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謨說的都是實情,此次益州發生叛亂,桓溫在接到周撫求援信件的時候,成都已經被叛軍攻破了。
就在桓溫籌措兵馬錢糧,準備率領部分兵力增援益州的時候,周撫潰敗的消息傳來,同時,趙國的豫州軍團也有異動,大有進攻荊州的趨勢。
桓溫審時度勢,決定暫且不去增援益州,以防止趙國的豫州軍團突襲荊州,畢竟,一旦荊州有失,大晉將會被懶腰切成兩段,從而首尾不能相連,荊州的戰略地位遠勝益州,桓溫必須保重舍輕,親自坐鎮荊州,以震懾蠢蠢欲動的趙國大軍。
見蔡謨提到桓溫的荊州軍團,對益州鞭長莫及,這名極力推薦桓溫的大臣,頓時啞口無言,但仍堅持另派他人都督益州諸軍事,以防備華安獨自掌握益州和梁州的廣大區域。
見臣下意見不和,皇太後褚蒜子看向會稽王司馬昱,輕聲問道:“關於都督益州諸軍事,皇叔有何意見。”
司馬昱連忙抱拳回道:“稟太後,臣下以為,桓駙馬鎮守荊州,責任極其重大,荊州失則大晉亡,為了全力守護荊州,益州之軍事必須委托他將都督,眼下益州叛亂還未平定,都督益州之將領,必須是通曉軍事的名將,方可勝任。”
司馬昱的回答並沒有指明都督益州軍事的將領,但卻要求是通曉軍事的名將,而且排除了桓溫,這麽表態。明擺著是暗示褚蒜子,應該將益州的軍事,交由華安都督,並責令華安徹底平定益州的叛亂。
褚蒜子聞言,點了點頭,她對華安是非常信任的,將益州的軍事交給華安,她很放心。
“既然皇叔也認為桓駙馬不適合都督荊州軍事,那哀家便準華將軍所請,正式任命其都督益州諸軍事。以盡快徹底的平定益州的叛亂。”褚蒜子終於下定了決心。
幾位反對華安都督益州的大臣。見蔡謨和司馬昱分析的合情合理,褚蒜子也已經拍板決定,便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
而蔡謨和司馬昱之所以要幫助華安,取得都督益州諸軍事的職位。並不是對華安有太多的好感。也不是為了個人私利。而是基於目前的實際情況,不得不做出的決定。
畢竟,益州的核心區域。距離桓溫的荊州軍主力駐地太遠了,一旦益州發生什麽變故,荊州軍主力根本來不及反應,而且,荊州是平原地區,隨時可能麵臨趙國主力大軍的入侵,桓溫足智多謀,隻要其親自鎮守荊州,便足以應對趙國的入侵,而一旦其率主力進入益州,則荊州這個大晉的核心區域,就有可能因為趙國的鐵騎突擊而失守,如此情況,後果將不堪設想。
而華安的北伐軍情況就不一樣了,梁州和益州本屬一體,隻是由於麵積太大,所以分割成兩個州而已,梁州最遠的漢中郡,距離成都的距離比荊州的襄陽、武昌近了好幾倍,由梁州增援成都極為便捷,而且,梁州與關中的趙軍隔著秦嶺,往來的道路極少,而且崎嶇難行,趙國主力大軍由這些小路進犯梁州,比由大路進犯荊州要困難的多,隻要華安派遣北伐軍堵住幾條小路的關口,趙國大軍便很難飛渡,因此,華安的主力大軍,無需時時刻刻的駐守漢中,便也可保梁州無虞。
其實,二人如此幫華安說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利用華安製衡桓溫,以維持二人之間的平衡,畢竟,荊州的土地和人口是梁州和益州的總和,若讓桓溫繼續都督益州,則桓溫掌控的實力是華安的好多倍,這樣不利於維持二人之間的平衡,一旦桓溫作亂,無人可製,而讓華安都督益州諸軍事,則可讓華安掌控的土地和人口與桓溫相近,二人都是大晉名將,如此一來,二人實力相當,互相牽製,有利於大晉朝廷的穩定。(..tw棉花糖小說網)
討論完華安都督益州諸軍事之後,司馬昱突然又想到一事,於是,連忙抱拳道:“太後,最近幾日,周刺史連續三次上書朝廷,以未能及時平定益州叛亂,並損兵折將,丟掉成都之事,請求罷去其益州刺史的職位,告老還鄉,言辭頗為懇切,太後打算如何處置。”
褚蒜子聞言,歎了口氣,輕聲道:“周刺史是我大晉的五朝元老,為我大晉立了不少功勞,就因為未能阻止益州叛亂,而革其職罷其官,哀家於心何忍。”
雖然沒有表態,但褚蒜子的意思是不願意罷免周撫益州刺史的職位,畢竟,周撫也算還是一員名將,而且,還是五朝元老,地位在整個大晉都是比較高的,隨意罷免周撫的職位,會讓一些老臣寒心,畢竟,誰能不犯點錯誤呢?
“太後,周刺史言辭懇切,臣下看得出來,他是真心想要高老還鄉了。”司馬昱解釋道。
“是啊!太後,周刺史年紀大了,在益州中了叛軍的奸計,隻怕無顏再回到益州了,太後何苦難為他呢?況且,作為一州刺史,僅一日便丟掉州城,若不略加懲戒,怎能警示後輩。”一名大臣正色說道。
褚蒜子猶豫了一下,輕聲道:“周刺史雖然一時不察,致使叛軍攻陷成都,但罷其刺史之位,是否太過了點,這樣豈不會讓朝中老臣寒心。”
蔡謨聞言,抱拳道:“太後於心不忍,可罷其刺史之位,調往京城擔任同一品級的閑職,這樣,既應了周刺史罷免益州刺史的請求,也不會讓朝中老臣寒心,更可以警示後人,可謂一舉三得。”
褚蒜子聞言,覺得很有道理,開口道:“蔡卿家言之有理,就按卿家所言,罷免周刺史益州刺史的職位,調往京城,任散騎常侍。”
“太後聖明。”蔡謨連忙恭維了一句,隨即問道:“太後,益州刺史罷免,新任益州刺史當立即上任,以協助華將軍管理益州之民生。”
“是啊!太後,華將軍已經兼任梁州刺史,益州刺史的位置,應該另選他人擔任。”一名大臣連忙說道。
褚蒜子思考了片刻,問道:“各位愛卿覺得,益州刺史當由何人擔任?”
司馬昱首先抱拳道:“太後,蜀中舊臣常璩,原為李勢朝廷的散騎常侍,深通益州民情,如今在京城任職,太後可讓其擔任益州刺史,如此,重用蜀人,當可大收蜀中民心,對我大晉大為有利。”
“常璩本為蜀中舊臣,放任其擔任益州刺史,會不會太冒險了。”一名大臣說出了心中的憂慮。
他的意思很明顯,那便是擔心常璩對大晉國不忠心,做出叛逆之事,畢竟,在華安所部北伐軍進攻成都的時候,常璩曾與華安私通書信,並暗中幫助華安奪取成都,這種有過叛逆前科的人才,難免會讓人懷疑。
司馬昱連忙解釋道:“不會,以本官這幾個月對常大人的了解,此人心中存有正念,毫無野心,絕不是陰謀叛變之輩。”
“太後,會稽王說的對,常璩是蜀中之人,我朝重用蜀中之人,將會大收蜀中民心,太後不必猶豫,可立即傳召常璩,並封其為益州刺史。”蔡謨抱拳說道。
見司馬昱和蔡謨都認為常璩可堪大任,褚蒜子自然也不反對,並立即派人前去傳喚常璩。
很快,常璩奉命來到太極殿,褚蒜子當麵封其為益州刺史,雖然是不領兵的單車刺史,地位低於華安的領兵刺史,但常璩仍受寵若驚,並連忙推辭了幾句。
見褚蒜子和司馬昱等大臣,執意讓其擔任此益州刺史的職位,便不再反對,並表示一定會效忠大晉,協助華安管理好益州。
常璩之所以最終接受朝廷任命的益州刺史職位,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因為,他本是蜀中之人,家鄉就在成都所在的蜀郡,而他的年紀也很大了,前往益州任職,對其來說,大有葉落歸根之意。
二是因為,盛情難卻,當朝太後和朝廷的多位重臣極力推薦自己,自己若是拒不配合,就太不識抬舉了。
三是因為任命的益州刺史職位是單車刺史,不需要領兵,對軍事完全不懂的他,隻需管理好益州的吏治和民生等問題就可以了,而這些都是其所擅長的,他有足夠的能力勝任此職位。
見常璩欣然接受了益州刺史的職位,褚蒜子便命其在京城歇息幾日,而後立即前往成都任職。
益州刺史的職位確定之後,考慮到益州發生叛亂,各種職位一定不足,褚蒜子更是命令輔政的司馬昱和蔡謨,從京城的官員中,挑選十幾名有能力、對大晉忠心耿耿的官員,跟隨常璩一同進入成都任職,以緩解益州官員的缺乏,同時起到監督常璩的作用。
司馬昱和蔡謨聞令,很快便在京城的官員中挑選出了,十幾名各方麵都合格的官員,並任命為蜀中的各種職位。
幾日後,新任的益州刺史常璩,帶著十幾名官員,和眾多的隨從,離開京城建康,向益州的成都方向進發。(未完待續。。)
就在桓溫籌措兵馬錢糧,準備率領部分兵力增援益州的時候,周撫潰敗的消息傳來,同時,趙國的豫州軍團也有異動,大有進攻荊州的趨勢。
桓溫審時度勢,決定暫且不去增援益州,以防止趙國的豫州軍團突襲荊州,畢竟,一旦荊州有失,大晉將會被懶腰切成兩段,從而首尾不能相連,荊州的戰略地位遠勝益州,桓溫必須保重舍輕,親自坐鎮荊州,以震懾蠢蠢欲動的趙國大軍。
見蔡謨提到桓溫的荊州軍團,對益州鞭長莫及,這名極力推薦桓溫的大臣,頓時啞口無言,但仍堅持另派他人都督益州諸軍事,以防備華安獨自掌握益州和梁州的廣大區域。
見臣下意見不和,皇太後褚蒜子看向會稽王司馬昱,輕聲問道:“關於都督益州諸軍事,皇叔有何意見。”
司馬昱連忙抱拳回道:“稟太後,臣下以為,桓駙馬鎮守荊州,責任極其重大,荊州失則大晉亡,為了全力守護荊州,益州之軍事必須委托他將都督,眼下益州叛亂還未平定,都督益州之將領,必須是通曉軍事的名將,方可勝任。”
司馬昱的回答並沒有指明都督益州軍事的將領,但卻要求是通曉軍事的名將,而且排除了桓溫,這麽表態。明擺著是暗示褚蒜子,應該將益州的軍事,交由華安都督,並責令華安徹底平定益州的叛亂。
褚蒜子聞言,點了點頭,她對華安是非常信任的,將益州的軍事交給華安,她很放心。
“既然皇叔也認為桓駙馬不適合都督荊州軍事,那哀家便準華將軍所請,正式任命其都督益州諸軍事。以盡快徹底的平定益州的叛亂。”褚蒜子終於下定了決心。
幾位反對華安都督益州的大臣。見蔡謨和司馬昱分析的合情合理,褚蒜子也已經拍板決定,便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
而蔡謨和司馬昱之所以要幫助華安,取得都督益州諸軍事的職位。並不是對華安有太多的好感。也不是為了個人私利。而是基於目前的實際情況,不得不做出的決定。
畢竟,益州的核心區域。距離桓溫的荊州軍主力駐地太遠了,一旦益州發生什麽變故,荊州軍主力根本來不及反應,而且,荊州是平原地區,隨時可能麵臨趙國主力大軍的入侵,桓溫足智多謀,隻要其親自鎮守荊州,便足以應對趙國的入侵,而一旦其率主力進入益州,則荊州這個大晉的核心區域,就有可能因為趙國的鐵騎突擊而失守,如此情況,後果將不堪設想。
而華安的北伐軍情況就不一樣了,梁州和益州本屬一體,隻是由於麵積太大,所以分割成兩個州而已,梁州最遠的漢中郡,距離成都的距離比荊州的襄陽、武昌近了好幾倍,由梁州增援成都極為便捷,而且,梁州與關中的趙軍隔著秦嶺,往來的道路極少,而且崎嶇難行,趙國主力大軍由這些小路進犯梁州,比由大路進犯荊州要困難的多,隻要華安派遣北伐軍堵住幾條小路的關口,趙國大軍便很難飛渡,因此,華安的主力大軍,無需時時刻刻的駐守漢中,便也可保梁州無虞。
其實,二人如此幫華安說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利用華安製衡桓溫,以維持二人之間的平衡,畢竟,荊州的土地和人口是梁州和益州的總和,若讓桓溫繼續都督益州,則桓溫掌控的實力是華安的好多倍,這樣不利於維持二人之間的平衡,一旦桓溫作亂,無人可製,而讓華安都督益州諸軍事,則可讓華安掌控的土地和人口與桓溫相近,二人都是大晉名將,如此一來,二人實力相當,互相牽製,有利於大晉朝廷的穩定。(..tw棉花糖小說網)
討論完華安都督益州諸軍事之後,司馬昱突然又想到一事,於是,連忙抱拳道:“太後,最近幾日,周刺史連續三次上書朝廷,以未能及時平定益州叛亂,並損兵折將,丟掉成都之事,請求罷去其益州刺史的職位,告老還鄉,言辭頗為懇切,太後打算如何處置。”
褚蒜子聞言,歎了口氣,輕聲道:“周刺史是我大晉的五朝元老,為我大晉立了不少功勞,就因為未能阻止益州叛亂,而革其職罷其官,哀家於心何忍。”
雖然沒有表態,但褚蒜子的意思是不願意罷免周撫益州刺史的職位,畢竟,周撫也算還是一員名將,而且,還是五朝元老,地位在整個大晉都是比較高的,隨意罷免周撫的職位,會讓一些老臣寒心,畢竟,誰能不犯點錯誤呢?
“太後,周刺史言辭懇切,臣下看得出來,他是真心想要高老還鄉了。”司馬昱解釋道。
“是啊!太後,周刺史年紀大了,在益州中了叛軍的奸計,隻怕無顏再回到益州了,太後何苦難為他呢?況且,作為一州刺史,僅一日便丟掉州城,若不略加懲戒,怎能警示後輩。”一名大臣正色說道。
褚蒜子猶豫了一下,輕聲道:“周刺史雖然一時不察,致使叛軍攻陷成都,但罷其刺史之位,是否太過了點,這樣豈不會讓朝中老臣寒心。”
蔡謨聞言,抱拳道:“太後於心不忍,可罷其刺史之位,調往京城擔任同一品級的閑職,這樣,既應了周刺史罷免益州刺史的請求,也不會讓朝中老臣寒心,更可以警示後人,可謂一舉三得。”
褚蒜子聞言,覺得很有道理,開口道:“蔡卿家言之有理,就按卿家所言,罷免周刺史益州刺史的職位,調往京城,任散騎常侍。”
“太後聖明。”蔡謨連忙恭維了一句,隨即問道:“太後,益州刺史罷免,新任益州刺史當立即上任,以協助華將軍管理益州之民生。”
“是啊!太後,華將軍已經兼任梁州刺史,益州刺史的位置,應該另選他人擔任。”一名大臣連忙說道。
褚蒜子思考了片刻,問道:“各位愛卿覺得,益州刺史當由何人擔任?”
司馬昱首先抱拳道:“太後,蜀中舊臣常璩,原為李勢朝廷的散騎常侍,深通益州民情,如今在京城任職,太後可讓其擔任益州刺史,如此,重用蜀人,當可大收蜀中民心,對我大晉大為有利。”
“常璩本為蜀中舊臣,放任其擔任益州刺史,會不會太冒險了。”一名大臣說出了心中的憂慮。
他的意思很明顯,那便是擔心常璩對大晉國不忠心,做出叛逆之事,畢竟,在華安所部北伐軍進攻成都的時候,常璩曾與華安私通書信,並暗中幫助華安奪取成都,這種有過叛逆前科的人才,難免會讓人懷疑。
司馬昱連忙解釋道:“不會,以本官這幾個月對常大人的了解,此人心中存有正念,毫無野心,絕不是陰謀叛變之輩。”
“太後,會稽王說的對,常璩是蜀中之人,我朝重用蜀中之人,將會大收蜀中民心,太後不必猶豫,可立即傳召常璩,並封其為益州刺史。”蔡謨抱拳說道。
見司馬昱和蔡謨都認為常璩可堪大任,褚蒜子自然也不反對,並立即派人前去傳喚常璩。
很快,常璩奉命來到太極殿,褚蒜子當麵封其為益州刺史,雖然是不領兵的單車刺史,地位低於華安的領兵刺史,但常璩仍受寵若驚,並連忙推辭了幾句。
見褚蒜子和司馬昱等大臣,執意讓其擔任此益州刺史的職位,便不再反對,並表示一定會效忠大晉,協助華安管理好益州。
常璩之所以最終接受朝廷任命的益州刺史職位,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因為,他本是蜀中之人,家鄉就在成都所在的蜀郡,而他的年紀也很大了,前往益州任職,對其來說,大有葉落歸根之意。
二是因為,盛情難卻,當朝太後和朝廷的多位重臣極力推薦自己,自己若是拒不配合,就太不識抬舉了。
三是因為任命的益州刺史職位是單車刺史,不需要領兵,對軍事完全不懂的他,隻需管理好益州的吏治和民生等問題就可以了,而這些都是其所擅長的,他有足夠的能力勝任此職位。
見常璩欣然接受了益州刺史的職位,褚蒜子便命其在京城歇息幾日,而後立即前往成都任職。
益州刺史的職位確定之後,考慮到益州發生叛亂,各種職位一定不足,褚蒜子更是命令輔政的司馬昱和蔡謨,從京城的官員中,挑選十幾名有能力、對大晉忠心耿耿的官員,跟隨常璩一同進入成都任職,以緩解益州官員的缺乏,同時起到監督常璩的作用。
司馬昱和蔡謨聞令,很快便在京城的官員中挑選出了,十幾名各方麵都合格的官員,並任命為蜀中的各種職位。
幾日後,新任的益州刺史常璩,帶著十幾名官員,和眾多的隨從,離開京城建康,向益州的成都方向進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