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著名外交家顧維鈞長期出任駐外使節,一生中到過無數個國家,但無論到哪裏,始終吃不慣外國人的乳酪類食品,於是每次出國都要隨身帶十幾罐平時愛吃的臭豆腐。這也是出身於江南的顧維鈞從小養成的一種口味習慣。
《顧維鈞回憶錄》裏,作者對自己的這種嗜好做了特別的描述,並記載了在法國時的一起“臭豆腐事件”。1921年夏天,他受北洋政府委托赴法國公辦,走前匆忙,竟忘了帶上幾壇臭豆腐,便差手下到巴黎的華人聚居區或者中國菜館購買。好容易買到兩方王致和的臭豆腐後,他視若珍寶。誰料,第二天不翼而飛。查詢之下,才知被另一位當差誤以為是什麽變質腐爛的髒東西,扔掉了,顧大使為此哭笑不得。
東西方理念的差異之大總令人感歎。同樣針對臭味,為什麽乳酪之臭與臭豆腐之臭,就不能彼此相容呢?
《顧維鈞回憶錄》裏,作者對自己的這種嗜好做了特別的描述,並記載了在法國時的一起“臭豆腐事件”。1921年夏天,他受北洋政府委托赴法國公辦,走前匆忙,竟忘了帶上幾壇臭豆腐,便差手下到巴黎的華人聚居區或者中國菜館購買。好容易買到兩方王致和的臭豆腐後,他視若珍寶。誰料,第二天不翼而飛。查詢之下,才知被另一位當差誤以為是什麽變質腐爛的髒東西,扔掉了,顧大使為此哭笑不得。
東西方理念的差異之大總令人感歎。同樣針對臭味,為什麽乳酪之臭與臭豆腐之臭,就不能彼此相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