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旃將走,韓健知道留也留不住,現在讓蕭旃回去也等於是讓她回去送死。(800)【首發】無論站在哪個角度上,蕭翎也沒有留蕭旃的道理,在權力麵前很多事情都不能隨心所欲,就算惠王以往的性格是與世無爭,但在真正執掌了軍政大權後,不為別人,單單是為身邊那些擁戴他的官員和將領,他就必須要執掌大權,就好像現在的韓健一樣。
之後韓健沒有做任何的強留,而是準備將蕭旃送走。司馬藉作為國使,韓健沒有安排他進宮去會見楊瑞。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司馬藉現在會被人當作是二臣,雖說他在魏朝時候並無官職在身,但很多人會認為他是背叛了朝廷,就連東王府的一些人都不能理解為何他還有臉回到洛陽。這種情況下韓健也不能讓他太過於張揚,甚至在很多人看來,南朝隻是派了使節來,至於派的是誰也並不知。
等一切安排的差不多,韓健才把事情的詳細情況跟楊瑞商量過。告訴楊瑞何時準備送南朝的使節回去,楊瑞聽了之後並無怒氣,隻是她有些不能理解為何韓健會這麽輕鬆放蕭旃回去,明明可以把人留下來大作文章。
“人送回去為好,若是強留下,南朝或許是可以少個皇帝,但也許南朝會因此而上下一心。如此亂世道,不能讓南朝找到出兵的借口。”韓健當著楊瑞的麵違心道。
楊瑞白韓健一眼道:“夫君莫不是安慰妾身就好,希望夫君本就是如此想的。可怎麽也想不通,那永丹公主怎麽也是可以留下作為我們要挾南朝所用,就算要送回去,似乎也不該這麽簡單,還是夫君心軟了,覺得不舍,還是憐香惜玉?”
韓健笑了笑,對於什麽憐香惜玉的他不會承認的。他跟蕭旃之間什麽事都沒有,蕭旃雖說也算是佳人。但在政治立場上,二人可說是毫無共通點,在一個大前提就是南北不能共融的情況下,他跟蕭旃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但若說這次送蕭旃回去一點私心都沒有。那也不是。韓健在心中還是有幾分不想讓蕭旃回去,出於私人的目的,因為他知道蕭旃回去是被人利用,最後還可能會被人過河拆橋。
跟楊瑞說完事情,韓健便出宮來。夜幕降臨之後。韓健心情也有些不太好,一些事總是縈繞在心頭抹不去,走到哪都會覺得有些低落。
韓健回到東王府,韓鬆氏已經把很多事都安排好,在韓健所看不到的地方,韓鬆氏一直在盡她的責任,把東王府的一些事安排的井井有條。韓鬆氏早就得知司馬藉的歸來,至於為何韓健沒有把司馬藉帶回來東王府讓她見麵,她還不知是什麽情況。
“健兒,既然司馬那孩子已經回來一趟。就算有些恩怨,你也不該讓他繼續住在國驛館。他父親畢竟也幫你鎮守一方,前幾日他父親還來信,說是想知道司馬的一些事,你也該把實際情況告知。熱門”
韓健苦笑著搖搖頭,現在司馬藉一心為蕭翎謀事,這種事情怎麽說?父親是北朝江都將領,而兒子卻成了敵國的一等謀士?事情張揚開誰還敢對他們父子有所信任?
“不必了。司馬說住在國驛館挺好。”韓健說著,把一封信拿出來交給韓鬆氏道,“這是司馬藉給他父親的信。我沒看過,回頭二娘轉交給他父親便可。”
說完,韓健有些意興闌珊想進裏麵去。韓鬆氏卻拿著信,抬頭看著韓健道:“健兒。二娘知道這次司馬回來你心情不好,可也要知道,他現在或許還可以幫你做事。有他在南朝為你盯著,至少南朝有什麽事你也能第一時間得知不是?將來誰又知道他會作何選擇?”
韓健笑了笑,韓鬆氏的安慰對他絲毫不起作用,他反倒願意相信司馬藉為蕭翎謀事。將來為南朝崛起做一份貢獻。可韓健卻知道現在南朝的形勢不好,以司馬藉的能力未必能幫到蕭翎太多忙,其實南朝最重要的謀士還是在背後幫助司馬藉和蕭翎的李山野,但對於李山野的事,韓健知道便是問司馬藉他也不會詳細說。現在反倒不如什麽都不問,司馬藉心中也有自己的秘密,可這秘密帶來的結果,卻是韓健對南朝形勢的不明朗。
韓健把所有事都安排好,也等於是為蕭旃回國繼承帝位鋪路。連他自己都沒想到自己會這麽大公無私,讓蕭翎回去繼承帝位,便好像是給自己樹一個大敵,但蕭旃回去也是緩和兩國緊張關係的辦法,畢竟南朝混亂之初便是因為南朝出兵豫州,現在南朝的兵馬尚且在江北尚未撤回,這一路人馬也是在警醒北朝,若是敢輕舉妄動的話必定會以武力相向。
……
……
四月二十六當日,韓健親自送司馬藉和南朝使節一行出洛陽。這也算是韓健對蕭旃和司馬藉的送行,到中午,車駕已經離開洛陽十裏多的路程,韓健沒有多留,到十裏外便目送南朝使節一行車駕離開。開始折返。
此次南朝派來保護使節和蕭旃的人馬並不多,大約隻有幾百人,也是不想引起北朝的一些敵對。派兵南下護送,韓健也派了不多的人,加起來有一千多的人馬,路上有地方守備軍的保護,加上走的又是江都的路線,料想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事,除非是豫州方麵有意半途攔截。但在豫州經曆了洛陽之敗後,已經許久沒作出什麽動作,韓健倒也不是很擔心鎮南侯敢出來劫南朝的使節隊伍。鎮南侯對南朝駐紮在江北的兵馬更為忌憚一些。
此時西邊的戰事已經到如火如荼的地步,倉河口的幾場戰事下來,令朝廷後勤補給也分外緊張。朝廷接連調撥了幾次糧草過去,都明顯不夠用。兵馬所帶的糧草本就很少,蘇廷夏催促糧草的奏本近乎是天天到洛陽,以韓健對蘇廷夏軍中情況得到了解,蘇廷夏軍中糧草的缺乏斷然還不至於到如此嚴重的地步,蘇廷夏這是有意在為難朝廷。
東王府那邊的庫糧早就被調撥一空,本來蘇廷夏所部可以用以戰養戰的方法來養病,可問題是在倉河口的戰事發生後,西王府那邊明顯是在防備蘇廷夏又來這種搜刮的招數,所以就算是焚毀。也沒給蘇廷夏所部留下什麽糧草和可用的東西。而蘇廷夏中軍在倉河口一時進退不得,眼前的潼關又城牆高深,幾天或者是十幾天時間內是不會有什麽進展,所以他也隻能是望而興歎。
以韓健看來。蘇廷夏若是在長期得不到補給的情況下,要保持他這一路兵馬的活力,隻有回過頭對一些朝廷所占的地區開始搶掠,這才是最可怕的。蘇廷夏是帶著人馬將渤海給平定了,但這路人馬就好像蝗蟲一樣。走到哪都被人所忌憚,地方上很多城池也是知道蘇廷夏的人馬要來,幹脆是封閉城門裝作不知,讓蘇廷夏過境而沒有搶掠的機會。一旦蘇廷夏對自己人下手,那前線上的戰事就徹底亂了。
韓健近乎是將能調撥的糧草和輜重都調撥了過去,但畢竟蘇廷夏中軍就有七八萬的兵馬,加上各路旁支的人馬,聲勢實在太過浩大,這樣的兵馬消耗太成問題,韓健也沒辦法對這樣一路人馬完成給養。最後的結果。是這路人馬根本駕馭不住。
至於太子那一路的人馬,在進兵方麵遇到阻礙,本身西王府那邊也輕視這一路人馬,到四月底,幾次大小的戰事打下來,楊曦那邊的兵馬早就已經駐紮下來在觀察形勢。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韓健在洛陽也算是天天為糧草的事擔心。林小夙在嫁到東王府之後,做事雖然還像以前那麽幹練,但很多事已經不能親力親為,比如說到地方上去催促糧食。不過有林小夙在身邊幫忙。韓健總算不用一個人太多操勞,對於軍需體係,林小夙或者比他更為熟悉。
五月初二,韓健正在宮裏跟楊瑞匯報完事情。剛從宮裏出來。韓健便得知一個消息,說是蘇廷夏所部在前線上生亂,把倉河口以北一座朝廷的縣城給連鍋端了,城中百姓被殺戮帶勁。
消息尚且沒有確證,不過韓健聽了還是感覺到一股後背發涼。蘇廷夏這真是要反戈一擊對自己人下手?
韓健緊忙讓大西柳過來,詳細問詢了情況。因為事情剛剛發生,再加上本身倉河口一線要布控很難,一些事也隻是道聽途說。事情發生了兩三天,但消息太少,大西柳派人去調查,而韓健也在防備這次內部生亂所帶來的影響。
到五月初三,事情已經基本調查明白。蘇廷夏中軍的左路人馬,因為缺少糧草,軍中有士兵嘩變,兵馬沒有按照蘇廷夏的安排西過黃河,而是向北掠奪了十幾座城池,其中有三座城池被其屠城。消息一出,韓健感覺到必須要彈壓下去,否則事情將會震動朝野。
本來蘇廷夏就為朝廷很多人所不容,當初在進兵北王府的時候有很多掠奪之事,但至少沒發生屠城的事,或許是那時候蘇廷夏縱容的結果,令他手下的軍將認為掠奪有理,以至於會發生今日這般的慘事。
事情發生之後,蘇廷夏並未以任何正式的公文上奏到朝廷,看起來蘇廷夏也不想把事情張揚開。而對於那股叛軍,以韓健所了解的情況看,蘇廷夏也沒作出相應的應對。叛軍數量大約有一萬多人馬不到兩萬的樣子,屬於蘇廷夏中軍的主力軍。這路人馬向北掠奪之後,也給倉河口西王府均得壓力減輕了許多。原本有機會為朝廷所攻克的潼關,一時間也安穩非常。
等韓健進宮把事情對楊瑞說過,楊瑞倒也沒有埋怨韓健,卻不停在咒罵著蘇廷夏。
“這種人早知道的話就不該多留,現在倒好,鬧出此等亂子,那些大臣還不知要怎麽說。現在說是進軍關中,最後卻殺到自己人的頭上,這樣的醜事說出去誰人不笑話?”楊瑞有些著急說道。
韓健道:“損失一兩萬人馬是小事,但這路人馬向北之後,可能會向東往洛陽的方向而來。以現在洛陽的守備看,要應對雖然不難,但也並非是易事。若是不能馬上解決,可能要調人馬回防。”
“夫君準備調北川的兵馬回來?”楊瑞突然問道。
韓健微微搖頭,道:“要調的話,也隻能先將太子的人馬調回來。”
原本楊曦帶兵出征,楊瑞是一百個不同意的,可現在突然韓健說要把楊曦的兵馬調回來鎮守洛陽,楊瑞還是不同意。
“曦兒帶兵,雖說沒立下太大的功勞,可現在也算是扼守住關中東出的道路。一旦將他調回,西王府還不是趁機追殺而出,到時候洛陽不是更危急?”楊瑞不滿道,“單單因為自己軍中有人嘩變,而令整個布局變動,也會讓人以為朝廷應對不足。夫君怎不想趕緊從江都調過來一路人馬鎮守洛陽?”
韓健苦笑了一下,若是他能從江都調兵的話也早就調了。現在問題是,人容易出,但以東王府和朝廷的財力來說,是養活不起的。大軍在外就需要補給,而蘇廷夏所部正是因為缺少補給才會內生嘩變。江都的人馬難道要餓著肚子來洛陽,在洛陽城裏餓死不成?
當然這些話在楊瑞麵前也不好直說,現在楊瑞身懷六甲,有些事不能太著急,韓健也隻能以安撫為主。
“瑞兒你說的有道理,我回去這就安排,你不用過多擔心。”韓健道,“有此事的發生,相信蘇廷夏也會對軍中多有管束,近日內不會再發生同樣的事情。”
楊瑞冷笑道:“未必。也許蘇廷夏看到朝廷對此不聞不問,自己也耐不住動了屠城的心思呢?他要屠也去屠關中的城池去,怎的屠到自己人頭上,還是覺得自己人好欺負不成?這些毛病,都是被人給縱容的!”(未完待續。)
之後韓健沒有做任何的強留,而是準備將蕭旃送走。司馬藉作為國使,韓健沒有安排他進宮去會見楊瑞。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司馬藉現在會被人當作是二臣,雖說他在魏朝時候並無官職在身,但很多人會認為他是背叛了朝廷,就連東王府的一些人都不能理解為何他還有臉回到洛陽。這種情況下韓健也不能讓他太過於張揚,甚至在很多人看來,南朝隻是派了使節來,至於派的是誰也並不知。
等一切安排的差不多,韓健才把事情的詳細情況跟楊瑞商量過。告訴楊瑞何時準備送南朝的使節回去,楊瑞聽了之後並無怒氣,隻是她有些不能理解為何韓健會這麽輕鬆放蕭旃回去,明明可以把人留下來大作文章。
“人送回去為好,若是強留下,南朝或許是可以少個皇帝,但也許南朝會因此而上下一心。如此亂世道,不能讓南朝找到出兵的借口。”韓健當著楊瑞的麵違心道。
楊瑞白韓健一眼道:“夫君莫不是安慰妾身就好,希望夫君本就是如此想的。可怎麽也想不通,那永丹公主怎麽也是可以留下作為我們要挾南朝所用,就算要送回去,似乎也不該這麽簡單,還是夫君心軟了,覺得不舍,還是憐香惜玉?”
韓健笑了笑,對於什麽憐香惜玉的他不會承認的。他跟蕭旃之間什麽事都沒有,蕭旃雖說也算是佳人。但在政治立場上,二人可說是毫無共通點,在一個大前提就是南北不能共融的情況下,他跟蕭旃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但若說這次送蕭旃回去一點私心都沒有。那也不是。韓健在心中還是有幾分不想讓蕭旃回去,出於私人的目的,因為他知道蕭旃回去是被人利用,最後還可能會被人過河拆橋。
跟楊瑞說完事情,韓健便出宮來。夜幕降臨之後。韓健心情也有些不太好,一些事總是縈繞在心頭抹不去,走到哪都會覺得有些低落。
韓健回到東王府,韓鬆氏已經把很多事都安排好,在韓健所看不到的地方,韓鬆氏一直在盡她的責任,把東王府的一些事安排的井井有條。韓鬆氏早就得知司馬藉的歸來,至於為何韓健沒有把司馬藉帶回來東王府讓她見麵,她還不知是什麽情況。
“健兒,既然司馬那孩子已經回來一趟。就算有些恩怨,你也不該讓他繼續住在國驛館。他父親畢竟也幫你鎮守一方,前幾日他父親還來信,說是想知道司馬的一些事,你也該把實際情況告知。熱門”
韓健苦笑著搖搖頭,現在司馬藉一心為蕭翎謀事,這種事情怎麽說?父親是北朝江都將領,而兒子卻成了敵國的一等謀士?事情張揚開誰還敢對他們父子有所信任?
“不必了。司馬說住在國驛館挺好。”韓健說著,把一封信拿出來交給韓鬆氏道,“這是司馬藉給他父親的信。我沒看過,回頭二娘轉交給他父親便可。”
說完,韓健有些意興闌珊想進裏麵去。韓鬆氏卻拿著信,抬頭看著韓健道:“健兒。二娘知道這次司馬回來你心情不好,可也要知道,他現在或許還可以幫你做事。有他在南朝為你盯著,至少南朝有什麽事你也能第一時間得知不是?將來誰又知道他會作何選擇?”
韓健笑了笑,韓鬆氏的安慰對他絲毫不起作用,他反倒願意相信司馬藉為蕭翎謀事。將來為南朝崛起做一份貢獻。可韓健卻知道現在南朝的形勢不好,以司馬藉的能力未必能幫到蕭翎太多忙,其實南朝最重要的謀士還是在背後幫助司馬藉和蕭翎的李山野,但對於李山野的事,韓健知道便是問司馬藉他也不會詳細說。現在反倒不如什麽都不問,司馬藉心中也有自己的秘密,可這秘密帶來的結果,卻是韓健對南朝形勢的不明朗。
韓健把所有事都安排好,也等於是為蕭旃回國繼承帝位鋪路。連他自己都沒想到自己會這麽大公無私,讓蕭翎回去繼承帝位,便好像是給自己樹一個大敵,但蕭旃回去也是緩和兩國緊張關係的辦法,畢竟南朝混亂之初便是因為南朝出兵豫州,現在南朝的兵馬尚且在江北尚未撤回,這一路人馬也是在警醒北朝,若是敢輕舉妄動的話必定會以武力相向。
……
……
四月二十六當日,韓健親自送司馬藉和南朝使節一行出洛陽。這也算是韓健對蕭旃和司馬藉的送行,到中午,車駕已經離開洛陽十裏多的路程,韓健沒有多留,到十裏外便目送南朝使節一行車駕離開。開始折返。
此次南朝派來保護使節和蕭旃的人馬並不多,大約隻有幾百人,也是不想引起北朝的一些敵對。派兵南下護送,韓健也派了不多的人,加起來有一千多的人馬,路上有地方守備軍的保護,加上走的又是江都的路線,料想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事,除非是豫州方麵有意半途攔截。但在豫州經曆了洛陽之敗後,已經許久沒作出什麽動作,韓健倒也不是很擔心鎮南侯敢出來劫南朝的使節隊伍。鎮南侯對南朝駐紮在江北的兵馬更為忌憚一些。
此時西邊的戰事已經到如火如荼的地步,倉河口的幾場戰事下來,令朝廷後勤補給也分外緊張。朝廷接連調撥了幾次糧草過去,都明顯不夠用。兵馬所帶的糧草本就很少,蘇廷夏催促糧草的奏本近乎是天天到洛陽,以韓健對蘇廷夏軍中情況得到了解,蘇廷夏軍中糧草的缺乏斷然還不至於到如此嚴重的地步,蘇廷夏這是有意在為難朝廷。
東王府那邊的庫糧早就被調撥一空,本來蘇廷夏所部可以用以戰養戰的方法來養病,可問題是在倉河口的戰事發生後,西王府那邊明顯是在防備蘇廷夏又來這種搜刮的招數,所以就算是焚毀。也沒給蘇廷夏所部留下什麽糧草和可用的東西。而蘇廷夏中軍在倉河口一時進退不得,眼前的潼關又城牆高深,幾天或者是十幾天時間內是不會有什麽進展,所以他也隻能是望而興歎。
以韓健看來。蘇廷夏若是在長期得不到補給的情況下,要保持他這一路兵馬的活力,隻有回過頭對一些朝廷所占的地區開始搶掠,這才是最可怕的。蘇廷夏是帶著人馬將渤海給平定了,但這路人馬就好像蝗蟲一樣。走到哪都被人所忌憚,地方上很多城池也是知道蘇廷夏的人馬要來,幹脆是封閉城門裝作不知,讓蘇廷夏過境而沒有搶掠的機會。一旦蘇廷夏對自己人下手,那前線上的戰事就徹底亂了。
韓健近乎是將能調撥的糧草和輜重都調撥了過去,但畢竟蘇廷夏中軍就有七八萬的兵馬,加上各路旁支的人馬,聲勢實在太過浩大,這樣的兵馬消耗太成問題,韓健也沒辦法對這樣一路人馬完成給養。最後的結果。是這路人馬根本駕馭不住。
至於太子那一路的人馬,在進兵方麵遇到阻礙,本身西王府那邊也輕視這一路人馬,到四月底,幾次大小的戰事打下來,楊曦那邊的兵馬早就已經駐紮下來在觀察形勢。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韓健在洛陽也算是天天為糧草的事擔心。林小夙在嫁到東王府之後,做事雖然還像以前那麽幹練,但很多事已經不能親力親為,比如說到地方上去催促糧食。不過有林小夙在身邊幫忙。韓健總算不用一個人太多操勞,對於軍需體係,林小夙或者比他更為熟悉。
五月初二,韓健正在宮裏跟楊瑞匯報完事情。剛從宮裏出來。韓健便得知一個消息,說是蘇廷夏所部在前線上生亂,把倉河口以北一座朝廷的縣城給連鍋端了,城中百姓被殺戮帶勁。
消息尚且沒有確證,不過韓健聽了還是感覺到一股後背發涼。蘇廷夏這真是要反戈一擊對自己人下手?
韓健緊忙讓大西柳過來,詳細問詢了情況。因為事情剛剛發生,再加上本身倉河口一線要布控很難,一些事也隻是道聽途說。事情發生了兩三天,但消息太少,大西柳派人去調查,而韓健也在防備這次內部生亂所帶來的影響。
到五月初三,事情已經基本調查明白。蘇廷夏中軍的左路人馬,因為缺少糧草,軍中有士兵嘩變,兵馬沒有按照蘇廷夏的安排西過黃河,而是向北掠奪了十幾座城池,其中有三座城池被其屠城。消息一出,韓健感覺到必須要彈壓下去,否則事情將會震動朝野。
本來蘇廷夏就為朝廷很多人所不容,當初在進兵北王府的時候有很多掠奪之事,但至少沒發生屠城的事,或許是那時候蘇廷夏縱容的結果,令他手下的軍將認為掠奪有理,以至於會發生今日這般的慘事。
事情發生之後,蘇廷夏並未以任何正式的公文上奏到朝廷,看起來蘇廷夏也不想把事情張揚開。而對於那股叛軍,以韓健所了解的情況看,蘇廷夏也沒作出相應的應對。叛軍數量大約有一萬多人馬不到兩萬的樣子,屬於蘇廷夏中軍的主力軍。這路人馬向北掠奪之後,也給倉河口西王府均得壓力減輕了許多。原本有機會為朝廷所攻克的潼關,一時間也安穩非常。
等韓健進宮把事情對楊瑞說過,楊瑞倒也沒有埋怨韓健,卻不停在咒罵著蘇廷夏。
“這種人早知道的話就不該多留,現在倒好,鬧出此等亂子,那些大臣還不知要怎麽說。現在說是進軍關中,最後卻殺到自己人的頭上,這樣的醜事說出去誰人不笑話?”楊瑞有些著急說道。
韓健道:“損失一兩萬人馬是小事,但這路人馬向北之後,可能會向東往洛陽的方向而來。以現在洛陽的守備看,要應對雖然不難,但也並非是易事。若是不能馬上解決,可能要調人馬回防。”
“夫君準備調北川的兵馬回來?”楊瑞突然問道。
韓健微微搖頭,道:“要調的話,也隻能先將太子的人馬調回來。”
原本楊曦帶兵出征,楊瑞是一百個不同意的,可現在突然韓健說要把楊曦的兵馬調回來鎮守洛陽,楊瑞還是不同意。
“曦兒帶兵,雖說沒立下太大的功勞,可現在也算是扼守住關中東出的道路。一旦將他調回,西王府還不是趁機追殺而出,到時候洛陽不是更危急?”楊瑞不滿道,“單單因為自己軍中有人嘩變,而令整個布局變動,也會讓人以為朝廷應對不足。夫君怎不想趕緊從江都調過來一路人馬鎮守洛陽?”
韓健苦笑了一下,若是他能從江都調兵的話也早就調了。現在問題是,人容易出,但以東王府和朝廷的財力來說,是養活不起的。大軍在外就需要補給,而蘇廷夏所部正是因為缺少補給才會內生嘩變。江都的人馬難道要餓著肚子來洛陽,在洛陽城裏餓死不成?
當然這些話在楊瑞麵前也不好直說,現在楊瑞身懷六甲,有些事不能太著急,韓健也隻能以安撫為主。
“瑞兒你說的有道理,我回去這就安排,你不用過多擔心。”韓健道,“有此事的發生,相信蘇廷夏也會對軍中多有管束,近日內不會再發生同樣的事情。”
楊瑞冷笑道:“未必。也許蘇廷夏看到朝廷對此不聞不問,自己也耐不住動了屠城的心思呢?他要屠也去屠關中的城池去,怎的屠到自己人頭上,還是覺得自己人好欺負不成?這些毛病,都是被人給縱容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