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領師父上了大路。在路餐風宿水,行罷多時,忽見有高山擋路,三藏勒馬停鞭道:“徒弟,前麵一山,必須仔細,恐有妖魔作耗,侵害我們。”
行者道:“馬前但有我們三人,怕什麽妖魔?”因此,長老安心前進。隻見那座山,真是好山:高山峻極,大勢崢嶸。根接昆侖,頂摩霄漢。白鶴棲檜柏,玄猿掛藤蘿。日映晴林,迭迭千條紅霧;風生陰壑,飄飄萬道彩雲。幽鳥亂啼青竹裏,錦雞齊鬥野花間。隻見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凜凜放毫光;萬歲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氣。崖前草秀,嶺上梅香。荊棘密森森,芝蘭清淡淡。深林鷹鳳聚千禽,古洞麒麟轄萬獸。澗水曲曲彎彎;峰巒重重迭迭。綠的槐,斑的竹,青的鬆,依依千載鬥穠華;白的李、紅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爭豔麗。龍吟虎嘯,鶴舞猿啼。麋鹿從花出,青鸞對日鳴。仙山真福地,蓬萊好閬苑。花開花謝山頭景,雲去雲來嶺上峰。
三藏在馬上歡喜道:“徒弟,我一向西來,經曆許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險峻之處,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遠路,我們好整肅端嚴見世尊。”
大聖笑道:“早哩!早哩!不得到哩!”
沙僧道:“師兄,我們到雷音有多少遠?”
行者道:“十萬八千裏,十停中還不曾走了一停。”
八戒道:“哥啊,要走幾年才得到?”
行者道:“這些路,若論二位賢弟,便十來日也可到;若論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還見日色;若論師父走,莫想!莫想!”
唐僧道:“悟空,你說得幾時方可到?”
行者道:“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隻要你見性誌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沙僧道:“師兄,此間雖不是雷音,觀此景致,必有個好人居止。”
行者道:“此言卻當。這裏決無邪祟,一定是個聖僧仙輩之鄉,我們遊玩慢行。”
四人在山中遊玩,忽抬頭見那鬆篁一簇,樓閣數層。唐僧道:“悟空,你看那裏是什麽去處?”
行者看了道:“那所在,不是寺院,定是觀宇。我們走動些,到那裏方知究竟。”不一時,來於門首觀看,見那鬆坡冷淡,竹徑清幽。往來白鶴送浮雲,上下猿猴時獻果。那門前池寬樹影長,石裂苔花破。宮殿森羅紫極高,樓台縹緲丹霞墮。真個是福地靈區,蓬萊雲洞。清虛人事少,寂靜道心生。青鳥每傳王母信,紫鸞常寄老君經。巍巍道德之風,漠漠神仙之宅。
三藏離鞍下馬,又見那山門左邊有一通碑,碑上有十個大字,乃是“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長老道:“徒弟,真個是一座觀宇。”
沙僧道:“師父,觀此景鮮明,觀裏必有好人居住。我們進去看看,若行滿東回,此間也是一景。”
行者道:“說得好。”遂都一齊進去,又見那二門上有一對春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大聖笑道:“這道士說大話唬人。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在那太上老君門前,也不曾見有此話說。”
八戒道:“且莫管他,進去進去,或者這道士有些德行,也未可知。”及至二層門裏,隻見那裏麵急急忙忙,走出兩個童子來。看他們打扮:身穿道服,骨清神爽,容顏俊俏,豐采異常,體態勻稱。頂結丫髻短發鬅,羽衣偏是袖飄風。環絛緊束龍頭結,芒履輕纏蠶口絨。那童子控背躬身,出來迎接,通報了名姓,原來是那清風、明月二仙童,對唐僧道:“老師父,失迎,請坐。”
長老歡喜,遂與二童子上了正殿觀看。原來是向南的五間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那仙童推開格子,請唐僧入殿,隻見那壁中間掛著五彩裝成的“天地”二大字,設一張朱紅雕漆的香幾,幾上有一副黃金爐瓶,爐邊有方便整香。
唐僧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爐,三匝禮拜,拜畢回頭道:“仙童,你五莊觀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養三
清、四帝、羅天諸宰,隻將天地二字侍奉香火?”
童子笑道:“不瞞老師說,這兩個字,上頭的,禮上還當;下邊的,還受不得我們的香火。是家師父諂佞出來的。”
三藏道:“何為諂佞?”
童子道:“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那行者聞聽,就笑得打跌,八戒道:“哥啊,你笑怎的?”
行者道:“隻講老孫會搗鬼,原來這道童會捆風!”
三藏道:“令師何在?”
童子道:“家師元始天尊降簡請到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
行者聞聽,忍不住喝了一聲道:“這個臊道童!人也不認得,你在那個麵前搗鬼,扯什麽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什麽!”
三藏見他發怒,恐怕那童子回言,鬥起禍來,便道:“悟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了方情。常言道,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既是不在,攪擾他做甚?你去山門前放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糧,借他鍋灶,做頓飯吃,待臨行,送他幾文柴錢便罷了。各依執事,讓我在此歇息歇息,飯畢就行。”他三人各依執事而去。
那明月、清風二童子又上前道:“啟問老師可是大唐往西天取經的唐三藏?”
長老回禮道:“貧僧就是,仙童為何知我賤名?”
童子道:“我師臨行,曾吩咐教弟子遠接。不期車駕來促,有失迎接。老師請坐,待弟子辦茶來奉。”
三藏道:“不敢。”那明月急轉本房,取一杯香茶,獻與長老。茶畢,清風道:“兄弟,不可違了師命,我和你去取果子來。”
未久,二童至前殿奉獻道:“唐師父,我五莊觀土僻山荒,無物可奉,土儀素果二枚,權為解渴。”
那長老見了,戰戰兢兢,遠離三尺道:“善哉!善哉!今歲倒也年豐時稔,怎麽這觀裏作荒吃人?這個是三朝未滿的孩童,為何給我解渴?”
明月上前道:“老師,此物叫做人參果,吃一個也不妨。”
三藏道:“胡說!胡說!他那父母懷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才生下未及三日,怎麽就把他拿來當果子?”
清風道:“真是樹上結的。”
長老道:“亂談!亂談!樹上又會結出人來?拿過去,不當人子!”那兩個童子,見千推萬阻不吃,隻得拿著盤子,轉回本房。那果子卻也蹺蹊,久放不得,若放多時即僵了,不中吃。二人到於房中,一家一個,坐在床邊上,隻顧吃起來。
大聖牽馬拴在槐樹上,正徑直往後走,卻見那呆子用手亂招道:“這裏來!這裏來!”大聖轉身到於廚聲門首道:“呆子,你嚷什麽?想是飯不夠吃,且讓老和尚吃飽,我們前邊大人家,再化吃去吧。”
八戒道:“你進來,不是飯少。這觀裏有一件寶貝,你可曉得?”
大聖道:“什麽寶貝?”八戒笑道:“說與你,你不曾見;拿給你,你不認得。”
大聖道:“這呆子笑話我老孫。老孫五百年前,因訪仙道時,也曾雲遊在海角天涯,那般不曾見?”
八戒道:“哥啊,人參果你曾見過麽?”
大聖驚道:“這個真不曾見過。但隻常聞聽人說,人參果乃是草還丹,人吃了極能延壽。如今哪裏有得?”
八戒道:“他這裏有。那童子拿兩個與師父吃,那老和尚不認得,道是三朝未滿的孩兒,不曾敢吃。那童子老大無賴,師父既不吃,便該讓我們,他就瞞著我們,才自在這隔壁房裏,一家一個,啯啅啯啅的吃了出去,就急得我口裏水泱。怎麽得一個兒嚐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園子裏偷幾個來嚐嚐,如何?”
大聖道:“這個容易,老孫去手到擒來。”急忙抽身,往前就走,八戒一把扯住道:“哥啊,我聽得他在這房裏說,要拿什麽金擊子去打哩。須是
幹得停當,不可走露風聲。”
大聖道:“我曉得,我曉得。”
那大聖使一個隱身法,閃進道房看時,原來那兩個道童,吃了果子,上殿與唐僧說話,不在房裏。行者四下裏觀看,看有什麽金擊子,但隻見窗欞上掛著一條赤金:有二尺長短,有指頭粗細;底下是一個蒜疙疸的頭子;上邊有眼,係著一根綠絨繩兒。他道:“想必就是此物叫做金擊子。”
他卻取下來,出了道房,徑入後邊去,推開兩扇門,抬頭觀看,呀!卻是一座花園!但見:朱欄寶檻,曲砌峰山。奇花與麗日爭妍,翠竹共青天鬥碧。流杯亭外,一彎綠柳似拖煙;賞月台前,數簇喬鬆如潑靛。紅拂拂,錦巢榴;綠依依,繡墩草。青茸茸,碧砂蘭;攸蕩蕩,臨溪水。丹桂映金井梧桐,錦槐傍朱欄玉砌。有或紅或白千葉桃,有或香或黃九秋菊。荼蘼架,映著牡丹亭;木槿台,相連芍藥圃。看不盡傲霜君子竹,欺雪大夫鬆。更有那鶴莊鹿宅,方沼圓池;泉流碎玉,地萼堆金。朔風觸綻梅花白,春來點破海棠紅。誠所謂人間第一仙景,西方魁首花叢。
那大聖觀看不盡,又見一層門,推開看處,卻是一座菜園:布種四時蔬菜,菠芹莙薘薑苔。筍薯瓜瓠茭白,蔥蒜芫荽韭薤。窩蕖童蒿苦蕒,葫蘆茄子須栽。蔓菁蘿卜羊頭埋,紅莧青菘紫芥。
大聖笑道:“他也是個自種自吃的道士。”走過菜園,又見一層門。推開看,隻見那正中間有根大樹,真個是青枝馥鬱,綠葉陰森,那葉兒卻似芭蕉模樣,直上去有千尺餘高,根下有七八丈圍圓。大聖倚在樹下往上一看,隻見向南的枝上,露出一個人參果,真個象孩兒一般。原來尾間上是個扢蒂,看他釘在枝頭,手腳亂動,點頭晃腦,風過處似乎有聲。大聖歡喜不盡,暗自誇稱道:“好東西呀!果然罕見!果然罕見!”他倚著樹,嗖的一聲,竄將上去。
猴子原來第一會爬樹偷果子。他把金擊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撲的落將下來。他也隨跳下來跟尋,寂然不見,四下裏草中找尋,更無蹤影。大聖道:“蹺蹊!蹺蹊!想是有腳的會走,就走也跳不出牆去。我知道了,想是花園中土地不許老孫偷他果子,他收了去。”他就撚著訣,念一口“唵”字咒,拘得那花園土地前來,對大聖施禮道:“大聖,呼喚小神,有何吩咐?”
大聖道:“你不知老孫是蓋天下有名的賊頭。我當年偷蟠桃、盜禦酒、竊靈丹,也不曾有人敢與我分用,怎麽今日偷他一個果子,你就抽了我的頭分去了!這果子是樹上結的,空中過鳥也該有分,老孫就吃他一個,有何大害?怎麽剛打下來,你就撈了去?”
土地道:“大聖,錯怪了小神。這寶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個鬼仙,怎麽敢拿去?就是聞也無福聞聞。”
大聖道:“你既不曾拿去,如何打下來就不見了?”
土地道:“大聖隻知這寶貝延壽,更不知他的出處哩。”
大聖道:“有何出處?”土地道:“這寶貝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頭一萬年,隻結得三十個。有緣的,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卻是隻與五行相畏。”
大聖道:“怎麽叫做與五行相畏?”
土地道:“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時必用金器,方得下來。打下來,卻將盤兒用絲帕襯墊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壽。吃他須用磁器,清水化開食用,遇火即焦而無用。因遇土而入,大聖方才打落地上,他即鑽下土去了。這個土有四萬七千年,就是鋼鑽鑽他也鑽不動些須,比生鐵也還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長生。大聖不信時,可把這地下打打兒看。”大聖即掣金箍棒築了一下,響一聲迸起棒來,土上更無痕跡。
大聖道:“果然!果然!我這棍,打石頭如粉碎,撞生鐵也有痕,怎麽這一下打不傷些?這等說,我卻錯怪了你了,你回去吧。”那土地即回本廟去了。
行者道:“馬前但有我們三人,怕什麽妖魔?”因此,長老安心前進。隻見那座山,真是好山:高山峻極,大勢崢嶸。根接昆侖,頂摩霄漢。白鶴棲檜柏,玄猿掛藤蘿。日映晴林,迭迭千條紅霧;風生陰壑,飄飄萬道彩雲。幽鳥亂啼青竹裏,錦雞齊鬥野花間。隻見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凜凜放毫光;萬歲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氣。崖前草秀,嶺上梅香。荊棘密森森,芝蘭清淡淡。深林鷹鳳聚千禽,古洞麒麟轄萬獸。澗水曲曲彎彎;峰巒重重迭迭。綠的槐,斑的竹,青的鬆,依依千載鬥穠華;白的李、紅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爭豔麗。龍吟虎嘯,鶴舞猿啼。麋鹿從花出,青鸞對日鳴。仙山真福地,蓬萊好閬苑。花開花謝山頭景,雲去雲來嶺上峰。
三藏在馬上歡喜道:“徒弟,我一向西來,經曆許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險峻之處,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遠路,我們好整肅端嚴見世尊。”
大聖笑道:“早哩!早哩!不得到哩!”
沙僧道:“師兄,我們到雷音有多少遠?”
行者道:“十萬八千裏,十停中還不曾走了一停。”
八戒道:“哥啊,要走幾年才得到?”
行者道:“這些路,若論二位賢弟,便十來日也可到;若論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還見日色;若論師父走,莫想!莫想!”
唐僧道:“悟空,你說得幾時方可到?”
行者道:“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隻要你見性誌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沙僧道:“師兄,此間雖不是雷音,觀此景致,必有個好人居止。”
行者道:“此言卻當。這裏決無邪祟,一定是個聖僧仙輩之鄉,我們遊玩慢行。”
四人在山中遊玩,忽抬頭見那鬆篁一簇,樓閣數層。唐僧道:“悟空,你看那裏是什麽去處?”
行者看了道:“那所在,不是寺院,定是觀宇。我們走動些,到那裏方知究竟。”不一時,來於門首觀看,見那鬆坡冷淡,竹徑清幽。往來白鶴送浮雲,上下猿猴時獻果。那門前池寬樹影長,石裂苔花破。宮殿森羅紫極高,樓台縹緲丹霞墮。真個是福地靈區,蓬萊雲洞。清虛人事少,寂靜道心生。青鳥每傳王母信,紫鸞常寄老君經。巍巍道德之風,漠漠神仙之宅。
三藏離鞍下馬,又見那山門左邊有一通碑,碑上有十個大字,乃是“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長老道:“徒弟,真個是一座觀宇。”
沙僧道:“師父,觀此景鮮明,觀裏必有好人居住。我們進去看看,若行滿東回,此間也是一景。”
行者道:“說得好。”遂都一齊進去,又見那二門上有一對春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大聖笑道:“這道士說大話唬人。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在那太上老君門前,也不曾見有此話說。”
八戒道:“且莫管他,進去進去,或者這道士有些德行,也未可知。”及至二層門裏,隻見那裏麵急急忙忙,走出兩個童子來。看他們打扮:身穿道服,骨清神爽,容顏俊俏,豐采異常,體態勻稱。頂結丫髻短發鬅,羽衣偏是袖飄風。環絛緊束龍頭結,芒履輕纏蠶口絨。那童子控背躬身,出來迎接,通報了名姓,原來是那清風、明月二仙童,對唐僧道:“老師父,失迎,請坐。”
長老歡喜,遂與二童子上了正殿觀看。原來是向南的五間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那仙童推開格子,請唐僧入殿,隻見那壁中間掛著五彩裝成的“天地”二大字,設一張朱紅雕漆的香幾,幾上有一副黃金爐瓶,爐邊有方便整香。
唐僧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爐,三匝禮拜,拜畢回頭道:“仙童,你五莊觀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養三
清、四帝、羅天諸宰,隻將天地二字侍奉香火?”
童子笑道:“不瞞老師說,這兩個字,上頭的,禮上還當;下邊的,還受不得我們的香火。是家師父諂佞出來的。”
三藏道:“何為諂佞?”
童子道:“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那行者聞聽,就笑得打跌,八戒道:“哥啊,你笑怎的?”
行者道:“隻講老孫會搗鬼,原來這道童會捆風!”
三藏道:“令師何在?”
童子道:“家師元始天尊降簡請到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
行者聞聽,忍不住喝了一聲道:“這個臊道童!人也不認得,你在那個麵前搗鬼,扯什麽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什麽!”
三藏見他發怒,恐怕那童子回言,鬥起禍來,便道:“悟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了方情。常言道,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既是不在,攪擾他做甚?你去山門前放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糧,借他鍋灶,做頓飯吃,待臨行,送他幾文柴錢便罷了。各依執事,讓我在此歇息歇息,飯畢就行。”他三人各依執事而去。
那明月、清風二童子又上前道:“啟問老師可是大唐往西天取經的唐三藏?”
長老回禮道:“貧僧就是,仙童為何知我賤名?”
童子道:“我師臨行,曾吩咐教弟子遠接。不期車駕來促,有失迎接。老師請坐,待弟子辦茶來奉。”
三藏道:“不敢。”那明月急轉本房,取一杯香茶,獻與長老。茶畢,清風道:“兄弟,不可違了師命,我和你去取果子來。”
未久,二童至前殿奉獻道:“唐師父,我五莊觀土僻山荒,無物可奉,土儀素果二枚,權為解渴。”
那長老見了,戰戰兢兢,遠離三尺道:“善哉!善哉!今歲倒也年豐時稔,怎麽這觀裏作荒吃人?這個是三朝未滿的孩童,為何給我解渴?”
明月上前道:“老師,此物叫做人參果,吃一個也不妨。”
三藏道:“胡說!胡說!他那父母懷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才生下未及三日,怎麽就把他拿來當果子?”
清風道:“真是樹上結的。”
長老道:“亂談!亂談!樹上又會結出人來?拿過去,不當人子!”那兩個童子,見千推萬阻不吃,隻得拿著盤子,轉回本房。那果子卻也蹺蹊,久放不得,若放多時即僵了,不中吃。二人到於房中,一家一個,坐在床邊上,隻顧吃起來。
大聖牽馬拴在槐樹上,正徑直往後走,卻見那呆子用手亂招道:“這裏來!這裏來!”大聖轉身到於廚聲門首道:“呆子,你嚷什麽?想是飯不夠吃,且讓老和尚吃飽,我們前邊大人家,再化吃去吧。”
八戒道:“你進來,不是飯少。這觀裏有一件寶貝,你可曉得?”
大聖道:“什麽寶貝?”八戒笑道:“說與你,你不曾見;拿給你,你不認得。”
大聖道:“這呆子笑話我老孫。老孫五百年前,因訪仙道時,也曾雲遊在海角天涯,那般不曾見?”
八戒道:“哥啊,人參果你曾見過麽?”
大聖驚道:“這個真不曾見過。但隻常聞聽人說,人參果乃是草還丹,人吃了極能延壽。如今哪裏有得?”
八戒道:“他這裏有。那童子拿兩個與師父吃,那老和尚不認得,道是三朝未滿的孩兒,不曾敢吃。那童子老大無賴,師父既不吃,便該讓我們,他就瞞著我們,才自在這隔壁房裏,一家一個,啯啅啯啅的吃了出去,就急得我口裏水泱。怎麽得一個兒嚐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園子裏偷幾個來嚐嚐,如何?”
大聖道:“這個容易,老孫去手到擒來。”急忙抽身,往前就走,八戒一把扯住道:“哥啊,我聽得他在這房裏說,要拿什麽金擊子去打哩。須是
幹得停當,不可走露風聲。”
大聖道:“我曉得,我曉得。”
那大聖使一個隱身法,閃進道房看時,原來那兩個道童,吃了果子,上殿與唐僧說話,不在房裏。行者四下裏觀看,看有什麽金擊子,但隻見窗欞上掛著一條赤金:有二尺長短,有指頭粗細;底下是一個蒜疙疸的頭子;上邊有眼,係著一根綠絨繩兒。他道:“想必就是此物叫做金擊子。”
他卻取下來,出了道房,徑入後邊去,推開兩扇門,抬頭觀看,呀!卻是一座花園!但見:朱欄寶檻,曲砌峰山。奇花與麗日爭妍,翠竹共青天鬥碧。流杯亭外,一彎綠柳似拖煙;賞月台前,數簇喬鬆如潑靛。紅拂拂,錦巢榴;綠依依,繡墩草。青茸茸,碧砂蘭;攸蕩蕩,臨溪水。丹桂映金井梧桐,錦槐傍朱欄玉砌。有或紅或白千葉桃,有或香或黃九秋菊。荼蘼架,映著牡丹亭;木槿台,相連芍藥圃。看不盡傲霜君子竹,欺雪大夫鬆。更有那鶴莊鹿宅,方沼圓池;泉流碎玉,地萼堆金。朔風觸綻梅花白,春來點破海棠紅。誠所謂人間第一仙景,西方魁首花叢。
那大聖觀看不盡,又見一層門,推開看處,卻是一座菜園:布種四時蔬菜,菠芹莙薘薑苔。筍薯瓜瓠茭白,蔥蒜芫荽韭薤。窩蕖童蒿苦蕒,葫蘆茄子須栽。蔓菁蘿卜羊頭埋,紅莧青菘紫芥。
大聖笑道:“他也是個自種自吃的道士。”走過菜園,又見一層門。推開看,隻見那正中間有根大樹,真個是青枝馥鬱,綠葉陰森,那葉兒卻似芭蕉模樣,直上去有千尺餘高,根下有七八丈圍圓。大聖倚在樹下往上一看,隻見向南的枝上,露出一個人參果,真個象孩兒一般。原來尾間上是個扢蒂,看他釘在枝頭,手腳亂動,點頭晃腦,風過處似乎有聲。大聖歡喜不盡,暗自誇稱道:“好東西呀!果然罕見!果然罕見!”他倚著樹,嗖的一聲,竄將上去。
猴子原來第一會爬樹偷果子。他把金擊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撲的落將下來。他也隨跳下來跟尋,寂然不見,四下裏草中找尋,更無蹤影。大聖道:“蹺蹊!蹺蹊!想是有腳的會走,就走也跳不出牆去。我知道了,想是花園中土地不許老孫偷他果子,他收了去。”他就撚著訣,念一口“唵”字咒,拘得那花園土地前來,對大聖施禮道:“大聖,呼喚小神,有何吩咐?”
大聖道:“你不知老孫是蓋天下有名的賊頭。我當年偷蟠桃、盜禦酒、竊靈丹,也不曾有人敢與我分用,怎麽今日偷他一個果子,你就抽了我的頭分去了!這果子是樹上結的,空中過鳥也該有分,老孫就吃他一個,有何大害?怎麽剛打下來,你就撈了去?”
土地道:“大聖,錯怪了小神。這寶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個鬼仙,怎麽敢拿去?就是聞也無福聞聞。”
大聖道:“你既不曾拿去,如何打下來就不見了?”
土地道:“大聖隻知這寶貝延壽,更不知他的出處哩。”
大聖道:“有何出處?”土地道:“這寶貝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頭一萬年,隻結得三十個。有緣的,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卻是隻與五行相畏。”
大聖道:“怎麽叫做與五行相畏?”
土地道:“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時必用金器,方得下來。打下來,卻將盤兒用絲帕襯墊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壽。吃他須用磁器,清水化開食用,遇火即焦而無用。因遇土而入,大聖方才打落地上,他即鑽下土去了。這個土有四萬七千年,就是鋼鑽鑽他也鑽不動些須,比生鐵也還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長生。大聖不信時,可把這地下打打兒看。”大聖即掣金箍棒築了一下,響一聲迸起棒來,土上更無痕跡。
大聖道:“果然!果然!我這棍,打石頭如粉碎,撞生鐵也有痕,怎麽這一下打不傷些?這等說,我卻錯怪了你了,你回去吧。”那土地即回本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