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戰事的白熱化,韓健將東王府的軍事指揮部也搬出了東王府。—.{2}{3}{w}{x}.
原本東王府就在為韓健準備單獨辦公的衙所,畢竟東王府是韓健居住之所,公事和私事混雜在一起會顯得糾纏不清。之前韓鬆氏為韓健張羅,韓健一直拖著,但戰事到關鍵時刻,他也知道必須搬出去。
前線的所有戰報,都會傳送到設置在江都城東公館旁邊五十步遠的軍事指揮所裏。韓健作為主帥,所有戰報都要交由他過目,而韓健的助手很多,但可以時時留在指揮所裏的,也隻有楊蓯兒一人。
楊蓯兒不但是東王妃,還是這次韓健的軍師,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這場戰事的進程。
自從五月初四東王府兵馬全線出擊以來,到五月十四,十天時間,江都周邊的北王軍騎兵已經基本被殲滅。還有小股流竄的逃兵,東王府也在派兵進行圍剿。
而從五月初九開始,東王府其他線上的兵馬也陸續出擊,與洛陽軍和北王軍展開正麵戰場上的交鋒。幾天下來,到五月十四,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洛陽軍和北王軍顯然一時沒有適應東王府出兵的節奏,原本已經占據了絕對主動,隻等東王府自己投降,如今東王府卻突然神兵天將一般派出十幾二十萬兵馬與他們正麵抗衡,以至於洛陽軍和北王軍也不得不暫時撤退,逐漸不與江都兵馬正麵交鋒。
“少殿下,再如此持續。我軍繼續出擊,會陷入叛軍深入腹地一般泥潭,不得自拔。還請少殿下三思,莫再輕易進兵。”
從東王府節節勝利開始,韓健手底下的軍將,就不斷在以類似的話語來勸說他“見好就收”。
如今江都軍政兩道的官員,大抵的想法有三類,一類是站在東王府一邊,如此勸說是保持“中庸”思想,見好就收符合當前利益。第二類人則是朝廷派係的。他們未必會站在東王府立場上。但現下是不得不與東王府同舟共濟,他們相對更希望能“光複”洛陽,因而如此勸說韓健的也少。第三類則是吃裏扒外的將官,其中很多是洛陽或者北王府派來的奸細。想讓韓健“見好就收”。其實是想給洛陽軍和北王軍喘息的機會。
韓健很明白。戰事持續到如此境地,想“見好就收”已經很難。
既然東王府暴露了底牌,雖然在戰場上暫時占據主動。但等洛陽軍和北王軍緩過神來,他們是不會坐視東王府做大。原本他們便想除東王府而後快,現如今東王府聲勢浩蕩,他們更不會坐下來和談,除非東王府在戰場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逼得洛陽軍和北王軍來做“城下之盟”。
韓健沒有理會身邊質疑的聲音,他心中已經有所定策,便不會為外界聲音所幹擾。要是當下不主動出擊將洛陽軍一舉擊潰,後麵最好的結果,也隻能轉入相持。
這一相持下去,很可能是一年半載甚至是三年五載。東王府逐漸就會被拖垮。
韓健派出的兵馬也很有針對性,以原本東王府駐防在南線的“精銳”來麵對北王軍,以林詹和張行所率的“新軍”來麵對洛陽軍。
東王府原本的精銳之師,調到北方前線的大約有六萬多兵馬,配合上地方守備軍,大約有十萬。可算是整個東王府的“王牌”。
東王府如此安排,便會讓人覺得東王府是準備側重與北王軍來交戰,以精銳對精銳。
實際上,韓健暗中作出調度,將一部分兵馬抽調去打洛陽軍,而張行和林詹所率兵馬看似是地方守備軍,但因之前接連得勝,士氣正旺,在戰鬥力方麵也不會遜色多少。
北王軍占據洛州東部,而西王軍占據洛州西部。兩方所控製的城池都有十幾座,這些城池原本也都是江都的轄區。
西路戰事一開始,江都兵馬便接連拿下幾座原本失陷的縣城,進而一步步進逼。洛陽軍方麵則是節節敗退。
東路戰場則因為北王軍作戰經驗豐富,兩方在幾次小規模的接觸之後,便轉而進入相持階段,雙方在洛州以南一百多裏的狹長區域內各自布防,以城池和山川河流作為依托,準備打長久拉鋸戰。
在東路戰場進入相對和緩境地之後,西路的攻勢也逐漸轉而凶猛,逐漸將東王府的真實意圖暴露。韓健接連派出的援軍,都是直奔西路戰場,如此一來,東王府出兵近乎十七萬,可說是東王府所能調動兵馬的極限。
這十七萬兵馬中,有近十萬聚集在西路戰場,此時洛陽軍也不過七八萬,而且因為洛陽軍人生地不熟,東王府在戰場上占據了絕對主動。
五月十九,西路戰場上,洛陽軍李尚清所部一萬多兵馬被張行所率的五萬多兵馬困在了饒城。李尚清所部,算是楊餘的“嫡係部隊”,而李尚清在洛陽軍中也是僅次於主帥雲錦的將領。
李尚清所部被困,雲錦知道此時饒城周圍有東王府兵馬五六萬,不能硬敵,一方麵派出兵馬騷擾江都兵馬的後路,一方麵緩慢推進,有在饒城展開西路決戰的意思。
對於東王府和韓健來說,此時巴不得早些進行決戰。西路戰場越拖下去,北王軍緩過勁來越是容易反撲過來,到時候這次的出兵計劃便前功盡棄。因為消息不通暢,韓健在得知消息時,已經是五月二十二的淩晨,這時候雲錦所率的洛陽軍主力,也將近逼近饒城。
本來饒城隻是一座小縣城,人口不過幾千人,而且之前饒城縣尉主動獻城投降。而本身饒城城牆並不高厚,以攻城輜重來打,可能兩三天便可攻陷。
韓健在得知前線戰報之後,馬上下令原本正在中路完成對一些縣城克複的林詹,命其率其所部,大約有三四萬人馬,包抄到饒城以北,正式展開決戰。
命令一出,韓健便知道大戰在即。這次韓健所下的命令便是不惜任何代價攻克饒城,而且隻給了一天的期限。韓健就是要趁著洛陽軍主力抵達饒城之前,將饒城攻克,到時以饒城為依托,在饒城以北到淮河一線大約六十裏的範圍內,展開異常平原決戰,將洛陽軍主力徹底擊潰。
為了協同作戰,韓健也馬上傳令到東路軍一邊,令其不惜一切代價拖住北王軍的主力,隻有這樣,才能給西路兵馬時間。
五月二十三,江都地麵上好似一片平靜。但此時饒城卻在展開一場血戰。
在缺少攻城輜重的情況下,張行所部正在以人海式戰術攻打饒城。整個饒城內外屍體相藉,從一早開始,到日落黃昏,戰事就未曾休止過。
李尚清初時認為東王府不過是強弩之末,貿然攻城隻是自取其辱,但在見到江都軍正麵攻勢的猛烈之後,他才意識到東王府要攻取饒城的決心是何等堅決。
四麵圍城,不給活路,就是要徹底將饒城攻陷,不留活口。李尚清在城頭上親自指揮戰鬥到中午,便中了流矢,不得不下去治傷。
好在洛陽軍也知道身處絕境,不能不頑強抵抗。但畢竟城內隻有一萬多兵馬,而且以騎兵為主,提前又沒有準備太多的兵器和防備攻城的器械,城外東王府兵馬又源源不斷攻城,使得整個城頭上的戰鬥非常膠著。
到日落黃昏時,張行所部已經從城東攻進城內,與李尚清所部在城西展開巷戰。
到晚上二更天,整個饒城已經是四麵淪陷,李尚清原本打算讓自己的士兵依托城內的大街小巷做最後抵禦,但到午夜時,城內已經四麵陷入火海,大街小巷內屍體遍地。
李尚清準備騎馬從城北出城,卻被一群要逃出城的百姓所阻攔,不得已之下,他準備化身在百姓當中混出城去,卻被人認出,直接由饒城的百姓將其扭送到了饒城的縣衙。
張行所部攻入饒城之後,清點損失,整個洛陽軍已經“全軍覆沒”。雖然有不少在巷戰中投降的士兵,都被張行下令一律處決。張行本身是仁義當先,不想遭殺戮,但東王府所下的命令也很明確,要是在五月二十四黎明之前無法攻陷饒城,他將被以軍法問罪。而韓健所下的命令,也是“格殺勿論”“不留活口”,隻求做到東王府兵馬能以饒城為依托,展開最後決戰。
當李尚清被人扭送到縣衙,此時張行也剛從城外進城來,天色將明,張行連看都沒看李伯清一眼,隻是留下一聲“殺”,李伯清便跟同樣被人捆縛著的原本饒城的官員一起,被砍了腦袋。
便在張行攻陷饒城還不到六個時辰後,五月二十四午時時分,雲錦派來的兩萬援軍便抵達饒城城北不到十裏之外。到這時,北王軍援軍才知道原來在之前一天,東王府已經攻克饒城,而李尚清和他的一萬多兵馬已經徹底作古。
便在這路援軍準備對饒城做試探性攻擊之前,帶兵將領得到消息,說是東王府又派了一路大軍往饒城北麵方向斜插過來,帶兵將領眼看不能完成任務,沒有撤兵,也沒有進攻。出人意料的原地駐紮起來。(未完待續。。)
原本東王府就在為韓健準備單獨辦公的衙所,畢竟東王府是韓健居住之所,公事和私事混雜在一起會顯得糾纏不清。之前韓鬆氏為韓健張羅,韓健一直拖著,但戰事到關鍵時刻,他也知道必須搬出去。
前線的所有戰報,都會傳送到設置在江都城東公館旁邊五十步遠的軍事指揮所裏。韓健作為主帥,所有戰報都要交由他過目,而韓健的助手很多,但可以時時留在指揮所裏的,也隻有楊蓯兒一人。
楊蓯兒不但是東王妃,還是這次韓健的軍師,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這場戰事的進程。
自從五月初四東王府兵馬全線出擊以來,到五月十四,十天時間,江都周邊的北王軍騎兵已經基本被殲滅。還有小股流竄的逃兵,東王府也在派兵進行圍剿。
而從五月初九開始,東王府其他線上的兵馬也陸續出擊,與洛陽軍和北王軍展開正麵戰場上的交鋒。幾天下來,到五月十四,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洛陽軍和北王軍顯然一時沒有適應東王府出兵的節奏,原本已經占據了絕對主動,隻等東王府自己投降,如今東王府卻突然神兵天將一般派出十幾二十萬兵馬與他們正麵抗衡,以至於洛陽軍和北王軍也不得不暫時撤退,逐漸不與江都兵馬正麵交鋒。
“少殿下,再如此持續。我軍繼續出擊,會陷入叛軍深入腹地一般泥潭,不得自拔。還請少殿下三思,莫再輕易進兵。”
從東王府節節勝利開始,韓健手底下的軍將,就不斷在以類似的話語來勸說他“見好就收”。
如今江都軍政兩道的官員,大抵的想法有三類,一類是站在東王府一邊,如此勸說是保持“中庸”思想,見好就收符合當前利益。第二類人則是朝廷派係的。他們未必會站在東王府立場上。但現下是不得不與東王府同舟共濟,他們相對更希望能“光複”洛陽,因而如此勸說韓健的也少。第三類則是吃裏扒外的將官,其中很多是洛陽或者北王府派來的奸細。想讓韓健“見好就收”。其實是想給洛陽軍和北王軍喘息的機會。
韓健很明白。戰事持續到如此境地,想“見好就收”已經很難。
既然東王府暴露了底牌,雖然在戰場上暫時占據主動。但等洛陽軍和北王軍緩過神來,他們是不會坐視東王府做大。原本他們便想除東王府而後快,現如今東王府聲勢浩蕩,他們更不會坐下來和談,除非東王府在戰場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逼得洛陽軍和北王軍來做“城下之盟”。
韓健沒有理會身邊質疑的聲音,他心中已經有所定策,便不會為外界聲音所幹擾。要是當下不主動出擊將洛陽軍一舉擊潰,後麵最好的結果,也隻能轉入相持。
這一相持下去,很可能是一年半載甚至是三年五載。東王府逐漸就會被拖垮。
韓健派出的兵馬也很有針對性,以原本東王府駐防在南線的“精銳”來麵對北王軍,以林詹和張行所率的“新軍”來麵對洛陽軍。
東王府原本的精銳之師,調到北方前線的大約有六萬多兵馬,配合上地方守備軍,大約有十萬。可算是整個東王府的“王牌”。
東王府如此安排,便會讓人覺得東王府是準備側重與北王軍來交戰,以精銳對精銳。
實際上,韓健暗中作出調度,將一部分兵馬抽調去打洛陽軍,而張行和林詹所率兵馬看似是地方守備軍,但因之前接連得勝,士氣正旺,在戰鬥力方麵也不會遜色多少。
北王軍占據洛州東部,而西王軍占據洛州西部。兩方所控製的城池都有十幾座,這些城池原本也都是江都的轄區。
西路戰事一開始,江都兵馬便接連拿下幾座原本失陷的縣城,進而一步步進逼。洛陽軍方麵則是節節敗退。
東路戰場則因為北王軍作戰經驗豐富,兩方在幾次小規模的接觸之後,便轉而進入相持階段,雙方在洛州以南一百多裏的狹長區域內各自布防,以城池和山川河流作為依托,準備打長久拉鋸戰。
在東路戰場進入相對和緩境地之後,西路的攻勢也逐漸轉而凶猛,逐漸將東王府的真實意圖暴露。韓健接連派出的援軍,都是直奔西路戰場,如此一來,東王府出兵近乎十七萬,可說是東王府所能調動兵馬的極限。
這十七萬兵馬中,有近十萬聚集在西路戰場,此時洛陽軍也不過七八萬,而且因為洛陽軍人生地不熟,東王府在戰場上占據了絕對主動。
五月十九,西路戰場上,洛陽軍李尚清所部一萬多兵馬被張行所率的五萬多兵馬困在了饒城。李尚清所部,算是楊餘的“嫡係部隊”,而李尚清在洛陽軍中也是僅次於主帥雲錦的將領。
李尚清所部被困,雲錦知道此時饒城周圍有東王府兵馬五六萬,不能硬敵,一方麵派出兵馬騷擾江都兵馬的後路,一方麵緩慢推進,有在饒城展開西路決戰的意思。
對於東王府和韓健來說,此時巴不得早些進行決戰。西路戰場越拖下去,北王軍緩過勁來越是容易反撲過來,到時候這次的出兵計劃便前功盡棄。因為消息不通暢,韓健在得知消息時,已經是五月二十二的淩晨,這時候雲錦所率的洛陽軍主力,也將近逼近饒城。
本來饒城隻是一座小縣城,人口不過幾千人,而且之前饒城縣尉主動獻城投降。而本身饒城城牆並不高厚,以攻城輜重來打,可能兩三天便可攻陷。
韓健在得知前線戰報之後,馬上下令原本正在中路完成對一些縣城克複的林詹,命其率其所部,大約有三四萬人馬,包抄到饒城以北,正式展開決戰。
命令一出,韓健便知道大戰在即。這次韓健所下的命令便是不惜任何代價攻克饒城,而且隻給了一天的期限。韓健就是要趁著洛陽軍主力抵達饒城之前,將饒城攻克,到時以饒城為依托,在饒城以北到淮河一線大約六十裏的範圍內,展開異常平原決戰,將洛陽軍主力徹底擊潰。
為了協同作戰,韓健也馬上傳令到東路軍一邊,令其不惜一切代價拖住北王軍的主力,隻有這樣,才能給西路兵馬時間。
五月二十三,江都地麵上好似一片平靜。但此時饒城卻在展開一場血戰。
在缺少攻城輜重的情況下,張行所部正在以人海式戰術攻打饒城。整個饒城內外屍體相藉,從一早開始,到日落黃昏,戰事就未曾休止過。
李尚清初時認為東王府不過是強弩之末,貿然攻城隻是自取其辱,但在見到江都軍正麵攻勢的猛烈之後,他才意識到東王府要攻取饒城的決心是何等堅決。
四麵圍城,不給活路,就是要徹底將饒城攻陷,不留活口。李尚清在城頭上親自指揮戰鬥到中午,便中了流矢,不得不下去治傷。
好在洛陽軍也知道身處絕境,不能不頑強抵抗。但畢竟城內隻有一萬多兵馬,而且以騎兵為主,提前又沒有準備太多的兵器和防備攻城的器械,城外東王府兵馬又源源不斷攻城,使得整個城頭上的戰鬥非常膠著。
到日落黃昏時,張行所部已經從城東攻進城內,與李尚清所部在城西展開巷戰。
到晚上二更天,整個饒城已經是四麵淪陷,李尚清原本打算讓自己的士兵依托城內的大街小巷做最後抵禦,但到午夜時,城內已經四麵陷入火海,大街小巷內屍體遍地。
李尚清準備騎馬從城北出城,卻被一群要逃出城的百姓所阻攔,不得已之下,他準備化身在百姓當中混出城去,卻被人認出,直接由饒城的百姓將其扭送到了饒城的縣衙。
張行所部攻入饒城之後,清點損失,整個洛陽軍已經“全軍覆沒”。雖然有不少在巷戰中投降的士兵,都被張行下令一律處決。張行本身是仁義當先,不想遭殺戮,但東王府所下的命令也很明確,要是在五月二十四黎明之前無法攻陷饒城,他將被以軍法問罪。而韓健所下的命令,也是“格殺勿論”“不留活口”,隻求做到東王府兵馬能以饒城為依托,展開最後決戰。
當李尚清被人扭送到縣衙,此時張行也剛從城外進城來,天色將明,張行連看都沒看李伯清一眼,隻是留下一聲“殺”,李伯清便跟同樣被人捆縛著的原本饒城的官員一起,被砍了腦袋。
便在張行攻陷饒城還不到六個時辰後,五月二十四午時時分,雲錦派來的兩萬援軍便抵達饒城城北不到十裏之外。到這時,北王軍援軍才知道原來在之前一天,東王府已經攻克饒城,而李尚清和他的一萬多兵馬已經徹底作古。
便在這路援軍準備對饒城做試探性攻擊之前,帶兵將領得到消息,說是東王府又派了一路大軍往饒城北麵方向斜插過來,帶兵將領眼看不能完成任務,沒有撤兵,也沒有進攻。出人意料的原地駐紮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