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軍一路綠化一路進軍,到的西軍附近,糧食剛好即將耗盡,就對必然能發現的西軍出來的巡邏偵察斥侯命令說:我們不是來打你們的。回去報告你們領導,立即供應給我軍xxx石糧,不然,你們就得成為我軍不得不攻搶的目標。到那時,你西軍殘部就是我大理的必殺死敵.......
大理軍的強勢蠻橫深深刺激了西軍各殘部。
有將領大罵:囂張什麽?狗一樣的東西,依仗海盜凶威苟且活著,當自己也是個人物了......
有的怒喝:真當咱們怕他們嗎?以為我西軍殘破就沒人沒實力了?.......
有的憤怒大叫:他們肯定是沒糧了。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殺了他們奪了戰馬。有了戰馬,我們還用再怕什麽.......
亂哄哄各種叫囂都有,但就象朝廷一樣叫喚來叫喚去,最終仍是萎縮老實了,而且很快。
被海盜國拋棄在這的這些西軍官員如果不爛如果是那麽的有種,也不至於幾十年了也奈何不了小小西夏政權。整體上論就是群隻為權勢富貴私利的腐敗武夫官油子,有打仗經驗和一定的能力卻無骨......和他們憤恨的士大夫一樣極會觀風向、明哲保身,趨炎附勢,哪有真正的血性........
叫囂得累了完事了後,立即就有人聰明有謀說:這是個機會啊。何不趁機交好大理軍,讓大理國滿意?咱們也能混成大理官,帶著部下軍民去,有勢力有富貴,就不用困在這活受罪了......
這個說法立即得到了太多官員的讚同甚至高呼叫好,特麽的轉眼就忘了剛才還大罵呢......
此時,姚古部已從熙州遷到渭州。劉延慶部在原州臨涇城。種師中部在慶州。劉仲武部在環州。折可求從府州退到延安府。五部紮堆抱團求生。
姚古和依賴的助手王厚,還有大將焦安節、朱定國;劉延慶和寶貝兒子劉光世,還有劉仲武部等主要領導都快馬去了種師中這商量怎麽辦。種師中年紀最老,威望最大。
一番緊急商討後,結果自然是給大理軍供上糧食。
種師中、劉仲武、王厚等留在這本就是為了執行趙嶽的計劃,對所謂的大理軍此次所謂的西進到底為的什麽都心中有數,不積極卻也不會反對供應糧食。
其他人是不敢招惹有海盜撐腰的大理國,而且幻想著趁機投了去。劉光世、焦安節、朱定國等抗金怕死重將尤其叫喚得歡,大力主張就此和大理拉上關係,怎麽也能開啟點交情......
退路啊。
再說了,大理軍要求的糧食也不算多。拿出去了也不至於形成西軍饑荒.....秋糧也很快......
糧食由這四部先湊齊迅速出了。
折可求部在北邊的延安,離得較遠,送糧趕不及,應出的那部分先由這四部代交了,以後給四部補上。五部之間就是這麽既聯盟又權勢利益高度獨立各顧各的。這是必然的。
大理軍很滿意? 也果然言而有信,帶著糧很快走了,繼續西進? 出了陝西進入寧夏? 卻一路不再搞綠化? 很快又到了遼皇的地盤,又向嚇得要死的遼皇勒索,補足了糧食繼續西進。
遼皇這才鬆口氣.......
耶律延僖還以為是海盜國要收拾他呢? 豈能不怕?
此時? 回鶻地西遼駐軍已經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再過幾天就押著百姓撤回西域老巢了。夏糧收了,秋收的糧卻一點兒沒種,拋棄這的決心已成定局? 之前不走是再等等? 等些東遼契丹人能再來? 也是消耗消耗高產玉米土豆等造成的太多夏糧? 減輕運不走和撤退路上的困難和負擔。
還有個極重要的原因是天氣。
大西北戈壁荒漠? 氣候殘酷? 盛夏時節若是撤退,白天能活活熱死曬死人,晚上又冷得慌,若是再遇上連綿風雨,那不是解暑的美事? 而是恐怖災難? 路會泥濘無邊陷在荒漠中病倒......
此時? 遼皇部與河西西遼部也正處在對峙狀態。
遼皇以重兵嚴控治下契丹人西逃投了西遼? 毀了他的統治根基。
西遼軍也在嚴防遼皇仗著兵力多打突襲殺來搶掠人口、財富,和遼皇那沒有的也是最想要的羊雞弩馬等牲口以及戰馬。
另外,駐守這的西遼大將還算計著在回鶻百姓撤離後? 以遼皇隻有步軍的能力無法再搶掠威脅到這砦百姓時,伺機再殺回來突襲遼皇部,硬搶遼皇治下的契丹人口。反正,西遼半點兒不缺戰馬,而且是東西方的優良戰馬都有。他們這些駐紮在這的兵力是全騎兵,有三萬之眾,快速奔襲回來很容易。為此,他們還專門組建了五萬回鶻兵充當步兵用,到時用於押解強遷的契丹人西行。這些步兵會潛藏在山林裏,等馬軍回來後一並打突襲強卷......
至於遼皇失去本族契丹人口基礎會坐不穩統治寶座,甚至會在衝突中死掉,西遼將不在乎。
在西遼和東遼太多人眼裏,遼皇耶律延禧荒唐廢物玩殘了遼國,屬於罪大惡極早該死了。對東遼人來說,若不是當初遼皇逃得快,得以躲到寧夏那邊去了,他們會把遼皇撕成碎片才解恨。耶律延禧卻還在他喜愛的馬屁精蕭奉先、蕭德裏底等佞臣哄騙下還在天真幻想著聖威回歸東遼。
西遼軍組建回骶軍,這很容易。
當初吞並這時,原回鶻貴族或其它統治者、民族主義者危險分子,還有老弱病殘回鶻民,要麽在戰爭中清理殺死了,要麽就是被挑出來全趕走了,押去丟給東遼當奴隸或炮灰用,死在殘酷的路上或命大能去了東部。現在的回鶻這全是青壯男女及孩子。不象傳統那樣殺掉車輪高以上的不能幹活卻會成長為危險的孩子,是西遼獨立了,需要持續壯大人口,也需要保留這些孩子,減少其父母及族人的對抗情緒,不再是遼國過去那樣搞減丁政策削弱契丹族以外的各族人口勢力。
西遼軍防範和想算計遼皇,又有戰馬便利,派了大量騎兵斥侯遠近監控和刺探遼皇部,這使得他們能及時發現突然從遙遠東部奔這來的大理軍。大理軍也沒想防著被發覺,大搖大擺.......
西遼在這的主官和大將們得報,不禁大吃一驚,也很不解,大理騎兵?到這來幹什麽?
同時也得報,遼皇軍竟然撤走了,迅速全撤了,縮回了本部。
這讓西遼官員們越發遲疑不定,感覺不好。
不論怎樣,立即做好迎戰準備是最正確的選擇。
為防止大理軍闖進來燒殺搶掠奪走或毀掉撤退的一切物資和準備,西遼這的領導決定決戰於外,主將統領三萬由契丹人與其它西域雜族蠻子勇士組成的凶悍騎兵,帶著五萬回鶻步軍迎戰。
雙方相遇於一處平坦遼闊的荒原上,利於馬戰。
即使麵對兩倍於己的大理全騎兵大軍,西遼軍也根本沒把其放在眼裏。
他們可不是遼皇或東遼那邊的遼軍那麽不堪。他們是震懾西域的凶悍契丹人精銳騎兵或根本不怕死的高大強壯驍勇善戰西域雜族猛士野人。在西域,最惡劣殘酷的戰爭也打過,無所畏懼。何況,論總兵力也是八萬,而且還可以更多,天時地利人和,都是他們占優勢,而大理軍遠來疲憊,或還有水土不服、糧草無繼等等困擾.......
雙方一個成心來殺,一個成心反殺,沒什麽好說的,略一喊著交流了情況,確定確實是敵人,立即就開戰。西遼主將獰笑一聲:有海盜國撐腰又怎麽的?還能威脅到我西域去?
殺——
沒有試探,西遼一上來就全軍進攻,騎兵當先。要以西遼精良的戰馬和野蠻善戰優勢一舉打垮大理軍,不給大理軍休整喘息的機會。
萬馬奔騰,刹那間似乎天地都在打鼓打雷,震得耳朵都聾了,蕩起的幹燥塵土彌漫到半空成了濃厚煙塵,模糊了遼軍的視線,後邊的騎兵看不清什麽,隻悶頭跟著前鋒猛衝過去廝殺就得。
大理軍卻竟然不趕緊也跑起來提高衝撞迎戰能力,竟然步軍大陣一樣不動了。
前鋒遼軍詫異又越發獰笑:這是被嚇住了。沒見過這西北騎兵大戰的陣式吧?.......死吧你......
進入四百米,三百五十米,三百.......遼軍咆哮著揚起了戰刀準備接戰,就在這時突然,啪——,一聲奇怪的響聲,遼軍前鋒大將的醜陋大腦袋猛一揚,異常雄壯的身子也一顫,眉心部位出現個指頭粗的窟窿,一聲沒吭轟隆栽下馬,轉瞬被遼騎踩成........
隨即,噠噠噠........的奇怪響聲密集響起。大理前鋒軍那竟然噴出了一片火舌.......凶猛無敵又自信的西遼騎兵猛士在火舌噴射中一片片落馬,前鋒眨眼陷入混亂偶有慘叫,後邊的遼軍被塵土阻礙了視線,看不清前邊怎麽了,驚駭中卻還是保持猛衝,然後接著一片片詭異地落馬........
這是現代突擊步槍武器在東方大陸戰爭中的第一次出現,僅僅三千人分左中右三個方向的連續射擊,在短短十幾分鍾內就掃射掉了近兩萬人的這時代可稱是最強大的冷兵器騎兵團之一。
排在突擊槍騎兵後邊在馬上坐著不動看光景的六萬原宋禁軍騎兵,全都看呆了........
他們在大散關整訓時就見到過這種大理國新武器的可怕遠殺能力,但隻見過單發射擊,沒見過全自動狀態的連續射擊,更沒見過大量人的一齊開火。他們知道其可怕無敵,這不是自己強勇凶悍狡詐就能對付的,所以格外很老實聽話,即便此次隻區區三千這樣的大理兵帶著(押著)他們出征遭大罪了,也不敢耍性子胡來。當然,也是顧慮胡來爽一把就把自己爽絕路了。
在荒涼無人甚至也無大動物的西北,若是他們敢鬧事甚至反叛,絕了剛幸運獲得的大理新軍身份,就會淪落成荒原野人饑民,宋國回不去了。投西軍殘部?他們不願意去那困著遭罪最終難逃滅亡。投遼皇?自然更不願意去當奴隸炮灰,生不如死,甚至被欺騙著殺死奪走了戰馬。至於回鶻地的西遼,他們根本不知道河西走廊還有這個勢力。就算知道了也照樣不會投靠.......
現在親眼目睹三千大理軍一齊開火的可怕殺傷速度,禁軍們咋舌,不禁慶幸自己老實聽話。
這尼媽的若是自己在路上犯渾成了大理軍鎮壓甚至剿滅的對象,噝——,還是別想了......
太特麽瘮人了,真能活活嚇死人......
西遼軍主將也已稀裏糊塗死在掃射中。後部幸運還沒遭遇射擊的幾個將領嚇得馬都快騎不住了,馬也是受驚了亂叫亂跳不聽指揮.......直到這時候,這幾個將官以及遼軍才懂了大理軍為什麽不動、為什麽呈三麵包圍之勢。原以為是大理騎兵太無知不懂騎戰精髓妄圖以兵力優勢三麵夾擊取勝,誰知夾擊是事實,卻不是自己想像的那種衝殺........然而,此時明白了卻已經晚了。
大理那三千突擊槍騎兵的戰馬都是專門訓練出來的,習慣了射擊,並不驚慌。六萬禁軍的戰馬沒經過這種訓練,卻都事先堵著耳朵甚至蒙遮著眼,到底是宋朝廷訓練出來的戰馬,不那麽容易受驚,而且也受過鞭炮火響驚嚇訓練,為了戰爭中避免火藥武器驚馬,所以也能安穩。
遼軍的馬就不行了,即使經過了鞭炮驚嚇訓練也架不住突擊步槍大麵積開火的可怕,又有主人死了掉下去了的驚嚇,遼軍戰馬受驚了亂踢亂叫亂跑,自然不敢衝向大理軍,向別處散,被等在外圍的禁軍騎兵收走了。
突擊槍騎兵三麵壓縮前進,追著繼續掃剩下的遼軍,殺得遼軍徹底崩潰掉轉馬後逃,結果隻會被已運動包抄過去的禁軍截住,在四麵包圍中被火舌掃射,單發射擊,或弓箭刀槍殺死。
西遼軍的戰馬都是一二等得良馬,遠不是大理軍的四流五流馬能比的,縱馬逃跑有優勢,可惜,萬把人在六萬禁軍密集包圍和殺戮下一時衝不出去,在突擊步槍打擊加成下隻有滅亡。
一個不留,全部直接消滅。
這是王念經的命令,也是為了徹底掃清遼軍俘虜會帶來的麻煩和危險。
五萬回鶻大軍?
直接就傻比了,老實棄械跪倒舉手投降........
大理軍的強勢蠻橫深深刺激了西軍各殘部。
有將領大罵:囂張什麽?狗一樣的東西,依仗海盜凶威苟且活著,當自己也是個人物了......
有的怒喝:真當咱們怕他們嗎?以為我西軍殘破就沒人沒實力了?.......
有的憤怒大叫:他們肯定是沒糧了。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殺了他們奪了戰馬。有了戰馬,我們還用再怕什麽.......
亂哄哄各種叫囂都有,但就象朝廷一樣叫喚來叫喚去,最終仍是萎縮老實了,而且很快。
被海盜國拋棄在這的這些西軍官員如果不爛如果是那麽的有種,也不至於幾十年了也奈何不了小小西夏政權。整體上論就是群隻為權勢富貴私利的腐敗武夫官油子,有打仗經驗和一定的能力卻無骨......和他們憤恨的士大夫一樣極會觀風向、明哲保身,趨炎附勢,哪有真正的血性........
叫囂得累了完事了後,立即就有人聰明有謀說:這是個機會啊。何不趁機交好大理軍,讓大理國滿意?咱們也能混成大理官,帶著部下軍民去,有勢力有富貴,就不用困在這活受罪了......
這個說法立即得到了太多官員的讚同甚至高呼叫好,特麽的轉眼就忘了剛才還大罵呢......
此時,姚古部已從熙州遷到渭州。劉延慶部在原州臨涇城。種師中部在慶州。劉仲武部在環州。折可求從府州退到延安府。五部紮堆抱團求生。
姚古和依賴的助手王厚,還有大將焦安節、朱定國;劉延慶和寶貝兒子劉光世,還有劉仲武部等主要領導都快馬去了種師中這商量怎麽辦。種師中年紀最老,威望最大。
一番緊急商討後,結果自然是給大理軍供上糧食。
種師中、劉仲武、王厚等留在這本就是為了執行趙嶽的計劃,對所謂的大理軍此次所謂的西進到底為的什麽都心中有數,不積極卻也不會反對供應糧食。
其他人是不敢招惹有海盜撐腰的大理國,而且幻想著趁機投了去。劉光世、焦安節、朱定國等抗金怕死重將尤其叫喚得歡,大力主張就此和大理拉上關係,怎麽也能開啟點交情......
退路啊。
再說了,大理軍要求的糧食也不算多。拿出去了也不至於形成西軍饑荒.....秋糧也很快......
糧食由這四部先湊齊迅速出了。
折可求部在北邊的延安,離得較遠,送糧趕不及,應出的那部分先由這四部代交了,以後給四部補上。五部之間就是這麽既聯盟又權勢利益高度獨立各顧各的。這是必然的。
大理軍很滿意? 也果然言而有信,帶著糧很快走了,繼續西進? 出了陝西進入寧夏? 卻一路不再搞綠化? 很快又到了遼皇的地盤,又向嚇得要死的遼皇勒索,補足了糧食繼續西進。
遼皇這才鬆口氣.......
耶律延僖還以為是海盜國要收拾他呢? 豈能不怕?
此時? 回鶻地西遼駐軍已經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再過幾天就押著百姓撤回西域老巢了。夏糧收了,秋收的糧卻一點兒沒種,拋棄這的決心已成定局? 之前不走是再等等? 等些東遼契丹人能再來? 也是消耗消耗高產玉米土豆等造成的太多夏糧? 減輕運不走和撤退路上的困難和負擔。
還有個極重要的原因是天氣。
大西北戈壁荒漠? 氣候殘酷? 盛夏時節若是撤退,白天能活活熱死曬死人,晚上又冷得慌,若是再遇上連綿風雨,那不是解暑的美事? 而是恐怖災難? 路會泥濘無邊陷在荒漠中病倒......
此時? 遼皇部與河西西遼部也正處在對峙狀態。
遼皇以重兵嚴控治下契丹人西逃投了西遼? 毀了他的統治根基。
西遼軍也在嚴防遼皇仗著兵力多打突襲殺來搶掠人口、財富,和遼皇那沒有的也是最想要的羊雞弩馬等牲口以及戰馬。
另外,駐守這的西遼大將還算計著在回鶻百姓撤離後? 以遼皇隻有步軍的能力無法再搶掠威脅到這砦百姓時,伺機再殺回來突襲遼皇部,硬搶遼皇治下的契丹人口。反正,西遼半點兒不缺戰馬,而且是東西方的優良戰馬都有。他們這些駐紮在這的兵力是全騎兵,有三萬之眾,快速奔襲回來很容易。為此,他們還專門組建了五萬回鶻兵充當步兵用,到時用於押解強遷的契丹人西行。這些步兵會潛藏在山林裏,等馬軍回來後一並打突襲強卷......
至於遼皇失去本族契丹人口基礎會坐不穩統治寶座,甚至會在衝突中死掉,西遼將不在乎。
在西遼和東遼太多人眼裏,遼皇耶律延禧荒唐廢物玩殘了遼國,屬於罪大惡極早該死了。對東遼人來說,若不是當初遼皇逃得快,得以躲到寧夏那邊去了,他們會把遼皇撕成碎片才解恨。耶律延禧卻還在他喜愛的馬屁精蕭奉先、蕭德裏底等佞臣哄騙下還在天真幻想著聖威回歸東遼。
西遼軍組建回骶軍,這很容易。
當初吞並這時,原回鶻貴族或其它統治者、民族主義者危險分子,還有老弱病殘回鶻民,要麽在戰爭中清理殺死了,要麽就是被挑出來全趕走了,押去丟給東遼當奴隸或炮灰用,死在殘酷的路上或命大能去了東部。現在的回鶻這全是青壯男女及孩子。不象傳統那樣殺掉車輪高以上的不能幹活卻會成長為危險的孩子,是西遼獨立了,需要持續壯大人口,也需要保留這些孩子,減少其父母及族人的對抗情緒,不再是遼國過去那樣搞減丁政策削弱契丹族以外的各族人口勢力。
西遼軍防範和想算計遼皇,又有戰馬便利,派了大量騎兵斥侯遠近監控和刺探遼皇部,這使得他們能及時發現突然從遙遠東部奔這來的大理軍。大理軍也沒想防著被發覺,大搖大擺.......
西遼在這的主官和大將們得報,不禁大吃一驚,也很不解,大理騎兵?到這來幹什麽?
同時也得報,遼皇軍竟然撤走了,迅速全撤了,縮回了本部。
這讓西遼官員們越發遲疑不定,感覺不好。
不論怎樣,立即做好迎戰準備是最正確的選擇。
為防止大理軍闖進來燒殺搶掠奪走或毀掉撤退的一切物資和準備,西遼這的領導決定決戰於外,主將統領三萬由契丹人與其它西域雜族蠻子勇士組成的凶悍騎兵,帶著五萬回鶻步軍迎戰。
雙方相遇於一處平坦遼闊的荒原上,利於馬戰。
即使麵對兩倍於己的大理全騎兵大軍,西遼軍也根本沒把其放在眼裏。
他們可不是遼皇或東遼那邊的遼軍那麽不堪。他們是震懾西域的凶悍契丹人精銳騎兵或根本不怕死的高大強壯驍勇善戰西域雜族猛士野人。在西域,最惡劣殘酷的戰爭也打過,無所畏懼。何況,論總兵力也是八萬,而且還可以更多,天時地利人和,都是他們占優勢,而大理軍遠來疲憊,或還有水土不服、糧草無繼等等困擾.......
雙方一個成心來殺,一個成心反殺,沒什麽好說的,略一喊著交流了情況,確定確實是敵人,立即就開戰。西遼主將獰笑一聲:有海盜國撐腰又怎麽的?還能威脅到我西域去?
殺——
沒有試探,西遼一上來就全軍進攻,騎兵當先。要以西遼精良的戰馬和野蠻善戰優勢一舉打垮大理軍,不給大理軍休整喘息的機會。
萬馬奔騰,刹那間似乎天地都在打鼓打雷,震得耳朵都聾了,蕩起的幹燥塵土彌漫到半空成了濃厚煙塵,模糊了遼軍的視線,後邊的騎兵看不清什麽,隻悶頭跟著前鋒猛衝過去廝殺就得。
大理軍卻竟然不趕緊也跑起來提高衝撞迎戰能力,竟然步軍大陣一樣不動了。
前鋒遼軍詫異又越發獰笑:這是被嚇住了。沒見過這西北騎兵大戰的陣式吧?.......死吧你......
進入四百米,三百五十米,三百.......遼軍咆哮著揚起了戰刀準備接戰,就在這時突然,啪——,一聲奇怪的響聲,遼軍前鋒大將的醜陋大腦袋猛一揚,異常雄壯的身子也一顫,眉心部位出現個指頭粗的窟窿,一聲沒吭轟隆栽下馬,轉瞬被遼騎踩成........
隨即,噠噠噠........的奇怪響聲密集響起。大理前鋒軍那竟然噴出了一片火舌.......凶猛無敵又自信的西遼騎兵猛士在火舌噴射中一片片落馬,前鋒眨眼陷入混亂偶有慘叫,後邊的遼軍被塵土阻礙了視線,看不清前邊怎麽了,驚駭中卻還是保持猛衝,然後接著一片片詭異地落馬........
這是現代突擊步槍武器在東方大陸戰爭中的第一次出現,僅僅三千人分左中右三個方向的連續射擊,在短短十幾分鍾內就掃射掉了近兩萬人的這時代可稱是最強大的冷兵器騎兵團之一。
排在突擊槍騎兵後邊在馬上坐著不動看光景的六萬原宋禁軍騎兵,全都看呆了........
他們在大散關整訓時就見到過這種大理國新武器的可怕遠殺能力,但隻見過單發射擊,沒見過全自動狀態的連續射擊,更沒見過大量人的一齊開火。他們知道其可怕無敵,這不是自己強勇凶悍狡詐就能對付的,所以格外很老實聽話,即便此次隻區區三千這樣的大理兵帶著(押著)他們出征遭大罪了,也不敢耍性子胡來。當然,也是顧慮胡來爽一把就把自己爽絕路了。
在荒涼無人甚至也無大動物的西北,若是他們敢鬧事甚至反叛,絕了剛幸運獲得的大理新軍身份,就會淪落成荒原野人饑民,宋國回不去了。投西軍殘部?他們不願意去那困著遭罪最終難逃滅亡。投遼皇?自然更不願意去當奴隸炮灰,生不如死,甚至被欺騙著殺死奪走了戰馬。至於回鶻地的西遼,他們根本不知道河西走廊還有這個勢力。就算知道了也照樣不會投靠.......
現在親眼目睹三千大理軍一齊開火的可怕殺傷速度,禁軍們咋舌,不禁慶幸自己老實聽話。
這尼媽的若是自己在路上犯渾成了大理軍鎮壓甚至剿滅的對象,噝——,還是別想了......
太特麽瘮人了,真能活活嚇死人......
西遼軍主將也已稀裏糊塗死在掃射中。後部幸運還沒遭遇射擊的幾個將領嚇得馬都快騎不住了,馬也是受驚了亂叫亂跳不聽指揮.......直到這時候,這幾個將官以及遼軍才懂了大理軍為什麽不動、為什麽呈三麵包圍之勢。原以為是大理騎兵太無知不懂騎戰精髓妄圖以兵力優勢三麵夾擊取勝,誰知夾擊是事實,卻不是自己想像的那種衝殺........然而,此時明白了卻已經晚了。
大理那三千突擊槍騎兵的戰馬都是專門訓練出來的,習慣了射擊,並不驚慌。六萬禁軍的戰馬沒經過這種訓練,卻都事先堵著耳朵甚至蒙遮著眼,到底是宋朝廷訓練出來的戰馬,不那麽容易受驚,而且也受過鞭炮火響驚嚇訓練,為了戰爭中避免火藥武器驚馬,所以也能安穩。
遼軍的馬就不行了,即使經過了鞭炮驚嚇訓練也架不住突擊步槍大麵積開火的可怕,又有主人死了掉下去了的驚嚇,遼軍戰馬受驚了亂踢亂叫亂跑,自然不敢衝向大理軍,向別處散,被等在外圍的禁軍騎兵收走了。
突擊槍騎兵三麵壓縮前進,追著繼續掃剩下的遼軍,殺得遼軍徹底崩潰掉轉馬後逃,結果隻會被已運動包抄過去的禁軍截住,在四麵包圍中被火舌掃射,單發射擊,或弓箭刀槍殺死。
西遼軍的戰馬都是一二等得良馬,遠不是大理軍的四流五流馬能比的,縱馬逃跑有優勢,可惜,萬把人在六萬禁軍密集包圍和殺戮下一時衝不出去,在突擊步槍打擊加成下隻有滅亡。
一個不留,全部直接消滅。
這是王念經的命令,也是為了徹底掃清遼軍俘虜會帶來的麻煩和危險。
五萬回鶻大軍?
直接就傻比了,老實棄械跪倒舉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