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鄴城的蔣幹軍大營,主將蔣幹在收到臨水城將領送來的緊急情報後,顯得異常的焦慮,這些日子,他目睹了鄴城晉軍的軍心渙散,卻沒有想到臨水城的晉軍更是一度出現了嘩變的情況,並正在向鄴城方向撤退。
而如此一來,他麾下的兩萬大軍麵臨的壓力就非常的巨大了,一旦燕軍主力發起進攻,後果不堪設想。
為此,蔣幹當機立斷,派遣心腹親兵傳令,讓臨水城的兩萬主力大軍立即撤回鄴城,僅留下五百輕騎虛守城池。
在中軍大帳之中,蔣幹剛剛下完命令,又一名斥候送來了晉軍鄧羌軍團,離開林慮城,正向鄴城快速行進的消息。
蔣幹聞言更是大驚,這樣一來,晉軍十一萬大軍就將齊聚鄴城,對於晉軍十一萬兵馬向鄴城齊聚的企圖,蔣幹自然可以猜出個大概,那便是向主將華安請命,對大晉朝廷施加壓力,奪回屬於自己的利益。
此時,魏國勢力在逐步萎縮,並不得不向大晉朝廷稱臣,蔣幹突然覺得,若是華安與麾下的主力大軍,全麵與大晉朝廷決裂,對大魏國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隻要大晉內部發生王敦、蘇峻這樣的動亂,大魏國便有機會出兵南方,占領南方的土地,從而掉過頭來與燕代聯軍對抗,進而統一天下,實現冉閔未曾實現的願望。
為此,蔣幹決定攜麾下五萬大軍。全麵支持華安的反叛,並親自前往華安的中軍大帳,遊說華安反叛大晉朝廷。
一日後。駐守臨水城的六萬晉軍,與駐守林慮城三萬騎兵,幾乎同時抵達鄴城,並在鄴城的郊外紮下大營。
鄧羌與麾下部將,立即前往陳破虜、陳滅胡的大營,並坐在一起商議擁立華安的事情,而王猛則立即進入鄴城。準備勸說華安脫離大晉的控製。
由於華安平時很善待士卒,並且賞罰分明。因此,當鄧羌提出擁立華安為君的建議後,陳破虜與麾下的將領全都沒有異議,並同意了鄧羌的提議。決定立即聯合起來,盡快擁立華安。
王猛在進入鄴城之後,便直奔華安的中軍大帳而去,而此刻,華安正在中軍大帳之中,聽取心腹斥候的秘密匯報。
此時,華安雖然身處中軍大帳之中,但對於麾下將士的一舉一動都非常的清楚,並得知了他們的企圖。
雖然麾下的將士皆是一片良苦用心。但華安要考慮的問題很多,他不但要考慮大晉朝廷的態度,同時也要考慮燕國的威脅。以及代國、涼國可能做出的反應,因此,內心有些七上八下的。
“將軍,王將軍已經到了轅門。”就在這時,王猛已經到了華安的大營。
華安自然得知了王猛離開長安的消息,於是使了個眼色讓斥候立即離開。並背身負手而立,等待王猛的到來。
王猛在進入華安的大營之後。立即下馬步行,並大步走向華安的中軍大帳,見一名士兵低著頭走了出來,不免多看了幾眼。
“將軍。”王猛進入中軍大帳,抱拳打了聲招呼。
華安連忙轉過身來,故作驚訝的看向王猛,吃驚道:“王將軍,你怎麽來了,快,請坐。”說著示意王猛坐下。
王猛擺了擺手,抱拳道:“將軍,屬下急著前來鄴城,是有急事要麵見將軍,就不坐了。”
華安自然知道王猛所說的急事是什麽,於是也不勉強。
“將軍,如今朝廷先是貶去了將軍都督益州和梁州的軍務,緊接著便派遣大量的官員,排擠將軍扶持的親信,並大肆兼並百姓的將士們的良田,將我們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關中,搞的一團糟,這些將軍可曾知曉?”王猛看向華安,輕聲問道。
華安點了點頭,輕聲回道:“這些情況,本將豈能不知,鄧羌與陳破虜等人都率軍抵達鄴城了,隻怕要威逼本將反對朝廷啊!”
王猛見華安已經得知,便接著說道:“將軍既然已經得知這些情況,不知有何打算。”
華安搖了搖頭,輕聲道:“如今燕代聯軍實力強悍,而朝廷又如此行事,托了我軍的後退,本將這心裏也是很著急啊!不過,隻要本將有所動作,便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會撼動這個大晉,甚至改變天下的格局,不得不慎之又慎。”
王猛聞言,抱拳道:“既然將軍已經考慮到這一點,那麽末將也就直言了,大晉朝廷以士族掌控朝政,終難以成就大事,此次,朝廷官員大肆侵吞百姓和將士們的田地,已經引得天怒人怨,將軍完全可以借此良機,據地自立,徹底擺脫大晉朝廷的控製,如此,方能實現一統天下的宏願,將軍千萬不可錯失良機,以免抱憾終身。”
“看來,王將軍與眾將領已經商量好了,否則也不會說的這麽理直氣壯。”華安大聲說道。
王猛點了點頭,說道:“沒錯,末將與諸位將軍已經商議好了,要借此機會擁立將軍為君,據關中自立。”
“擁立本將為君,據關中自立。”華安聞言故作驚訝,大聲道:“你們想過沒有,一旦擁立本將為君,會產生什麽後果,隻怕本將會成為眾矢之的,大晉、燕國、代國、涼國都會向本將發起進攻,本將以一己之力,如何抵擋如此多的進攻。”
王猛思索了片刻,抱拳道:“回將軍,這個後果,末將在長安的時候,已經想過無數遍了,但我軍有關中作為依托,一旦情況向最壞的方向發展,我軍主力完全可以暫時放棄中原,撤回關中休整,做多三五年,末將便可訓練出足以匹敵天下的雄師,到時候,便可逐步吞並天下,讓天下再次一統,並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撤回關中,司州和並州是我軍辛辛苦苦打下來的,難道就不要了嗎?隻要我軍放棄,司州和並州必被燕代兩國占據,本將不甘心。”華安開口表示反對。
見華安有如此顧慮,王猛思慮片刻,抱拳道:“若將軍仍舊下不了決心,那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向大晉朝廷自請稱王,如此,既可以給大晉朝廷一個警告,表明將軍的態度,同時,也不至於撕破臉皮,讓將軍承受大晉、燕國、涼國、代國等多麵的壓力,隻是,這隻能是權宜之計,並不能長久。”
華安聞言,點了點頭,輕聲道:“本將一心效忠大晉朝廷,並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幫助大晉朝廷收回所有的失地,然朝廷官員不能相容,並極力掣肘本將,讓我主力大軍軍心渙散,本將不得已,也隻好采取一些雷霆手段,以表麵態度了。”
“若將軍已經下定決心,首先要做的,便是以擾亂軍心為借口,將朝廷派遣至關中和司州的官員,全部逮捕治罪,隻好能以軍法殺掉一批,以警告朝堂上企圖對將軍有所掣肘的官員,而後,便可以士卒嘩變,軍心渙散為借口,要求朝廷封王,以穩定軍心。”王猛正色說道。
見王猛說的很有道理,華安認可的點了點頭,並大聲道:“這些官員以整頓吏治為借口,大肆兼並老百姓和將士們的土地,的確極為可惡,必須嚴加懲戒,以安定軍心和民心,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了,記住,盡量不要殺人,本將還不想全麵得罪大晉的士族,以免受到太大的阻力。”
王猛聞言,點了點頭,抱拳道:“將軍放心,末將心中有數。”說完走出了中軍大帳。
在王猛走出中軍大帳之後,華安開始思考如何上書大晉朝廷,畢竟,自薦稱王是屬於叛逆的行為,言辭如何拿捏,是非常重要的,隻要一個詞語用的不準確,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
華安的目的,既要體現自己稱王是受將士們的脅迫,是迫不得已的,否則軍心就全麵動搖了,其次,還要有些許威脅的味道,讓大晉朝廷的官員,知道自己不是軟柿子,被貶下益州和梁州已經算是底線了,若是再有所舉動,便是觸碰自己的核心利益了。
雖然華安經常上書朝廷,但此次與往日大不一樣,因此,華安必須斟酌再三,並仔細修改每一個字詞,以起到最佳的效果,為了短短的數百字,華安忙了一個時辰,仍舊沒有寫好。
“啟稟將軍,蔣將軍帳外求見。”就在華安拿著毛筆塗塗抹抹的時候,傳來了蔣幹求見的消息。
“蔣幹,在這個節骨眼上,他來幹什麽。”華安微微有些驚訝,連忙收起自己所寫的草稿,並大聲道:“快請。”說完從尊位上站了起來。
“末將蔣幹,拜見華將軍。”蔣幹抱拳向華安行禮,畢竟蔣幹是大晉冊封的平北將軍,而華安卻是更高一級的征北將軍,因此,蔣幹見了華安還是應該行禮的。
“蔣將軍不必行禮,快快請起。”華安連忙上前扶起蔣幹,並問道:“蔣將軍前來本將大帳,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嗎?”(未完待續)
而如此一來,他麾下的兩萬大軍麵臨的壓力就非常的巨大了,一旦燕軍主力發起進攻,後果不堪設想。
為此,蔣幹當機立斷,派遣心腹親兵傳令,讓臨水城的兩萬主力大軍立即撤回鄴城,僅留下五百輕騎虛守城池。
在中軍大帳之中,蔣幹剛剛下完命令,又一名斥候送來了晉軍鄧羌軍團,離開林慮城,正向鄴城快速行進的消息。
蔣幹聞言更是大驚,這樣一來,晉軍十一萬大軍就將齊聚鄴城,對於晉軍十一萬兵馬向鄴城齊聚的企圖,蔣幹自然可以猜出個大概,那便是向主將華安請命,對大晉朝廷施加壓力,奪回屬於自己的利益。
此時,魏國勢力在逐步萎縮,並不得不向大晉朝廷稱臣,蔣幹突然覺得,若是華安與麾下的主力大軍,全麵與大晉朝廷決裂,對大魏國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隻要大晉內部發生王敦、蘇峻這樣的動亂,大魏國便有機會出兵南方,占領南方的土地,從而掉過頭來與燕代聯軍對抗,進而統一天下,實現冉閔未曾實現的願望。
為此,蔣幹決定攜麾下五萬大軍。全麵支持華安的反叛,並親自前往華安的中軍大帳,遊說華安反叛大晉朝廷。
一日後。駐守臨水城的六萬晉軍,與駐守林慮城三萬騎兵,幾乎同時抵達鄴城,並在鄴城的郊外紮下大營。
鄧羌與麾下部將,立即前往陳破虜、陳滅胡的大營,並坐在一起商議擁立華安的事情,而王猛則立即進入鄴城。準備勸說華安脫離大晉的控製。
由於華安平時很善待士卒,並且賞罰分明。因此,當鄧羌提出擁立華安為君的建議後,陳破虜與麾下的將領全都沒有異議,並同意了鄧羌的提議。決定立即聯合起來,盡快擁立華安。
王猛在進入鄴城之後,便直奔華安的中軍大帳而去,而此刻,華安正在中軍大帳之中,聽取心腹斥候的秘密匯報。
此時,華安雖然身處中軍大帳之中,但對於麾下將士的一舉一動都非常的清楚,並得知了他們的企圖。
雖然麾下的將士皆是一片良苦用心。但華安要考慮的問題很多,他不但要考慮大晉朝廷的態度,同時也要考慮燕國的威脅。以及代國、涼國可能做出的反應,因此,內心有些七上八下的。
“將軍,王將軍已經到了轅門。”就在這時,王猛已經到了華安的大營。
華安自然得知了王猛離開長安的消息,於是使了個眼色讓斥候立即離開。並背身負手而立,等待王猛的到來。
王猛在進入華安的大營之後。立即下馬步行,並大步走向華安的中軍大帳,見一名士兵低著頭走了出來,不免多看了幾眼。
“將軍。”王猛進入中軍大帳,抱拳打了聲招呼。
華安連忙轉過身來,故作驚訝的看向王猛,吃驚道:“王將軍,你怎麽來了,快,請坐。”說著示意王猛坐下。
王猛擺了擺手,抱拳道:“將軍,屬下急著前來鄴城,是有急事要麵見將軍,就不坐了。”
華安自然知道王猛所說的急事是什麽,於是也不勉強。
“將軍,如今朝廷先是貶去了將軍都督益州和梁州的軍務,緊接著便派遣大量的官員,排擠將軍扶持的親信,並大肆兼並百姓的將士們的良田,將我們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關中,搞的一團糟,這些將軍可曾知曉?”王猛看向華安,輕聲問道。
華安點了點頭,輕聲回道:“這些情況,本將豈能不知,鄧羌與陳破虜等人都率軍抵達鄴城了,隻怕要威逼本將反對朝廷啊!”
王猛見華安已經得知,便接著說道:“將軍既然已經得知這些情況,不知有何打算。”
華安搖了搖頭,輕聲道:“如今燕代聯軍實力強悍,而朝廷又如此行事,托了我軍的後退,本將這心裏也是很著急啊!不過,隻要本將有所動作,便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會撼動這個大晉,甚至改變天下的格局,不得不慎之又慎。”
王猛聞言,抱拳道:“既然將軍已經考慮到這一點,那麽末將也就直言了,大晉朝廷以士族掌控朝政,終難以成就大事,此次,朝廷官員大肆侵吞百姓和將士們的田地,已經引得天怒人怨,將軍完全可以借此良機,據地自立,徹底擺脫大晉朝廷的控製,如此,方能實現一統天下的宏願,將軍千萬不可錯失良機,以免抱憾終身。”
“看來,王將軍與眾將領已經商量好了,否則也不會說的這麽理直氣壯。”華安大聲說道。
王猛點了點頭,說道:“沒錯,末將與諸位將軍已經商議好了,要借此機會擁立將軍為君,據關中自立。”
“擁立本將為君,據關中自立。”華安聞言故作驚訝,大聲道:“你們想過沒有,一旦擁立本將為君,會產生什麽後果,隻怕本將會成為眾矢之的,大晉、燕國、代國、涼國都會向本將發起進攻,本將以一己之力,如何抵擋如此多的進攻。”
王猛思索了片刻,抱拳道:“回將軍,這個後果,末將在長安的時候,已經想過無數遍了,但我軍有關中作為依托,一旦情況向最壞的方向發展,我軍主力完全可以暫時放棄中原,撤回關中休整,做多三五年,末將便可訓練出足以匹敵天下的雄師,到時候,便可逐步吞並天下,讓天下再次一統,並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撤回關中,司州和並州是我軍辛辛苦苦打下來的,難道就不要了嗎?隻要我軍放棄,司州和並州必被燕代兩國占據,本將不甘心。”華安開口表示反對。
見華安有如此顧慮,王猛思慮片刻,抱拳道:“若將軍仍舊下不了決心,那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向大晉朝廷自請稱王,如此,既可以給大晉朝廷一個警告,表明將軍的態度,同時,也不至於撕破臉皮,讓將軍承受大晉、燕國、涼國、代國等多麵的壓力,隻是,這隻能是權宜之計,並不能長久。”
華安聞言,點了點頭,輕聲道:“本將一心效忠大晉朝廷,並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幫助大晉朝廷收回所有的失地,然朝廷官員不能相容,並極力掣肘本將,讓我主力大軍軍心渙散,本將不得已,也隻好采取一些雷霆手段,以表麵態度了。”
“若將軍已經下定決心,首先要做的,便是以擾亂軍心為借口,將朝廷派遣至關中和司州的官員,全部逮捕治罪,隻好能以軍法殺掉一批,以警告朝堂上企圖對將軍有所掣肘的官員,而後,便可以士卒嘩變,軍心渙散為借口,要求朝廷封王,以穩定軍心。”王猛正色說道。
見王猛說的很有道理,華安認可的點了點頭,並大聲道:“這些官員以整頓吏治為借口,大肆兼並老百姓和將士們的土地,的確極為可惡,必須嚴加懲戒,以安定軍心和民心,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了,記住,盡量不要殺人,本將還不想全麵得罪大晉的士族,以免受到太大的阻力。”
王猛聞言,點了點頭,抱拳道:“將軍放心,末將心中有數。”說完走出了中軍大帳。
在王猛走出中軍大帳之後,華安開始思考如何上書大晉朝廷,畢竟,自薦稱王是屬於叛逆的行為,言辭如何拿捏,是非常重要的,隻要一個詞語用的不準確,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
華安的目的,既要體現自己稱王是受將士們的脅迫,是迫不得已的,否則軍心就全麵動搖了,其次,還要有些許威脅的味道,讓大晉朝廷的官員,知道自己不是軟柿子,被貶下益州和梁州已經算是底線了,若是再有所舉動,便是觸碰自己的核心利益了。
雖然華安經常上書朝廷,但此次與往日大不一樣,因此,華安必須斟酌再三,並仔細修改每一個字詞,以起到最佳的效果,為了短短的數百字,華安忙了一個時辰,仍舊沒有寫好。
“啟稟將軍,蔣將軍帳外求見。”就在華安拿著毛筆塗塗抹抹的時候,傳來了蔣幹求見的消息。
“蔣幹,在這個節骨眼上,他來幹什麽。”華安微微有些驚訝,連忙收起自己所寫的草稿,並大聲道:“快請。”說完從尊位上站了起來。
“末將蔣幹,拜見華將軍。”蔣幹抱拳向華安行禮,畢竟蔣幹是大晉冊封的平北將軍,而華安卻是更高一級的征北將軍,因此,蔣幹見了華安還是應該行禮的。
“蔣將軍不必行禮,快快請起。”華安連忙上前扶起蔣幹,並問道:“蔣將軍前來本將大帳,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