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兒雖然年少,卻並非不更事,在床榻之間很主動。而且如韓健所言,她就好像個纏人的小妖精一般,整整癡纏了韓健一晚上。
到第二天天明,韓健起來的很早,而雯兒則賴著床不肯起來。韓健知道她昨晚纏他一晚上,很疲累,便任由她繼續睡。而韓健則自己穿了衣服,出來洗漱過去見幾個姨娘。
“健兒,起來了?”正廳裏,韓鬆氏和韓崔氏正在說話,見到韓健進來,韓鬆氏用一個諱莫如深的笑容看著韓健問道。
這個眼神告訴韓健,好像她什麽都知道了。
“給二娘和三娘請安。”韓健行禮道。
“不用,你怎起來的這麽早?”韓崔氏一向直爽,笑道,“還以為你會睡到日上三竿才會起來,還吩咐人不準過去打攪你。”
韓健坐下來,笑道:“三娘這話何意?”
“你小子還裝?”韓崔氏笑道,“昨晚,你二娘怕你酒喝的多了,叫幾個丫鬟給你送解酒湯去,什麽事都知道了。健兒你放心,你二娘已經吩咐了下麵的人,不許她們嚼舌根子。”
韓鬆氏同樣也笑道:“其實此事也算不上什麽,就算是讓顧家小姐知道,她也明白事理。健兒乃是東王,一些事與平常人家的男子不同。健兒,你也長大了。”
韓健尷尬地笑笑,這種事被兩個姨娘拿來評頭論終究不好。
韓健岔開話題道:“二娘和三娘可是找到陛下替身的人選?”
“這次就是要個你商量此事。”韓鬆氏拿出一份名單道,“我們已經尋摸了幾個人。都不是本地人,隻是要練一下她們說話的語氣,其中有幾個聲音跟陛下很相似,不過隻是體型相似,怕被人近前察覺到端倪。”
韓健道:“這個無妨,反正陛下也是在帷幔之後,不會有大臣敢如此造次去查看。”
“嗯。”韓鬆氏點頭,“這兩天,有你師傅頂著,應該不會出什麽事。等把人教兩天。就趕緊送過去應付著。”
韓健聽這意思。法亦是不準備在江都城裏久留。
“二娘,我師傅她……要去何處?”韓健問道。
韓鬆氏答道:“你師傅要去尋找陛下,我們勸阻不住,她不在江都。有些事終究不好辦。主要是下麵的人。要派出合適的人照顧陛下起居。而且不能為外人所察覺。”
韓健點頭,沒再多言。韓健對法亦離開終究很不舍,不過法亦心始終向著女皇。現在女皇不告而別下落不明,法亦已經完成她的使命把事情回來通知到,而且幫東王府隱瞞這麽久,她要去找女皇,也該成行。現在或許也隻有法亦這個女皇的師妹,才可能知道女皇去了哪裏,畢竟法亦跟女皇相處多年,對女皇脾性很了解。
“健兒,你先吃過早飯。”韓鬆氏道,“上午帶你去見一些軍將,都是我江都城赫赫有名的將軍,以後幫你鎮守一地打天下的。”
“好。”
韓健起來,韓鬆氏和韓崔氏也起身先回去準備。而韓健則直接在正廳用餐。在自己家裏,他也不用太拘禮,很多事可以隨心而為。
到上午,韓健在兩個姨娘陪同下會見了東王府幾名留守在江都城的將領,其中就包括司馬藉的父親江都司馬。韓健想起遠在南齊的司馬藉和楊曦,不禁有些感慨,這兩個老朋友,如今生死未卜,他都有些不知如何麵對司馬藉的父親。
見過江都將領,韓健便要回東王府。因為之前一天已經跟朝廷的人打了招呼,讓他們再到東王府議事。
韓健這次議事,除了準備將權力收攏回來,整個江都歸他一人管轄之外,更重要的是給那些朝廷大臣分配任務,令他們可安份下來。畢竟這些人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就算韓健看不上他們,也要看在女皇麵子上善待之,才能籠絡到更多“忠臣”投奔到江都來。
回到東王府,一些大臣已經到來,正在東王府正廳等候。這次來的大臣明顯不及昨日的多,因為昨日韓健是剛回城,再是顧唯潘發起,一恩人大多數大臣都過來看看東王的同時,征詢女皇病情。這次是韓健召集人過來議事,本來就有些對韓健看不上眼的人,對這次邀請不屑一顧,還有的因為官職低微,不需要一個部門派出很多人來。
韓健剛進東王府門,便見到九娘韓昭氏。韓昭氏昨日去城外軍營視察,順帶交待了臨時的統帥張行很多事。主要是涉及到城外十萬大軍安置的問題。
現在出征的江都十萬兵馬回到江都城下,總是集結著也成問題,到了該卸甲歸田的時候,也節省東王府開支。但現下因為時局的不明朗,東王府並未打算這麽做,畢竟現在是冬天,也是農閑時侯,就算將士回家也無事可做,還不如集結著,隨時應對突發狀況。而東王府的糧食儲備也很充足,完全夠應對兵馬的開銷。這也是韓鬆氏留給韓健的基礎。
“……洛陽那邊,有風聲說,逆臣楊餘準備登基為帝,時間不會晚於年底。楊餘一登基,他肯定會舉兵往我東王府過來,此事還要早作準備。”韓昭氏說完城外軍營安置的情況,便對韓健說了其他一些事,“還有,南王府那邊的人你也要早些去招待,免得令他們生疑。”
“九娘,我知道了。”韓健想了想,現在最著緊的其實還是趕緊先穩定住大後方。跟隨女皇而來的這些大臣畢竟是江都城裏不安定因素,現在就算是洛陽方麵會派兵過來施壓,韓健也不覺得如何。畢竟洛陽現在不禁有江都對之覬覦,西王府對之覬覦的更深,而北王也隻是想扶植楊餘來作為傀儡,就算楊餘有一些兵馬作為後盾,而北王軍又在之前遭遇重創,但也不可否認,北王軍仍舊是洛陽城最大的威脅,就看楊餘和北王何時鬧掰。
韓健和韓昭氏說著話,到了正廳一邊。此時一些大臣已經在等候,這些人一看便知來者不善,他們也有些煩躁,很少有安份坐在那等候韓健和東王府人到來的,要麽站在高談闊論,要麽靠近竊竊私語,一點沒把東王府當成是小朝廷來看待。
“健兒,回來了?”韓崔氏迎出門,之前她早回來,也是為安置這些官員。韓健見到韓崔氏表情,便知道韓崔氏對這些人不耐煩,連茶水什麽的也懶得招待,隻是任由這些人在正廳裏,連管都不管。
隨後,本該早到的顧唯潘才姍姍來遲,與他同來的還有如今江都小朝廷的幾位重要官員,其中也包括昨日跟韓健頂嘴的東閣左尚書林恪。
“東王。”見到韓健,這些人還是要行禮,也算是禮數。他們對韓健態度有所改觀,也主要因為昨日韓健在東王府“發威”一次,險些將他們“就地正法”。
“顧太傅,諸位,請。”韓健回禮,做事也好像主人家一般,沒有上位者的那種姿態。
韓健的親民,在大多數朝廷官員眼中也隻是惺惺作態,昨日韓健不講理的姿態他們也見識過,這時候也都是禮節性打過招呼,直接往正廳而去。
而顧唯潘則是留下,他也知道韓健跟他有話說。
“顧太傅,昨日我已讓人去請示過陛下,陛下對我與令千金的婚事並無新的旨意。我看婚事也要盡早完成,安定後方最為重要。”韓健笑著說道。
“嗯。”顧唯潘點頭,他臉上還是有些介意,因為這些天,他作為朝廷的總負責人,一國之相,連女皇的麵都沒見著。而這幾天女皇除了給韓健的那份旨意,也無其他旨意出來,而韓健卻說隨隨便便就能派人去請示了女皇,他心中有些不爽也是自然。
“你準備何時與欣兒完婚?”顧唯潘問道。
“這月二十六如何?”韓健問道。
“二十六?不是……隻有七八天時間準備?東王府能準備的過來?”顧唯潘顯然是覺得成婚太倉促,“再者臨近年關,你跟欣兒大婚,不會影響江都百姓?”
“顧太傅放心,這次我與令千金成婚,雖然會隆重,卻不至於幹擾到江都百姓日常生活。又逢節日,應該是喜上加喜,如今江都一片蕭條,也該已這些事來衝衝喜。”韓健道。
“嗯。”顧唯潘微微點頭,卻不置可否。
“顧太傅可是同意了?”韓健道,“若是同意,今日我就叫人向您老正式提親。順帶將此事公告天下。”
“行,這件事就由東王府來操辦,老夫也省心。”顧唯潘道,“隻是隨後,你想辦法讓老夫去見見陛下,這些日子積壓了不少公事,老夫都沒法請示過陛下。”
韓健一笑,沒說話。顧唯潘說的那些公事,本來是要交給他來處置的。但現在就算是這個自己這個未來的老丈人,也沒將他當成是監國來看待。不過這也可能隻是顧唯潘的借口,顧唯潘僅僅是想知道女皇身體狀況。
韓健與顧唯潘一同走進東王府正廳,正廳裏已經在等候的二三十名朝廷大臣都起身迎過來。
“東王,我們要去見陛下。”一上來,這些人便提出很不識相的要求。(未完待續……)
到第二天天明,韓健起來的很早,而雯兒則賴著床不肯起來。韓健知道她昨晚纏他一晚上,很疲累,便任由她繼續睡。而韓健則自己穿了衣服,出來洗漱過去見幾個姨娘。
“健兒,起來了?”正廳裏,韓鬆氏和韓崔氏正在說話,見到韓健進來,韓鬆氏用一個諱莫如深的笑容看著韓健問道。
這個眼神告訴韓健,好像她什麽都知道了。
“給二娘和三娘請安。”韓健行禮道。
“不用,你怎起來的這麽早?”韓崔氏一向直爽,笑道,“還以為你會睡到日上三竿才會起來,還吩咐人不準過去打攪你。”
韓健坐下來,笑道:“三娘這話何意?”
“你小子還裝?”韓崔氏笑道,“昨晚,你二娘怕你酒喝的多了,叫幾個丫鬟給你送解酒湯去,什麽事都知道了。健兒你放心,你二娘已經吩咐了下麵的人,不許她們嚼舌根子。”
韓鬆氏同樣也笑道:“其實此事也算不上什麽,就算是讓顧家小姐知道,她也明白事理。健兒乃是東王,一些事與平常人家的男子不同。健兒,你也長大了。”
韓健尷尬地笑笑,這種事被兩個姨娘拿來評頭論終究不好。
韓健岔開話題道:“二娘和三娘可是找到陛下替身的人選?”
“這次就是要個你商量此事。”韓鬆氏拿出一份名單道,“我們已經尋摸了幾個人。都不是本地人,隻是要練一下她們說話的語氣,其中有幾個聲音跟陛下很相似,不過隻是體型相似,怕被人近前察覺到端倪。”
韓健道:“這個無妨,反正陛下也是在帷幔之後,不會有大臣敢如此造次去查看。”
“嗯。”韓鬆氏點頭,“這兩天,有你師傅頂著,應該不會出什麽事。等把人教兩天。就趕緊送過去應付著。”
韓健聽這意思。法亦是不準備在江都城裏久留。
“二娘,我師傅她……要去何處?”韓健問道。
韓鬆氏答道:“你師傅要去尋找陛下,我們勸阻不住,她不在江都。有些事終究不好辦。主要是下麵的人。要派出合適的人照顧陛下起居。而且不能為外人所察覺。”
韓健點頭,沒再多言。韓健對法亦離開終究很不舍,不過法亦心始終向著女皇。現在女皇不告而別下落不明,法亦已經完成她的使命把事情回來通知到,而且幫東王府隱瞞這麽久,她要去找女皇,也該成行。現在或許也隻有法亦這個女皇的師妹,才可能知道女皇去了哪裏,畢竟法亦跟女皇相處多年,對女皇脾性很了解。
“健兒,你先吃過早飯。”韓鬆氏道,“上午帶你去見一些軍將,都是我江都城赫赫有名的將軍,以後幫你鎮守一地打天下的。”
“好。”
韓健起來,韓鬆氏和韓崔氏也起身先回去準備。而韓健則直接在正廳用餐。在自己家裏,他也不用太拘禮,很多事可以隨心而為。
到上午,韓健在兩個姨娘陪同下會見了東王府幾名留守在江都城的將領,其中就包括司馬藉的父親江都司馬。韓健想起遠在南齊的司馬藉和楊曦,不禁有些感慨,這兩個老朋友,如今生死未卜,他都有些不知如何麵對司馬藉的父親。
見過江都將領,韓健便要回東王府。因為之前一天已經跟朝廷的人打了招呼,讓他們再到東王府議事。
韓健這次議事,除了準備將權力收攏回來,整個江都歸他一人管轄之外,更重要的是給那些朝廷大臣分配任務,令他們可安份下來。畢竟這些人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就算韓健看不上他們,也要看在女皇麵子上善待之,才能籠絡到更多“忠臣”投奔到江都來。
回到東王府,一些大臣已經到來,正在東王府正廳等候。這次來的大臣明顯不及昨日的多,因為昨日韓健是剛回城,再是顧唯潘發起,一恩人大多數大臣都過來看看東王的同時,征詢女皇病情。這次是韓健召集人過來議事,本來就有些對韓健看不上眼的人,對這次邀請不屑一顧,還有的因為官職低微,不需要一個部門派出很多人來。
韓健剛進東王府門,便見到九娘韓昭氏。韓昭氏昨日去城外軍營視察,順帶交待了臨時的統帥張行很多事。主要是涉及到城外十萬大軍安置的問題。
現在出征的江都十萬兵馬回到江都城下,總是集結著也成問題,到了該卸甲歸田的時候,也節省東王府開支。但現下因為時局的不明朗,東王府並未打算這麽做,畢竟現在是冬天,也是農閑時侯,就算將士回家也無事可做,還不如集結著,隨時應對突發狀況。而東王府的糧食儲備也很充足,完全夠應對兵馬的開銷。這也是韓鬆氏留給韓健的基礎。
“……洛陽那邊,有風聲說,逆臣楊餘準備登基為帝,時間不會晚於年底。楊餘一登基,他肯定會舉兵往我東王府過來,此事還要早作準備。”韓昭氏說完城外軍營安置的情況,便對韓健說了其他一些事,“還有,南王府那邊的人你也要早些去招待,免得令他們生疑。”
“九娘,我知道了。”韓健想了想,現在最著緊的其實還是趕緊先穩定住大後方。跟隨女皇而來的這些大臣畢竟是江都城裏不安定因素,現在就算是洛陽方麵會派兵過來施壓,韓健也不覺得如何。畢竟洛陽現在不禁有江都對之覬覦,西王府對之覬覦的更深,而北王也隻是想扶植楊餘來作為傀儡,就算楊餘有一些兵馬作為後盾,而北王軍又在之前遭遇重創,但也不可否認,北王軍仍舊是洛陽城最大的威脅,就看楊餘和北王何時鬧掰。
韓健和韓昭氏說著話,到了正廳一邊。此時一些大臣已經在等候,這些人一看便知來者不善,他們也有些煩躁,很少有安份坐在那等候韓健和東王府人到來的,要麽站在高談闊論,要麽靠近竊竊私語,一點沒把東王府當成是小朝廷來看待。
“健兒,回來了?”韓崔氏迎出門,之前她早回來,也是為安置這些官員。韓健見到韓崔氏表情,便知道韓崔氏對這些人不耐煩,連茶水什麽的也懶得招待,隻是任由這些人在正廳裏,連管都不管。
隨後,本該早到的顧唯潘才姍姍來遲,與他同來的還有如今江都小朝廷的幾位重要官員,其中也包括昨日跟韓健頂嘴的東閣左尚書林恪。
“東王。”見到韓健,這些人還是要行禮,也算是禮數。他們對韓健態度有所改觀,也主要因為昨日韓健在東王府“發威”一次,險些將他們“就地正法”。
“顧太傅,諸位,請。”韓健回禮,做事也好像主人家一般,沒有上位者的那種姿態。
韓健的親民,在大多數朝廷官員眼中也隻是惺惺作態,昨日韓健不講理的姿態他們也見識過,這時候也都是禮節性打過招呼,直接往正廳而去。
而顧唯潘則是留下,他也知道韓健跟他有話說。
“顧太傅,昨日我已讓人去請示過陛下,陛下對我與令千金的婚事並無新的旨意。我看婚事也要盡早完成,安定後方最為重要。”韓健笑著說道。
“嗯。”顧唯潘點頭,他臉上還是有些介意,因為這些天,他作為朝廷的總負責人,一國之相,連女皇的麵都沒見著。而這幾天女皇除了給韓健的那份旨意,也無其他旨意出來,而韓健卻說隨隨便便就能派人去請示了女皇,他心中有些不爽也是自然。
“你準備何時與欣兒完婚?”顧唯潘問道。
“這月二十六如何?”韓健問道。
“二十六?不是……隻有七八天時間準備?東王府能準備的過來?”顧唯潘顯然是覺得成婚太倉促,“再者臨近年關,你跟欣兒大婚,不會影響江都百姓?”
“顧太傅放心,這次我與令千金成婚,雖然會隆重,卻不至於幹擾到江都百姓日常生活。又逢節日,應該是喜上加喜,如今江都一片蕭條,也該已這些事來衝衝喜。”韓健道。
“嗯。”顧唯潘微微點頭,卻不置可否。
“顧太傅可是同意了?”韓健道,“若是同意,今日我就叫人向您老正式提親。順帶將此事公告天下。”
“行,這件事就由東王府來操辦,老夫也省心。”顧唯潘道,“隻是隨後,你想辦法讓老夫去見見陛下,這些日子積壓了不少公事,老夫都沒法請示過陛下。”
韓健一笑,沒說話。顧唯潘說的那些公事,本來是要交給他來處置的。但現在就算是這個自己這個未來的老丈人,也沒將他當成是監國來看待。不過這也可能隻是顧唯潘的借口,顧唯潘僅僅是想知道女皇身體狀況。
韓健與顧唯潘一同走進東王府正廳,正廳裏已經在等候的二三十名朝廷大臣都起身迎過來。
“東王,我們要去見陛下。”一上來,這些人便提出很不識相的要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