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裕法師,隋代高僧,定州(河北省)钜鹿曲陽人,俗姓趙。十八歲(一說十五歲),從趙郡應覺寺明、寶二禪師出家。二十歲(一說二十一歲),前往鄴都,從道嚫習地論學。三年後,返回定州受具足戒。
依曇隱學律;隨安、遊、榮三師學《雜心》;從嵩、林二師學《成實》。此後,致力於著述。師通達《華嚴》、《涅盤》等大小乘經典,聲名遠播,世人尊之為“裕菩薩”。
靈裕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高僧。他原籍巨鹿曲陽(今屬河北保定),俗姓趙,生於北魏熙平三年(518年),自幼向佛,七歲時就想出家,被父母攔下;十五歲時,背著父母,偷偷到河北邯鄲應覺寺出家,當了和尚。
靈裕非常聰慧,研習佛學“博尋舊解,穿鑿新異”,功底紮實,悟性高深。曆經東魏、北齊,靈裕注重鑽研遊學,成為一代名僧。北周時期,周武帝滅佛,佛教受到衝擊,靈裕被迫藏跡民間。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崇佛,佛教得以重振。當時,朝廷敕令重建寺廟,設置僧官,並有意讓靈裕擔任都統,但遭到靈裕拒絕。
此後,“誌存遠大,不扃偏授”的靈裕回到燕趙之地,四處講學,宣揚佛法。據《續高僧傳》卷九記載,有一次,靈裕受邀到一財主家講佛,空暇時在附近四處觀遊,突然發現了一大片韭菜地,足足有四十畝。靈裕一打聽,得知這片韭菜地正是這家財主的,心裏很氣憤。他對財主說,你這是對佛祖不敬,信佛不過是掩耳盜鈴,“此講不可再也……便執錫持衣徑辭而出”,扭頭要走。
靈裕為何如此厭惡韭菜?佛門律條規定,僧人禁吃葷腥,不僅不能吃肉,連蔥、蒜、韭等辛菜也不能吃。《首楞嚴經》雲:“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何為“五辛”?《首楞嚴經》又雲,蔥、蒜、韭、薤(音謝,屬蔥科)、興渠(其臭如蒜)是為五辛。在佛門,此“五辛”雖屬於草本植物,但被視為“五葷”。“五辛”還有其他解釋,如《梵網經》雲:“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辛”。
那麽,佛門為何把蔥、蒜、韭菜列入葷菜?《首楞嚴經》雲:“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說五辛具有刺激性,熟吃後會增加人的淫欲,生吃後會增加人的瞋恚之心,不利於修行。此外,和尚整日拜佛誦經,如果服用五辛之物,口中會產生難聞的異味,對經書、佛祖會不敬,“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楞伽經》也強調:“蔥韭蒜等,臭穢不淨,能障聖道,亦障人天”。
五辛,雖然不利於修行佛法,為佛門所禁戒,但它們具有一定的藥材功效,如果僧人得了重病,不吃蔥、蒜等物不能痊愈,那該怎麽辦呢?以蒜為例。據《僧祗律》《十誦律》《五分律》等載,“因病食蒜之比丘,應在七日中別居一僻靜之小房內,不得臥僧床褥,複不得至大眾方便處、講堂處、佛塔、僧堂等處,亦不得就佛禮拜,僅能在下風處遙禮,於七日滿後,需澡浴熏衣,方得入眾”,也就是說,和尚一旦吃了蒜等五辛之物,需要隔離,七日後才能歸位。
明白了這些佛門禁律,就能搞清楚大隋高僧靈裕為何看到那一地韭菜,且得知該韭菜地屬於邀他前來宣講佛學的財主時,他為何突然中斷講學,扭頭要走了。在靈裕看來,這家財主要麽不懂佛,要麽假裝信佛,此罪孽根源不除,再講下去就失去了意義。好在財主及時改過,急忙找人拿起犁具,“一時耕殺四十畝韭,擬種穀田”,靈裕這才轉怒為喜,答應財主留下來,繼續宣揚佛法。
四處講學,遊走天下,靈裕不僅開闊了視野,洞悉了是非真偽,也在潛移默化中將佛學發揚光大,最終成為一代傳奇高僧。靈裕的事跡傳到長安,深得隋文帝楊堅讚賞。開皇十一年(591年),隋文帝召靈裕進京,聖命難違,靈裕遂至長安大興善寺。不久,隋文帝冊封靈裕為“國統”,讓他擔任大隋佛門一把手,但靈裕還是婉言謝絕了。大業元年(605年)正月,靈裕圓寂,壽八十八歲。
依曇隱學律;隨安、遊、榮三師學《雜心》;從嵩、林二師學《成實》。此後,致力於著述。師通達《華嚴》、《涅盤》等大小乘經典,聲名遠播,世人尊之為“裕菩薩”。
靈裕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高僧。他原籍巨鹿曲陽(今屬河北保定),俗姓趙,生於北魏熙平三年(518年),自幼向佛,七歲時就想出家,被父母攔下;十五歲時,背著父母,偷偷到河北邯鄲應覺寺出家,當了和尚。
靈裕非常聰慧,研習佛學“博尋舊解,穿鑿新異”,功底紮實,悟性高深。曆經東魏、北齊,靈裕注重鑽研遊學,成為一代名僧。北周時期,周武帝滅佛,佛教受到衝擊,靈裕被迫藏跡民間。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崇佛,佛教得以重振。當時,朝廷敕令重建寺廟,設置僧官,並有意讓靈裕擔任都統,但遭到靈裕拒絕。
此後,“誌存遠大,不扃偏授”的靈裕回到燕趙之地,四處講學,宣揚佛法。據《續高僧傳》卷九記載,有一次,靈裕受邀到一財主家講佛,空暇時在附近四處觀遊,突然發現了一大片韭菜地,足足有四十畝。靈裕一打聽,得知這片韭菜地正是這家財主的,心裏很氣憤。他對財主說,你這是對佛祖不敬,信佛不過是掩耳盜鈴,“此講不可再也……便執錫持衣徑辭而出”,扭頭要走。
靈裕為何如此厭惡韭菜?佛門律條規定,僧人禁吃葷腥,不僅不能吃肉,連蔥、蒜、韭等辛菜也不能吃。《首楞嚴經》雲:“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何為“五辛”?《首楞嚴經》又雲,蔥、蒜、韭、薤(音謝,屬蔥科)、興渠(其臭如蒜)是為五辛。在佛門,此“五辛”雖屬於草本植物,但被視為“五葷”。“五辛”還有其他解釋,如《梵網經》雲:“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辛”。
那麽,佛門為何把蔥、蒜、韭菜列入葷菜?《首楞嚴經》雲:“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說五辛具有刺激性,熟吃後會增加人的淫欲,生吃後會增加人的瞋恚之心,不利於修行。此外,和尚整日拜佛誦經,如果服用五辛之物,口中會產生難聞的異味,對經書、佛祖會不敬,“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楞伽經》也強調:“蔥韭蒜等,臭穢不淨,能障聖道,亦障人天”。
五辛,雖然不利於修行佛法,為佛門所禁戒,但它們具有一定的藥材功效,如果僧人得了重病,不吃蔥、蒜等物不能痊愈,那該怎麽辦呢?以蒜為例。據《僧祗律》《十誦律》《五分律》等載,“因病食蒜之比丘,應在七日中別居一僻靜之小房內,不得臥僧床褥,複不得至大眾方便處、講堂處、佛塔、僧堂等處,亦不得就佛禮拜,僅能在下風處遙禮,於七日滿後,需澡浴熏衣,方得入眾”,也就是說,和尚一旦吃了蒜等五辛之物,需要隔離,七日後才能歸位。
明白了這些佛門禁律,就能搞清楚大隋高僧靈裕為何看到那一地韭菜,且得知該韭菜地屬於邀他前來宣講佛學的財主時,他為何突然中斷講學,扭頭要走了。在靈裕看來,這家財主要麽不懂佛,要麽假裝信佛,此罪孽根源不除,再講下去就失去了意義。好在財主及時改過,急忙找人拿起犁具,“一時耕殺四十畝韭,擬種穀田”,靈裕這才轉怒為喜,答應財主留下來,繼續宣揚佛法。
四處講學,遊走天下,靈裕不僅開闊了視野,洞悉了是非真偽,也在潛移默化中將佛學發揚光大,最終成為一代傳奇高僧。靈裕的事跡傳到長安,深得隋文帝楊堅讚賞。開皇十一年(591年),隋文帝召靈裕進京,聖命難違,靈裕遂至長安大興善寺。不久,隋文帝冊封靈裕為“國統”,讓他擔任大隋佛門一把手,但靈裕還是婉言謝絕了。大業元年(605年)正月,靈裕圓寂,壽八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