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內。
李二看著兩個兒子,眼中精光閃爍,沉吟片刻後說道:“此物需求太大,你倆各領十萬,工部領三十萬,十天內做好,可有異議?”
魏王和太子各領十萬個,大家一樣,就不存在偏心,大臣們也就看不出李二的真實想法,再讓工部做三十萬個,遠超兩人總數十萬,將太子和魏王壓下去,而工部代表朝廷,老百姓將來就隻會念朝廷的好,民心還在聖上手中。
高,實在是高!
秦懷道都忍不住在心裏誇讚一聲,旋即替太子和魏王默哀,真以為這簡陋的爐子好做?沒有焦炭,溫度就達不到,沒有石灰,粘土將來會散。
用木炭燒倒是溫度勉強能達到,但得掏空朝廷,魏王和太子也得哭死!
不行,回去得改良一下工序,盡量簡化,提高生產速度,將產量提上來,這爐子最後還得自己做。
不過,秦懷道樂於看到魏王和太子將來哭死,並不點破。
事情定下來後大臣們告退,秦懷道跟著出了甘露殿,往前走了一段距離,被房玄齡拉住,示意放慢些腳步,落在眾人之後,房玄齡低聲說道:“賢侄,剛才見你神色異常,這爐子很難做?”
秦懷道一怔,自己表情管理向來很到位,這房玄齡怕是套消息吧?不動聲色地反問道:“爐子技術難度是有些,但也不至於難做,房大人何意?”
“能做出來就好,老夫擔心耽誤了工期,最終吃虧的還是百姓。”房玄齡低聲說道,目光深沉,透著幾分擔憂。
秦懷道一聽是擔心這個,敬意油然而生,但國本之爭不能參與,一個字都不行,尋思著得回去改良工具,提高生產力,便說道:“世伯,未來一段時間晚輩還得忙,恐無法上朝,還請多擔待些。”
“也好,多做些蜂窩煤,百姓正承受痛苦,急需取暖之物,你的產量有些低,放心去吧,老夫幫你擔著。”房玄齡滿口答應道。
走出皇城,秦懷道辭別房玄齡後趕著馬車回到監察府,讓人散出去,將長安城各大藥鋪的石膏全都收購一空,足足一大車,並讓大家第二天散去各縣幫忙收購,礦暫時沒辦法,隻能高價收購,解決近期內所需。
一個時辰後,秦懷道拉著石膏返回秦家莊,在祠堂篝火邊坐下思考,爐子外觀醜倒無妨,免費的東西,老百姓也不講究,關鍵產量低,還有瓦的製作也慢,占用大量人手,有些不可取。
得想個辦法解放人手,提高生產力。
秦懷道撿起一根木炭在紙上畫起來,一邊思考,忽然靈機一動,想到了後世人做陶瓷拉坯,拉坯是個技術活,沒人會,自己也不會,重新學太耗費時間,但拉坯的旋轉台是個好東西。
下一刻,秦懷道將紙丟篝火裏燒掉,匆匆來到莊上鐵鋪,見一些人正忙著什麽,上前說道:“都在,正好,都來幫我打下手做點東西。”
大家好奇地圍攏上來,有人問道:“少主,做什麽?”
“都看著點,我隻做一遍。”秦懷道並不多解釋。
接下來,秦懷道找了根大樹樁讓人鋸成兩塊木墩,每一塊都有一尺厚,跟剁肉菜板似的,將下麵這塊木墩中心位置掏空,讓人用鐵片敲打出個圓筒砸進去,上麵這塊木墩也居中掏了個正方形孔,沒有完全打通,選一根長一米的硬木做成圓柱狀,一端做成四方形,正好卡進上麵木墩方孔內。
四方形卡住後不容易鬆動,再將硬木穿過下麵那塊木墩的鐵環圓孔,上下兩塊木墩就連接在一起,硬木直徑稍微小一點,進去不會晃,加上鐵環和硬木摩擦小,輕輕一轉上麵這塊木墩就動起來,像石磨一般。
秦懷道試了試,阻力還是有些,不夠完美。
想了想,秦懷道便找了塊石板中間鑿個小圓孔,墊在穿透下麵木墩出來的硬木下麵,將上麵木墩稍微頂高一些,不至於重量全部壓在下麵。
如此一來,上麵那塊木墩連接一根硬木,硬木穿透下麵木墩中間鐵環,和下麵石板圓孔結合,鐵環起到定向作用,石板圓孔起到支撐作用,上麵木墩轉動就靈活、方便了許多,阻力也小了很多。
接下來,秦懷道找了些木板做成長寬一米的正方形,釘死在上麵木墩表麵,形成一個較大的工作平台,平台輕輕用力一推,快速轉動起來,看的大家目瞪口呆,紛紛圍上來嚐試,讚歎不已,明明很簡單,卻如此神奇。
秦懷道並不解釋原理,繼續讓人幫忙做了弧形木板,一共四塊,三個結合部連接在一起,另一個結合部隻是卡住,一掰就可以打開,上端直徑正好比蜂窩煤大一些,方便將來放蜂窩煤,底端稍微小一些,形成一個小平台將來放鐵條架空,供空氣進入,一個爐子內部模具轉筒就做好了。
之後,秦懷道讓人拿來一大塊粘土,將粘土做成十字型,平整好,用弓繩調整好厚端,劃過粘土,再用手一揭,一大塊十字型的泥片被揭出來,放在工作台中心,灑些水,再用一塊粗麻布沾上水,將剛做的轉筒放在十字型泥片中間,將四片泥掀起來,貼在轉筒上,灑上水讓粘土軟一些,用手整形,形成一個整體,然後用木條固定一個位置,旋轉圓筒。
幾圈下來,圓筒上的泥就成了一個完美的器形,大小和爐子一樣,上麵用木刀固定,再一轉,不規則的地方被削掉,高度也和爐子一樣,而且光滑,平整,外光好看多了。
之後,秦懷道找了跟大小合適的竹管,取一小段,一端做成內凹弧形,削薄如刀,往轉筒下端一插,取下來一大塊泥,形成一個通風口,再用一個竹枝削平,在旁邊紮一下,形成一個小孔。
一個爐子器形就做好了,外形不僅美觀,更重要的是光滑,圓潤,一體而成,不需要再做兩個泥筒,中間填充粘土那麽麻煩。
用鐵絲順著平台將底部刮一下,避免粘住,再將轉筒整個從工作台拿起,找了個幹淨的地方放下,一掰木板,轉筒鬆動,縮小,輕鬆從粘土中取出,大家看的目瞪口呆,爐子還可以這麽做?
要不是親眼目睹整個過程,都不敢相信這一切。
秦懷道並不解釋太多,要不是不懂拉坯,直接用泥拉成型更快,根本不用做轉筒模具多此一舉,問道:“都學會了吧?”
大家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去,不敢開口。
沒做過,心裏沒底。
李二看著兩個兒子,眼中精光閃爍,沉吟片刻後說道:“此物需求太大,你倆各領十萬,工部領三十萬,十天內做好,可有異議?”
魏王和太子各領十萬個,大家一樣,就不存在偏心,大臣們也就看不出李二的真實想法,再讓工部做三十萬個,遠超兩人總數十萬,將太子和魏王壓下去,而工部代表朝廷,老百姓將來就隻會念朝廷的好,民心還在聖上手中。
高,實在是高!
秦懷道都忍不住在心裏誇讚一聲,旋即替太子和魏王默哀,真以為這簡陋的爐子好做?沒有焦炭,溫度就達不到,沒有石灰,粘土將來會散。
用木炭燒倒是溫度勉強能達到,但得掏空朝廷,魏王和太子也得哭死!
不行,回去得改良一下工序,盡量簡化,提高生產速度,將產量提上來,這爐子最後還得自己做。
不過,秦懷道樂於看到魏王和太子將來哭死,並不點破。
事情定下來後大臣們告退,秦懷道跟著出了甘露殿,往前走了一段距離,被房玄齡拉住,示意放慢些腳步,落在眾人之後,房玄齡低聲說道:“賢侄,剛才見你神色異常,這爐子很難做?”
秦懷道一怔,自己表情管理向來很到位,這房玄齡怕是套消息吧?不動聲色地反問道:“爐子技術難度是有些,但也不至於難做,房大人何意?”
“能做出來就好,老夫擔心耽誤了工期,最終吃虧的還是百姓。”房玄齡低聲說道,目光深沉,透著幾分擔憂。
秦懷道一聽是擔心這個,敬意油然而生,但國本之爭不能參與,一個字都不行,尋思著得回去改良工具,提高生產力,便說道:“世伯,未來一段時間晚輩還得忙,恐無法上朝,還請多擔待些。”
“也好,多做些蜂窩煤,百姓正承受痛苦,急需取暖之物,你的產量有些低,放心去吧,老夫幫你擔著。”房玄齡滿口答應道。
走出皇城,秦懷道辭別房玄齡後趕著馬車回到監察府,讓人散出去,將長安城各大藥鋪的石膏全都收購一空,足足一大車,並讓大家第二天散去各縣幫忙收購,礦暫時沒辦法,隻能高價收購,解決近期內所需。
一個時辰後,秦懷道拉著石膏返回秦家莊,在祠堂篝火邊坐下思考,爐子外觀醜倒無妨,免費的東西,老百姓也不講究,關鍵產量低,還有瓦的製作也慢,占用大量人手,有些不可取。
得想個辦法解放人手,提高生產力。
秦懷道撿起一根木炭在紙上畫起來,一邊思考,忽然靈機一動,想到了後世人做陶瓷拉坯,拉坯是個技術活,沒人會,自己也不會,重新學太耗費時間,但拉坯的旋轉台是個好東西。
下一刻,秦懷道將紙丟篝火裏燒掉,匆匆來到莊上鐵鋪,見一些人正忙著什麽,上前說道:“都在,正好,都來幫我打下手做點東西。”
大家好奇地圍攏上來,有人問道:“少主,做什麽?”
“都看著點,我隻做一遍。”秦懷道並不多解釋。
接下來,秦懷道找了根大樹樁讓人鋸成兩塊木墩,每一塊都有一尺厚,跟剁肉菜板似的,將下麵這塊木墩中心位置掏空,讓人用鐵片敲打出個圓筒砸進去,上麵這塊木墩也居中掏了個正方形孔,沒有完全打通,選一根長一米的硬木做成圓柱狀,一端做成四方形,正好卡進上麵木墩方孔內。
四方形卡住後不容易鬆動,再將硬木穿過下麵那塊木墩的鐵環圓孔,上下兩塊木墩就連接在一起,硬木直徑稍微小一點,進去不會晃,加上鐵環和硬木摩擦小,輕輕一轉上麵這塊木墩就動起來,像石磨一般。
秦懷道試了試,阻力還是有些,不夠完美。
想了想,秦懷道便找了塊石板中間鑿個小圓孔,墊在穿透下麵木墩出來的硬木下麵,將上麵木墩稍微頂高一些,不至於重量全部壓在下麵。
如此一來,上麵那塊木墩連接一根硬木,硬木穿透下麵木墩中間鐵環,和下麵石板圓孔結合,鐵環起到定向作用,石板圓孔起到支撐作用,上麵木墩轉動就靈活、方便了許多,阻力也小了很多。
接下來,秦懷道找了些木板做成長寬一米的正方形,釘死在上麵木墩表麵,形成一個較大的工作平台,平台輕輕用力一推,快速轉動起來,看的大家目瞪口呆,紛紛圍上來嚐試,讚歎不已,明明很簡單,卻如此神奇。
秦懷道並不解釋原理,繼續讓人幫忙做了弧形木板,一共四塊,三個結合部連接在一起,另一個結合部隻是卡住,一掰就可以打開,上端直徑正好比蜂窩煤大一些,方便將來放蜂窩煤,底端稍微小一些,形成一個小平台將來放鐵條架空,供空氣進入,一個爐子內部模具轉筒就做好了。
之後,秦懷道讓人拿來一大塊粘土,將粘土做成十字型,平整好,用弓繩調整好厚端,劃過粘土,再用手一揭,一大塊十字型的泥片被揭出來,放在工作台中心,灑些水,再用一塊粗麻布沾上水,將剛做的轉筒放在十字型泥片中間,將四片泥掀起來,貼在轉筒上,灑上水讓粘土軟一些,用手整形,形成一個整體,然後用木條固定一個位置,旋轉圓筒。
幾圈下來,圓筒上的泥就成了一個完美的器形,大小和爐子一樣,上麵用木刀固定,再一轉,不規則的地方被削掉,高度也和爐子一樣,而且光滑,平整,外光好看多了。
之後,秦懷道找了跟大小合適的竹管,取一小段,一端做成內凹弧形,削薄如刀,往轉筒下端一插,取下來一大塊泥,形成一個通風口,再用一個竹枝削平,在旁邊紮一下,形成一個小孔。
一個爐子器形就做好了,外形不僅美觀,更重要的是光滑,圓潤,一體而成,不需要再做兩個泥筒,中間填充粘土那麽麻煩。
用鐵絲順著平台將底部刮一下,避免粘住,再將轉筒整個從工作台拿起,找了個幹淨的地方放下,一掰木板,轉筒鬆動,縮小,輕鬆從粘土中取出,大家看的目瞪口呆,爐子還可以這麽做?
要不是親眼目睹整個過程,都不敢相信這一切。
秦懷道並不解釋太多,要不是不懂拉坯,直接用泥拉成型更快,根本不用做轉筒模具多此一舉,問道:“都學會了吧?”
大家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去,不敢開口。
沒做過,心裏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