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意外,還是意外!冷門,冷門,還是冷門!
這也許是對五月第一周北美電影市場的最好形容。兩百多家媒體熱熱鬧鬧地出席了“後天”的首映式,原本他們以為這僅僅隻是例行公事而已,發布一些類似於“‘後天’正式首映”、“2004年暑期檔提前至五月登場”、“丹尼斯-奎德帶領兩名後起之秀出演暑期大片”之類的官方新聞,事情就結束了。但首映結束之後,記者們卻發現,這絕對不是例行公事,相反,連綿不絕的爆點幾乎足以讓任何一個新聞從業者欣喜若狂!
即使撇開八千四百萬美元的超高水準首映票房不說,媒體可以討論的爆點也連綿不絕。
“美國周刊”就把目光鎖定在了緋聞身上,“拋棄舊愛,結識新歡,當舊愛和新歡共聚一堂時……”如此標題,搭配上一張十分有趣的圖片,蘭斯和凱拉-奈特莉站在正前方接受采訪,而傑西卡-阿爾芭剛好從兩個人身後經過,走向後麵那一排位置,但焦距卻鎖定在蘭斯和凱拉的身上,以至於後麵的景象有些模糊,看起來就像是傑西卡黯然退場一般。
看圖說故事,人人都會,即使不需要任何多餘的言語,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就自然而然地被引導向了一個風/花/雪/月的故事裏。
在詳細的文章之中,“美國周刊”反而是言辭謹慎,詳細地描述了蘭斯和傑西卡此前的緋聞,而後又描述了蘭斯和凱拉在首映式上的互動——“當記者提問蘭斯洛特和凱拉是否在約會時,蘭斯洛特溫柔而體貼地看向了凱拉,‘我想這個問題應該由女士來回答。’凱拉顯得有些驚慌失措,害羞而惱怒地否認了記者的猜測。”
可以看得出來。“美國周刊”並沒有說謊或者扭曲事實,但真正的專業人士就可以從他們的用詞之中推敲出引導性的內容,比如說“溫柔而體貼”。比如說“害羞而惱怒”,這些形容詞都是主觀的理解。往往能夠在無形之中完成對讀者的引導。
同時,“美國周刊”還用了類似於“當傑西卡出現在現場時,所有人都在猜測著這位美女的身份,導演將介紹的任務交給了主持人艾倫來處理,顯得遊刃有餘”的句子來進行對比。
事實上,他們也沒有說錯,因為這就是首映式上發生的情況,但“美國周刊”卻在暗示著。蘭斯忽略了傑西卡的存在,有意識避嫌。其後的文章也多次暗示,在公開場合,蘭斯始終避免和傑西卡的相處,一直與凱拉形影不離,而形單影隻的傑西卡則略顯孤單。
閱讀完整篇文章,即使是蘭斯自己,也不能說“美國周刊”是在胡說八道,相反,“美國周刊”的確是將首映式的情況盡可能真實地描述了下來;但。這內容卻不客觀,這也是新聞報道之中十分微妙的傾向問題,放在這篇文章之中。不難得出一個結論:蘭斯始亂終棄,凱拉第三者插足,傑西卡被慘遭拋棄。
一出轟轟烈烈的三角戀大戲,就這樣閃亮登場了!
緋聞本來就是好萊塢最引人注目的熱門話題,而三位俊男美女之間的愛恨情仇,就更是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最佳談資,尤其是蘭斯、傑西卡和凱拉三個人居然出現在了同一個場合,而其中一個人還可能是“第三者”,即使不是。這也是前女友和現女友的同時出現,這簡直堪比哥倫比亞肥皂劇了!
“美國周刊”的這一期雜誌出版之後。立刻成為了焦點之中的焦點,八卦小報們紛紛開始相繼跟蹤報道。不僅把首映式上三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拿出來分析,就連此前聖丹斯的老黃曆都被翻了出來,似乎不把“蘭斯出軌”的證據翻出來,就絕對不罷休一般。
客觀來說,蘭斯和傑西卡,此前都不能算是狗仔隊矚目的人物,即使是一年之內強勢崛起的凱拉也不在狗仔隊密切跟蹤的範圍之內,但轉眼之間,伴隨著“後天”票房的火爆,三個人的身後都立刻多了一大堆尾巴,真正地體驗到了“好萊塢的生活”。
不過,比起緋聞來說,“後天”首映式最大的爆點另有其人。
“布拉德,布拉德,蘭斯在上周五的首映式上說,如果他是選角導演,他絕對不會選擇你出演阿克琉斯。”圍堵著布拉德-皮特的記者至少上了兩位數,所有閃光燈從各個角度對準了他,瘋狂的傾斜下來,那尖銳刺耳的聲音讓布拉德快速離開的步伐不由停了停,回頭看向了記者。
站在布拉德周圍的記者一個個都是挑撥離間的好手,他們好不容易守候到了布拉德,自然不會輕易放棄,而布萊恩-巴洛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大師,他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布拉德停頓下來的腳步,於是揚聲說到,“蘭斯認為,你的名氣與實力不符,將會成為劇組的累贅,甚至影響到編劇對劇情走勢的控製。”
蘭斯的確是這樣說的,但味道卻有所不同,現在由布萊恩說出來之後,整個話語的火藥味就濃厚了起來,布拉德頓時嗤笑了起來,“這也是他無法成為‘特洛伊’編劇的原因,真正出色的編劇是懂得如何利用演員、如何詮釋角色,作為一名編劇,他的確不太擅長如何挖掘演員的潛力,不是嗎?”說完,布拉德舉起了自己的右手,比了一個“二”的手勢,然後微微點了點下巴,潛台詞著實是再明白不過了。
“上帝之城”本來就是一部群戲,真正的主角是上帝之城,所有的演員都隻能算是配角;“後天”則是一部爆米花大片,視覺特效才是主角,這也是劇組選擇了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傑西卡-阿爾芭這一批演員的原因。
布拉德這就是在諷刺蘭斯不懂得利用演員,作為一名編劇,他是不稱職的。這著實是一個嚴重的指控,因為僅僅不到三個月之前,蘭斯才依靠著“上帝之城”拿到了最佳改編劇本的小金人。布拉德的這話是在暗示蘭斯名不副實,甚至是在為最佳改編劇本的其他落選者鳴不平了。火藥味,頓時開始升級了!
布拉德那輕描淡寫的話語,在談笑風生之間也給予了蘭斯致命一擊。他從來不是外表看起來那麽花瓶的,否則他也無法成為喬治-克魯尼的至交好友,人們總是會被他性/感迷人的外貌所迷惑,忘記了這一點。
成功地挑撥了布拉德一次之後,布萊恩顯然還是不願意輕易放棄,因為布拉德還沒有真正被激怒,話題還是不夠勁爆。布萊恩視線掃了一掃,卻沒有看到“洛杉磯時報”派出的記者,這不正常,太不正常了。“洛杉磯時報”雖然對這些八卦新聞關注度不高,但不代表著他們不食人間煙火,布萊恩腦海裏兜了一個圈,卻沒有想出一個所以然來。
布萊恩所不知道的是,“洛杉磯時報”對“特洛伊”是秉持支持立場的。所謂的支持立場,不是說他們會無視“特洛伊”的質量,無條件說好話,而是當電影質量糟糕時,他們會用委婉的方式尋找出其他亮點,在批判的同時保留希望;當電影質量出色時,他們則會毫不吝嗇地送上讚譽之詞。嚴格來說,這與報紙立場無關,更多是資深記者、資深影評人玩轉的圈內潛規則,克裏夫-羅賓森與華納兄弟、西洋鏡影業的親密關係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過,布萊恩也僅僅隻是困惑了一下,缺少了“洛杉磯時報”的正麵競爭,對他來說是好事,於是他緊接著就繼續逼迫,“蘭斯還認為‘特洛伊’的票房將會是一場災難,對此你有什麽看法?”
這句話頓時就刺痛了布拉德。
事實上,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布拉德已經很久沒有能夠在票房方麵表現出足夠的號召力了,“偷搶拐騙”叫好卻不叫座,北美票房僅僅隻有三千萬美元而已;和茱莉亞-羅伯茨合作的“危險情人”、和羅伯特-雷德福合作的“間諜遊戲”、為夢工廠配音的動畫片“辛巴達七海傳奇”,全部都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雙重失利;唯一一部贏得了不俗注意力的“十一羅漢”,卻是一部群戲。
換而言之,布拉德現在貴為一線頂級巨星,但過去四年時間裏,他卻始終沒有能夠表現出足夠的票房號召力。其實,布拉德和喬治處於同樣的窘境,這也是喬治最近開始試圖尋求導演、編劇、演技方麵突破的原因,因為他們都知道,好萊塢是難以持久的,他們必須持續不斷有著佳作推出,否則很快就會被遺忘。
“特洛伊”就是在這樣情況之下的產物,這部作品是布拉德獨挑大梁的史詩商業巨作,他不僅期待著作品能夠在口碑方麵有更多的突破,更為重要的是必須證明他在票房方麵的號召力。可以說,“特洛伊”對他來說,是一部票房勝於一切的作品。如果這部作品的票房乏力,他也將要麵臨痛苦的轉型——他對演技方麵著實缺乏更多的信心。
所以,布拉德很敏感。布拉德和蘭斯沒有私人恩怨,但他不喜歡蘭斯,沒有特別的原因,隻是本/能的厭惡,包括了奧斯卡之夜的短暫接觸,他不喜歡蘭斯的態度;包括了喬治平時提起蘭斯的方式,他不喜歡蘭斯的自大。這也許隻是潛意識的抵觸而已,但在此刻,卻成功的激怒了布拉德。
“很好,這一周我們就會見分曉了!”布拉德對著記者的鏡頭,咬牙切齒。(未完待續。)
ps:今天第三更,今天是佩頓-曼寧四十歲的生日,致敬這位剛剛退役傳奇人物,加更奉上!永遠說不出再見。
這也許是對五月第一周北美電影市場的最好形容。兩百多家媒體熱熱鬧鬧地出席了“後天”的首映式,原本他們以為這僅僅隻是例行公事而已,發布一些類似於“‘後天’正式首映”、“2004年暑期檔提前至五月登場”、“丹尼斯-奎德帶領兩名後起之秀出演暑期大片”之類的官方新聞,事情就結束了。但首映結束之後,記者們卻發現,這絕對不是例行公事,相反,連綿不絕的爆點幾乎足以讓任何一個新聞從業者欣喜若狂!
即使撇開八千四百萬美元的超高水準首映票房不說,媒體可以討論的爆點也連綿不絕。
“美國周刊”就把目光鎖定在了緋聞身上,“拋棄舊愛,結識新歡,當舊愛和新歡共聚一堂時……”如此標題,搭配上一張十分有趣的圖片,蘭斯和凱拉-奈特莉站在正前方接受采訪,而傑西卡-阿爾芭剛好從兩個人身後經過,走向後麵那一排位置,但焦距卻鎖定在蘭斯和凱拉的身上,以至於後麵的景象有些模糊,看起來就像是傑西卡黯然退場一般。
看圖說故事,人人都會,即使不需要任何多餘的言語,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就自然而然地被引導向了一個風/花/雪/月的故事裏。
在詳細的文章之中,“美國周刊”反而是言辭謹慎,詳細地描述了蘭斯和傑西卡此前的緋聞,而後又描述了蘭斯和凱拉在首映式上的互動——“當記者提問蘭斯洛特和凱拉是否在約會時,蘭斯洛特溫柔而體貼地看向了凱拉,‘我想這個問題應該由女士來回答。’凱拉顯得有些驚慌失措,害羞而惱怒地否認了記者的猜測。”
可以看得出來。“美國周刊”並沒有說謊或者扭曲事實,但真正的專業人士就可以從他們的用詞之中推敲出引導性的內容,比如說“溫柔而體貼”。比如說“害羞而惱怒”,這些形容詞都是主觀的理解。往往能夠在無形之中完成對讀者的引導。
同時,“美國周刊”還用了類似於“當傑西卡出現在現場時,所有人都在猜測著這位美女的身份,導演將介紹的任務交給了主持人艾倫來處理,顯得遊刃有餘”的句子來進行對比。
事實上,他們也沒有說錯,因為這就是首映式上發生的情況,但“美國周刊”卻在暗示著。蘭斯忽略了傑西卡的存在,有意識避嫌。其後的文章也多次暗示,在公開場合,蘭斯始終避免和傑西卡的相處,一直與凱拉形影不離,而形單影隻的傑西卡則略顯孤單。
閱讀完整篇文章,即使是蘭斯自己,也不能說“美國周刊”是在胡說八道,相反,“美國周刊”的確是將首映式的情況盡可能真實地描述了下來;但。這內容卻不客觀,這也是新聞報道之中十分微妙的傾向問題,放在這篇文章之中。不難得出一個結論:蘭斯始亂終棄,凱拉第三者插足,傑西卡被慘遭拋棄。
一出轟轟烈烈的三角戀大戲,就這樣閃亮登場了!
緋聞本來就是好萊塢最引人注目的熱門話題,而三位俊男美女之間的愛恨情仇,就更是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最佳談資,尤其是蘭斯、傑西卡和凱拉三個人居然出現在了同一個場合,而其中一個人還可能是“第三者”,即使不是。這也是前女友和現女友的同時出現,這簡直堪比哥倫比亞肥皂劇了!
“美國周刊”的這一期雜誌出版之後。立刻成為了焦點之中的焦點,八卦小報們紛紛開始相繼跟蹤報道。不僅把首映式上三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拿出來分析,就連此前聖丹斯的老黃曆都被翻了出來,似乎不把“蘭斯出軌”的證據翻出來,就絕對不罷休一般。
客觀來說,蘭斯和傑西卡,此前都不能算是狗仔隊矚目的人物,即使是一年之內強勢崛起的凱拉也不在狗仔隊密切跟蹤的範圍之內,但轉眼之間,伴隨著“後天”票房的火爆,三個人的身後都立刻多了一大堆尾巴,真正地體驗到了“好萊塢的生活”。
不過,比起緋聞來說,“後天”首映式最大的爆點另有其人。
“布拉德,布拉德,蘭斯在上周五的首映式上說,如果他是選角導演,他絕對不會選擇你出演阿克琉斯。”圍堵著布拉德-皮特的記者至少上了兩位數,所有閃光燈從各個角度對準了他,瘋狂的傾斜下來,那尖銳刺耳的聲音讓布拉德快速離開的步伐不由停了停,回頭看向了記者。
站在布拉德周圍的記者一個個都是挑撥離間的好手,他們好不容易守候到了布拉德,自然不會輕易放棄,而布萊恩-巴洛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大師,他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布拉德停頓下來的腳步,於是揚聲說到,“蘭斯認為,你的名氣與實力不符,將會成為劇組的累贅,甚至影響到編劇對劇情走勢的控製。”
蘭斯的確是這樣說的,但味道卻有所不同,現在由布萊恩說出來之後,整個話語的火藥味就濃厚了起來,布拉德頓時嗤笑了起來,“這也是他無法成為‘特洛伊’編劇的原因,真正出色的編劇是懂得如何利用演員、如何詮釋角色,作為一名編劇,他的確不太擅長如何挖掘演員的潛力,不是嗎?”說完,布拉德舉起了自己的右手,比了一個“二”的手勢,然後微微點了點下巴,潛台詞著實是再明白不過了。
“上帝之城”本來就是一部群戲,真正的主角是上帝之城,所有的演員都隻能算是配角;“後天”則是一部爆米花大片,視覺特效才是主角,這也是劇組選擇了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傑西卡-阿爾芭這一批演員的原因。
布拉德這就是在諷刺蘭斯不懂得利用演員,作為一名編劇,他是不稱職的。這著實是一個嚴重的指控,因為僅僅不到三個月之前,蘭斯才依靠著“上帝之城”拿到了最佳改編劇本的小金人。布拉德的這話是在暗示蘭斯名不副實,甚至是在為最佳改編劇本的其他落選者鳴不平了。火藥味,頓時開始升級了!
布拉德那輕描淡寫的話語,在談笑風生之間也給予了蘭斯致命一擊。他從來不是外表看起來那麽花瓶的,否則他也無法成為喬治-克魯尼的至交好友,人們總是會被他性/感迷人的外貌所迷惑,忘記了這一點。
成功地挑撥了布拉德一次之後,布萊恩顯然還是不願意輕易放棄,因為布拉德還沒有真正被激怒,話題還是不夠勁爆。布萊恩視線掃了一掃,卻沒有看到“洛杉磯時報”派出的記者,這不正常,太不正常了。“洛杉磯時報”雖然對這些八卦新聞關注度不高,但不代表著他們不食人間煙火,布萊恩腦海裏兜了一個圈,卻沒有想出一個所以然來。
布萊恩所不知道的是,“洛杉磯時報”對“特洛伊”是秉持支持立場的。所謂的支持立場,不是說他們會無視“特洛伊”的質量,無條件說好話,而是當電影質量糟糕時,他們會用委婉的方式尋找出其他亮點,在批判的同時保留希望;當電影質量出色時,他們則會毫不吝嗇地送上讚譽之詞。嚴格來說,這與報紙立場無關,更多是資深記者、資深影評人玩轉的圈內潛規則,克裏夫-羅賓森與華納兄弟、西洋鏡影業的親密關係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過,布萊恩也僅僅隻是困惑了一下,缺少了“洛杉磯時報”的正麵競爭,對他來說是好事,於是他緊接著就繼續逼迫,“蘭斯還認為‘特洛伊’的票房將會是一場災難,對此你有什麽看法?”
這句話頓時就刺痛了布拉德。
事實上,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布拉德已經很久沒有能夠在票房方麵表現出足夠的號召力了,“偷搶拐騙”叫好卻不叫座,北美票房僅僅隻有三千萬美元而已;和茱莉亞-羅伯茨合作的“危險情人”、和羅伯特-雷德福合作的“間諜遊戲”、為夢工廠配音的動畫片“辛巴達七海傳奇”,全部都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雙重失利;唯一一部贏得了不俗注意力的“十一羅漢”,卻是一部群戲。
換而言之,布拉德現在貴為一線頂級巨星,但過去四年時間裏,他卻始終沒有能夠表現出足夠的票房號召力。其實,布拉德和喬治處於同樣的窘境,這也是喬治最近開始試圖尋求導演、編劇、演技方麵突破的原因,因為他們都知道,好萊塢是難以持久的,他們必須持續不斷有著佳作推出,否則很快就會被遺忘。
“特洛伊”就是在這樣情況之下的產物,這部作品是布拉德獨挑大梁的史詩商業巨作,他不僅期待著作品能夠在口碑方麵有更多的突破,更為重要的是必須證明他在票房方麵的號召力。可以說,“特洛伊”對他來說,是一部票房勝於一切的作品。如果這部作品的票房乏力,他也將要麵臨痛苦的轉型——他對演技方麵著實缺乏更多的信心。
所以,布拉德很敏感。布拉德和蘭斯沒有私人恩怨,但他不喜歡蘭斯,沒有特別的原因,隻是本/能的厭惡,包括了奧斯卡之夜的短暫接觸,他不喜歡蘭斯的態度;包括了喬治平時提起蘭斯的方式,他不喜歡蘭斯的自大。這也許隻是潛意識的抵觸而已,但在此刻,卻成功的激怒了布拉德。
“很好,這一周我們就會見分曉了!”布拉德對著記者的鏡頭,咬牙切齒。(未完待續。)
ps:今天第三更,今天是佩頓-曼寧四十歲的生日,致敬這位剛剛退役傳奇人物,加更奉上!永遠說不出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