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宗廟的大門緩緩打開,韓健陪女皇緩緩走進宗廟大門之內。大門重新關合,整個大殿之內,遠遠可看到不少的靈牌,而在楊餘篡位之後,楊餘還是很注重對宗廟的維護,整個皇家宗廟顯得一塵不染。
女皇緩緩走上前,韓健卻在後沒有動。他還並不清楚女皇讓他進來的目的。
雖然韓健對鬼神之說不信,但這是涉及到封建禮製大統的問題,他不會怠慢。知道前麵是皇家祖宗的牌位,他還是不願上前去有所唐突。
女皇凝望著皇室列祖列宗的牌位,還有懸掛在正堂位置的魏朝各位皇帝的畫像,當看到她父親的畫像之後,即便立在女皇身側,韓健也察覺到女皇臉上有淚痕。
韓健與女皇相處日久,還是第一次見到女皇脆弱的一麵。之前即便是女皇對他冷言冷語,也未曾在他麵前流過淚。但到了皇家宗廟這種地方,女皇終究還是沒忍住。
“健兒,你過來。”女皇擦了擦臉上淚漬,突然轉身招呼韓健一句。
“陛下……這……”
即便大殿中除了他二人別無旁人,不過因為前麵都是靈牌,韓健還是自然稱呼女皇為“陛下”。而平日裏在人後,韓健就直接稱呼女皇為“瑞兒”。
女皇淡淡一笑,笑容中多了幾分溫馨。令韓健看了,覺得眼前的女皇好像是換做另一個人,知趣而賢惠的女子。溫柔大於威儀。
“還稱我為陛下?”女皇道,“我這次讓你來,便是帶你見我楊家列祖列宗。我們的事,雖然可對外人隱瞞,但對於列祖列宗,可隱瞞不得。”
韓健這才明白女皇用意。既然女皇都這麽說,他也自然不能再縮在後麵,適當踏前幾步,與女皇並列而立。
女皇麵前,隻有一團黃色的墊子。是女皇用來上香叩拜的地方。女皇看著父親的畫像。道:“父皇在上,今日女兒歸來,帶自己相公,來見父皇。”
言罷。女皇緩緩跪下。裙擺都沒擺開。以至於人都有些拘謹。韓健想幫女皇整理一下,女皇磕了一個頭,卻抬頭看著韓健道:“與我一同跪罷。”
“嗯。”
韓健有些為難。畢竟隻有一個墊子,難不成他直接在涼地麵上跪拜?這年頭可沒有水泥地,地麵雖然夯的很平整,終究隻是泥地,這裏又不是皇宮內苑,沒有平整的大理石和漢白玉,隻有看似很簡單古樸的簡單裝點。
女皇似乎發覺了韓健的為難,稍微挪動了一下膝蓋,給韓健讓出半邊墊子,道:“一起。”
“這……不太好吧?”韓健一笑道。
“在列祖列宗麵前,不得有所放肆。我與你即將為夫妻,同跪又有何不可?”女皇像是帶著幾分怨責的口吻說道。
韓健不再多說,與女皇直接在同一個墊子上跪下,但他卻沒磕頭。因為他對這皇家祭祀的理解還不太明白,他不知道自己身為女皇的丈夫,應該對這些作古的皇帝和親王磕幾個頭。
女皇卻似乎並未在意這些,而是像是傾訴一般對著先皇的畫像,道:“今日魏朝遭難,是女兒無道,令百姓受苦,辜負了父皇臨終囑托。而今六弟仍舊在南朝為質,不得歸,將來女兒必當竭盡全力營救他回來……”
女皇的話音很懇切,就好像一個孤女在對著亡父訴說心中的悲苦。韓健聽了,都不由想掉眼淚。想安慰幾句,卻又知道女皇是在對一個亡人傾訴,輕易打斷不得。
“……今日女兒帶健兒歸來。他雖為當初女兒的義子,但我與他並無血緣關係,且女兒雲英未嫁,他不嫌女兒年老色衰,便與他結為夫婦,也讓父皇和諸位列祖列宗有個見證。將來大婚之日,再來向父皇和列祖列宗行禮,今日倉促,卻也隻能懇求你們原諒。”
說著,女皇情緒很激動磕頭,像是在謝罪。
女皇身為帝王,與人成婚,卻也隻能是來“苟且”,無法公告天下。在女皇看來終究有些恥於言明。她帶韓健來見楊家祖宗,也是想來個私定終身,算是對自己有個交待。畢竟韓健已是有家室之人,而女皇也並不想自己嫁了之後,終究是沒有名分,因為她將來的靈位,還不知是否會有人供奉。
女皇磕頭,韓健覺得沒理由直著腰,便一起磕頭,算是一種承諾。
繼而,女皇道:“起來,也是時候為列祖列宗上香,出去見各位大臣了。”
韓健起身,女皇親自點燃了香燭,上前祭拜過,然後擦幹臉上的淚痕。韓健看了看此時女皇嬌容,陌生也熟悉。韓健心中也有幾分可惜,終究沒法現在就與女皇大婚,將他們的事公告天下。不過韓健是那種最不拘泥於形勢之人,他心想,隻要女皇心裏那關能過得去,一切都好說。
“走了。”女皇祭拜過,對韓健說道。
“嗯。”
韓健點頭,與女皇一起到宮門前。韓健喝一聲:“開門”。
外麵的太監緩緩將宮門打開,女皇和韓健仍舊是一身正裝,好像隻是進去簡單祭拜過。外麵的大臣也看不出什麽端倪。
“移駕,文武殿。”女皇道。
隨行太監馬上高喝:“陛下移駕文武殿。”
到文武殿,大多數的文武大臣都知道是去做什麽。文武殿也是平日裏皇宮宴席招待來臣或者是國使的地方。這次女皇一回來,沒有去皇宮正殿那邊做登朝之禮,在這些熱鬧看來就有些不同往常。直接去文武殿大宴群臣,再想想這時間,不過才是申時中。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這麽早就要設宴,而不用等到晚上?
他們自然不知道,女皇和韓健到晚上,會正式行夫妻之禮,自然要早些結束這些場麵上的事。而本身女皇又擔心自己歸朝馬上離開,會令洛陽的文武大臣覺得她未盡到皇帝的本份,所以連基本的朝見都先免了。
在女皇看來,這次回來畢竟隻是做臨時的住腳,等她跟韓健完成一些禮節,便會一起回江都。要朝見議事,也先等北方平定之後。
女皇言罷,在韓健攙扶下走在前麵,一行人往文武殿的方向而去。
到文武殿前,早有宮女和太監準備好,禦膳房的夥食雖然還在準備中,不過基本的茶點都已經準備好,隻等女皇、文官武將以及王公貴族入席。
就在女皇準備踏足到文武殿的時候,突然有一名大臣模樣的人,好像是很激動,想往前闖。此人卻被侍衛攔下,而這人卻叫囂著,就好像是韓健印象中,那種攔駕申冤之人,嘴上還念念有詞。
“何人何事喧嘩?”女皇厲聲側目看著喧嘩的那大臣。
“回陛下,禮部太常卿想麵見陛下,說是有要事啟奏。”林恪上前,抹了把冷汗道。
“禮部太常卿?”女皇想了想,似乎是並不記得有這個人。
本身女皇對洛陽的文官和武將是十分熟悉,但在楊餘篡位之後,很多人的官職發生了轉變,楊餘也提拔了一大批自己的親信,或者是那些無幫無牌的小官員。在東王軍進駐到洛陽之後,隻是對楊餘一些主要的黨羽進行了小規模的清算,至於一些芝麻綠豆的官員,也就隨著楊餘的安排,一切等女皇回來以後再議定是留用還是革職,甚至是升遷。
“讓他過來。”女皇道。
這次不但是林恪,連韓健都覺得這件事不妥。
畢竟一個普通的文官,禮部太常卿,聽起來官職很大,其實隻是四五品的模樣,這樣一個官員,就算是出席了皇宮賜宴,最多隻是那種邊邊角角的陪客。這樣的人,也隻有在洛陽官員體係整個陷入癱瘓的時候,才會拿出來充充數。這樣的人,都敢出來頂撞聖駕來奏報什麽大事,以後開了這先河,其他人還不是人人都來“死諫”?
“東王,你覺得……朕不該見?”女皇看著韓健,像是有些懷疑。
韓健一笑道:“臣不敢。不過此人來路不明,可能為逆黨也說不準。為了防備他對陛下有所不利,不如讓臣上前去看看,若是卻有緊要之事,再讓他過來麵見陛下也不遲。”
“嗯。”女皇點頭,道,“東王警惕的是。而今洛陽城中,賊逆的餘黨甚多,一切都還是小心為上。不過東王你也別去了,林尚書,你去仔細問一下,再過來回奏於朕。”
“是是,陛下,老臣這就去。”林恪繼續抹著頭上的汗,隆冬天,他頭的汗就沒斷過。
等林恪過去,女皇腳步不停,在韓健攙扶下進到文武殿內。女皇直接坐在主座的位置,而在女皇身旁準備了兩個席位,一左一右。左邊的是單人席,是給南王楊洛川準備的。而東王的席位是在女皇的右首,卻是雙人席位,是給東王和東王妃所準備。
這次女皇回來,對外宣稱是東王府和南王府勤王有功。但是個人都知道,這事情東王府出力居功至偉,而南王府不過是最後的時候幫了點“小忙”。但在場麵上,女皇要顯得對東王府和南王府一般敬重,也是讓人知道,她手下還有兩個可以信任的藩王。(未完待續。。)
女皇緩緩走上前,韓健卻在後沒有動。他還並不清楚女皇讓他進來的目的。
雖然韓健對鬼神之說不信,但這是涉及到封建禮製大統的問題,他不會怠慢。知道前麵是皇家祖宗的牌位,他還是不願上前去有所唐突。
女皇凝望著皇室列祖列宗的牌位,還有懸掛在正堂位置的魏朝各位皇帝的畫像,當看到她父親的畫像之後,即便立在女皇身側,韓健也察覺到女皇臉上有淚痕。
韓健與女皇相處日久,還是第一次見到女皇脆弱的一麵。之前即便是女皇對他冷言冷語,也未曾在他麵前流過淚。但到了皇家宗廟這種地方,女皇終究還是沒忍住。
“健兒,你過來。”女皇擦了擦臉上淚漬,突然轉身招呼韓健一句。
“陛下……這……”
即便大殿中除了他二人別無旁人,不過因為前麵都是靈牌,韓健還是自然稱呼女皇為“陛下”。而平日裏在人後,韓健就直接稱呼女皇為“瑞兒”。
女皇淡淡一笑,笑容中多了幾分溫馨。令韓健看了,覺得眼前的女皇好像是換做另一個人,知趣而賢惠的女子。溫柔大於威儀。
“還稱我為陛下?”女皇道,“我這次讓你來,便是帶你見我楊家列祖列宗。我們的事,雖然可對外人隱瞞,但對於列祖列宗,可隱瞞不得。”
韓健這才明白女皇用意。既然女皇都這麽說,他也自然不能再縮在後麵,適當踏前幾步,與女皇並列而立。
女皇麵前,隻有一團黃色的墊子。是女皇用來上香叩拜的地方。女皇看著父親的畫像。道:“父皇在上,今日女兒歸來,帶自己相公,來見父皇。”
言罷。女皇緩緩跪下。裙擺都沒擺開。以至於人都有些拘謹。韓健想幫女皇整理一下,女皇磕了一個頭,卻抬頭看著韓健道:“與我一同跪罷。”
“嗯。”
韓健有些為難。畢竟隻有一個墊子,難不成他直接在涼地麵上跪拜?這年頭可沒有水泥地,地麵雖然夯的很平整,終究隻是泥地,這裏又不是皇宮內苑,沒有平整的大理石和漢白玉,隻有看似很簡單古樸的簡單裝點。
女皇似乎發覺了韓健的為難,稍微挪動了一下膝蓋,給韓健讓出半邊墊子,道:“一起。”
“這……不太好吧?”韓健一笑道。
“在列祖列宗麵前,不得有所放肆。我與你即將為夫妻,同跪又有何不可?”女皇像是帶著幾分怨責的口吻說道。
韓健不再多說,與女皇直接在同一個墊子上跪下,但他卻沒磕頭。因為他對這皇家祭祀的理解還不太明白,他不知道自己身為女皇的丈夫,應該對這些作古的皇帝和親王磕幾個頭。
女皇卻似乎並未在意這些,而是像是傾訴一般對著先皇的畫像,道:“今日魏朝遭難,是女兒無道,令百姓受苦,辜負了父皇臨終囑托。而今六弟仍舊在南朝為質,不得歸,將來女兒必當竭盡全力營救他回來……”
女皇的話音很懇切,就好像一個孤女在對著亡父訴說心中的悲苦。韓健聽了,都不由想掉眼淚。想安慰幾句,卻又知道女皇是在對一個亡人傾訴,輕易打斷不得。
“……今日女兒帶健兒歸來。他雖為當初女兒的義子,但我與他並無血緣關係,且女兒雲英未嫁,他不嫌女兒年老色衰,便與他結為夫婦,也讓父皇和諸位列祖列宗有個見證。將來大婚之日,再來向父皇和列祖列宗行禮,今日倉促,卻也隻能懇求你們原諒。”
說著,女皇情緒很激動磕頭,像是在謝罪。
女皇身為帝王,與人成婚,卻也隻能是來“苟且”,無法公告天下。在女皇看來終究有些恥於言明。她帶韓健來見楊家祖宗,也是想來個私定終身,算是對自己有個交待。畢竟韓健已是有家室之人,而女皇也並不想自己嫁了之後,終究是沒有名分,因為她將來的靈位,還不知是否會有人供奉。
女皇磕頭,韓健覺得沒理由直著腰,便一起磕頭,算是一種承諾。
繼而,女皇道:“起來,也是時候為列祖列宗上香,出去見各位大臣了。”
韓健起身,女皇親自點燃了香燭,上前祭拜過,然後擦幹臉上的淚痕。韓健看了看此時女皇嬌容,陌生也熟悉。韓健心中也有幾分可惜,終究沒法現在就與女皇大婚,將他們的事公告天下。不過韓健是那種最不拘泥於形勢之人,他心想,隻要女皇心裏那關能過得去,一切都好說。
“走了。”女皇祭拜過,對韓健說道。
“嗯。”
韓健點頭,與女皇一起到宮門前。韓健喝一聲:“開門”。
外麵的太監緩緩將宮門打開,女皇和韓健仍舊是一身正裝,好像隻是進去簡單祭拜過。外麵的大臣也看不出什麽端倪。
“移駕,文武殿。”女皇道。
隨行太監馬上高喝:“陛下移駕文武殿。”
到文武殿,大多數的文武大臣都知道是去做什麽。文武殿也是平日裏皇宮宴席招待來臣或者是國使的地方。這次女皇一回來,沒有去皇宮正殿那邊做登朝之禮,在這些熱鬧看來就有些不同往常。直接去文武殿大宴群臣,再想想這時間,不過才是申時中。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這麽早就要設宴,而不用等到晚上?
他們自然不知道,女皇和韓健到晚上,會正式行夫妻之禮,自然要早些結束這些場麵上的事。而本身女皇又擔心自己歸朝馬上離開,會令洛陽的文武大臣覺得她未盡到皇帝的本份,所以連基本的朝見都先免了。
在女皇看來,這次回來畢竟隻是做臨時的住腳,等她跟韓健完成一些禮節,便會一起回江都。要朝見議事,也先等北方平定之後。
女皇言罷,在韓健攙扶下走在前麵,一行人往文武殿的方向而去。
到文武殿前,早有宮女和太監準備好,禦膳房的夥食雖然還在準備中,不過基本的茶點都已經準備好,隻等女皇、文官武將以及王公貴族入席。
就在女皇準備踏足到文武殿的時候,突然有一名大臣模樣的人,好像是很激動,想往前闖。此人卻被侍衛攔下,而這人卻叫囂著,就好像是韓健印象中,那種攔駕申冤之人,嘴上還念念有詞。
“何人何事喧嘩?”女皇厲聲側目看著喧嘩的那大臣。
“回陛下,禮部太常卿想麵見陛下,說是有要事啟奏。”林恪上前,抹了把冷汗道。
“禮部太常卿?”女皇想了想,似乎是並不記得有這個人。
本身女皇對洛陽的文官和武將是十分熟悉,但在楊餘篡位之後,很多人的官職發生了轉變,楊餘也提拔了一大批自己的親信,或者是那些無幫無牌的小官員。在東王軍進駐到洛陽之後,隻是對楊餘一些主要的黨羽進行了小規模的清算,至於一些芝麻綠豆的官員,也就隨著楊餘的安排,一切等女皇回來以後再議定是留用還是革職,甚至是升遷。
“讓他過來。”女皇道。
這次不但是林恪,連韓健都覺得這件事不妥。
畢竟一個普通的文官,禮部太常卿,聽起來官職很大,其實隻是四五品的模樣,這樣一個官員,就算是出席了皇宮賜宴,最多隻是那種邊邊角角的陪客。這樣的人,也隻有在洛陽官員體係整個陷入癱瘓的時候,才會拿出來充充數。這樣的人,都敢出來頂撞聖駕來奏報什麽大事,以後開了這先河,其他人還不是人人都來“死諫”?
“東王,你覺得……朕不該見?”女皇看著韓健,像是有些懷疑。
韓健一笑道:“臣不敢。不過此人來路不明,可能為逆黨也說不準。為了防備他對陛下有所不利,不如讓臣上前去看看,若是卻有緊要之事,再讓他過來麵見陛下也不遲。”
“嗯。”女皇點頭,道,“東王警惕的是。而今洛陽城中,賊逆的餘黨甚多,一切都還是小心為上。不過東王你也別去了,林尚書,你去仔細問一下,再過來回奏於朕。”
“是是,陛下,老臣這就去。”林恪繼續抹著頭上的汗,隆冬天,他頭的汗就沒斷過。
等林恪過去,女皇腳步不停,在韓健攙扶下進到文武殿內。女皇直接坐在主座的位置,而在女皇身旁準備了兩個席位,一左一右。左邊的是單人席,是給南王楊洛川準備的。而東王的席位是在女皇的右首,卻是雙人席位,是給東王和東王妃所準備。
這次女皇回來,對外宣稱是東王府和南王府勤王有功。但是個人都知道,這事情東王府出力居功至偉,而南王府不過是最後的時候幫了點“小忙”。但在場麵上,女皇要顯得對東王府和南王府一般敬重,也是讓人知道,她手下還有兩個可以信任的藩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