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的前輩們保媒保得相當精心。


    雖說王家提親時是遣的官媒,之後納采、問名、納吉……六禮時這幾位前輩幾乎都向徐學士請了假,親自在王崔兩家間來往,給足了王佐一家麵子。崔家也誠心嫁女,不肯像俗人般厚索禮金難為男方,隻按著古禮規規矩矩地行事。


    王家取了兩個孩子的八字問卜,得了個大吉之兆,兩家正式定下婚約,就在秋末寒氣未重的九月成親。


    崔燮立刻提筆給崔參議寫信,報他這個好消息。將要送信時,他忽然想起崔家還有個女兒嫁在四川,那裏離雲南更近,怕是崔家那對前夫婦的醜事傳得更快,會不會叫她被夫家看輕?


    除了嬌姐,劉家小舅舅也在會川衛駐守,崔劉二家原先也是親家,這事鬧出來,舅舅也難免跟著丟臉……也得給舅舅寫封信說明來龍去脈,再帶些謝家釀的好酒。


    他忙又命崔良棟重新收拾厚禮,先押船往四川一趟,給這一家親戚骨肉通報婚訊,再去雲南見崔參議。


    這一趟山高路遠,還要去四川兩處親戚家送禮報信,等崔良棟一行人終於趕到了雲南布政司衙們,北京這邊的雲姐也到該出嫁的日子。


    正是九月初六,良辰吉日,雲姐叫大哥背出家門,崔參議才得著京裏的消息,知道他那無法無天的大兒子背著他聘了妹妹。


    崔良棟可不管老爺想什麽,眉飛色舞、滿臉榮耀地說:“給咱們兩家做媒的都是翰林院的儲相,不僅有幾位修撰、檢討大人,還有侍講學士謝大人,咱們家這婚事定得那是說不出的風光!”


    他有意炫耀,說話時嗓門兒扯得極高,院子裏都能聽見這聲音。他帶來的人也在外頭和布政使司院裏的差役小廝搭上話,滔滔不絕地說著崔王兩家訂親時的盛況。


    自打徐氏找到雲南後,這是崔參議身上唯一一樁不叫人笑話的話題了。


    消息傳得極快,連雲南府裏也聽見了,府中諸官閑暇時便低低議論崔榷:“不幸遇上個業障前妻,兒女緣份倒有些叫人羨慕。生兒能當狀元,生女嫁了進士的侄兒,也不知他哪裏修得的福氣。”


    那位險些和崔家訂了親的王經曆卻聽得心火湧動,冷笑著:“可不是福氣深。那位崔狀元今日將妹妹嫁進同年家裏,明日就該娶宰相女,把咱們左參議崔大人調回京了。他當初拚了命地請命清人戶黃冊,雖一直清不出成果,得這好兒子的助力,也不用再費心了。”


    眾人還不知他和崔榷恩怨的真正根由,以為他就是瞧不起這位幾乎是叫人發配來雲南的參議,便說笑著打岔:“嫁女固可喜,娶婦更是一家的大事,不可能先斬後奏。咱們問問崔左參,若有這等事,無論如何也得叫他出一副上好的席麵,咱們也沾沾狀元的喜氣。”


    沾狀元的喜氣?崔家那狀元的喜氣他可沒福沾!


    是這崔榷自己醉後提親,他家都備辦上嫁妝了,又中途反悔,害得他女兒險些背上被退親之名。那崔燮真不成親也罷,要是敢退了他家的婚事另娶高門,他非得叫崔家的喜事變成喪事不可!


    王經曆揣著一腔暗火提早離衙,去了布政使司衙門,恰見著崔家一個眼熟的小廝正在布政司後門得意洋洋地說他們家狀元給二姑娘辦的婚禮是何等體麵,媒人都是翰林學士親擔的,還有國戚張家和錦衣衛鎮撫上門道賀。


    崔參議丟這大醜,他們做仆人的更抬不起頭了,難得有樁體麵事可說,豈不得盡著滿雲南府宣揚?


    眾人聽得一愣一愣的,不錯眼地盯著他,連不遠處打著“參議夫人”大旗賣菜的小海京都沒人看了。


    王經曆卻不愛聽得崔家的好事,大步踏上前,青色官服下擺翻飛,一身威儀煞氣,登時嚇住了正在說笑的下人們。連那崔家小廝也忙跟著起身行禮,站到一旁等著他走過...。王經曆卻偏不走,筆直衝著那小廝過去,端著張黑臉問道:“你是崔左參的家人?你家何時嫁女,本官與雲南本府上下官員正待恭賀你家大人!”


    他直衝衝的不似來賀喜,倒似來打架的,那家人縮著脖子說:“我家老爺就在二堂,大人往裏頭自尋便是了。”


    王經曆哪裏有心思恭喜崔榷,隻瞪著那家人問:“你家狀元年紀不小,也該議親了吧?不知訂的哪家貴女,何時行禮?我也待一道賀你家主人。”


    那家人拘縮著身子,苦笑著說:“哪裏去議親哪。大人莫非沒聽我家大人說過?京裏仙師都說我家大公子不能成親,不然就要占盡全家氣運,惹出事端。前些日子大公子才試著找仙師化解化解,這不就召來了徐氏這潑婦……”


    自打徐氏來了,崔榷對兒子不能成親的說法倒信得更深,還怨恨他聽了祖宗的話不立刻相信,試圖化解——


    說不定就是為他到處尋人做法,引動了婚姻宮,才折損了自己這個老子的官運,召來徐氏這個禍根!


    他生怕再有人為了崔燮跟他提親,損了他們崔家的運道,恨不能敲鑼打鼓地把這事宣揚出去,也不管家人在外嚼舌根。這家人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說慣了,在官人麵前更是繃不住,把府裏這幾個長隨間議論的事都說了個透底兒。


    說得王經曆心火微平,喃喃道:“他還真不能成親啊……要我是他,我管那老兒當不當得官呢……”


    做兒子的為老子肯絕了香火祭祀,老子卻連個從四品的官兒也不舍得為兒子丟下,他個外人都有點可憐那狀元了。


    王經曆搖著頭走進布政使司衙門,路過參議的院子也不進去,隻在外頭嗤笑一聲,便徑自找周布政說話去了。


    他也不恨那位崔狀元了,回去倒還要替他燒燒香,保佑他多占幾分時運,早日沒了這個礙事的爹,也有一天能娶妻留後。


    崔參議卻不知有同僚背後咒他,這兩天關在後衙,隻是對著長子寄來的信咬牙切齒。


    雲姐嫁得倒沒什麽不好,書香門第,新科進士的親侄兒,還有翰林院諸官人做媒,就算他自己在京裏,也辦不出這麽體麵的一樁婚事了。


    但這麽大的事,之前竟全未告訴過他,他那“長進”的好兒子就自己一手操持了!


    什麽奉祖父母之命,他爹癱在床上多年,如今怕是連人都認不出來了,還不是由著這大膽的不肖子擺弄!


    九月初六成親,崔良棟等人竟故意拖到九月初六才把信送來,這是全不給他說話的餘地啊!


    世上哪有女兒成親了,父親才從信上看見消息的?


    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倒先通報了,最後才來告訴他!


    崔參議坐在那裏氣了幾天,女兒三朝回門都過了,他這裏生氣既不到人出嫁,也管不住大兒子獨斷專行,更趕不走死守在他這院兒裏索添妝的崔良棟。


    既氣不出結果,又沒個人哄他,也隻好自己認了。


    隻是他在左參議這外職上,一個月才能支本色米二石,折色的寶鈔不值錢不說,更常常拿不到手,幾乎全靠著家裏帶來的銀子……咳,與一點點下麵的供奉度日。他自己過得尚清苦,也沒個正經夫人主持內闈,哪裏還給得了女兒多少添妝?


    他生的不是兒女,一個個都是催債來的!


    然而畢竟是女兒成親的大事,做父親的都叫人上門要添妝了,若一點不給,給他家做大媒的儲相們看著也不像樣……


    他無奈地走回後院,叫家裏帶來的兩個妾把他新添置的金銀首飾拿出來湊湊,給女兒湊辦出一套頭麵來。


    兩妾窩在這偏僻荒涼的雲南,聽著雲姐成親得的那些嫁妝,心裏正酸得發澀呢,哪兒來舍得往外掏自己那點家底?


    不管老爺催得多麽急,兩人硬是連腳...尖都不動,隻抱著崔參議的腰說:“妾等是薄命人,用過的首飾也沾了福薄的氣息,怎能給家二姐添妝呢?老爺疼愛姑娘,還是當給她置辦些新的,也免叫京裏人看見笑話。”


    “福薄”二字硬是戳中了崔參議的心窩。


    他自己從好好的京官被發到雲南,又被徐氏惡婦纏上,豈不就是因為福薄?他的福運都被兒子占了!


    當初這兒子沒中秀才時,他的官兒當得穩穩的,眼看著萬閣老就要提拔他做一任少卿,慢慢熬上堂官了。可崔燮一中進士,徐氏就瘋魔了似的誣陷縣官,發配離京,他也被踢到了這雲南府。而今徐氏得了大赦,又跑來雲南折磨他……


    因緣前定,都從崔燮中秀才開始!


    他如魔障了一般,借口嫁女請來治下大戶打了個抽豐,把崔良棟等人打發回去,就開始琢磨如何才能叫崔燮辭官。


    不如……就假裝生病,叫他來服侍?


    可左布政周大人對他的印象已不大好了,他若裝病,周大人會不會就在下次考察時報他一個“老病”,直接叫他回家冠帶閑住?


    他琢磨來琢磨去,卻不想真的等到了崔燮不得不避位卸職的一天——


    連他自己也得跟著上書求歸,因為他父親崔太公過世了。


    崔老太爺纏綿病榻二十年,任是家人照顧得再精細,身體也是一天比一天衰弱。這幾年更是經曆了太多事:又是媳婦被流放,又是兒子遠去雲南,又是孫子當了狀元,最後還榮榮耀耀地嫁了個孫女……大悲大喜連番而至,最傷心神。


    老人雖然外表精神,可內裏卻已熬到了油盡燈枯,親眼看著孫女回門,見著她們夫婦融洽,就再也撐不下去了。


    九月十三,崔老太公謝世,崔燮立刻上書乞丁憂,順手連父親的那份也遞上了,轉身又找謝瑛借了幾個家丁,護送崔衡去雲南接崔參議回來。


    也讓這孩子順便見一見……可能是這輩子最後一次見他的生母。


    之前他身微力薄,沒能力做什麽,如今他卻已踏入朝中,又結識了如許之多有權有勢的人物……隻要崔參議回來,他就不會允許這個害死小崔燮的真正罪魁禍首再有機會踏進官場,哪怕隻是當個雲南的外官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明朝考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明朝考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