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公元314年軍事奇跡,政治慘敗07
劉曜最終撤走,郭默塢壁也已破爛,隻好跟著李矩走。.tw<-》李矩、郭默人數雖少,能戰的軍士從來沒有超過五千人,可是他們憑著一身血氣,在中原堅持了很長時間。李矩雖沒攻勞,但苦勞很大。李矩和劉琨一樣,忠肝義膽,是個儒將。
他們對敵鬥爭堅決而聰慧,可是在壯大根據地上,卻畏手畏腳,拿不出梟雄氣魄。以至於始終做不大。有一次流寇在‘它境’內掠奪了一些婦女和壯丁,路過李矩境內,李矩將賊人打敗,救下這些人。屬下都要求李矩把這些人留下,中原豪傑最缺人力,可是李矩認為這些人都是晉朝子民,怎麽能分彼此。於是就派人把這些人護送回去。李矩手下更沒有名士,在晉人中影響力小。
李矩在中原的抵抗還是很精彩,在後期石勒長期攻打李矩,采取軟硬兼施的策略。李矩在窮途末路之下,采納了郭默的計策:不投降石勒,卻投降劉曜,把劉曜拖進中原戰場。當時劉曜、石勒都已稱王,也都叫趙國,劉曜建立前趙,石勒建立後趙。
李矩在中原無法再呆之下,將土地獻給遠離戰場的劉曜,令前後趙血拚三年。
李矩營中隻有一個二品的名士鄧攸。永嘉之亂中,鄧攸其實是想去江南,在途中被李矩救下。(..tw棉花糖小說網)李矩就賴著不讓他走。可是三年後鄧攸還是找了個機會溜了。鄧攸是古代封建社會樹立的一個道德標兵。一出著名的譚派老生京戲《桑園寄子》,就是講的鄧攸。
永嘉末年,鄧攸被石勒包圍。然而石勒一向忌恨諸官長二千石,聽說鄧攸在營,馳往召見,準備殺鄧攸。勒的長史張賓曾和攸連舍而居。很看重鄧攸的名聲節操,於是在勒麵前講了鄧攸的好話。勒征召鄧攸為自己的幕僚,與他交談。很喜歡他,任用為參軍。供給他車馬。勒每次出行,都帶著鄧攸在營中。
勒禁止夜間點火,違犯的人死。鄧攸與胡人鄰車,胡人夜裏失火燒毀了車子。有關官吏審問時,胡人就誣陷鄧攸。鄧攸想沒有辦法可以與他們爭辯,於是回答是因為弟媳婦散發溫酒而著火。勒赦免了他。事後胡人很感動,於是自我束縛前去見勒以說明鄧攸無罪,因而暗中送給鄧攸馬驢。諸多胡人沒有不歎息而敬重他的。石勒過泗水,鄧攸於是斫壞車子,用牛馬馱著妻兒逃亡。又遇上賊人,掠走了他們的牛馬,隻好徒步行走,擔著他的兒子及他的弟弟的兒子綏。他覺得不能保全兩個孩子,於是對妻子說:“我的弟弟早亡,隻有這一個兒子,天理不可以絕後,隻好自棄我兒了。如果有幸能夠存活。我今後應當有子了。”妻哭泣著答應了,於是放棄了自己的孩子。他的兒子早晨遺棄,傍晚卻趕上來。第二天。鄧攸把兒子係於樹上離開了。
==================
臨近年末,鎮守蒲阪的趙染跨過黃河,襲擊關中的北地郡(銅川)。北地素有富庶太平之稱,人口眾多,是關中重要的糧倉。而且大將曲允家族在北地擁有大量良田、莊園。曲允一看自家後院不保,於是親自領兵一萬援救北地。.tw[棉花糖小說網]幾年來關中就靠曲允三次戰敗漢國中山王劉曜,如今趙染獨立前來,曲允自是不把他放在眼裏。
北地城擁有上萬人口,防禦能力還算過硬。因此曲允並沒有直接援助北地。而是繞到北地的東麵,先封住趙染的歸路。然後再向趙染進攻。
趙染在北地城的東麵連攻幾天未能攻下,正在心煩之際。曲允率兵殺到。北地守軍一看援軍到來,進而出城決戰。此一戰幾乎全殲趙染部隊,趙染也兵敗身死。
曲允連年戰功,如今又手刃這個可恥的關中叛徒,晉廷大喜,封賞曲允,並且將勝利的消息傳遍晉廷。
消息傳到晉陽,晉陽官吏一片歡騰,唯獨劉琨緊縮眉頭。劉琨歎道:“塞翁得馬,焉知非禍。近年來曲允幾次抵抗住劉曜的進攻,都是依靠丘陵地區的堡壘,以逸待勞。而這次其冒險支援北地,北地一馬平川,利於騎兵野戰。一旦被劉曜發覺,漢國主力騎兵也采取先攻擊北地的方式,曲允必定大敗。但願此戰不要讓敵人有所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後世,南宋和金國發生的最大的決戰竟然是在這個‘北地’,史稱‘富平之戰。南宋初期,公元1130年,金兀術在黃天蕩被韓世忠阻擊後,南宋高宗害怕金軍再來,命陝西宋軍向金軍發起進攻。金兀術火速馳援,九月富平決戰展開。
自西夏建國之後,北宋為了防止西夏窺欲長安,而在關中布下重兵。多年的對西夏抗戰,使得關中軍成為北宋最強大、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富平之戰中,宋朝最精銳的關中軍十八萬,對決金朝最精銳的十二萬鐵甲騎兵。當時的抗金名將劉錡、吳玠、吳璘全在陣中,由中興第一名將張浚督戰。在宋高宗的連續督促下,關中軍冒險主動出擊。張浚還怕金軍怯戰,甚至請以婦人巾幗之服送與金軍主帥,以譏其怯懦。
金軍正愁於關中多丘陵,而騎兵軍勢減弱,對於宋軍的主動野戰也是異常興奮。
在金兀術火線進入關中後,金國重甲騎兵超過十二萬,兩支部隊在關中展開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決戰。著名的抗金將領都在軍中,而且主持一線指揮,兩軍都異常英勇。宋軍異常英勇,數次衝擊敵陣,金軍幾乎已經吃不消,指揮一線作戰的金朝大將韓常在一隻眼中箭之後,仍然頑強抵抗,拒不撤軍。戰鬥持續激烈。最後,一支金朝重甲騎兵抓住一個空檔,衝擊宋軍步兵方陣,一點突破。全麵開花,徹底擊敗宋朝關中部隊。
本次的失利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宋高宗派來的主帥張浚是南宋名將之首。卻錯誤的執行了宋高宗的主動出擊戰術,以致北宋最後一支護國主力全軍覆滅。
《孫子.九地》:“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指在本土作戰,士兵熟悉地形,又顧忌妻兒,在危急時容易逃亡離散,應以防守為重。張浚作為中興第一名將,孫子兵法還能不知道嗎?問題是張浚從南京走了五千裏來到關中,他的作戰目的就有問題。張浚本次前來就沒有珍視這支部隊,其希望冒險求功。用這隻幾千裏之外的主力孤注一擲。即使不成也不影響南宋。
當時吳玠就不同意在平原決戰。富平戰敗之後,吳玠領一萬敗兵退守漢中門戶和尚原,誓死不退,第二年,金兀術率十萬騎兵來攻。在崇山峻嶺之中,金國騎兵大敗,死傷近半,金兀術重傷而逃。這可能給金兀術帶來巨大的心理障礙。從此後,直到害死嶽飛的十年中,就沒再打過一場像樣的勝仗。嶽飛死後。金兀術成為金國頭號和談派。(參見和尚原之戰)
公元314年,劉琨本想再次進攻匈奴漢,但是由於拓跋氏建都大同。與烏丸決戰,而未能出兵相助,致使劉琨再次伐漢的計劃破產。
公元314年,前漢繼續攻打長安,江南的大士族繼續其統一南方之戰。
隻有石勒徹底消滅了王浚一人。為什麽這麽說,因為王浚死後,幽、冀反而空前團結,迎來了更強的援軍段匹磾。表麵上並、幽、冀三州實現了劉琨的統一指揮。石勒以命賭命的軍事冒險,贏得精彩的軍事成功的同時。卻也嚐到了巨大的政治失敗。
從此使石勒改變戰略,瘋狂追求裴憲、荀綽。與留在北方的大名士階級調合了矛盾。學著隆禮尊賢而王。最終在北方得到晉人的認可。
多年以後,李矩在河南沒法立足。希望帶兵退到江南去,可是李矩手下的晉人官軍多不認可。最終李矩帶一百人去江南,而其餘的二千多人卻北上投石勒。證明了石勒調合胡漢矛盾的最終成功。
五胡亂華前期的首領全部世代出生在中原。除了石勒,其他的甚至都是西晉承認的‘貴族’。他們早就接受中原農耕文化,他們建國之後也主動選擇魏晉的社會製度。(這一點和當時的西方截然不同,滅掉古羅馬的‘族群’全都沒有被羅馬征服過,大多外來戶。自然不會認可羅馬的理念)
可是五胡本族人少,就需要更團結,所以他們法製嚴酷。有時候對自己族眾殺伐更狠,比如石虎殺兩個親生兒子,羯族武裝被波及處罰者上十萬。石虎死後,冉閔崛起,羯族武裝不堪一擊。可是法治嚴厲也製約了士族的再崛起。為走出莊園經濟,走入小農經濟打開了道路。
劉琨很偶然的得到幽、冀。但劉琨是盡忠報國,卻不敢銳意進取。鮮卑三大強部,拓跋、段氏、慕容名義上都歸附劉琨,但劉琨不願去調合他們。體現了俗儒不敢銳意進取,隻願一死報君恩的濃厚的迂腐思想。
劉琨保的是一個即將崩塌的沒落王朝。沒落王朝一般不自信,而經過永嘉之亂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末晉不再信任胡人。可能是劉琨不做為的深層次原因,劉琨的政治理想是保全即倒得大晉王朝,這是他悲劇的根源。那是一個軍閥要麽做大英雄,要麽被消滅的時代。
在一個朝廷末年,誌在勤王,隻有上演悲劇,他總是越來越危機,因為晉之大廈越來越傾斜。
劉琨和前漢近在咫尺,正是劉琨的堅忍,給了東晉從容建國的時間。明人張溥說:“漢戎不滅,諸葛出師;二聖未還,武穆鞠旅;二臣忠貞,表懸天壤。上下其間,中有越石。”他說劉琨是和諸葛、嶽飛齊名的忠貞之士。
可憐劉越石不是誌大才疏,而是才大誌疏。
鋼指戒(未完待續)
劉曜最終撤走,郭默塢壁也已破爛,隻好跟著李矩走。.tw<-》李矩、郭默人數雖少,能戰的軍士從來沒有超過五千人,可是他們憑著一身血氣,在中原堅持了很長時間。李矩雖沒攻勞,但苦勞很大。李矩和劉琨一樣,忠肝義膽,是個儒將。
他們對敵鬥爭堅決而聰慧,可是在壯大根據地上,卻畏手畏腳,拿不出梟雄氣魄。以至於始終做不大。有一次流寇在‘它境’內掠奪了一些婦女和壯丁,路過李矩境內,李矩將賊人打敗,救下這些人。屬下都要求李矩把這些人留下,中原豪傑最缺人力,可是李矩認為這些人都是晉朝子民,怎麽能分彼此。於是就派人把這些人護送回去。李矩手下更沒有名士,在晉人中影響力小。
李矩在中原的抵抗還是很精彩,在後期石勒長期攻打李矩,采取軟硬兼施的策略。李矩在窮途末路之下,采納了郭默的計策:不投降石勒,卻投降劉曜,把劉曜拖進中原戰場。當時劉曜、石勒都已稱王,也都叫趙國,劉曜建立前趙,石勒建立後趙。
李矩在中原無法再呆之下,將土地獻給遠離戰場的劉曜,令前後趙血拚三年。
李矩營中隻有一個二品的名士鄧攸。永嘉之亂中,鄧攸其實是想去江南,在途中被李矩救下。(..tw棉花糖小說網)李矩就賴著不讓他走。可是三年後鄧攸還是找了個機會溜了。鄧攸是古代封建社會樹立的一個道德標兵。一出著名的譚派老生京戲《桑園寄子》,就是講的鄧攸。
永嘉末年,鄧攸被石勒包圍。然而石勒一向忌恨諸官長二千石,聽說鄧攸在營,馳往召見,準備殺鄧攸。勒的長史張賓曾和攸連舍而居。很看重鄧攸的名聲節操,於是在勒麵前講了鄧攸的好話。勒征召鄧攸為自己的幕僚,與他交談。很喜歡他,任用為參軍。供給他車馬。勒每次出行,都帶著鄧攸在營中。
勒禁止夜間點火,違犯的人死。鄧攸與胡人鄰車,胡人夜裏失火燒毀了車子。有關官吏審問時,胡人就誣陷鄧攸。鄧攸想沒有辦法可以與他們爭辯,於是回答是因為弟媳婦散發溫酒而著火。勒赦免了他。事後胡人很感動,於是自我束縛前去見勒以說明鄧攸無罪,因而暗中送給鄧攸馬驢。諸多胡人沒有不歎息而敬重他的。石勒過泗水,鄧攸於是斫壞車子,用牛馬馱著妻兒逃亡。又遇上賊人,掠走了他們的牛馬,隻好徒步行走,擔著他的兒子及他的弟弟的兒子綏。他覺得不能保全兩個孩子,於是對妻子說:“我的弟弟早亡,隻有這一個兒子,天理不可以絕後,隻好自棄我兒了。如果有幸能夠存活。我今後應當有子了。”妻哭泣著答應了,於是放棄了自己的孩子。他的兒子早晨遺棄,傍晚卻趕上來。第二天。鄧攸把兒子係於樹上離開了。
==================
臨近年末,鎮守蒲阪的趙染跨過黃河,襲擊關中的北地郡(銅川)。北地素有富庶太平之稱,人口眾多,是關中重要的糧倉。而且大將曲允家族在北地擁有大量良田、莊園。曲允一看自家後院不保,於是親自領兵一萬援救北地。.tw[棉花糖小說網]幾年來關中就靠曲允三次戰敗漢國中山王劉曜,如今趙染獨立前來,曲允自是不把他放在眼裏。
北地城擁有上萬人口,防禦能力還算過硬。因此曲允並沒有直接援助北地。而是繞到北地的東麵,先封住趙染的歸路。然後再向趙染進攻。
趙染在北地城的東麵連攻幾天未能攻下,正在心煩之際。曲允率兵殺到。北地守軍一看援軍到來,進而出城決戰。此一戰幾乎全殲趙染部隊,趙染也兵敗身死。
曲允連年戰功,如今又手刃這個可恥的關中叛徒,晉廷大喜,封賞曲允,並且將勝利的消息傳遍晉廷。
消息傳到晉陽,晉陽官吏一片歡騰,唯獨劉琨緊縮眉頭。劉琨歎道:“塞翁得馬,焉知非禍。近年來曲允幾次抵抗住劉曜的進攻,都是依靠丘陵地區的堡壘,以逸待勞。而這次其冒險支援北地,北地一馬平川,利於騎兵野戰。一旦被劉曜發覺,漢國主力騎兵也采取先攻擊北地的方式,曲允必定大敗。但願此戰不要讓敵人有所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後世,南宋和金國發生的最大的決戰竟然是在這個‘北地’,史稱‘富平之戰。南宋初期,公元1130年,金兀術在黃天蕩被韓世忠阻擊後,南宋高宗害怕金軍再來,命陝西宋軍向金軍發起進攻。金兀術火速馳援,九月富平決戰展開。
自西夏建國之後,北宋為了防止西夏窺欲長安,而在關中布下重兵。多年的對西夏抗戰,使得關中軍成為北宋最強大、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富平之戰中,宋朝最精銳的關中軍十八萬,對決金朝最精銳的十二萬鐵甲騎兵。當時的抗金名將劉錡、吳玠、吳璘全在陣中,由中興第一名將張浚督戰。在宋高宗的連續督促下,關中軍冒險主動出擊。張浚還怕金軍怯戰,甚至請以婦人巾幗之服送與金軍主帥,以譏其怯懦。
金軍正愁於關中多丘陵,而騎兵軍勢減弱,對於宋軍的主動野戰也是異常興奮。
在金兀術火線進入關中後,金國重甲騎兵超過十二萬,兩支部隊在關中展開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決戰。著名的抗金將領都在軍中,而且主持一線指揮,兩軍都異常英勇。宋軍異常英勇,數次衝擊敵陣,金軍幾乎已經吃不消,指揮一線作戰的金朝大將韓常在一隻眼中箭之後,仍然頑強抵抗,拒不撤軍。戰鬥持續激烈。最後,一支金朝重甲騎兵抓住一個空檔,衝擊宋軍步兵方陣,一點突破。全麵開花,徹底擊敗宋朝關中部隊。
本次的失利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宋高宗派來的主帥張浚是南宋名將之首。卻錯誤的執行了宋高宗的主動出擊戰術,以致北宋最後一支護國主力全軍覆滅。
《孫子.九地》:“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指在本土作戰,士兵熟悉地形,又顧忌妻兒,在危急時容易逃亡離散,應以防守為重。張浚作為中興第一名將,孫子兵法還能不知道嗎?問題是張浚從南京走了五千裏來到關中,他的作戰目的就有問題。張浚本次前來就沒有珍視這支部隊,其希望冒險求功。用這隻幾千裏之外的主力孤注一擲。即使不成也不影響南宋。
當時吳玠就不同意在平原決戰。富平戰敗之後,吳玠領一萬敗兵退守漢中門戶和尚原,誓死不退,第二年,金兀術率十萬騎兵來攻。在崇山峻嶺之中,金國騎兵大敗,死傷近半,金兀術重傷而逃。這可能給金兀術帶來巨大的心理障礙。從此後,直到害死嶽飛的十年中,就沒再打過一場像樣的勝仗。嶽飛死後。金兀術成為金國頭號和談派。(參見和尚原之戰)
公元314年,劉琨本想再次進攻匈奴漢,但是由於拓跋氏建都大同。與烏丸決戰,而未能出兵相助,致使劉琨再次伐漢的計劃破產。
公元314年,前漢繼續攻打長安,江南的大士族繼續其統一南方之戰。
隻有石勒徹底消滅了王浚一人。為什麽這麽說,因為王浚死後,幽、冀反而空前團結,迎來了更強的援軍段匹磾。表麵上並、幽、冀三州實現了劉琨的統一指揮。石勒以命賭命的軍事冒險,贏得精彩的軍事成功的同時。卻也嚐到了巨大的政治失敗。
從此使石勒改變戰略,瘋狂追求裴憲、荀綽。與留在北方的大名士階級調合了矛盾。學著隆禮尊賢而王。最終在北方得到晉人的認可。
多年以後,李矩在河南沒法立足。希望帶兵退到江南去,可是李矩手下的晉人官軍多不認可。最終李矩帶一百人去江南,而其餘的二千多人卻北上投石勒。證明了石勒調合胡漢矛盾的最終成功。
五胡亂華前期的首領全部世代出生在中原。除了石勒,其他的甚至都是西晉承認的‘貴族’。他們早就接受中原農耕文化,他們建國之後也主動選擇魏晉的社會製度。(這一點和當時的西方截然不同,滅掉古羅馬的‘族群’全都沒有被羅馬征服過,大多外來戶。自然不會認可羅馬的理念)
可是五胡本族人少,就需要更團結,所以他們法製嚴酷。有時候對自己族眾殺伐更狠,比如石虎殺兩個親生兒子,羯族武裝被波及處罰者上十萬。石虎死後,冉閔崛起,羯族武裝不堪一擊。可是法治嚴厲也製約了士族的再崛起。為走出莊園經濟,走入小農經濟打開了道路。
劉琨很偶然的得到幽、冀。但劉琨是盡忠報國,卻不敢銳意進取。鮮卑三大強部,拓跋、段氏、慕容名義上都歸附劉琨,但劉琨不願去調合他們。體現了俗儒不敢銳意進取,隻願一死報君恩的濃厚的迂腐思想。
劉琨保的是一個即將崩塌的沒落王朝。沒落王朝一般不自信,而經過永嘉之亂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末晉不再信任胡人。可能是劉琨不做為的深層次原因,劉琨的政治理想是保全即倒得大晉王朝,這是他悲劇的根源。那是一個軍閥要麽做大英雄,要麽被消滅的時代。
在一個朝廷末年,誌在勤王,隻有上演悲劇,他總是越來越危機,因為晉之大廈越來越傾斜。
劉琨和前漢近在咫尺,正是劉琨的堅忍,給了東晉從容建國的時間。明人張溥說:“漢戎不滅,諸葛出師;二聖未還,武穆鞠旅;二臣忠貞,表懸天壤。上下其間,中有越石。”他說劉琨是和諸葛、嶽飛齊名的忠貞之士。
可憐劉越石不是誌大才疏,而是才大誌疏。
鋼指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