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船隊停靠長廣郡,接連有商隊從各處趕來。
商隊有大有小,大者超過百人,小者亦有十數人。結伴的行商同樣不少,聚集到一起,數量相當可觀。
隨著船隊的消息不斷傳出,趕來的商隊也越來越大。其中不乏北地豪商,隊伍的規模竟達四百餘人,健仆護衛各個精悍,連驅馬的車夫都是一身腱子肉,言是私軍亦不為過。
秦璟一行三百人,乍看十分醒目,混在這些商隊中,反而變得不那麽惹眼。
“殿下,可要先往船隊送信?”張廉開口道。
“可。”秦璟頷首,“另遣人入坊市,留心市貨商鋪。”
“諾!”
抵達碼頭之後,為不引人注意,三百人很快分散開,輪換在坊市內行走。
商鋪一間挨著一間,每座帳篷和木屋前都是人頭攢動,熱鬧無比,掌櫃和夥計說話時要扯開嗓子,否則壓根聽不見。
看到這樣的場麵,就知船隊是有備而來,帶來的好東西絕對不少。
發現坊市中竟然還有糧鋪,門前排起長隊,九成以上是青州和並州的商人,以及長廣當地百姓,秦璟心中有了計較,想起桓容信中所說,神情漸漸變得凝重。
“殿下?”張廉察覺不對,開口詢問,“可是發現有異?”
“伯考以為此地如何?”
張廉愣了一下,順著秦璟的目光看去,心頭驟然一緊。
“仆以為,其有備而來,前番所言並非虛話。然而,為保萬一,需加以提防。”
桓容寫給秦璟的書信,張廉沒有親眼看到,對信中內容卻知曉一二。
對於唐公洛,張廉的感覺十分複雜。
此人善戰,絕非浪得虛名。
在氐秦為將時,雙方幾度交鋒,此人極善於排兵布陣,可謂是一員難得的將才。秦氏塢堡勢起,唐公洛率部曲將士來投,在秦策稱帝建製、懾服豪強等事上,立下過汗馬功勞。
誰能想到,功當開府儀同三司、升官拜爵,到頭來卻不得不退居青州。退讓之後猶不能保全,族人盡數被屠,唐氏祠堂先被推倒又被火焚。
換成任何人,遭遇此等不公,都會怒發衝冠,憤而殺人。
匹夫一怒血濺三尺,何況是征戰沙場多年的將領。
唐公洛起兵造反,未必真有稱王的野心,不過是被逼到份上,實在退無可退。
“殿下,叔峻帶兵暫駐平原,為免長安疑心,早晚要拔營東進。如要放走唐公洛,需得周密安排,確保不出任何疏漏。如若不然,非但事不能成,殿下也會被牽累。”
張廉對唐公洛的遭遇十分同情。但是,一旦牽涉到秦璟,這種同情就變得微不足道。如果發現事情不對,拚著被秦璟責罰,他也要阻止此事。
“我知。”秦璟頷首,道,“待送信人歸來,知曉桓漢天子之意,方可再做定論。”
張廉點點頭,將勸說之言咽了回去。
歸根到底,他是以為秦璟的安危為先。
殿下和桓漢天子有舊,算是交情匪淺,同率領船隊的桓禕卻是平平,甚至沒說過幾次話。萬一對方生出歹意,借機設下圈套,提前防備總好過事到臨頭手忙腳亂。
張廉的擔心不無道理。
隻是他沒想到,秦璟執意前往長廣郡,為的不僅僅是唐公洛和青州民心,還有隨船北上的桓容!
桓漢天子出現在青州,事情非同小可。
看過蒼鷹帶回的書信,秦璟半晌無語。最終將信收好,身邊的人都沒透出半句。
故而,張廉和夏侯岩等人知曉桓禕帶領船隊北上,準備迎唐公洛往建康,壓根不知道船上有一尊大佛,大佛身邊還跟著兩個愛好放火的凶-徒。
日正當空,氣溫升高,坊市內人擠人,接踵摩肩,聲音嘈雜,不少人的臉上都冒出一層油汗。
送信的騎兵歸來,帶回桓容親筆。
秦璟看過之後,當即召眾人退出坊市,前往停靠在碼頭的三桅大船。
距離尚遠,已知船型驚人。離得近了,看到包裹在船體上的銅皮,仰望高高立起的桅杆,眾人心生震撼,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這樣的船,究竟是如何建造……”
如今的水戰多在河上,交戰多用樓船。即便是最大的樓船,也無法和眼前這艘龐然大物相比。
秦璟翻身下馬,見到迎麵走來的桓禕和賈秉,目光微閃。
張廉等緊隨其後,立定在碼頭上,目及對麵的黑臉漢子,看到對方一身短袍,發束葛巾,根本不像南地的士族郎君,活似一個常年行在海上的悍-匪。即便猜出他的身份,也不免有幾分懷疑。
黑成這樣,真是那位“女郎阻路,車駕寸步難行”之人的兄弟?
雙方見麵,彼此問候寒暄,還算是客氣。
三百人的隊伍,多數留在碼頭上,僅張廉等十餘人隨秦璟登船。
這並非桓禕要求,而是秦璟主動提出。
“玄愔請!”
長安建康,一北一南。
秦璟和桓禕身份相當,幹脆以字相稱,倒有幾分熱絡。
桓禕常年行在海上,憨直的性子始終不改。三言兩語間,與秦璟頗為投契,認為秦四郎此人不錯。
如果袁峰在場,必定眉頭緊擰,鄭重告知桓禕:阿兄被騙了,秦玄愔老謀深算,腹黑如墨,必定是有所圖謀!
可惜袁峰不在,正跟著學院裏先生遊學在外,研究治水之法。
所以,秦璟刻意收斂冷意,桓禕敞開心胸相交,彼此交談甚是熱絡。待登上船板,桓禕已經拍著胸口表示,事情談定後,他有數壇美酒,請秦璟一同暢飲。
“佳釀難得,多謝季道。”
桓禕笑著擺手,顯然心情很好。
張廉知道不該,可看著秦璟的背影,還是心生猜疑。
他怎麽覺得,今天的殿下不太對勁,心情似乎太好了點?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這樣的表現,活脫脫幾年南征北戰,終於有機會開-葷的軍漢。
想到這裏,張廉下意識打個激靈,拚命告訴自己,錯覺,一定是錯覺!
將人帶到船上,桓禕功成身退。
甲士入船艙通稟,不消片刻,船艙裏走出幾個人來。
為首者弱冠之年,長袍玉帶,眉目如畫,通身的貴氣。見到秦璟,搶上前兩步,未語人先笑,口中道:“之前一別,秦兄一向可好?”
秦璟作勢行禮,被桓容扶住雙臂,沒有真的拜下去。
聽到對方此言,同樣笑道:“勞陛下掛心,璟甚好。”
桓容稱“秦兄”,是為接下來的談判做鋪墊。
秦璟稱“陛下”,同樣有背後的考量。
剛見麵,寒暄沒有兩句,直接打上機鋒。兩人不怕事情不成,反而一句接著一句,明顯是樂在其中。
郗超和賈秉不置一詞,站在桓容幾步外,眼觀鼻鼻觀心,一心一意充當背景。
聰明人該知道什麽時候開口,什麽時候裝聾作啞。
張廉愣在當場。
不是礙於場合,他很想揉揉雙眼。
桓漢天子怎麽會在船上?
看殿下的樣子,一點都不見吃驚,分明是早已經知道。
難怪成竹在胸,原來是這個緣故!
想到這裏,張廉解除石化狀態,腦子開始飛速轉動,思量接下來該怎樣爭取,才能為秦璟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相似的人之間,總有無形的紐帶牽連。
張廉剛剛作出決定,幾乎是一抬眼,就與賈秉和郗超的視線對上。
三人彼此打量,都是麵上帶笑,十分的客氣。
至於心中如何想,是不是正準備著一場“惡戰”,唯有天知地知自己知。
“將軍,計劃是否當變?”一名隨行的參軍上前,低聲道,“桓漢天子在此,唐公洛……”
張廉搖了搖頭,止住參軍的話。
“殿下沒有明示,見機行事就是。”
“諾!”
桓容同秦璟把臂,很是親熱的走進船艙。
待賓主落座,宦者送上茶湯,又寒暄幾句,桓容命人請來趙誼。
三方麵對麵,當麵說個清楚,也好讓唐公洛放心,方便接下來的行動。
趙誼被請到船艙,起初以為是桓容書信寫好,交他帶回唐公處。不承想,剛剛走進門,就見秦璟坐在船艙裏。
他知道秦璟與唐公洛有書信往來,並有雁門太守之言,證實秦璟確有意放過唐公洛一條性命。
可無論如何想不到,秦璟會出現在桓漢天子的船上。
他出發前往長廣時,平叛的大軍尚在青州邊界。這才多少時間,大軍主帥竟出現在長廣!即便是快馬加鞭,日夜不歇,也不該這麽快。
唯一的解釋就是,秦璟和桓漢早有聯絡,甚至在建康給唐公書信之前!
想到這裏,趙誼頓覺有冷水當頭潑下。
心知此事於己無礙,反而有不小的好處。但是,想到素日來的印象,聯係到長安和草原近年來的變化,趙誼下意識覺得,世人對琅琊王的了解還是太淺,對南邊這位年輕的天子,同樣缺少認識。
觀察趙誼的表情,就能推斷出他在想些什麽。
桓容秦璟皆不以為意,更無心解釋。等他行禮落座,開門見山,直入正題。
“交於唐公的書信已經寫好。”
桓容命宦者捧上一隻木盒,盒中裝有兩卷竹簡。
經過考量,桓容舍棄絹布和竹紙,選擇將書信寫在竹簡上,主要是為表明鄭重,讓唐公洛相信,他不惜親自南下,就為迎後者前往建康,可謂誠意十足。
趙誼捧過木盒,沒有打開,而是鄭重的以絹布包裹,放在身前。
“陛下之意,仆一定帶到。”
見他如此行事,桓容微笑點頭。視線轉向秦璟,顯然在等他開口。
“璟素來佩服唐公高義。”秦璟肅然神情,沉聲道,“罪在他人,唐公起兵固然於法不容,於情實有可原。”
兩句話定下基調,有桓漢天子為證,自然不可能反悔。
趙誼聽罷,立即起身端正衣冠,雙手交疊,平舉在前,深深下拜。
“仆代使君謝殿下!”
桓容挑眉,心下十分明白,趙誼此舉是在表示,唐公洛起兵反長安——準確來說是反秦策,而不是秦璟。
果然,能在當世立足,不說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絕對是個聰明人。
事情的基調定下,接下來就是計劃如何實行,雙方聯手,彼此又能得到多少好處。
細節處無需桓容和秦璟出麵,自有賈秉郗超和張廉等人“友好”協商,共同洽談。
談到關鍵處,牽涉到最大的利益,彼此都不會讓步,友好的氣氛消失一空,滿室冰霜雪雨,唇槍舌劍。
桓容不開口,淡定的飲著茶湯。
秦璟同樣沒出聲,放下漆盞,夾起一塊新鮮的蜜瓜。
蜜瓜沾唇,殷紅愈發醒目。順著食道滑下,喉結上下滾動,半隱在領中,莫名帶著一股禁-欲的氣息。
咕咚。
桓容咽了一口口水,耳根隱隱發熱。
秦璟似有覺察,轉頭看過來,挑起眉尾,眼底染上笑意。不等桓容回過味道,又端起漆盞,緩緩飲下一口。
轟的一聲,桓容眼前發白。
故意的,這人一定是故意的!
刹那之間,船艙裏似有無形的牆壁阻隔,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
一側唇槍舌劍,擼胳膊挽袖子,就差扯開領口,一躍而起以力服人;另一側同樣氣氛“火熱”,一樣有擼胳膊挽袖子甚至扯衣領的衝動,究其原因,卻與前者截然不同。
一場談判下來,雙方都沒占到便宜,卻無精疲力竭之感,反而棋逢對手,鬥誌昂揚,決定今夜好生準備,以期明日再戰。
桓容飲下兩盞茶湯,仍澆不滅心頭-熱-火。
看向氣定神閑,笑容始終不變的秦某人,雙眼微微眯起,忽然笑了。
撩是吧?
在他的船上,誰怕誰?!
“朕同玄愔長久未見,甚是想念。今夜可能一敘?朕欲同玄愔秉燭夜談,抵足而眠。”
桓容說得光明正大,正直無比。
滿艙室的人,除了秦璟之外,都沒聽出這話有哪裏不對。反而點頭讚許,以為桓容此舉是為緩和氣氛,以免因談判傷了彼此間的“和氣”。
身為一國天子,能有這份心胸,委實是難得。
誤會就此形成,至於真相,還是繼續掩埋,不揭穿為好。
商隊有大有小,大者超過百人,小者亦有十數人。結伴的行商同樣不少,聚集到一起,數量相當可觀。
隨著船隊的消息不斷傳出,趕來的商隊也越來越大。其中不乏北地豪商,隊伍的規模竟達四百餘人,健仆護衛各個精悍,連驅馬的車夫都是一身腱子肉,言是私軍亦不為過。
秦璟一行三百人,乍看十分醒目,混在這些商隊中,反而變得不那麽惹眼。
“殿下,可要先往船隊送信?”張廉開口道。
“可。”秦璟頷首,“另遣人入坊市,留心市貨商鋪。”
“諾!”
抵達碼頭之後,為不引人注意,三百人很快分散開,輪換在坊市內行走。
商鋪一間挨著一間,每座帳篷和木屋前都是人頭攢動,熱鬧無比,掌櫃和夥計說話時要扯開嗓子,否則壓根聽不見。
看到這樣的場麵,就知船隊是有備而來,帶來的好東西絕對不少。
發現坊市中竟然還有糧鋪,門前排起長隊,九成以上是青州和並州的商人,以及長廣當地百姓,秦璟心中有了計較,想起桓容信中所說,神情漸漸變得凝重。
“殿下?”張廉察覺不對,開口詢問,“可是發現有異?”
“伯考以為此地如何?”
張廉愣了一下,順著秦璟的目光看去,心頭驟然一緊。
“仆以為,其有備而來,前番所言並非虛話。然而,為保萬一,需加以提防。”
桓容寫給秦璟的書信,張廉沒有親眼看到,對信中內容卻知曉一二。
對於唐公洛,張廉的感覺十分複雜。
此人善戰,絕非浪得虛名。
在氐秦為將時,雙方幾度交鋒,此人極善於排兵布陣,可謂是一員難得的將才。秦氏塢堡勢起,唐公洛率部曲將士來投,在秦策稱帝建製、懾服豪強等事上,立下過汗馬功勞。
誰能想到,功當開府儀同三司、升官拜爵,到頭來卻不得不退居青州。退讓之後猶不能保全,族人盡數被屠,唐氏祠堂先被推倒又被火焚。
換成任何人,遭遇此等不公,都會怒發衝冠,憤而殺人。
匹夫一怒血濺三尺,何況是征戰沙場多年的將領。
唐公洛起兵造反,未必真有稱王的野心,不過是被逼到份上,實在退無可退。
“殿下,叔峻帶兵暫駐平原,為免長安疑心,早晚要拔營東進。如要放走唐公洛,需得周密安排,確保不出任何疏漏。如若不然,非但事不能成,殿下也會被牽累。”
張廉對唐公洛的遭遇十分同情。但是,一旦牽涉到秦璟,這種同情就變得微不足道。如果發現事情不對,拚著被秦璟責罰,他也要阻止此事。
“我知。”秦璟頷首,道,“待送信人歸來,知曉桓漢天子之意,方可再做定論。”
張廉點點頭,將勸說之言咽了回去。
歸根到底,他是以為秦璟的安危為先。
殿下和桓漢天子有舊,算是交情匪淺,同率領船隊的桓禕卻是平平,甚至沒說過幾次話。萬一對方生出歹意,借機設下圈套,提前防備總好過事到臨頭手忙腳亂。
張廉的擔心不無道理。
隻是他沒想到,秦璟執意前往長廣郡,為的不僅僅是唐公洛和青州民心,還有隨船北上的桓容!
桓漢天子出現在青州,事情非同小可。
看過蒼鷹帶回的書信,秦璟半晌無語。最終將信收好,身邊的人都沒透出半句。
故而,張廉和夏侯岩等人知曉桓禕帶領船隊北上,準備迎唐公洛往建康,壓根不知道船上有一尊大佛,大佛身邊還跟著兩個愛好放火的凶-徒。
日正當空,氣溫升高,坊市內人擠人,接踵摩肩,聲音嘈雜,不少人的臉上都冒出一層油汗。
送信的騎兵歸來,帶回桓容親筆。
秦璟看過之後,當即召眾人退出坊市,前往停靠在碼頭的三桅大船。
距離尚遠,已知船型驚人。離得近了,看到包裹在船體上的銅皮,仰望高高立起的桅杆,眾人心生震撼,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這樣的船,究竟是如何建造……”
如今的水戰多在河上,交戰多用樓船。即便是最大的樓船,也無法和眼前這艘龐然大物相比。
秦璟翻身下馬,見到迎麵走來的桓禕和賈秉,目光微閃。
張廉等緊隨其後,立定在碼頭上,目及對麵的黑臉漢子,看到對方一身短袍,發束葛巾,根本不像南地的士族郎君,活似一個常年行在海上的悍-匪。即便猜出他的身份,也不免有幾分懷疑。
黑成這樣,真是那位“女郎阻路,車駕寸步難行”之人的兄弟?
雙方見麵,彼此問候寒暄,還算是客氣。
三百人的隊伍,多數留在碼頭上,僅張廉等十餘人隨秦璟登船。
這並非桓禕要求,而是秦璟主動提出。
“玄愔請!”
長安建康,一北一南。
秦璟和桓禕身份相當,幹脆以字相稱,倒有幾分熱絡。
桓禕常年行在海上,憨直的性子始終不改。三言兩語間,與秦璟頗為投契,認為秦四郎此人不錯。
如果袁峰在場,必定眉頭緊擰,鄭重告知桓禕:阿兄被騙了,秦玄愔老謀深算,腹黑如墨,必定是有所圖謀!
可惜袁峰不在,正跟著學院裏先生遊學在外,研究治水之法。
所以,秦璟刻意收斂冷意,桓禕敞開心胸相交,彼此交談甚是熱絡。待登上船板,桓禕已經拍著胸口表示,事情談定後,他有數壇美酒,請秦璟一同暢飲。
“佳釀難得,多謝季道。”
桓禕笑著擺手,顯然心情很好。
張廉知道不該,可看著秦璟的背影,還是心生猜疑。
他怎麽覺得,今天的殿下不太對勁,心情似乎太好了點?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這樣的表現,活脫脫幾年南征北戰,終於有機會開-葷的軍漢。
想到這裏,張廉下意識打個激靈,拚命告訴自己,錯覺,一定是錯覺!
將人帶到船上,桓禕功成身退。
甲士入船艙通稟,不消片刻,船艙裏走出幾個人來。
為首者弱冠之年,長袍玉帶,眉目如畫,通身的貴氣。見到秦璟,搶上前兩步,未語人先笑,口中道:“之前一別,秦兄一向可好?”
秦璟作勢行禮,被桓容扶住雙臂,沒有真的拜下去。
聽到對方此言,同樣笑道:“勞陛下掛心,璟甚好。”
桓容稱“秦兄”,是為接下來的談判做鋪墊。
秦璟稱“陛下”,同樣有背後的考量。
剛見麵,寒暄沒有兩句,直接打上機鋒。兩人不怕事情不成,反而一句接著一句,明顯是樂在其中。
郗超和賈秉不置一詞,站在桓容幾步外,眼觀鼻鼻觀心,一心一意充當背景。
聰明人該知道什麽時候開口,什麽時候裝聾作啞。
張廉愣在當場。
不是礙於場合,他很想揉揉雙眼。
桓漢天子怎麽會在船上?
看殿下的樣子,一點都不見吃驚,分明是早已經知道。
難怪成竹在胸,原來是這個緣故!
想到這裏,張廉解除石化狀態,腦子開始飛速轉動,思量接下來該怎樣爭取,才能為秦璟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相似的人之間,總有無形的紐帶牽連。
張廉剛剛作出決定,幾乎是一抬眼,就與賈秉和郗超的視線對上。
三人彼此打量,都是麵上帶笑,十分的客氣。
至於心中如何想,是不是正準備著一場“惡戰”,唯有天知地知自己知。
“將軍,計劃是否當變?”一名隨行的參軍上前,低聲道,“桓漢天子在此,唐公洛……”
張廉搖了搖頭,止住參軍的話。
“殿下沒有明示,見機行事就是。”
“諾!”
桓容同秦璟把臂,很是親熱的走進船艙。
待賓主落座,宦者送上茶湯,又寒暄幾句,桓容命人請來趙誼。
三方麵對麵,當麵說個清楚,也好讓唐公洛放心,方便接下來的行動。
趙誼被請到船艙,起初以為是桓容書信寫好,交他帶回唐公處。不承想,剛剛走進門,就見秦璟坐在船艙裏。
他知道秦璟與唐公洛有書信往來,並有雁門太守之言,證實秦璟確有意放過唐公洛一條性命。
可無論如何想不到,秦璟會出現在桓漢天子的船上。
他出發前往長廣時,平叛的大軍尚在青州邊界。這才多少時間,大軍主帥竟出現在長廣!即便是快馬加鞭,日夜不歇,也不該這麽快。
唯一的解釋就是,秦璟和桓漢早有聯絡,甚至在建康給唐公書信之前!
想到這裏,趙誼頓覺有冷水當頭潑下。
心知此事於己無礙,反而有不小的好處。但是,想到素日來的印象,聯係到長安和草原近年來的變化,趙誼下意識覺得,世人對琅琊王的了解還是太淺,對南邊這位年輕的天子,同樣缺少認識。
觀察趙誼的表情,就能推斷出他在想些什麽。
桓容秦璟皆不以為意,更無心解釋。等他行禮落座,開門見山,直入正題。
“交於唐公的書信已經寫好。”
桓容命宦者捧上一隻木盒,盒中裝有兩卷竹簡。
經過考量,桓容舍棄絹布和竹紙,選擇將書信寫在竹簡上,主要是為表明鄭重,讓唐公洛相信,他不惜親自南下,就為迎後者前往建康,可謂誠意十足。
趙誼捧過木盒,沒有打開,而是鄭重的以絹布包裹,放在身前。
“陛下之意,仆一定帶到。”
見他如此行事,桓容微笑點頭。視線轉向秦璟,顯然在等他開口。
“璟素來佩服唐公高義。”秦璟肅然神情,沉聲道,“罪在他人,唐公起兵固然於法不容,於情實有可原。”
兩句話定下基調,有桓漢天子為證,自然不可能反悔。
趙誼聽罷,立即起身端正衣冠,雙手交疊,平舉在前,深深下拜。
“仆代使君謝殿下!”
桓容挑眉,心下十分明白,趙誼此舉是在表示,唐公洛起兵反長安——準確來說是反秦策,而不是秦璟。
果然,能在當世立足,不說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絕對是個聰明人。
事情的基調定下,接下來就是計劃如何實行,雙方聯手,彼此又能得到多少好處。
細節處無需桓容和秦璟出麵,自有賈秉郗超和張廉等人“友好”協商,共同洽談。
談到關鍵處,牽涉到最大的利益,彼此都不會讓步,友好的氣氛消失一空,滿室冰霜雪雨,唇槍舌劍。
桓容不開口,淡定的飲著茶湯。
秦璟同樣沒出聲,放下漆盞,夾起一塊新鮮的蜜瓜。
蜜瓜沾唇,殷紅愈發醒目。順著食道滑下,喉結上下滾動,半隱在領中,莫名帶著一股禁-欲的氣息。
咕咚。
桓容咽了一口口水,耳根隱隱發熱。
秦璟似有覺察,轉頭看過來,挑起眉尾,眼底染上笑意。不等桓容回過味道,又端起漆盞,緩緩飲下一口。
轟的一聲,桓容眼前發白。
故意的,這人一定是故意的!
刹那之間,船艙裏似有無形的牆壁阻隔,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
一側唇槍舌劍,擼胳膊挽袖子,就差扯開領口,一躍而起以力服人;另一側同樣氣氛“火熱”,一樣有擼胳膊挽袖子甚至扯衣領的衝動,究其原因,卻與前者截然不同。
一場談判下來,雙方都沒占到便宜,卻無精疲力竭之感,反而棋逢對手,鬥誌昂揚,決定今夜好生準備,以期明日再戰。
桓容飲下兩盞茶湯,仍澆不滅心頭-熱-火。
看向氣定神閑,笑容始終不變的秦某人,雙眼微微眯起,忽然笑了。
撩是吧?
在他的船上,誰怕誰?!
“朕同玄愔長久未見,甚是想念。今夜可能一敘?朕欲同玄愔秉燭夜談,抵足而眠。”
桓容說得光明正大,正直無比。
滿艙室的人,除了秦璟之外,都沒聽出這話有哪裏不對。反而點頭讚許,以為桓容此舉是為緩和氣氛,以免因談判傷了彼此間的“和氣”。
身為一國天子,能有這份心胸,委實是難得。
誤會就此形成,至於真相,還是繼續掩埋,不揭穿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