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綜合體大廈。


    羅晟正一個人呆在他的私人辦公室。


    “小娜,新建一個索引文件,名字就叫……星箭國際。”


    琢磨了片刻的羅晟確定了他的私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名字,就叫“星箭國際”,總歸是要服務於全球的嘛。


    接下來的幾天,羅晟親自去處理星箭國際的成立事宜,因為走的也不是常規的企業注冊程序,這算是國家針對私人航天公司的一個特殊試點。


    星箭國際的注冊資本金為15億元人民幣,大約2.2億美元,這家新公司的成立羅晟沒有拉華爾街的朋友一起玩兒。


    現在也不可能,剛剛不久才鬧矛盾,也沒法耍都一塊去。


    但也並非完全是個人獨資企業,晟峰資本、藍星科技還有蔚藍海岸都是星箭國際的大股東,分別按出資比例占股30%,羅晟個人占股10%,但三家公司都不幹涉星箭國際的任何運營權,也即是說從法律意義上,他這自己這三家公司都是針對星箭國際進行的財務投資。


    反正都是左手換右手,但這種持股模型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互相緊密聯係。


    另一個目的就是從三家企業那裏抽調人員過來,這樣就顯得順理成章了,否則的話,比如從藍星科技那邊調崗重要的工程師過來,股東就會不滿羅晟的這種損公肥私的舉動,而且也確實說不過去。


    三家企業投資了星艦國際之後就沒有這方麵的問題了,等於打通了人才、資源、資金三條大動脈,確保在初創階段就能迅速的把公司搭建起來。


    說起來簡單,不過這裏麵的企業頂層設計依然非常複雜,好在羅晟有秦微木,這些事情她都能輕鬆的搞定。


    羅晟給星箭國際確定了四個大方向,即航天技術研究、空間技術研究、運載火箭技術研究和新材料研究。


    隨著時間的推移,星箭國際在短短的半個月完成從初創成立到公司章程製度和骨架的搭建,正式員工達到了330名,其中300名是科學家或工程師,而羅晟則是出任CEO一職。


    這些員工大多是從蔚藍海岸實驗室以及藍星科技兩家公司調崗過來的,但這還遠遠不夠,必須要對外界招聘航天領域的人才,而且是麵向全球。


    ……


    “謝特……”


    此時,人在家中坐的埃隆·馬斯克看到《華盛頓郵報》的文章標題有點不開心。


    【過往的航天競爭是在國家之間,但我們或許已經來到了一場21世紀國際尺度私營航天競賽的邊緣。】——《華盛頓郵報》頭版頭條。


    內容報道赫然便是羅晟成立星箭國際的消息,公司簡稱“SAI”,這是華國首家私人太空公司。


    讓馬斯克非常不爽的是,羅晟在今年同時和他的特斯拉、SpaceX展開競爭的序幕,雖然蔚藍海岸旗下的新能源車企和現在的星箭國際都是剛剛成立,但埃隆·馬斯克卻相當重視。


    也包括現在得知的星箭國際。


    首先可以確定一個劣勢就是資金上的劣勢,別看星箭國際的注冊資本金隻有2億美元左右,但馬斯克很清楚當今全世界沒有哪個老板比現在的羅晟有錢。


    唯一讓他感到優勢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公司已經成立快十年了,並且在航天領域,北美和歐美企業目前占據著市場主導地位。


    但埃隆·馬斯克根本不敢大意,羅晟這個人總是能創造奇跡,他的進場也很大程度意味著太平洋彼岸那邊的航天產業在多樣化和專業化方麵很有可能會浮現出越來越多具有創新頭腦的行業領軍級人物。


    當下的全球各大運載廠家在未來很有可能麵臨的挑戰之一便是來自華國企業的低成本競爭。


    畢竟,歐美人最討厭華國人的地方就是他們進入一個產業,就能利用他們的規模化、配套化把產品進行超大規模量產,然後做出白菜價。


    真的很討厭這種競爭對手的出現。


    ……


    科技綜合體大廈。


    “主人,您收到了一份來自青華大學教授的郵件,希望您能投資他的科研項目,還有一些瘋狂的想法。”


    羅晟剛剛完成手頭的工作,小娜的聲音便響應了。


    “調出來看看。”羅晟說道,旋即偏頭看向旁邊的電腦屏幕,他沒有任何操作,但顯示麵板在小娜的托管下自動跳出郵件內容界麵。


    “碳納米材料研究?”羅晟一看頗感好奇,於是繼續閱讀下去。


    發件人叫劉建偉,來自青華大學,他在郵件當中描述了他和自己的研究團隊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獲得了理論上的重大突破,表示有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大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的製備方法。


    但是沒錢,申請不到撥款。


    “哇偶……劉建偉?臥烤……果然是他!!!”當羅晟看到劉建偉的郵件最後描述的內容時,眼前一亮,同時也把他的思緒拉回到了上一世的記憶裏。


    腦海裏的畫麵逐漸浮現出現了東南亞一代的場景,確切的來說是在印度尼西亞境內,赤道地區一個叫做林家縣的島嶼。


    這是一片群島,其中一座島嶼被華國企業承包了下來,同時拉上了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和五十多家國內外集團公司參與,由華國航天科技集團牽頭主導,在這裏破土動工建造了一個世紀超級工程,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浩瀚的太空工程,投資預算5萬億元人民幣起底。


    羅晟依然記得這一世紀超級工程是在2031年立項動工,也即是他穿越重生的前兩年,島嶼在兩年之內建造了一座高達1298米的天塔基座,成為當時全世界最高的人造建築。


    而在同一時刻,外太空之上,基於天舟號空間站改造之後從低空軌道逐步上升到了3萬6千公裏的地球同步軌道上。


    在中間段又發射了一座新的空間站,空間坐標點便是介於地心引力與外太空離心力的平衡點。


    赤道上的天塔基座與外太空的天舟號將由一根3.6萬千米的拉強合格的碳納米管新材料構成的線纜聯通天塔與天舟號,從而打造成人類曆史上的第一座太空天梯。


    不過羅晟並沒有見到太空天梯竣工的那一天,因為在2033年就穿越重生了,但是他知道這個由當時華國牽頭主導的國際太空項目預期需要耗時15年的時間,分三步走戰略來完成。


    打造太空天梯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太空活動成本,因為可回收火箭的經濟成本依然高昂的發指,同時在2033年人類依然沒有實現可控聚變技術的掌握。


    所以才有了華國牽頭主導的“天梯”工程這個國際項目。


    而印尼根本就沒法拒絕,當時這個項目的選址,印尼還麵臨來自南美洲的三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分別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巴西這三個國家。


    四個候選國家提供的四個地點分別是印尼的林家縣、厄瓜多爾的哈馬、哥倫比亞的圖馬科以及巴西的聖安娜。


    華國在經過各方麵的權衡之後,地麵天塔基座的落成地選擇了印尼的林家縣。


    其實理由也很簡單,另外三個國家在拉美地區,那是老美家的後花園,而且天高皇帝遠的,心裏很不踏實。


    而東南亞的印尼就在家門口。


    當時競標的時候,四個國家簡直是爭的頭破血流的節奏,因為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簡直無可估量,要知道地麵的天塔基座其實就是通往太空的航天港,所有往返於地麵和太空的貨物運輸都要經過這裏吞吐,而且隔壁就是馬六甲海峽。


    一旦太空天梯建造成功,印尼經濟發展就能跟著起飛了。


    天梯的三步走戰略也很明確,第一步戰略是建成地麵天塔基座和航天港的建設,也是相對最容易;第二步是完成天舟號空間站的改造;第三步就是送上第二個空間站,同時把纜繩送上太空,然後從太空之上利用牽引的太空返回艙結合衛星定位導航把纜繩逐步與地麵天塔完成銜接。


    到這一步基本上天塔就已經成功了。


    值得一提的,現實科技再怎麽強大,建造一座3萬6千公裏直通天穹宇宙的擎天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傾國之力也做不到,同時因為結構本身的質量大到不可思議,且重心不穩,極易斷裂倒塌,而且相當耗費材料。


    所以華國的“太空天梯”工程是在太空軌道上建立一座無重力空間站堡壘,再用一條繩子垂到地麵與天塔基座連接起來,以此把人或物拉上太空。


    簡單說就是三個部分,地麵天塔基座、繩子以及位於軌道上的空間站。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繩子的研發,也是最難的新材料突破研發。


    因為要連接太空與地麵的線纜,要求同時能承受地麵引力與太空離心力的互相拉扯,而且還能確保在導彈轟炸、地麵超強風暴,繩子被飛機撞擊的情況下即便飛機被切割成兩半,但繩子依然能保持垂直緊繃而不斷不晃蕩。


    這個隻有納米材料能夠做到。


    而實現新材料突破的那個人就叫劉建偉!


    他和他的團隊用來三十多年的時間方才攻克了材料難題,其研發的碳納米管具備的拉伸能力足夠達到恐怖的300GPa,遠超太空天梯所需拉伸強度的四倍以上,也為太空天梯的誕生打下了關鍵的材料基礎。


    此時此刻,瀏覽郵件的羅晟,其心頭突然止不住的開始澎湃了起來,喃喃自語的說道:“二十多年後,這個天梯由我的公司來主導打造,星箭國際來牽頭主導,也許在我的推動下,可能時間要遠遠提前。”


    不過片刻,羅晟結束了思考也有了決斷,然後執筆親自寫了一封信函寄給了劉建偉。


    ……


    (Ps:現實中,確實有一個清華團隊製造出了這種強度的碳納米管,打破了世界紀錄,不過長度隻有半米,而且團隊也是夢想著太空天梯的暢想,3.6萬千米和0.5米,任重道遠啊,可以說在可控核聚變被點亮之前,能讓太空活動實現大眾化的,也就隻有太空電梯了,咱們這裏叫太空天梯。


    大家覺得主角今後進軍太空房地產這個腦洞腫麽樣2333~~)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技之全球壟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昭靈駟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昭靈駟玉並收藏科技之全球壟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