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希逃出建康,桓容早已經得知。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人竟然逃去了京口。


    到底是自己去的,還是被郗刺使抓去的?


    “相關內情,使君信中俱已寫明,仆不便多言。使君令仆當麵告於府君,前青州刺使,現為海陵郡守的武沈是庾希外兄,此番將隨大軍北上,就在桓使君帳下。府君如若遇上,需得謹慎應對。”


    桓容點點頭,謝過劉牢之,趁眾人架設營地時,獨自登上武車,關上車門,展開郗愔的書信,仔細看了起來。


    郗刺使是老謀之人,想要讀懂他的書信,絕不能隻看字麵意思,必須耗費腦筋研究,深思字裏行間是否存在暗示。


    這樣一想,桓容又覺得頭疼。


    愛好什麽不好,偏愛玩猜猜看!遇上直腦筋,別說讀懂信中暗示,估計連話都聽不明白。


    桓容靠上車壁,想起初見郗刺使,麵對兩隻麻雀的尷尬,不由得歎了口氣。


    “缺乏經驗,還得多練!”


    信中寫明,庾希並非被郗愔抓去,而是在乘船逃出建康之後,主動找上京口。


    說起他這一路,也算得上險象環生。


    絕不會有人想到,堂堂的士族家主竟會藏到鮮卑胡的商船中,借機躲開府軍的盤查。


    然而,胡人可不是好相與的,尤其常年走南闖北,和各族打交道做生意的鮮卑胡商。


    庾希給出的價錢不低,甚至可以說豐厚,但架不住人心貪婪,欲壑難填。


    船剛出了建康,鮮卑胡商就要坐地起價,從之前的五十金增至一百斤。並且,隨行的部曲都要以人頭付錢,每人一匹絹,絕不能再少。


    庾希當即大怒,卻被胡商威脅,如果不合作,商船立刻掉頭返回建康,將他交給朝廷,總能換些好處。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庾希咬碎大牙和血吞,答應了胡商的條件。


    胡商並沒能高興多久。


    等船至海陵,海陵郡守派人接應,庾希率部曲下船,做的第一件事是感謝外兄武沈,第二件就是借出人手,屠滅兩船鮮卑胡。


    無論是威脅他的船主,還是壓根不知底細的船夫,不管是鮮卑奴還是船上雇傭的漢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被抓出來砍頭,屍體綁上大石,沉入河底。


    為保消息不泄露,兩艘商船當場焚毀,借村民口口相傳,言是鮮卑胡分錢不均,出現內訌,一番廝殺之後,彼此放火燒船,最終同歸於盡。


    如果是漢家船隻,官府必會仔細詳查,就算是海陵郡守也未必能兜得住。


    換成鮮卑胡商,別說燒了兩條船,哪怕數量多出幾倍,晉朝的官員也不會自找麻煩,百姓更不會心生慈悲,反而會拍手稱快。


    庾希殺人泄恨之後,將帶來的金子交給武沈,同其商議,此番逃出建康,絕不能再回去,更不能被桓大司馬的人發現,否則必死無疑。


    兩人商議的過程,信中並未詳敘。隻因庾希人在京口,卻不是以犯人的身份被關押,投靠郗刺使的部曲知道有限,能透出這些消息已是不容易。


    武沈也不是傻子,收留庾希是看在親戚份上。但和他一番對話,知曉他竟是隱瞞消息,獨自逃出建康,別說暗中通知庾邈等人,就是宮裏的庾皇後都丟在了腦後!


    這樣一想,武沈不由得脊背發涼。


    這樣的人可以信任?


    庾柔庾倩為了家族甘願赴死。庾希為了自己性命,竟是連嫡親的兄弟都不顧,自己和他僅是表親,難保哪天不會落到庾柔兩人的下場。


    然而,讓武沈向朝廷舉發,或是暗地給姑孰送信,他又做不到。


    庾希可以六親不認,他卻過不去良心那關。


    好在北伐日期將近,武沈接到官文,即將帶兵前往兗州。這給了他借口,能夠暫時擺脫這個燙手山芋。


    武沈離開後,海陵也不會安全。


    庾希左思右想,竟是打算前往京口投奔郗愔。


    看到這裏,桓容不禁咋舌。


    是他不理解古人,還是庾希的腦回路本就迥異於正常人?


    隻要肩膀上扛著的不是倭瓜,必定應當清楚,庾氏落到今日下場,桓大司馬和郗刺使都是“功不可沒”。


    逃命途中投奔郗愔?


    不怕被對方一刀宰了?


    “這人到底怎麽想的?”


    桓容一時之間想不明白,隻能向下繼續看。


    “郎君,膳食已好。”


    車廂外,阿黍的聲音傳來。


    桓容忙收好書信,放到車內暗格,推開車窗道:“請劉參軍和兩位舍人同坐。”


    “諾!”


    阿黍福身應諾,領著健仆開始安排。


    時逢六月,鹽瀆多雨,相隔兩縣之地卻是豔陽高照,不見雨水的影子。


    兩支隊伍匯合後,暫時在河邊紮營。


    鹽瀆的隊伍埋鍋造飯,搭建圍欄,京口的府軍在一旁看著,時而搭把手,都是嘖嘖稱奇。


    糧車經過改造,裝載量增大,車上不隻有糧草,還放著疊成一摞的木板。


    起初,府軍不知木板用途,走過糧車時並未在意。


    直到有私兵解開繩索,將木板立起,互相榫接,插-入榫頭,迅速在營地周圍架起圍欄,甚至借助糧車搭建起簡易的瞭望台,動作快得驚人,才引來眾人矚目。


    瞭望台組裝完畢,有府軍忍不住好奇,尋到同是流民出身的役夫,借機開口詢問。


    “我還是頭回見,當真是了不得!”


    “這不算什麽。”廚夫一邊起火架鍋,一邊抓起肩上的布巾,擦去額頭冒出的熱汗,笑道,“這些板子用途可大,這才哪到哪!”


    “果真?”


    “當然!”


    廚夫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父輩自青州逃入淮南郡,其後幾經輾轉,始終是衣食不濟,勉強果腹。來到鹽瀆之後,更被當地豪強抓為私奴,最小的孩子被餓死,妻子差點哭瞎雙眼。


    去歲桓容赴任,鹽瀆縣內的豪強幾乎被鏟除一空,僅存的兩三家也不成氣候,都是縮起脖子做人,稱得上富戶,卻再不敢為豪強。


    廚夫一家由私奴放為民,丁男丁女都得了田地。次子不願種田,憑借過人的良膂力得到典魁青眼,投身為縣令私兵。


    桓容奉命隨軍北上,除私兵之外,需有役夫跟隨,負責驅趕大車,喂養騾馬,準備膳食。


    廚夫主動應役,不是為兩匹布和一匹絹的安家錢,而是為報答縣令大恩。


    “不是桓府君,哪有我等今時今日!”


    和廚夫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這就造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其他郡縣征發役夫,除了活不下去的流民,多數人都是能躲就躲。到了鹽瀆,應役者無數,負責記錄的縣衙職吏都嚇了一跳。


    廚夫能成功應役,不說過五關斬六將也差不了多少。


    能在不惑之年“擠掉”二三十歲的青壯,隨桓容一同北上,除了做飯的本事,掄起刀-槍照樣能夠殺敵。


    一旦戰事起來,前方的府軍私兵不夠用,役夫都要頂上。


    遇上狠心的將領,更多的役夫會成為人盾,換做後世的話就是“炮灰”,論死傷率,竟是比普通將兵還大。


    鹽瀆的役夫卻不管這些。


    他們相信,以桓縣令的為人,絕不會做出此等事。即便真上了戰場,拚死一回,也是死得其所,沒有任何抱怨。


    遇上同鄉,聽到幾句好話,心中難免高興,廚夫不由得多說了幾句。


    “你是不知道,這些糧車不算什麽,府君那輛車才……”


    “咳咳!”


    咳嗽聲從背後傳來,廚夫轉過頭,赫然發現是軍中伍長。


    因常年戰亂,兩晉軍製相當混亂,二百人以上為隊,設隊主。數隊合成幢,設幢主。隊下以沿用秦漢時的什伍製,五人為伍,設伍長,兩伍為什,設什長。


    因各種原因,每幢兵員不等,少者幾百,多者上千。


    如此一來,以三幢合成的軍,人員的跨度更是由一千五百達到三千。


    這樣的軍隊,人員統計壓根就是一團亂。


    按照曹魏時標準?


    西府軍和北府軍勉強過關,遇上各州刺使的私兵和仆兵,按照三幢一軍,滿員三千來算,純屬於開玩笑。


    桓容這次北上,帶出役夫三百,步卒五百,私兵八十九,部曲二十,健仆五十。


    這樣的規模,融入北伐大軍之中,壓根濺不起半點浪花。但這是他保命的本錢,容不得半點馬虎。


    典魁和錢實以下,隊主、什長和伍長都是精心挑選,力求不要出現任何岔子。


    役夫雖不歸入兵員,仍由隊主帶領。


    說話的廚夫不與親子同隊,上邊的伍長卻是兒子的好友,一路之上沒少照顧。如今冷下表情,出聲提醒,明顯是他犯了忌諱。


    廚夫心下打了個哆嗦,猛然間想起,兒子幾次叮囑,遇到“外人”不要多言,尤其是關於府君和隊伍中的車輛武器,更是一個字都不能提。


    知曉犯錯,廚夫當即合攏嘴巴,不敢繼續和同鄉閑話。


    伍長轉身離開,府軍還想再問,廚夫卻連連搖頭,甭管如何旁敲側擊,再不肯多說半個字。


    府軍無功而返,撞主想了片刻,也就丟開心思。


    使君派遣劉參軍來,足見其看重豐陽縣公。如果做得過了,難保不引來一場禍事。北伐時日還長,路上都需整月,想要探一探鹽瀆這支軍隊的底,路上總有機會。


    用過膳食,稍事休息之後,隊伍繼續啟程。


    由於兩支軍隊合成一股,行進間的人數增至兩千。


    桓容的武車行在隊伍中間,前後是排成長列的糧車,右側是鹽瀆的步卒和役夫,左側是京口派遣的府軍,二十部曲騎馬隨行,不遇大軍衝鋒,一路之上可確保安全。


    武車車轅前,典魁和錢實占據左右,兩人身著明光鎧,手持長鞭,隨著一聲接一聲的脆響,驅趕馬匹向前。


    相比府軍將官,兩人身上的鎧甲很有特點,胸前的圓護明光鋥亮,陽光照射下,幾乎能晃花人眼。


    可惜的是,這套鎧甲不全,僅在前胸和後背有兩塊圓護,打造得銅鏡一般,並在腰間係有皮帶。除此以外,護肩護膝一概皆無,更不用說保護頭頸的兜鍪。


    饒是如此,鎧甲上身,照樣引來不少府軍將兵的欣羨。


    比起他們穿著的筩袖鎧、兩襠鎧和皮甲,這兩人身上的鎧甲明顯是特別打造,防護能力一流,重金都未必能求得到。


    再看兩人手中的兵器,環首刀寒光逼人,顯然見過血光,硬木長-槍超過一丈二,槍頭以镔鐵打造,槍身雖非鐵製,舞起來照樣虎虎生風,令人見之膽寒。


    桓容當真沒想過,身為典韋的後人,擅長的卻是長-槍。


    該說演義果然是演義?


    坐在車廂裏,桓容收回目光,敲開車壁上的暗格,取出讀到一半的書信。


    此番北上,小童並未隨行,僅阿黍一人隨車,照料桓容衣食起居。


    桓容取出書信,阿黍沒有多看一眼,專心調製蜜水,稍微放涼一些,整碗送到桓容麵前。


    魏晉時期,無論漢人還是胡人,均未掌握製蔗糖的工藝,食物中的甜味要麽來自麥芽糖,要麽源自蜂蜜。


    南康公主的莊田中有田奴擅長養蜂,每季都能搜集三罐蜜。


    桓容知曉此事,曾想派人尋來甘蔗,試一試製糖。結果沒等著手實施,就接到出兵的官文,計劃隻能暫時按下,等到南歸後再議。


    蜜水調好,阿黍又打開靠在車廂角落的木櫃,取出提前備好的穀餅和炸糕。雖然已經涼了,依舊酥軟可口。


    聞到炸糕的香味,桓容終於抬起頭。


    之前用飯時,他並未敞開肚量,幾碗稻飯下肚,兩分飽都不到。見到阿黍端出的點心,當即笑彎雙眼。


    “幸虧有阿黍,不然我這一路上可怎麽辦!”


    阿黍笑了笑,沒有接話。隨著她轉身的動作,發間木簪劃過一道暗光。


    桓容恍惚間記起,之前在途中遇襲,阿黍就是用類似的簪子戳得刺客哭爹喊娘。


    吃完兩盤穀餅,喝下整碗蜜水,桓容擦擦手,示意阿黍不必再取。


    隨後鋪開紙張,寫下一封短信,裝入信封,以蠟封好,當著阿黍的麵藏入暗格,道:“等到了兗州,立刻遣人將此信送給阿母。”


    “諾!”阿黍應聲,又提醒道,“郎君,大司馬在兗州。”


    言下之意,送信的事肯定逃不開對方耳目。


    “我知道。”桓容笑道,“被發現也無妨,我給阿母報平安,阿父總不會阻攔。”


    如果是在行進途中,說不準真會被截。隊伍進入兗州,當著桓大司馬的眼睛送信,被截的幾率無限趨近於零。


    渣爹要麵子。


    當著眾人的麵攔截兒子書信?


    壓根不可能。


    當然,桓大司馬可以背地行事,但桓容信上的確沒寫什麽秘密,就算是截去也沒用。


    “讓忠仆稟報阿母,說我已知庾始彥下落,請她派人看住庾氏在青溪裏的宅院,如果有人暗中潛入,務必攔截下來。”


    “諾!”


    書信隻是幌子,忠仆的口信才是重中之重。


    郗刺使在信中告知桓容,庾希暫時不能殺,也不能泄露出消息,讓人知曉他藏在京口。


    至於原因,郗刺使沒有明言,隻在信件末尾暗示桓容,庾希當初盜取的京口軍需,遠遠超過朝廷追究的數量。其中有數十箱黃金始終未能追回,極可能被庾氏兄弟藏了起來。


    庾希敢找上郗愔,這批黃金就是依仗。


    可他錯估了郗愔的為人。


    自從被郗超坑過一回,郗刺使痛定思痛,就此和清風朗月無緣。遇上腦袋被門夾過的這位,不趁機撈一把都難。


    桓容看過書信,隱約間回憶起,曆史中,桓大司馬要滅掉庾氏,庾希曾帶著兄弟和侄子造反。


    如果手裏沒有錢,哪來的資本招兵買馬?


    郗刺使的意圖很明顯,他將人扣下,封鎖消息,同時派人監視北伐軍中的武沈,確保他不會向別人——尤其是桓大司馬透露庾希的去向。


    桓容要做的也很簡單,聯係南康公主,注意建康動向,盡快找到線索,尋到金子後大家平分。


    庾希今後命運如何,桓容並不關心。


    無論郗刺使背後有什麽打算,總之一句話,送上門的金子不要白不要。


    想明白之後,桓容迅速寫成書信,隻等抵達兗州,立即派人送出。


    不料想,車隊剛剛抵達目的地,尚未紮營休整,就迎來一個不速之客。


    “阿弟,日久不見,一向可好?”


    桓熙策馬走到近前,高高坐在馬上,看著剛下武車的桓容,眼中是藏不住的得意。


    “我奉命領前鋒右軍,現調鹽瀆步卒五百,役夫三百,入軍中聽命。”


    桓容沉下表情,狠狠磨著後槽牙,才沒有當場發怒。


    出發之前,他就料到會有這種情況。隻是沒想到,人剛剛兗州,調兵令就下來了。


    不過,以渣爹的性格,麵子總要做一做吧,至於這麽急不可耐?而且,一次征調全部的步卒和役夫實在說不過去,壓根沒有這樣的規矩!


    越想越覺得奇怪,看著得意洋洋的桓熙,桓容眯起雙眼,腦中靈光一閃,嘴角掀起一抹冷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桓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桓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