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旃被以人換糧的事,很快傳遍了整個江南。南朝的將士,自然認為這是北朝對於南朝朝廷的羞辱,而北朝將士,上下則是歡呼鼓舞,南朝兵馬缺糧食,司馬藉和惠王居然把女皇都給“賣了”,這是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話,這說明離南朝覆滅的時間也不遠了。
此時身在蘇州城內的韓健,則準備了大批的糧草,準備讓張行親自護送往杭州城,交與司馬藉。另一方麵,蘇州城也準備舉行一場盛大的迎接南朝女皇“駕臨”的儀式。
在沒有得到楊瑞分娩的消息之前,韓健能做的事情太少了,對於金陵城,韓健要盡量拖延到年底,因為韓健要等蘇廷夏的兵馬與司馬藉的南朝勤王兵馬互相牽製住,同時也要等林詹所部在鎮南整頓好東進到金陵。更主要的,韓健要從金陵城內部入手,通過收買和拉攏的方式,最好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叩開金陵城的城關,韓健實在不想在金陵城這一戰中消耗太多的人力和物力。
韓健對於迎接蕭旃到蘇州的事,做的還是比較慎重的。
首先是要對內形成統一的論調,就是以糧食把蕭旃換過來,是要打擊南朝勤王兵馬的勢力,掌握一張王牌在手中,同時為的是鼓舞軍心。韓健不能告訴天下人,他把糧食從南朝手裏搶過來,再“借”給南朝是為了讓南朝的兵馬牽製住蘇廷夏的兵馬,這會讓軍中將士所不能接受。
在迎接儀式上,韓健則沒有以一個迎接帝王巡視的禮節去迎接蕭旃,而是以天子迎接降將的方式去麵對蕭旃,把蕭旃當作是戰敗國的君主,這主要是韓健為考慮軍心的穩定。
臘月十七,迎接工作已經準備完,隻要蕭旃一到蘇州,在韓健“驗明正身”之後,張行運糧的隊伍就會出發。這天中午過後。蕭旃的車駕會由魏朝的騎兵隊伍親自護送過來,韓健會到蘇州城的南城門外去迎接,陪同韓健迎接的還會有魏朝在蘇州城的部分將領,以及文臣和謀士。
其實韓健相信以蕭旃的那種對家國的情懷和抱負。她肯定願意犧牲自己,這也是韓健提出以人換糧最基本的初衷,韓健至少要讓效忠於他的將士在這件事上挑不出毛病來。對於蕭旃的到來,韓健也等於是把南朝最後皇室的正統掌握在手中,韓健很清楚。以司馬藉現如今跟惠王的關係,他是絕不可能再擁戴惠王為皇帝,那就算蕭旃在北朝人手中,司馬藉仍舊會奉蕭旃為正朔,兩軍暫時就會形成一線,其實對於南朝勤王兵馬的政治形勢來說,也是好事。
蕭旃犧牲了自己一個人,其實等於是成全了司馬藉和擁戴她的三軍將士,算是不虧的買賣。
而韓健這邊,顯得就會有些虧本了。不但損失了蘇廷夏的六萬兵馬,還要借糧給敵國的兵馬去牽製蘇廷夏的兵馬,等於是雙重的損失,就算把蕭旃得到手中又如何?蕭旃隻是一個徒有其名的女皇,司馬藉無論是進兵還是行文政,都已經有了一定**自主的權限,現在司馬藉有沒有蕭旃在身邊為他搖旗呐喊都已經無關緊要,反倒會讓南朝人上下一心,把北朝也當作是仇敵一樣。
怎麽看,韓健以人換糧這一招棋走的都不好。
但普通的將士可不這麽想。連北朝的老百姓也會覺得,南朝為了一點糧食,把女皇都給賣了,這是多麽大的屈辱?女皇在手。那南朝就是北朝的,以後進不進兵也無關緊要。
臘月十七這天中午,韓健立在蘇州城城南的城頭之上,他身邊還有些人,這些人正在跟他商討關於南朝立嗣的問題。就在差不多一個時辰之前,從江都傳來的消息。楊瑞誕下第二胎,近乎是出乎所有魏朝舊勢力的意外,楊瑞的第二胎,仍舊是女兒。
韓健為了保證楊瑞分娩不受到影響,特別派了親衛前去相護,韓健也是怕東王府他的那些姨娘在這件事上從中作梗,做出類似於“狸貓換太子”一樣的事情來。但最後的結果,卻正是合了東王府派係之人的心意,楊瑞沒有生下兒子,這意味著,南朝皇室的正統繼承人,將會從東王府體係兩位皇後,文皇後顧欣兒和武皇後楊蓯兒的子嗣中挑選。
而韓健的長子,也是他與楊蓯兒的兒子韓曦將很有可能會被冊封為太子。
“陛下,立嗣之事關乎國之穩定,如今陛下遠征在外,更是需要安定人心之時……”
韓健身邊所帶的將領和官員,大多數都是江都體係的人,這些人基本都站在韓健那些姨娘的立場上。或者也有韓健姨娘們的授意,隻要楊瑞生下女兒,就要馬上在韓健麵前進言立太子之事,韓健登基已經有兩年,若再繼續把事情拖下去,那很可能楊瑞還會有第三胎第四胎,還是會被楊瑞生下兒子來。東王府體係的人,是要徹底斷了楊瑞以及她背後那些勢力的念相。
韓健在城垛之後,抬頭望著遠處,遠遠的,蕭旃的車駕已經往蘇州城南城這邊而來,登高望遠,就連旌旗也能看到,那是魏朝兵馬的大旗。
韓健已經派了兵馬前去接應,從目前來看,司馬藉似乎並不敢在送蕭旃來蘇州城這件事上耍花樣,連司馬藉自己也沒作好與北朝一戰的準備。
“那你們認為,朕立了太子,後方就能安穩的了?”韓健突然問了一句。
在場有幾名來進言的文官和謀臣,要說這些人進言立太子之事是沒有惡意的,但有沒有私心則不好說,他們本來就是東王府體係的人,若說東王府自己的世子被立為太子,將來太子登基,怎麽也會感謝他們。但這些事實在太遠,因為韓健本身還很年輕,在韓健年輕之時,就已經建立了文治武功,想讓韓健作古,似乎是很遙遠的事情,眼下他們所能得到的好處,就是東王府體係中人多他們的“回饋”。他們是在替身在江都那些千千萬的士紳和官宦階層在韓健麵前進言。
但韓健的問題,沒一個人敢回來。
很明白的道理,韓健在出征之前沒有立太子,是在等楊瑞分娩。現在楊瑞分娩生下女兒,韓健馬上就冊立韓曦為太子,那江都勢力和朝廷的舊勢力肯定會形成矛盾和爭執。立太子,會給江都以及洛陽的政治形勢帶來不安定的因素,並不會如這些人所進言的那樣。會令國祚安穩。
韓健道:“朕出征以來,到如今仍舊未取得進展,若不能平天下,朕也無顏撤兵回江都。眼下談立儲之事為時尚早,不若等天下歸於一統之時,再行商議。”
韓健已經不是第一次堵上眾大臣的嘴。
從韓健登基開始,立儲的問題一直糾纏不清,主要問題是舊勢力和新勢力在朝中的爭奪。
韓健的確是可以從軍隊的立場上,對魏朝形成全麵的統治,但主要是士子不服。
楊瑞最初的禪位。雖然看似主動,但其實也有被韓健所脅迫的意味,之後楊瑞及舊朝勢力被韓鬆氏和寧原聯手打壓,已經證明韓健的新朝廷,要對舊朝的人進行清洗,像顧唯潘這些楊瑞一朝的絕對名臣選擇了明哲保身,但他們心中,仍舊是支持楊氏一脈的傳承,就算如今韓健登基,那也該是韓健和楊瑞的子嗣來繼承國祚。如此才能保證皇室正統和正朔的傳承。
而新勢力就希望是顧欣兒和楊蓯兒的子嗣能成為太子,如此能充分保證江都以及新勢力的權力。這些人將不再是魏朝的叛逆之臣,而是新朝的開國功臣,這其中的反差。其實朝廷兩股勢力都很清楚。
韓健也很清楚,所以他不能妄下判斷。
韓健用他的絕對權威,給楊瑞畫了一張大餅,隻要楊瑞能生下兒子,那韓健就立這個兒子為太子。可惜楊瑞並未爭氣,第二次生下女兒。這也意味著連楊瑞自己都不好意思來跟韓健要太子之位。楊瑞身為女皇,連楊氏的基業都丟了,若韓健再立小公主為太子,首先是人心不服,就算這個女兒真的有當皇帝的潛質,但長大之後,女兒終究是要嫁人的,到時候,韓健辛苦打來的江山,可能又要更換了姓氏。
“南朝的皇帝已經到了,隨朕親自下去迎接吧。”
就在城樓上有些安靜的時候,韓健突然說了一句,所有人回應之後,才跟隨在韓健之後,準備走下城樓。
鼓號聲中,迎接儀式正式展開。
蕭旃作為南朝的女皇帝,她現在也會作為人質和貨物,從今天往後,她就會成為北朝人手上的一顆棋子,生死未卜,更別談何時能歸南朝。
其實對她而言,現在也屬於無家可歸,本來金陵城是她的家,可現在金陵城仍舊為賊逆朱同敬所占,韓健現在要做的,反倒是幫她征討賊逆,雖然在她眼中,北朝人更是狼子野心,可能比朱同敬還要奸詐狡猾。
蕭旃的車駕,在距離蘇州城二裏多遠的護城河邊停下。
蘇州城南,為了這次的迎接特別預備了龐大的迎接陣仗,除了城門口迎候的六千多兵馬,還有在蘇州周邊巡邏的將近三萬兵馬。韓健就是想以這樣大的陣仗告訴天下人,你南朝的女皇如今也成為我的階下囚,她的到來,僅僅是為了換取南朝軍隊所需要的糧食,至於給多少,那也是我自己說了算,就算不給,我失信於南朝人,你能奈我何?
韓健的鑾駕也從城裏出來,將士開始發出一陣陣的高呼。但鑾駕中,根本是空的,韓健是親自策馬出來,在韓健身邊,是蘇州城的眾多守將,這也是將士心目中的驕傲。
這些守將,是在這幾年跟著韓健以及林詹等人南征北討,為江都以及魏朝所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連強大的鮮卑人,最後也被魏朝所驅趕到漠北草原,連曾經割據地方的北王府、西王府和南王府,也相繼為他們所滅。如今,正是要對南一戰之時,南朝先把他們的女皇送過來當人質,等於是南朝開戰已經認輸了。
在將士心目中,隻要拿下金陵城,似乎這一戰就可以徹底結束,他們就可以等著封侯拜將,或者沒有那麽大的戰功,也可以以目前的戰功獲得田地和封賞,一輩子衣食無憂。
韓健的策馬停在了距離蕭旃車駕不到五十步的地方。
蕭旃所坐的是敞篷的車駕,她端坐在上麵,仍舊是以一身南朝女皇的袞冕,看上去英姿不凡,韓健看到她,難免會想到曾經的女皇楊瑞,因為二人實在是很相像。都是在國家麵臨危難的時候挑起國家的重擔,同樣曾經流亡,但不同的是,楊瑞最後在韓健的努力之下,光複了洛陽城,趕走了所有魏朝的敵人,但最後楊瑞自己也承擔不起韓健和東王府的崛起,將皇位拱手讓給韓健。
但楊瑞是聰明的,她選擇了委身給韓健,她似乎能把握到韓健的弱點。韓健雖然有文治武功,但同樣最顧念的是親情,楊瑞或者也是利用了韓健對她的感情,獲得了楊氏皇族繼續傳承下去的機會,可惜到如今,是她自己不爭氣,兩次生下女兒。
兩個皇帝相見,在曆史上是甚為少見的事情。
韓健遠遠望著車駕,裏麵的蕭旃就算見到韓健,也不會有任何的屈服。因為她不是戰敗國的君主,不是來獻降城池的,她隻是被韓健“脅迫”作為換糧的貨物,被迫而來,她要保持南朝君王的風度。
韓健跟蕭旃見麵不是一次兩次了,但這次,他卻不知該如何稱呼蕭旃。
以前,蕭旃是南朝長公主,而韓健還是東王,誰知這才兩年多時間,再見之時,蕭旃與他相繼登上皇位。再見麵,肯定不能以“公主”或“陛下”相稱,於禮節都不相符。
“爾朝天子,朕既來,請履行承諾,將糧食交還於我朝將士。”
蕭旃的聲音先出來,雖然很有威儀,但她到底是身處險境,威儀並不能作為她的護身符。(未完待續。)
此時身在蘇州城內的韓健,則準備了大批的糧草,準備讓張行親自護送往杭州城,交與司馬藉。另一方麵,蘇州城也準備舉行一場盛大的迎接南朝女皇“駕臨”的儀式。
在沒有得到楊瑞分娩的消息之前,韓健能做的事情太少了,對於金陵城,韓健要盡量拖延到年底,因為韓健要等蘇廷夏的兵馬與司馬藉的南朝勤王兵馬互相牽製住,同時也要等林詹所部在鎮南整頓好東進到金陵。更主要的,韓健要從金陵城內部入手,通過收買和拉攏的方式,最好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叩開金陵城的城關,韓健實在不想在金陵城這一戰中消耗太多的人力和物力。
韓健對於迎接蕭旃到蘇州的事,做的還是比較慎重的。
首先是要對內形成統一的論調,就是以糧食把蕭旃換過來,是要打擊南朝勤王兵馬的勢力,掌握一張王牌在手中,同時為的是鼓舞軍心。韓健不能告訴天下人,他把糧食從南朝手裏搶過來,再“借”給南朝是為了讓南朝的兵馬牽製住蘇廷夏的兵馬,這會讓軍中將士所不能接受。
在迎接儀式上,韓健則沒有以一個迎接帝王巡視的禮節去迎接蕭旃,而是以天子迎接降將的方式去麵對蕭旃,把蕭旃當作是戰敗國的君主,這主要是韓健為考慮軍心的穩定。
臘月十七,迎接工作已經準備完,隻要蕭旃一到蘇州,在韓健“驗明正身”之後,張行運糧的隊伍就會出發。這天中午過後。蕭旃的車駕會由魏朝的騎兵隊伍親自護送過來,韓健會到蘇州城的南城門外去迎接,陪同韓健迎接的還會有魏朝在蘇州城的部分將領,以及文臣和謀士。
其實韓健相信以蕭旃的那種對家國的情懷和抱負。她肯定願意犧牲自己,這也是韓健提出以人換糧最基本的初衷,韓健至少要讓效忠於他的將士在這件事上挑不出毛病來。對於蕭旃的到來,韓健也等於是把南朝最後皇室的正統掌握在手中,韓健很清楚。以司馬藉現如今跟惠王的關係,他是絕不可能再擁戴惠王為皇帝,那就算蕭旃在北朝人手中,司馬藉仍舊會奉蕭旃為正朔,兩軍暫時就會形成一線,其實對於南朝勤王兵馬的政治形勢來說,也是好事。
蕭旃犧牲了自己一個人,其實等於是成全了司馬藉和擁戴她的三軍將士,算是不虧的買賣。
而韓健這邊,顯得就會有些虧本了。不但損失了蘇廷夏的六萬兵馬,還要借糧給敵國的兵馬去牽製蘇廷夏的兵馬,等於是雙重的損失,就算把蕭旃得到手中又如何?蕭旃隻是一個徒有其名的女皇,司馬藉無論是進兵還是行文政,都已經有了一定**自主的權限,現在司馬藉有沒有蕭旃在身邊為他搖旗呐喊都已經無關緊要,反倒會讓南朝人上下一心,把北朝也當作是仇敵一樣。
怎麽看,韓健以人換糧這一招棋走的都不好。
但普通的將士可不這麽想。連北朝的老百姓也會覺得,南朝為了一點糧食,把女皇都給賣了,這是多麽大的屈辱?女皇在手。那南朝就是北朝的,以後進不進兵也無關緊要。
臘月十七這天中午,韓健立在蘇州城城南的城頭之上,他身邊還有些人,這些人正在跟他商討關於南朝立嗣的問題。就在差不多一個時辰之前,從江都傳來的消息。楊瑞誕下第二胎,近乎是出乎所有魏朝舊勢力的意外,楊瑞的第二胎,仍舊是女兒。
韓健為了保證楊瑞分娩不受到影響,特別派了親衛前去相護,韓健也是怕東王府他的那些姨娘在這件事上從中作梗,做出類似於“狸貓換太子”一樣的事情來。但最後的結果,卻正是合了東王府派係之人的心意,楊瑞沒有生下兒子,這意味著,南朝皇室的正統繼承人,將會從東王府體係兩位皇後,文皇後顧欣兒和武皇後楊蓯兒的子嗣中挑選。
而韓健的長子,也是他與楊蓯兒的兒子韓曦將很有可能會被冊封為太子。
“陛下,立嗣之事關乎國之穩定,如今陛下遠征在外,更是需要安定人心之時……”
韓健身邊所帶的將領和官員,大多數都是江都體係的人,這些人基本都站在韓健那些姨娘的立場上。或者也有韓健姨娘們的授意,隻要楊瑞生下女兒,就要馬上在韓健麵前進言立太子之事,韓健登基已經有兩年,若再繼續把事情拖下去,那很可能楊瑞還會有第三胎第四胎,還是會被楊瑞生下兒子來。東王府體係的人,是要徹底斷了楊瑞以及她背後那些勢力的念相。
韓健在城垛之後,抬頭望著遠處,遠遠的,蕭旃的車駕已經往蘇州城南城這邊而來,登高望遠,就連旌旗也能看到,那是魏朝兵馬的大旗。
韓健已經派了兵馬前去接應,從目前來看,司馬藉似乎並不敢在送蕭旃來蘇州城這件事上耍花樣,連司馬藉自己也沒作好與北朝一戰的準備。
“那你們認為,朕立了太子,後方就能安穩的了?”韓健突然問了一句。
在場有幾名來進言的文官和謀臣,要說這些人進言立太子之事是沒有惡意的,但有沒有私心則不好說,他們本來就是東王府體係的人,若說東王府自己的世子被立為太子,將來太子登基,怎麽也會感謝他們。但這些事實在太遠,因為韓健本身還很年輕,在韓健年輕之時,就已經建立了文治武功,想讓韓健作古,似乎是很遙遠的事情,眼下他們所能得到的好處,就是東王府體係中人多他們的“回饋”。他們是在替身在江都那些千千萬的士紳和官宦階層在韓健麵前進言。
但韓健的問題,沒一個人敢回來。
很明白的道理,韓健在出征之前沒有立太子,是在等楊瑞分娩。現在楊瑞分娩生下女兒,韓健馬上就冊立韓曦為太子,那江都勢力和朝廷的舊勢力肯定會形成矛盾和爭執。立太子,會給江都以及洛陽的政治形勢帶來不安定的因素,並不會如這些人所進言的那樣。會令國祚安穩。
韓健道:“朕出征以來,到如今仍舊未取得進展,若不能平天下,朕也無顏撤兵回江都。眼下談立儲之事為時尚早,不若等天下歸於一統之時,再行商議。”
韓健已經不是第一次堵上眾大臣的嘴。
從韓健登基開始,立儲的問題一直糾纏不清,主要問題是舊勢力和新勢力在朝中的爭奪。
韓健的確是可以從軍隊的立場上,對魏朝形成全麵的統治,但主要是士子不服。
楊瑞最初的禪位。雖然看似主動,但其實也有被韓健所脅迫的意味,之後楊瑞及舊朝勢力被韓鬆氏和寧原聯手打壓,已經證明韓健的新朝廷,要對舊朝的人進行清洗,像顧唯潘這些楊瑞一朝的絕對名臣選擇了明哲保身,但他們心中,仍舊是支持楊氏一脈的傳承,就算如今韓健登基,那也該是韓健和楊瑞的子嗣來繼承國祚。如此才能保證皇室正統和正朔的傳承。
而新勢力就希望是顧欣兒和楊蓯兒的子嗣能成為太子,如此能充分保證江都以及新勢力的權力。這些人將不再是魏朝的叛逆之臣,而是新朝的開國功臣,這其中的反差。其實朝廷兩股勢力都很清楚。
韓健也很清楚,所以他不能妄下判斷。
韓健用他的絕對權威,給楊瑞畫了一張大餅,隻要楊瑞能生下兒子,那韓健就立這個兒子為太子。可惜楊瑞並未爭氣,第二次生下女兒。這也意味著連楊瑞自己都不好意思來跟韓健要太子之位。楊瑞身為女皇,連楊氏的基業都丟了,若韓健再立小公主為太子,首先是人心不服,就算這個女兒真的有當皇帝的潛質,但長大之後,女兒終究是要嫁人的,到時候,韓健辛苦打來的江山,可能又要更換了姓氏。
“南朝的皇帝已經到了,隨朕親自下去迎接吧。”
就在城樓上有些安靜的時候,韓健突然說了一句,所有人回應之後,才跟隨在韓健之後,準備走下城樓。
鼓號聲中,迎接儀式正式展開。
蕭旃作為南朝的女皇帝,她現在也會作為人質和貨物,從今天往後,她就會成為北朝人手上的一顆棋子,生死未卜,更別談何時能歸南朝。
其實對她而言,現在也屬於無家可歸,本來金陵城是她的家,可現在金陵城仍舊為賊逆朱同敬所占,韓健現在要做的,反倒是幫她征討賊逆,雖然在她眼中,北朝人更是狼子野心,可能比朱同敬還要奸詐狡猾。
蕭旃的車駕,在距離蘇州城二裏多遠的護城河邊停下。
蘇州城南,為了這次的迎接特別預備了龐大的迎接陣仗,除了城門口迎候的六千多兵馬,還有在蘇州周邊巡邏的將近三萬兵馬。韓健就是想以這樣大的陣仗告訴天下人,你南朝的女皇如今也成為我的階下囚,她的到來,僅僅是為了換取南朝軍隊所需要的糧食,至於給多少,那也是我自己說了算,就算不給,我失信於南朝人,你能奈我何?
韓健的鑾駕也從城裏出來,將士開始發出一陣陣的高呼。但鑾駕中,根本是空的,韓健是親自策馬出來,在韓健身邊,是蘇州城的眾多守將,這也是將士心目中的驕傲。
這些守將,是在這幾年跟著韓健以及林詹等人南征北討,為江都以及魏朝所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連強大的鮮卑人,最後也被魏朝所驅趕到漠北草原,連曾經割據地方的北王府、西王府和南王府,也相繼為他們所滅。如今,正是要對南一戰之時,南朝先把他們的女皇送過來當人質,等於是南朝開戰已經認輸了。
在將士心目中,隻要拿下金陵城,似乎這一戰就可以徹底結束,他們就可以等著封侯拜將,或者沒有那麽大的戰功,也可以以目前的戰功獲得田地和封賞,一輩子衣食無憂。
韓健的策馬停在了距離蕭旃車駕不到五十步的地方。
蕭旃所坐的是敞篷的車駕,她端坐在上麵,仍舊是以一身南朝女皇的袞冕,看上去英姿不凡,韓健看到她,難免會想到曾經的女皇楊瑞,因為二人實在是很相像。都是在國家麵臨危難的時候挑起國家的重擔,同樣曾經流亡,但不同的是,楊瑞最後在韓健的努力之下,光複了洛陽城,趕走了所有魏朝的敵人,但最後楊瑞自己也承擔不起韓健和東王府的崛起,將皇位拱手讓給韓健。
但楊瑞是聰明的,她選擇了委身給韓健,她似乎能把握到韓健的弱點。韓健雖然有文治武功,但同樣最顧念的是親情,楊瑞或者也是利用了韓健對她的感情,獲得了楊氏皇族繼續傳承下去的機會,可惜到如今,是她自己不爭氣,兩次生下女兒。
兩個皇帝相見,在曆史上是甚為少見的事情。
韓健遠遠望著車駕,裏麵的蕭旃就算見到韓健,也不會有任何的屈服。因為她不是戰敗國的君主,不是來獻降城池的,她隻是被韓健“脅迫”作為換糧的貨物,被迫而來,她要保持南朝君王的風度。
韓健跟蕭旃見麵不是一次兩次了,但這次,他卻不知該如何稱呼蕭旃。
以前,蕭旃是南朝長公主,而韓健還是東王,誰知這才兩年多時間,再見之時,蕭旃與他相繼登上皇位。再見麵,肯定不能以“公主”或“陛下”相稱,於禮節都不相符。
“爾朝天子,朕既來,請履行承諾,將糧食交還於我朝將士。”
蕭旃的聲音先出來,雖然很有威儀,但她到底是身處險境,威儀並不能作為她的護身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