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健說話語速很緩慢,但中氣十足。在場的文臣武將沒有一人不恭敬聆聽,生怕錯漏了那句話甚至是哪個字沒有聽清。但韓健說的話,無非是感念皇恩,令在場的文官武將稍有失望。
若是韓健繼承大統,那他們就將是開國的元勳。而若韓健繼續這麽效忠魏朝皇室的話,那他們將永遠是助紂為虐的亂臣賊子,他們自然明白韓健登基與否的區別,說是要死諫讓韓健登基,其實也是為自身的利益所考量。
便在韓健還在東王府門口接待東王府將官之時,突然有快馬傳旨而來。在洛陽城中快馬傳旨,是非要到城中出現大事不可。而快馬所來的方向,正是皇宮。登時所有人都將心提了起來,若是皇宮出事的話,那事情也必然小不了。韓健心頭也是一緊,之前他與楊瑞相處之時感覺楊瑞心灰意冷,莫非楊瑞做了什麽傻事?若真是如此的話他自己都會感覺後悔,當他發覺不妙之時不該讓卉兒盯著而自己出宮,以卉兒那平日裏唯唯諾諾的模樣,若楊瑞真的要想不開她有什麽本事阻攔?
快馬瞬間而至,手上捧的卻是皇帝的詔書。見到詔書韓健才鬆口氣,卻聽傳令侍衛大聲傳令道:“皇帝陛下以罪己詔宣天下蒼生……”
一句話又將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過去。說話間,那侍衛已將楊瑞的罪己詔呈遞到韓健麵前。當韓健接過詔書時,心裏清楚這是楊瑞之前看他不願登基為帝,或者是換個方式來“勸進”。到此時,連楊瑞都支持他登基為帝,還將這態度公告天下。
罪己詔被當即宣讀,楊瑞在罪己詔中將近年來魏朝的戰禍責任全然攬到她一人身上,還讚揚“東王顯德”,雖然沒有明言要禪位,但在字裏行間之中,已經表露她要為人婦而恪守婦道。意思就是隻要是韓健所要做的她都會全力支持。等詔書讀完,在場大多數人都感覺到楊瑞有禪位之心,之前雖然韓健執意不肯登上皇位,但此時勸進之聲更多。
“諸位休要多言。進宮請奏陛下!”韓健知道此時也是該去皇宮表明一個態度了。到此時,韓健仍舊沒有登基為帝的打算,他心裏能感覺到楊瑞的無奈,其實在楊瑞心中並非是想禪位而令楊氏基業就此終結。楊瑞明大局知道如今的情勢下,她的遜位能換來朝廷的穩定。在即將對外的戰爭中,也能令江北處於上下一心的環境。若是她再堅持著皇位不肯鬆開,那與鮮卑人的一戰即在眼下,魏朝內部仍舊爭鬥不休,內不安又談何鏟除蠻夷?
韓健剛回到東王府不久,這次他卻是帶著東王府的將官進宮。
原本被押在皇宮之外的朝廷派係將官,有的已經被送到牢房裏等候發落,還有一些身份顯赫諸如叛逆賊首林恪等人仍舊在宮門口戴枷示眾。之前沒有犯事的朝廷官員,諸如寧原和一些尚書台、六部大臣也抵達皇宮門口,他們都是在得知女皇罪己詔後前來宮門前。但一朝首輔顧唯潘仍舊未曾露麵。
“東王殿下!”見到韓健帶著東王府將官前來,寧原和幾名朝廷的重臣迎過來。寧原遠遠便向韓健拱手行禮。
等至近前,寧原也突然跪地,恭敬磕頭,雖然口中沒有稱天子,但已有敬天子之意。
“寧尚書何須如此大禮?”韓健親自去扶,寧原卻沒有起身,倒是寧原身後的朝廷大臣沒有跟他一樣如此著急“拜天子”,在朝廷派係的人心中,終究還是沒有當做是東王府的門人。而寧原卻是從開始便投身到東王府之下,在作為首輔的時候就被看成是東王府在朝廷的話事人。
韓健抬頭,望著在場的將官,還有駐守在皇宮之外的士兵。朗聲道:“陛下發罪己詔,實為安國利民。我等為人臣子,當進宮向陛下請奏,為陛下正名!”
最開始連寧原都以為,韓健在接到罪己詔後帶著東王府的文臣武將進宮,是實際意義上的“逼宮”。如此楊瑞也可順理成章地遜位。甚至寧原猜想,韓健之前進宮一趟已經跟楊瑞達成某種協議,才令楊瑞發出罪己詔,所有事都應是前後有度,韓健趁機登位也就順理成章。但到現在看來,韓健還沒有真正意義上作出逼宮的舉動,那讓韓健登基的事也並未坐實。
韓健說要與大臣進宮,沒人敢反對,反對的人要麽身死要麽洛維階下囚。連同寧原和一眾朝廷官員,韓健一行浩浩蕩蕩往皇宮去,到燁安閣外,韓健帶頭跪地請見天子。但此時楊瑞根本就不在燁安閣內,而是在寢宮未出。
此時時間尚未到中午,所有人便跪在燁安閣外的空地上,此時他們心中都有所不安。誰都不知韓健和楊瑞玩的什麽把戲,既然今日是韓健平息了朝廷的叛亂,將犯事眾人皆都拿下,照理說韓健此時登基是最合適的時候。連楊瑞也很“識趣”發了罪己詔,夫妻二人都像是商量好的一樣。但到此時,韓健卻跑來這裏下跪,要知道之前楊瑞的罪己詔中,說明一切將會聽東王的吩咐,她已將自己為東王婦自居。
一眾將官跪地等候,楊瑞卻遲遲不出。韓健也不著急,而韓健身後的那些人心裏可就沒那麽沉得住氣。等了有近一個時辰,到日頭當空之時,楊瑞才一身便裝,抱著女兒緩緩從皇宮內苑走出來,這也是楊瑞第一次讓小公主見人。之前甚至小公主的生日和百歲都未曾張揚過,朝廷上下很多人甚至懷疑楊瑞的孩兒到底是否夭折,要知道天子有喜事的話,都會第一時間公告天下,但楊瑞卻一直“藏著掖著”。
“參見陛下。”韓健朗聲道。
聽到韓健的話,身後的大臣才跟著附聲。楊瑞一臉沉色走到韓健麵前,一手抱著女兒,另隻手將韓健扶起,用很複雜的目光看著韓健道:“東王既為我夫,何須行禮?是妾身該為夫行禮才是。”
說著斂身一禮,倒真如平常堂前的婦人一般。但這一幕卻很少有人能看到,因為其餘的大臣都跪在地上,沒有敢抬頭正視韓健和楊瑞這對夫妻的。
等楊瑞行禮之後,才擺手道:“諸卿家平身說話!”
“謝陛下!”所有大臣這才起身。不過都還是不敢抬頭與楊瑞平視。
楊瑞仍舊抱著孩兒,也沒有進燁安閣的意思,卻是看著在場的大臣道:“妾自登基,已二十載。凡過往朝野之事。有功有過,朝野生平十幾載,卻傾覆一夕。如今奸佞已除,百廢待舉,然妾不過女流之輩終當不得大事。曾有東王輔佐朝政。天下安平,如今要與外夷一戰,更當朝野上下齊心之時。妾思慮良久,終當不得大任,當審時度勢退位讓賢,今後與眾卿共輔助朝野安定,令外夷臣服四海來朝,方為妾之本任。諸卿家也當盡心輔佐新主,不可有悖!”
楊瑞一語令在場之人無不嘩然。
以往就算有“禪位”,那絕對也是在權臣逼迫之下。皇帝不得已而為之。但現在楊瑞卻是主動出來說要讓位給東王韓健,之前朝野上下雖然都已經有所準備,但在聽到楊瑞一番話後仍是一片震駭。皇室說變就變,如今連楊瑞都如此當眾表明態度,似乎一切都已塵埃落定,以後皇室不再是楊氏而是“韓氏”。
在場之人無人敢在此時發言,隻有韓健行禮道:“陛下請三思。”
韓健仍舊稱楊瑞為“陛下”,其實韓健自己也沒料到楊瑞會這麽直接在百官麵前表示要退位讓賢,若說之前楊瑞是委曲求全的話,現在楊瑞的委曲求全在他看來是有些過了。讓一個帝王當著大臣的麵去說要退位。就算楊瑞原本心裏是接受的,可她還是要邁出這艱難的一步。若是她真的要退位,應該躲在深宮之中也好過於讓她出來見人。所有的事隻要一道禦旨下來,韓健登基就是很穩的事。何須她親自出來把話說出,讓她心裏再覺得對不起列祖列宗一次?
楊瑞對韓健一笑,卻是在韓健麵前盈盈拜倒,韓健想去扶,但楊瑞卻使了千斤墜,這也是楊瑞少有在韓健麵前用武功的一次。這在外臣看來。就是楊瑞刻意拜倒,而韓健扶不起來,那也就是說韓健在心裏也默認了楊瑞的下拜。
“妾問君安。”楊瑞口中說著,在場的文官武將見狀,仿佛也明白了什麽,皆都下拜。
但此時他們對韓健的稱呼,已經不再是東王,而是“陛下”。
韓健突然感覺自己被推上高位,這一刻他之前都未曾準備過。他想的是盡心幫助楊瑞打理好朝政,等兒女成長之後他便可得清閑。但如今卻是要讓他登上帝位,那將來他就是天下之主,天下大事皆會出自他一人之口而不須與任何人商議。原本的帝王楊瑞,也將成為他的妃子,而顧欣兒和楊蓯兒等女,也不用再住在東王府,也會直接遷居到皇宮裏來。
“請陛下以天下蒼生為重,繼承大統!”寧原最先開口擁立,而寧原的派係如今已經是朝廷中最大的派係,他想以自己的擁戴之功而取代顧唯潘成為一朝首輔。畢竟以之前顧唯潘一直未曾露麵,說明他在心中是不支持今日東王府對朝廷大臣清剿的,寧原感覺自己可以再次成為朝廷首輔,自然要表現出他的積極擁戴一麵。
韓健此時騎虎難下,雖然眼前太多人是為勢所屈,並非真心實意擁戴他繼承帝位。可眼下情勢已經如此,他已經推辭不得,令一個皇帝都在他麵前下跪稱妾,就算讓楊瑞將來再為皇帝,她還有什麽威儀能令大臣信從?可他根本就沒想過自己當皇帝是怎樣的狀況,而且將來他將楊瑞的帝位給奪了,就算今天楊瑞是臣服的,可將來他們還能如以往那般夫妻和睦?
“迎陛下鑾駕!”
韓健遲遲沒有表態,倒是楊瑞提前已經作出一些安排,小太監從裏麵將皇帝的鑾駕抬了出來。這意思很明顯,韓健要登基的話也不會在燁安閣這種皇帝平日辦公的地方,而是要到皇宮大殿去,既然韓健為皇帝,那他此時也該以皇帝的威儀來行步,將會用皇帝的標準鑾駕抬著韓健到正殿去,舉行登基大典。
等鑾駕到燁安閣前,楊瑞仍舊跪在地上不起,她的神色倒也平常,令韓健看不出她心中在想什麽。
“君請登鑾!”楊瑞道。
韓健歎口氣,他到此時有種被趕鴨子上架的感覺,之前他考慮的事情不少,但也沒想過會有一天以這種方式總攬朝政。他更感覺沒麵目再見楊瑞,可再一想,這一切都是楊瑞所默許的,但楊瑞又何嚐不是為勢所迫?
韓健要扶楊瑞,楊瑞仍舊不起,韓健稍微低下頭,低聲道:“你若不一同,我便不上。”
楊瑞原本臉色很平寂,但聽到韓健的話,卻抬頭眉頭輕顰,好像在原則韓健在這種時候還耍“小孩子秉性”。她緩緩站起身來,在韓健相扶下,二人一同登上鑾駕。
到鑾駕起,大臣平身後,見到韓健和楊瑞甚至是楊瑞懷中的小公主都在鑾駕上,他們甚至都不太明白到底誰才是天下之主。要說韓健要登基為帝,可是楊瑞也是帝王,而到此時韓健還未曾露過一個明確的態度他是否要登上皇位。
“起鑾!”
隨著太監長長的一聲喊,鑾駕被抬起,百官隨同鑾駕一起往皇宮正殿而去。整個洛陽皇宮的氣勢滂沱,韓健在鑾駕上感覺自己看的更清楚,這大約就是帝王對於皇宮的一種睥睨,以往進宮也無心去欣賞皇宮的精致,更不會居高臨下去看別的。
楊瑞坐在韓健身邊,仍舊抱著孩子,她好像刻意不去理會韓健,而是不斷逗弄孩兒,臉上也帶著母親的笑容。(未完待續。)
若是韓健繼承大統,那他們就將是開國的元勳。而若韓健繼續這麽效忠魏朝皇室的話,那他們將永遠是助紂為虐的亂臣賊子,他們自然明白韓健登基與否的區別,說是要死諫讓韓健登基,其實也是為自身的利益所考量。
便在韓健還在東王府門口接待東王府將官之時,突然有快馬傳旨而來。在洛陽城中快馬傳旨,是非要到城中出現大事不可。而快馬所來的方向,正是皇宮。登時所有人都將心提了起來,若是皇宮出事的話,那事情也必然小不了。韓健心頭也是一緊,之前他與楊瑞相處之時感覺楊瑞心灰意冷,莫非楊瑞做了什麽傻事?若真是如此的話他自己都會感覺後悔,當他發覺不妙之時不該讓卉兒盯著而自己出宮,以卉兒那平日裏唯唯諾諾的模樣,若楊瑞真的要想不開她有什麽本事阻攔?
快馬瞬間而至,手上捧的卻是皇帝的詔書。見到詔書韓健才鬆口氣,卻聽傳令侍衛大聲傳令道:“皇帝陛下以罪己詔宣天下蒼生……”
一句話又將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過去。說話間,那侍衛已將楊瑞的罪己詔呈遞到韓健麵前。當韓健接過詔書時,心裏清楚這是楊瑞之前看他不願登基為帝,或者是換個方式來“勸進”。到此時,連楊瑞都支持他登基為帝,還將這態度公告天下。
罪己詔被當即宣讀,楊瑞在罪己詔中將近年來魏朝的戰禍責任全然攬到她一人身上,還讚揚“東王顯德”,雖然沒有明言要禪位,但在字裏行間之中,已經表露她要為人婦而恪守婦道。意思就是隻要是韓健所要做的她都會全力支持。等詔書讀完,在場大多數人都感覺到楊瑞有禪位之心,之前雖然韓健執意不肯登上皇位,但此時勸進之聲更多。
“諸位休要多言。進宮請奏陛下!”韓健知道此時也是該去皇宮表明一個態度了。到此時,韓健仍舊沒有登基為帝的打算,他心裏能感覺到楊瑞的無奈,其實在楊瑞心中並非是想禪位而令楊氏基業就此終結。楊瑞明大局知道如今的情勢下,她的遜位能換來朝廷的穩定。在即將對外的戰爭中,也能令江北處於上下一心的環境。若是她再堅持著皇位不肯鬆開,那與鮮卑人的一戰即在眼下,魏朝內部仍舊爭鬥不休,內不安又談何鏟除蠻夷?
韓健剛回到東王府不久,這次他卻是帶著東王府的將官進宮。
原本被押在皇宮之外的朝廷派係將官,有的已經被送到牢房裏等候發落,還有一些身份顯赫諸如叛逆賊首林恪等人仍舊在宮門口戴枷示眾。之前沒有犯事的朝廷官員,諸如寧原和一些尚書台、六部大臣也抵達皇宮門口,他們都是在得知女皇罪己詔後前來宮門前。但一朝首輔顧唯潘仍舊未曾露麵。
“東王殿下!”見到韓健帶著東王府將官前來,寧原和幾名朝廷的重臣迎過來。寧原遠遠便向韓健拱手行禮。
等至近前,寧原也突然跪地,恭敬磕頭,雖然口中沒有稱天子,但已有敬天子之意。
“寧尚書何須如此大禮?”韓健親自去扶,寧原卻沒有起身,倒是寧原身後的朝廷大臣沒有跟他一樣如此著急“拜天子”,在朝廷派係的人心中,終究還是沒有當做是東王府的門人。而寧原卻是從開始便投身到東王府之下,在作為首輔的時候就被看成是東王府在朝廷的話事人。
韓健抬頭,望著在場的將官,還有駐守在皇宮之外的士兵。朗聲道:“陛下發罪己詔,實為安國利民。我等為人臣子,當進宮向陛下請奏,為陛下正名!”
最開始連寧原都以為,韓健在接到罪己詔後帶著東王府的文臣武將進宮,是實際意義上的“逼宮”。如此楊瑞也可順理成章地遜位。甚至寧原猜想,韓健之前進宮一趟已經跟楊瑞達成某種協議,才令楊瑞發出罪己詔,所有事都應是前後有度,韓健趁機登位也就順理成章。但到現在看來,韓健還沒有真正意義上作出逼宮的舉動,那讓韓健登基的事也並未坐實。
韓健說要與大臣進宮,沒人敢反對,反對的人要麽身死要麽洛維階下囚。連同寧原和一眾朝廷官員,韓健一行浩浩蕩蕩往皇宮去,到燁安閣外,韓健帶頭跪地請見天子。但此時楊瑞根本就不在燁安閣內,而是在寢宮未出。
此時時間尚未到中午,所有人便跪在燁安閣外的空地上,此時他們心中都有所不安。誰都不知韓健和楊瑞玩的什麽把戲,既然今日是韓健平息了朝廷的叛亂,將犯事眾人皆都拿下,照理說韓健此時登基是最合適的時候。連楊瑞也很“識趣”發了罪己詔,夫妻二人都像是商量好的一樣。但到此時,韓健卻跑來這裏下跪,要知道之前楊瑞的罪己詔中,說明一切將會聽東王的吩咐,她已將自己為東王婦自居。
一眾將官跪地等候,楊瑞卻遲遲不出。韓健也不著急,而韓健身後的那些人心裏可就沒那麽沉得住氣。等了有近一個時辰,到日頭當空之時,楊瑞才一身便裝,抱著女兒緩緩從皇宮內苑走出來,這也是楊瑞第一次讓小公主見人。之前甚至小公主的生日和百歲都未曾張揚過,朝廷上下很多人甚至懷疑楊瑞的孩兒到底是否夭折,要知道天子有喜事的話,都會第一時間公告天下,但楊瑞卻一直“藏著掖著”。
“參見陛下。”韓健朗聲道。
聽到韓健的話,身後的大臣才跟著附聲。楊瑞一臉沉色走到韓健麵前,一手抱著女兒,另隻手將韓健扶起,用很複雜的目光看著韓健道:“東王既為我夫,何須行禮?是妾身該為夫行禮才是。”
說著斂身一禮,倒真如平常堂前的婦人一般。但這一幕卻很少有人能看到,因為其餘的大臣都跪在地上,沒有敢抬頭正視韓健和楊瑞這對夫妻的。
等楊瑞行禮之後,才擺手道:“諸卿家平身說話!”
“謝陛下!”所有大臣這才起身。不過都還是不敢抬頭與楊瑞平視。
楊瑞仍舊抱著孩兒,也沒有進燁安閣的意思,卻是看著在場的大臣道:“妾自登基,已二十載。凡過往朝野之事。有功有過,朝野生平十幾載,卻傾覆一夕。如今奸佞已除,百廢待舉,然妾不過女流之輩終當不得大事。曾有東王輔佐朝政。天下安平,如今要與外夷一戰,更當朝野上下齊心之時。妾思慮良久,終當不得大任,當審時度勢退位讓賢,今後與眾卿共輔助朝野安定,令外夷臣服四海來朝,方為妾之本任。諸卿家也當盡心輔佐新主,不可有悖!”
楊瑞一語令在場之人無不嘩然。
以往就算有“禪位”,那絕對也是在權臣逼迫之下。皇帝不得已而為之。但現在楊瑞卻是主動出來說要讓位給東王韓健,之前朝野上下雖然都已經有所準備,但在聽到楊瑞一番話後仍是一片震駭。皇室說變就變,如今連楊瑞都如此當眾表明態度,似乎一切都已塵埃落定,以後皇室不再是楊氏而是“韓氏”。
在場之人無人敢在此時發言,隻有韓健行禮道:“陛下請三思。”
韓健仍舊稱楊瑞為“陛下”,其實韓健自己也沒料到楊瑞會這麽直接在百官麵前表示要退位讓賢,若說之前楊瑞是委曲求全的話,現在楊瑞的委曲求全在他看來是有些過了。讓一個帝王當著大臣的麵去說要退位。就算楊瑞原本心裏是接受的,可她還是要邁出這艱難的一步。若是她真的要退位,應該躲在深宮之中也好過於讓她出來見人。所有的事隻要一道禦旨下來,韓健登基就是很穩的事。何須她親自出來把話說出,讓她心裏再覺得對不起列祖列宗一次?
楊瑞對韓健一笑,卻是在韓健麵前盈盈拜倒,韓健想去扶,但楊瑞卻使了千斤墜,這也是楊瑞少有在韓健麵前用武功的一次。這在外臣看來。就是楊瑞刻意拜倒,而韓健扶不起來,那也就是說韓健在心裏也默認了楊瑞的下拜。
“妾問君安。”楊瑞口中說著,在場的文官武將見狀,仿佛也明白了什麽,皆都下拜。
但此時他們對韓健的稱呼,已經不再是東王,而是“陛下”。
韓健突然感覺自己被推上高位,這一刻他之前都未曾準備過。他想的是盡心幫助楊瑞打理好朝政,等兒女成長之後他便可得清閑。但如今卻是要讓他登上帝位,那將來他就是天下之主,天下大事皆會出自他一人之口而不須與任何人商議。原本的帝王楊瑞,也將成為他的妃子,而顧欣兒和楊蓯兒等女,也不用再住在東王府,也會直接遷居到皇宮裏來。
“請陛下以天下蒼生為重,繼承大統!”寧原最先開口擁立,而寧原的派係如今已經是朝廷中最大的派係,他想以自己的擁戴之功而取代顧唯潘成為一朝首輔。畢竟以之前顧唯潘一直未曾露麵,說明他在心中是不支持今日東王府對朝廷大臣清剿的,寧原感覺自己可以再次成為朝廷首輔,自然要表現出他的積極擁戴一麵。
韓健此時騎虎難下,雖然眼前太多人是為勢所屈,並非真心實意擁戴他繼承帝位。可眼下情勢已經如此,他已經推辭不得,令一個皇帝都在他麵前下跪稱妾,就算讓楊瑞將來再為皇帝,她還有什麽威儀能令大臣信從?可他根本就沒想過自己當皇帝是怎樣的狀況,而且將來他將楊瑞的帝位給奪了,就算今天楊瑞是臣服的,可將來他們還能如以往那般夫妻和睦?
“迎陛下鑾駕!”
韓健遲遲沒有表態,倒是楊瑞提前已經作出一些安排,小太監從裏麵將皇帝的鑾駕抬了出來。這意思很明顯,韓健要登基的話也不會在燁安閣這種皇帝平日辦公的地方,而是要到皇宮大殿去,既然韓健為皇帝,那他此時也該以皇帝的威儀來行步,將會用皇帝的標準鑾駕抬著韓健到正殿去,舉行登基大典。
等鑾駕到燁安閣前,楊瑞仍舊跪在地上不起,她的神色倒也平常,令韓健看不出她心中在想什麽。
“君請登鑾!”楊瑞道。
韓健歎口氣,他到此時有種被趕鴨子上架的感覺,之前他考慮的事情不少,但也沒想過會有一天以這種方式總攬朝政。他更感覺沒麵目再見楊瑞,可再一想,這一切都是楊瑞所默許的,但楊瑞又何嚐不是為勢所迫?
韓健要扶楊瑞,楊瑞仍舊不起,韓健稍微低下頭,低聲道:“你若不一同,我便不上。”
楊瑞原本臉色很平寂,但聽到韓健的話,卻抬頭眉頭輕顰,好像在原則韓健在這種時候還耍“小孩子秉性”。她緩緩站起身來,在韓健相扶下,二人一同登上鑾駕。
到鑾駕起,大臣平身後,見到韓健和楊瑞甚至是楊瑞懷中的小公主都在鑾駕上,他們甚至都不太明白到底誰才是天下之主。要說韓健要登基為帝,可是楊瑞也是帝王,而到此時韓健還未曾露過一個明確的態度他是否要登上皇位。
“起鑾!”
隨著太監長長的一聲喊,鑾駕被抬起,百官隨同鑾駕一起往皇宮正殿而去。整個洛陽皇宮的氣勢滂沱,韓健在鑾駕上感覺自己看的更清楚,這大約就是帝王對於皇宮的一種睥睨,以往進宮也無心去欣賞皇宮的精致,更不會居高臨下去看別的。
楊瑞坐在韓健身邊,仍舊抱著孩子,她好像刻意不去理會韓健,而是不斷逗弄孩兒,臉上也帶著母親的笑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