更容易複發,對於控製病情就更加困難。</p>
<strong>量化評估自測工具,鑒別抑鬱 “有理有據”</strong></p>
目前,我國抑鬱症識別率僅為30%。由於對抑鬱症識別缺乏科學依據,公眾很難在早期自我評估和判斷中發現是否患有抑鬱症,等到症狀嚴重後才選擇就醫,早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即使有部分患者在症狀早期就診,而有時醫生診治也缺乏科學指導,使患者得不到及時規範的治療,進而造成了目前我國抑鬱症診療的困局。</p>
賈福軍教授表示:“<strong>隨著phq-9/gad-7/phq-15量化評估工具的推出,識別抑鬱焦慮不再是難事。</strong>如果我們覺得最近情緒不佳、身體不適,又不能確定是否是抑鬱焦慮的時候,可以使用phq-9/gad-7/phq-15三個簡單便捷、可靠的自測量表工具,幫助我們及家人、朋友快速識別情緒問題,正確評估與及時調整,以更早判斷病情,積極就醫。”</p>
而對於醫生來說,也可以通過指導患者填寫phq-9/gad-7/phq-15自評量表,可以及時發現和判斷出患者是否伴發有抑鬱焦慮,製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的同時,有利於規範與優化治療過程中的臨床監測、效果評估以及預後隨訪診療流程,並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為疾病的康複和防止疾病複燃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p>
<strong>小知識:</strong><strong>phq-9/gad-7/phq-15自評量表</strong></p>
phq-9患者健康問卷分值結果分析:</p>
0-4分: 沒有抑鬱;5-9分: 輕度抑鬱;10-14分: 中度抑鬱;15-19分: 中重度抑鬱;20-27分: 重度抑鬱</p>
gad-7 廣泛性焦慮量表分值結果分析:</p>
0-4分: 沒有廣泛性焦慮;5-9分: 輕度廣泛性焦慮;10-14分: 中度廣泛性焦慮;15-21分: 重度廣泛性焦慮</p>
phq-15軀體健康評分結果分析:</p>
0-4分: 無軀體症狀;5-9分: 輕度軀體症狀;10-14分: 中度軀體症狀;15-30分: 重度軀體症狀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