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從正午開始,一直持續到傍晚。


    日頭西沉,天邊燃燒晚霞,火紅的顏色,仿佛是被鮮血浸染。


    狹長的山穀中,四處倒伏著騎兵和戰馬的屍體。越靠近穀口屍體越多,過半是身著小口袴,頭戴長裙帽的吐穀渾人。


    屍體最密集處,擠擠挨挨,近乎堆疊在一起,形成一座觸目驚心的矮丘。


    赤色的血蔓延過草地,交織成無數溪流,最終匯聚成一個個鮮紅的血窪。遇晚風吹過,血液逐漸凝固,同大地融為一體。


    天色漸暗,視線變得模糊不清。


    待夕陽徹底沉入地平線,交戰雙方不約而同休兵。


    吐穀渾人退入山穀,以死去的戰士和戰馬為盾,勉強護衛安全;漢兵嚴守山穀出口,接連點燃火把,將夜色照得通亮。


    桓石秀未立大帳,而是坐在武車上,借火光眺望山穀。見到壘起的屍體,不由得眉頭緊蹙。


    今日一戰,三千吐穀渾兵死傷超過大半。領兵的將軍死在劉牢之槍-下,餘下群龍無首,仍是不肯投降,似要頑抗到底,不死不休。


    “劉將軍,你觀此戰如何?”桓石秀開口道。


    “桓使君是指方才戰鬥,還是眼前這千餘殘兵?”劉牢之反問道。


    “後者。”桓石秀放開韁繩,拍了拍戰馬的脖頸,道,“吐穀渾大王子頓兵邊境,數量一萬有餘。剿-滅這三千人,無異於斷其一臂。”


    “使君所言甚是。”劉牢之扯了下嘴角,紫紅的臉膛帶笑,卻沒有絲毫的暖意,“隻為徹底-剿-滅,無需等到明日,隻需令人在山穀中放火,這夥殘兵一個也逃不掉!”


    “火-攻?”桓石秀稍顯遲疑。


    “時將九月,仆聞梁州偶有旱情。此地少落雨水,山穀中多有枯枝衰草。之前為發訊號,亦在穀間有所布置。”


    似沒看到桓石秀的表情,劉牢之繼續道:“命士族以麻油浸布,施放火箭,並嚴守山穀出口,不放一人離開,這夥殘兵必死無疑!”


    如果不想死,唯有棄刀下馬,投降漢兵。


    “使君,事情當斷則斷。”劉牢之轉過頭,看著桓石秀,沉聲道,“吐穀渾犯我過境,殺我百姓,罪惡滔天。官家有言,必令其百倍償還!”


    此言絕非杜撰。劉牢之有再大的膽子,也不敢假借桓容之名。


    桓石秀斟酌片刻,又看一眼山穀,終於點了點頭。


    “好,就依此行事。”


    很快,漢兵接到命令,開始集合麻油粗布,準備火箭。


    數百士卒一起同手,火箭迅速堆積成山。


    弓兵係好箭筒,在幾名隊主的帶領下,迅速占據有利位置。跳蕩兵和騎兵列起戰陣,將山穀口徹底包圍。


    山穀內,吐穀渾兵沒有燃火把,借月光和星光,發現有火龍移動向高處。


    隊主下令停止動作,密切關注漢兵動向。看到火龍一路蔓延,隨後分成幾點,似在高處將自己包圍,心中隱隱感到不妙。


    下一刻,預感成真。


    燃燒的火箭破風而來,釘在四周地麵,迅速燃燒起來。


    箭矢如雨,劃過半空,焰尾拖曳,形成一道道赤金色的流光,仿佛一場光雨,異常的耀眼。


    此等盛景,山穀中的吐穀渾人無心欣賞,反而肝膽俱裂。


    在他們眼中,這一切都象征著死亡。


    火幕連成一片,燃燒成可怖的火牆,很快將吐穀渾兵包圍。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濃煙,咳嗽聲接連響起。


    被困的吐穀渾兵知道,繼續守在這裏,不被燒死也會被濃煙嗆死。


    “衝,衝出去!”


    隊主抽-出長刀,率先推開屍牆,躍身上馬。遇戰馬躊躇不簽,狠心猛-抽馬鞭,驅趕戰馬飛馳向山穀。


    “衝!”


    吐穀渾兵被逼到絕境,赤紅雙眼。策馬衝出火海,身上帶著濃煙的痕跡,頭上的長裙帽早已消失不見。


    穀口處,跳蕩兵嚴陣以待,遇到衝鋒的騎兵,沒有一個人退後,隨鼓聲起,同時假起搞過肩膀的長盾,連成一片盾槍。


    長-槍如臨,從盾牌後斜刺而出。


    最先衝到的騎兵,哪怕看到槍林,已然收勢不及,迎頭狠狠撞上立盾,尚未反應過來,已被長-槍紮成了血葫蘆。


    擋住第一波衝擊,跳蕩兵立刻放低身形,盾牌向內側傾斜,等待第二批殘兵。


    吐穀渾兵不斷前衝,踏著同袍和戰馬的屍體。


    漢兵三度變換陣型,死死守住山口,即便長刀襲來,照樣不退半步。


    很快,山穀前的屍身壘成小山,濃烈的血腥味甚至蓋過煙氣。


    殘存的吐穀渾兵不到六百,並且半數帶傷。麵對包圍穀口的漢兵,衝又衝不出去,後退隻能被燒死,哥各個猶如困獸,不斷揮舞長刀,神態近乎瘋狂。


    瘋狂中帶著絕望。


    吐穀渾兵開始相信,這處山穀將是自己的埋骨之地。


    就在這時,山穀後傳來一陣悠長的號角聲。


    包圍穀口的是漢兵突然向兩側分開,讓開道路,容一輛武車通過。武車通體漆黑,在黑夜中仿佛一頭凶獸,張開大口,欲要擇人而噬。


    吐穀渾兵盯著武車,眼底遍布血絲,卻無一人衝殺上前,反而下意識的後退半步。


    桓石秀坐在車前,不部曲護在車身左右,劉牢之策馬在前,提防殘兵狗急跳牆,不要命的襲擊武車。


    “我乃梁州刺使,奉聖旨討賊。”桓石秀揚聲道,“爾等寇我邊境,害我百姓,行殘暴之舉,本當盡數斬殺!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如爾等棄刀下馬,臣服我朝,可饒爾等一命!”


    桓石秀對時機的把握相當準確。


    這個時候開口勸降,遠比大火未起時增效百倍。


    在無盡的絕望中遇見希望,在恐怖的黑暗中重見光明,這夥殘兵會如何選擇,已是不言而喻。


    果不其然,得桓石秀不殺的保證,陸續有吐穀渾兵棄刀下馬,從衣著上無法分辨,僅能從發型判斷,多數不是鮮卑,而是羌人和雜胡。


    下馬的殘兵越來越多,最後,僅剩百餘人寧死不降。


    “殺了吧。”


    桓石秀不打算多費口舌。


    這百餘人明顯是大王子嫡係,戰死也不會投降。既如此,何須浪費口水,不如給他們一個痛快。


    “諾!”


    將士領命,將下馬的吐穀渾兵帶出山穀,如數看管起來。跳蕩兵讓開道路,一隊騎兵越眾而出,以禿發孤為首,呼嘯著衝向殘兵。


    火光中,刀鋒相擊,鮮血飛濺。


    喊殺聲和戰馬的嘶鳴聲纏繞在一起,伴隨著不清晰的皮甲破碎聲,人身被馬蹄踏過的骨髓聲,響徹整個山穀。


    濃煙彌漫而至,隨後一名吐穀渾兵渾身染血,仍不肯後退,僅以雙腿夾緊馬腹,再度衝向了漢兵。


    沒有慘叫,也沒有呐喊,有的隻是生命消逝和戰馬的哀鳴。


    戰場上一片寂靜,殘兵的屍體橫倒,身邊仍有戰馬不肯離去。


    “葬了吧。”


    看其穿戴應為軍中將領,出於對勇者的敬意,桓石秀下令掩埋他的屍體,避免落入野獸之腹。


    煙氣越來越濃,夜空中忽然響起一聲炸雷。


    “下雨了?”


    桓石秀和劉牢之同時抬起頭,仰望天空,表情中帶著驚異。


    雷聲滾滾,大雨傾盆而下,火光開始減弱,繼而陸續熄滅。


    冷風席卷,殘餘的煙氣開始消散,現出山穀的原貌。焦黑的土地,倒伏的士兵和戰馬,折斷的-槍-矛,斷裂的弓弦,散落遍地的圓盾和彎刀,再再證明了,這片土地曾發生過什麽。


    桓石秀坐在武車上,凝視雨幕,心中的驚異久久不去。


    如果這場雨早來半個時辰,計劃是否能順利進行當真難說。


    上天庇佑?


    不知為何,他突然想到扈謙卜出的卦象。


    “國運在桓,天命貴相……”


    口中喃喃念著,不顧劉牢之奇怪的目光,桓石秀突然笑了起來,眼前的迷霧一掃而空,眺望曾被火舌舔過的焦土,對今後要走的路,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


    “使君因何發笑?”劉牢之不解。


    “無他,感懷上天之意。”桓石秀收起笑容,正色道,“官家乃是天命之人,日後定能統八-荒-六-合,恢複華夏,複我漢室!”


    劉牢之沉吟片刻,眸光微閃。避開桓石秀頗具深意的目光,策馬離開山穀。


    太元元年,九月


    桓容抵達汶山,同桓石秀劉牢之匯合,依斥候送回的情報,采納兩人和謀士的意見,不做停留,趁著吐穀渾尚未曾兵,繼續向西進軍。


    “過此地即為吐穀渾國境,境內有西強山,駐有大軍,是為天險。”


    汶山大捷的消息傳遍南北,建康歡慶,長安震動。


    一戰失去三千人馬,可謂傷筋動骨。吐穀渾大王子再不敢抱有僥幸心理,不顧謀士勸阻,率軍後撤,以西強山為屏障,抵禦即將到來的漢兵。同時給吐穀渾王書信,請求親爹派遣援兵。


    桓汗天子親征,對吐穀渾的求和之意置之不理,看架勢,不打到吐穀渾境內不會罷休。


    大王子腦袋不算靈光,好歹有戰爭經驗,又得吐穀渾王指點,知道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旁的不提,三千人搭進去,手邊僅有六千餘人,不借助熟悉的地行,別說擊退漢兵,自己都將腦袋搬家。


    此外,為鞏固防守,大王子在當地征兵,此舉引來各部落極大不滿。


    死了三千人不夠,還要再死多少?


    按照吐穀渾王的計劃,這場戰爭本不該有,不是大王子一意孤行,自己的部落怎麽會損失人口?


    能上戰場的都是青壯,對各部落而言,失去青壯意味著失去安全保障。需知他們的敵人不隻是漢兵和親兵,部落間的仇殺同樣不小。


    沒有足夠的勇士,遇上他部來報仇,整個部落都可能被吞並!


    大王子戰場失利,沒有想著安撫各部,反而仗著手持虎符,又開始蒸餅。這就像火星飛濺上枯草,加上風力助燃,迅速就可燎原。


    對於各部的不滿,大王子有所覺察,卻沒有空閑安撫。


    不是他傲慢至此,而是漢兵已過邊界,眨眼就能襲來。他所想的是鞏固防衛,等到此戰勝利,將戰國分給眾部,再多的不滿都能笑眯。


    這種想法不可謂不對,奈何找錯了對象。


    桓容親征吐穀渾,打的是占地搶人的主意。即使越不過西強閃,能將以東的地盤和部落全部收攏,也是不小的收獲。


    故而,大王子費心布防,未必能收到多大的成效,反而會將自己徹底坑死。


    漢兵營地,投降的吐穀渾人被分別看管。


    由通曉各族語言的文吏出麵,借禿發孤等人的幫助,將鮮卑、羌人和雜胡分開。問話時,著重尋味能打造兵器者,四百多人中挑出十一個,貌似不多,換算一下基數,足夠讓人眼前發亮。


    幾名索頭的鮮卑人格外醒目。


    高鼻深目,輪廓極深,明顯和慕容鮮卑出自同脈。另有數名脖頸和手臂刻有圖騰的勇士,雖然也是索頭,卻是下巴方正,武官略平,雙眼狹長,和禿發部似出同脈。


    仔細辨認過勇士手臂上的圖騰,禿發孤用鮮卑語和匈奴語問話。得到肯定回答,又多問幾句,向對方點點頭,很快起身去見桓容。


    “拓跋鮮卑?”桓容詫異。


    “回陛下,正是拓跋鮮卑,獨孤都和白部。”


    獨孤部?


    桓容似想起什麽,沉吟片刻,腦中迅速閃過一道靈光,“和什翼犍麾下的獨孤部有沒有關係?”


    “回陛下,這兩支獨孤部並非一脈,什翼犍麾下的有高車血脈,這一支則是從匈奴分化,因與鮮卑通婚,歸入拓跋部。”


    “你方才說,吐穀渾國內不穩,有鮮卑大部落想要遷往西域?”


    禿發孤給出肯定回答,並道:“據其所言,正是拓跋鮮卑。”


    桓容沒有再問,示意禿發孤可以退下,取出隨身攜帶的鮮卑虎符,不由得笑眯雙眼。


    這算不算瞌睡送枕頭?


    與此同時,秦璟率兵離開長安,秦珍和秦玨隨行,秦瑒因有事務纏身,需多等半月才能離開。


    起初,秦策並不想讓秦瑒離開。但在劉皇後往光明殿一行後,忽然又改變主意。肩上汶山大捷的消息傳來,更讓鞏固西域的勢力成為必要。


    知曉事情結果,秦瑒看著秦璟,到底說出一句:“阿弟和桓漢天子當真有默契。”


    “阿兄此言何意?璟不甚明白。”


    秦璟放飛蒼鷹,旋即同送行的秦瑒告辭,命部曲吹響號角。


    狂風平地而起,五行旗烈烈作響。


    號角聲中,黑甲騎兵躍身上馬。戰馬人立而,發出陣陣嘶鳴。騎士控韁,馬腹貼地,向西飛馳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桓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桓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