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恪一副泰山壓頂麵不改色、智珠在握的架式靜靜站在朝班位置上旁觀,直到趙佶父子嚇得急得六神無主的要死了,眾臣也吵累了吵夠了吵不下去了,他才從容不迫站出來了。
“慌什麽呢?”
他瀟灑環顧朝堂,“遼國侵略無非是想要錢糧和地盤好處。興師百萬大軍?以遼國那困窘的家底,這麽打,也極困難的。打仗要死很多人的。遼國抗金,兵力本就不富裕,也犧牲不起再死數萬甚至數十萬人。隻怕遼國也是被糧食短缺逼得,被金軍打得,萬般無奈才發狠硬對我方開戰。”
他這麽輕飄飄一提,頓時就有人醒悟過來。
對呀,還可以和談啊。怎麽就忘了大宋曆來搞的精熟的這件解決危機的傳國法寶呢.....
盡管有官員認為遼國再戰隻怕其誌不小,隻怕不是以前那樣用錢糧和一些地盤就能喂滿足的,但,救國神器超級大智者唐恪的和談主張,還是起到了一錘定音作用。
調子定了。就和談。
調全國兵北上的事自然作罷,連必要的調兵加強北方防禦的事竟然也不提了,怕遼國覺得宋國這是要和遼國死戰,從而認定宋國和談的心不誠,是宋國拖延之計爭取時間布置好抵抗.....
很奇妙的心態和理由。
曆史上,在金滅北宋時,宋王朝就是這麽幹的,自己解除武裝以示認金國為主的和平誠意。
當去遼國商量和談的使者,這活,大臣們都很踴躍地想承擔,無論是文是武......
親自去遼國才能第一個真切了解到遼國到底是什麽意圖,從而可知道宋國這次會不會被遼鐵了心打死,出使遼國才能和遼王當麵建立起友誼,商量好怎麽合作賣掉宋王朝,換取遼富貴.....
可惜,這種踴躍,趙佶聰明地全部拒絕了,因為從京城到遼國太遠了,去會太慢了。就怕這邊文官使節坐著馬車悠哉巔巔還沒趕到遼國表明和談誠意,百萬遼軍已經殺到河南打破了京城。
趙佶這回很有決斷,令唐恪調最快的馬去河間府傳旨,要宿太尉就近立馬去燕京拜見遼王......原則是,隻要肯談,割地賠款什麽的,什麽都好商量。想要整個淮北領土也不是不可以.....
然後,朝堂又出現神奇一幕。
似乎,苟且和談這件利器一祭出,百萬遼軍打來的事就已經不存在了,宋王朝的滅亡危機就應聲消失了,眾臣不慌了,又恢複了往日和平時無富貴丟失之險更無性命之憂的那種淡定從容穩重又瀟灑的柱國能臣樣。趙佶父子也神奇地鎮定下來,恢複了帝王的尊貴威嚴雍容神聖氣派。
這一幕幕看得何栗直搖頭。
唐恪一向喜歡逗著踩著身背洗不掉的汙點的何栗玩,發現了何栗的異常,此刻,他又是出了風頭正風光得意的時候,更有踩人興趣,所以立馬出班笑問何栗:“何右丞,你這搖頭是什麽意思?莫非,你對遼軍侵略一事有不同的見解,甚至有更高明的化解法子?”
何栗厭惡地瞅了唐恪一眼,不稀得搭理唐恪,徑直出班對高台上的皇帝父子奏道:“陛下,臣隻認為這事是我們在自己嚇自己,是自亂陣腳。臣敢斷言遼國是在耍詐。我們可不要重蹈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舊事的笑話。”
何栗說遼國隻是在虛張聲勢不會真百萬興師,這點,朝臣們喜歡聽,但卻沒人支持他的看法。相反,出來嗬斥他的官員大有人在,紛紛跳出來批評何栗是在嘩眾取寵出風頭,是私心太重,隻管主觀臆斷信口胡說八道說得痛快,不把國家興亡當回事......何栗是國朝頭號大奸賊。
說白了,百萬興師的事把眾臣全嚇壞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和談這件宋王朝萬用萬靈的保命法寶是必須立馬祭出去的。趙佶父子都是這心態,也一樣聽不進去何栗的判斷。
何栗並不強辯,也不和趁機欺負他的人鬥嘴,隻淡然笑了笑,對皇帝拱拱手就靜靜退下了。
事實如何,後麵很快就會出現。
今日跳得歡罵他狠的,到時候打自己的臉自然更狠更丟人。此時不必浪費精氣神孤獨被動尷尬地對廣眾爭辯強行解釋。說再多再有理,這些人也聽不進去。他們隻想和談,隻想投降.....
亮相說一聲自己的觀點,為後事打個鋪墊就行了。此刻萬不要表現得太另類太精彩突出。
多說無益。
否則連危機下嚇得不成君王體統,做出荒唐決斷的皇帝父子,那時也會下不來台而恨他。
世事就這是這樣。你比別人聰明,這已經遭人恨了。你比所有人都聰明,而且太囂張太得意太另類突出了,那你就該死了。哥白尼就是這麽死的。何況儒教官場最重的就是和光同塵風度。
何栗老實閉嘴退了,那些隻會朝堂空談內鬥又喜歡欺負汙點何栗的人卻不肯放過一逞口舌之快的機會,叮咬著不放,七嘴八舌繼續彈劾猛攻何栗,從眼前的遼事直攻擊到何栗的品德老問題,似乎何栗品德不夠好,曾經犯過品行上的錯誤,那麽何栗的政治能力和國事觀點也自然是有大問題的,以此邏輯對皇帝否定何栗的遼事觀點,仍然是儒教政治社會的唯品德論,你品德不好,那你就什麽也不行。我能力不如你,那我就從品德上否定你一切.....彈劾得個個正氣凜然,精彩紛呈,激情無限,咄咄逼人,勇氣暴棚,就不是之前隻聽聽遼國興百萬之師的風聲就嚇得要死要活的廢物相了,仿佛他們個個都是有聖人般節操與能力的國之棟梁,不是小人,不是專門賣國禍害本族的奸臣,更不會當背叛國家民族的無恥叛徒.....
兒皇帝,年少還政治很幼稚的趙桓無疑是讓他老師耿南仲等從小到大努力強灌儒教教條給灌傻了,缺乏正確的分辨能力。他聽著眾臣的攻擊,覺得這些官員說得都很有道理,不禁鄙夷地瞅著何栗,不止不信何栗的能力和判斷,還疑慮起何栗的居心,猜忌何栗是不是內奸.....
他蠢。他老子可沒幼稚到蠢。
趙佶智商極高,十幾年皇帝當下來,自然清楚品德與能力毫不相幹,反而常常是越是小人奸賊,其才能卻越是驚人。這樣的例子,光是宋國的曆代相級人物就能數出好幾個來。比如夏竦
另外,他內心裏巴不得遼國隻是在嚇唬人,反而對遭到圍攻的何栗並不厭惡,還有點同情。
但,他如今是個變態,疑慮心極重到病態,一有點異事就不禁聯想懷疑此人是不是想害朕和朕的江山,此時這病自然犯了,並不在意眾臣攻擊何栗什麽,隻默默觀察著何栗是何反應。
他訝異看到,何栗麵對唐恪引發的洶洶群攻雖然一開始臉色漲紅顯然怒意勃發張嘴想反罵,卻很快又平靜下來,閉了嘴,不惱怒,不急躁,也無絲毫尷尬狼狽,竟然能沒事人一樣,還能笑出來,站那笑眯眯地一個個打量攻擊他的人,聽到惡毒卻特精彩的攻擊還點點頭,似乎很欣賞這人的口才及勇氣之卓越......何栗對這些朝臣的能力節操鄙夷之極不屑一顧,還是別有居心.?
趙佶哪知道何栗正按歐陽珣教的在心裏反複強調:眼前的是蠢貨畜生群在撒野,他們不是人,不值當生氣;眼前是一堆快爛沒了的腐枝爛根在拚命散發最後的腐朽臭味而已......
何栗的這種態度讓眾臣都大感意外。
在他們的印象裏,何栗是個很直的人,陷在這種環境下應該表現出怒極拚命反駁才對。
何栗的這種態度也自然越發激怒了踩何栗踩得正興奮的官員。
你應該羞臊難堪之極呀。
你應該憤極卻隻能憋屈無奈之極...卻竟然不把我們的攻擊當回事?
眾官彈劾攻擊得更狠了。
若說之前還注意點儒教官員說話傳統特色的言辭委婉及神聖朝堂及君王麵前的規矩,這一激怒就市井潑皮潑婦罵大街一樣”實話實說“了,心裏怎麽想的就怎麽罵,怎麽痛快怎麽來......
何栗直接成了道德敗類臭狗屎、暗藏朝中的通遼奸賊、禍害大宋盼著大宋滅亡的奸臣、最陰毒險惡小人......當世第一氣節敗壞的大惡賊,該當千刀萬剮的......
罵得太直口難聽了,讓文雅的趙佶聽得犯了惡心,不禁皺眉。
何栗竟然還開口稱讚了,”罵得好有力。勇氣萬丈,想像力太豐富。你們繼續,千萬別停....“
何栗如此從容大度瀟灑,起勁瘋咬的眾臣在何栗亮晶晶的眼睛打量下,一個個的心裏犯毛,不禁膽怯起來,對付本國本族人才有的那種暴棚的勇氣迅速消退,一個個反而變得訕訕的......
攻擊的聲小了,有人悄悄退了,何栗用清亮的聲音笑眯眯地又說:“何某若真是你們口中那種賣國賊小人,你們今日敢如此對何某,何某自會都記在心裏,到時候算總賬,你們全死定了。”
怎麽死定了?
自然是遼轉眼就能滅亡了宋,遼到時候大賞功臣何栗,會為何栗出氣殺幹淨這些官員。不止如此,屠族都是必然的,而且是最輕的報複。被何栗咬著誅十族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何栗這話頓時驚得不少官員下意識閉嘴收聲不敢攻擊了,想趕緊退下卻退又不能退,幹巴巴僵站在那好不尷尬難為。
但,有人不怕。
正因為何栗是忠臣不可能是私通遼國的奸賊,他們才敢如此對何栗,反之反而會敬畏著,此時會巴結著.....不給何栗麵子,也得給凶悍殘忍並且轉眼就能吞並了宋的蠻子大遼麵子。即使此刻能當堂證明了何栗就是投靠了遼國的內奸,太上皇趙佶也不敢對何栗喊打喊殺的,反而會哄著優待著,隻希望何栗念在君臣一場上做個宋遼雙方的橋梁,到時候能幫著皇家能苟全性命富貴。
何栗冷眼瞅著任性無恥繼續咬他的幾個官員,笑眯眯點頭道:“和談時,你們對遼方若是也能有對我何某的這份智慧和勇氣,那該多好?何某很期待諸位到時候對遼使的表現。你們繼續”
這話的殺傷力更大。
堅持耍無恥的幾個家夥臉不禁臊得微紅,越發憤怒大聲罵何栗無恥,但隨後就收聲退了。
再不退,罵下去,讓趙佶父子盯上了寄予了希望,到時候特意打發去和遼使談判就不好了。
遼使哪是好對付的。
上次,那遼使赤狗兒可是把大宋滿朝官員整治得夠嗆。若不是趙嶽小兒.....咳.....總之無法收拾,根本拿凶狂強大的赤狗兒沒轍.....後果不堪設想。
這一回談判,那更被動更難了。
大宋沒了趙公廉滄北軍,也沒了能領兵抵抗遼軍的歐陽珣。遼國鐵了心打就能吞並宋,再無任何顧忌.....當談判官?還不得被遼使欺負死,能維護宋國什麽?
誰擔任談判,誰必身陷凶險,在談判中被必然越發凶橫霸道的遼使一怒興起順手拔刀發威殺在談判桌前都不算意外。死,已經夠可怕的了,還得當曆史罪人,臭名滿當代並永傳後世。
所以,別看滿朝文武此時一個個勁勁地大唱和談頌歌,卻沒一個人肯擔當具體談判的人。
否則,那純是自己主動找虐,找臭名,甚至找死。
何栗輕鬆收拾了瘋狗群,心中大讚歐陽珣教的招就是好用,卻沒趁勢反擊,立即收斂笑容,恢複商議國家大事的神聖朝堂本該有的滿臉肅穆,微低頭恭謹對禦台寶座靜靜肅立。
大宋朝堂總算停止了廢話爭吵,能說點正經事了。
..............
河間府。
宿太尉恭敬接了聖旨,卻如遭五雷轟頂,身子發虛,腦子焦亂一片,差點兒當場跌倒。
去燕京和遼王商量能不能和談?
那是商量的事嗎?
那是去下跪懇求遼王能同意和談。
不對。
跪求都未必行。
象地痞潑皮最下賤草民那樣死纏亂打,耍無賴,徹底不要臉了,喪失出使國外的使節必須保持的所有氣節操守和國家尊嚴,隻求遼國能放宋國一馬,這樣能求來能和談已是萬幸的事了。
遼國此時完全有能力一舉滅掉宋王朝占了中國花花江山,他們又不傻,為什麽要和談.....
“慌什麽呢?”
他瀟灑環顧朝堂,“遼國侵略無非是想要錢糧和地盤好處。興師百萬大軍?以遼國那困窘的家底,這麽打,也極困難的。打仗要死很多人的。遼國抗金,兵力本就不富裕,也犧牲不起再死數萬甚至數十萬人。隻怕遼國也是被糧食短缺逼得,被金軍打得,萬般無奈才發狠硬對我方開戰。”
他這麽輕飄飄一提,頓時就有人醒悟過來。
對呀,還可以和談啊。怎麽就忘了大宋曆來搞的精熟的這件解決危機的傳國法寶呢.....
盡管有官員認為遼國再戰隻怕其誌不小,隻怕不是以前那樣用錢糧和一些地盤就能喂滿足的,但,救國神器超級大智者唐恪的和談主張,還是起到了一錘定音作用。
調子定了。就和談。
調全國兵北上的事自然作罷,連必要的調兵加強北方防禦的事竟然也不提了,怕遼國覺得宋國這是要和遼國死戰,從而認定宋國和談的心不誠,是宋國拖延之計爭取時間布置好抵抗.....
很奇妙的心態和理由。
曆史上,在金滅北宋時,宋王朝就是這麽幹的,自己解除武裝以示認金國為主的和平誠意。
當去遼國商量和談的使者,這活,大臣們都很踴躍地想承擔,無論是文是武......
親自去遼國才能第一個真切了解到遼國到底是什麽意圖,從而可知道宋國這次會不會被遼鐵了心打死,出使遼國才能和遼王當麵建立起友誼,商量好怎麽合作賣掉宋王朝,換取遼富貴.....
可惜,這種踴躍,趙佶聰明地全部拒絕了,因為從京城到遼國太遠了,去會太慢了。就怕這邊文官使節坐著馬車悠哉巔巔還沒趕到遼國表明和談誠意,百萬遼軍已經殺到河南打破了京城。
趙佶這回很有決斷,令唐恪調最快的馬去河間府傳旨,要宿太尉就近立馬去燕京拜見遼王......原則是,隻要肯談,割地賠款什麽的,什麽都好商量。想要整個淮北領土也不是不可以.....
然後,朝堂又出現神奇一幕。
似乎,苟且和談這件利器一祭出,百萬遼軍打來的事就已經不存在了,宋王朝的滅亡危機就應聲消失了,眾臣不慌了,又恢複了往日和平時無富貴丟失之險更無性命之憂的那種淡定從容穩重又瀟灑的柱國能臣樣。趙佶父子也神奇地鎮定下來,恢複了帝王的尊貴威嚴雍容神聖氣派。
這一幕幕看得何栗直搖頭。
唐恪一向喜歡逗著踩著身背洗不掉的汙點的何栗玩,發現了何栗的異常,此刻,他又是出了風頭正風光得意的時候,更有踩人興趣,所以立馬出班笑問何栗:“何右丞,你這搖頭是什麽意思?莫非,你對遼軍侵略一事有不同的見解,甚至有更高明的化解法子?”
何栗厭惡地瞅了唐恪一眼,不稀得搭理唐恪,徑直出班對高台上的皇帝父子奏道:“陛下,臣隻認為這事是我們在自己嚇自己,是自亂陣腳。臣敢斷言遼國是在耍詐。我們可不要重蹈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舊事的笑話。”
何栗說遼國隻是在虛張聲勢不會真百萬興師,這點,朝臣們喜歡聽,但卻沒人支持他的看法。相反,出來嗬斥他的官員大有人在,紛紛跳出來批評何栗是在嘩眾取寵出風頭,是私心太重,隻管主觀臆斷信口胡說八道說得痛快,不把國家興亡當回事......何栗是國朝頭號大奸賊。
說白了,百萬興師的事把眾臣全嚇壞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和談這件宋王朝萬用萬靈的保命法寶是必須立馬祭出去的。趙佶父子都是這心態,也一樣聽不進去何栗的判斷。
何栗並不強辯,也不和趁機欺負他的人鬥嘴,隻淡然笑了笑,對皇帝拱拱手就靜靜退下了。
事實如何,後麵很快就會出現。
今日跳得歡罵他狠的,到時候打自己的臉自然更狠更丟人。此時不必浪費精氣神孤獨被動尷尬地對廣眾爭辯強行解釋。說再多再有理,這些人也聽不進去。他們隻想和談,隻想投降.....
亮相說一聲自己的觀點,為後事打個鋪墊就行了。此刻萬不要表現得太另類太精彩突出。
多說無益。
否則連危機下嚇得不成君王體統,做出荒唐決斷的皇帝父子,那時也會下不來台而恨他。
世事就這是這樣。你比別人聰明,這已經遭人恨了。你比所有人都聰明,而且太囂張太得意太另類突出了,那你就該死了。哥白尼就是這麽死的。何況儒教官場最重的就是和光同塵風度。
何栗老實閉嘴退了,那些隻會朝堂空談內鬥又喜歡欺負汙點何栗的人卻不肯放過一逞口舌之快的機會,叮咬著不放,七嘴八舌繼續彈劾猛攻何栗,從眼前的遼事直攻擊到何栗的品德老問題,似乎何栗品德不夠好,曾經犯過品行上的錯誤,那麽何栗的政治能力和國事觀點也自然是有大問題的,以此邏輯對皇帝否定何栗的遼事觀點,仍然是儒教政治社會的唯品德論,你品德不好,那你就什麽也不行。我能力不如你,那我就從品德上否定你一切.....彈劾得個個正氣凜然,精彩紛呈,激情無限,咄咄逼人,勇氣暴棚,就不是之前隻聽聽遼國興百萬之師的風聲就嚇得要死要活的廢物相了,仿佛他們個個都是有聖人般節操與能力的國之棟梁,不是小人,不是專門賣國禍害本族的奸臣,更不會當背叛國家民族的無恥叛徒.....
兒皇帝,年少還政治很幼稚的趙桓無疑是讓他老師耿南仲等從小到大努力強灌儒教教條給灌傻了,缺乏正確的分辨能力。他聽著眾臣的攻擊,覺得這些官員說得都很有道理,不禁鄙夷地瞅著何栗,不止不信何栗的能力和判斷,還疑慮起何栗的居心,猜忌何栗是不是內奸.....
他蠢。他老子可沒幼稚到蠢。
趙佶智商極高,十幾年皇帝當下來,自然清楚品德與能力毫不相幹,反而常常是越是小人奸賊,其才能卻越是驚人。這樣的例子,光是宋國的曆代相級人物就能數出好幾個來。比如夏竦
另外,他內心裏巴不得遼國隻是在嚇唬人,反而對遭到圍攻的何栗並不厭惡,還有點同情。
但,他如今是個變態,疑慮心極重到病態,一有點異事就不禁聯想懷疑此人是不是想害朕和朕的江山,此時這病自然犯了,並不在意眾臣攻擊何栗什麽,隻默默觀察著何栗是何反應。
他訝異看到,何栗麵對唐恪引發的洶洶群攻雖然一開始臉色漲紅顯然怒意勃發張嘴想反罵,卻很快又平靜下來,閉了嘴,不惱怒,不急躁,也無絲毫尷尬狼狽,竟然能沒事人一樣,還能笑出來,站那笑眯眯地一個個打量攻擊他的人,聽到惡毒卻特精彩的攻擊還點點頭,似乎很欣賞這人的口才及勇氣之卓越......何栗對這些朝臣的能力節操鄙夷之極不屑一顧,還是別有居心.?
趙佶哪知道何栗正按歐陽珣教的在心裏反複強調:眼前的是蠢貨畜生群在撒野,他們不是人,不值當生氣;眼前是一堆快爛沒了的腐枝爛根在拚命散發最後的腐朽臭味而已......
何栗的這種態度讓眾臣都大感意外。
在他們的印象裏,何栗是個很直的人,陷在這種環境下應該表現出怒極拚命反駁才對。
何栗的這種態度也自然越發激怒了踩何栗踩得正興奮的官員。
你應該羞臊難堪之極呀。
你應該憤極卻隻能憋屈無奈之極...卻竟然不把我們的攻擊當回事?
眾官彈劾攻擊得更狠了。
若說之前還注意點儒教官員說話傳統特色的言辭委婉及神聖朝堂及君王麵前的規矩,這一激怒就市井潑皮潑婦罵大街一樣”實話實說“了,心裏怎麽想的就怎麽罵,怎麽痛快怎麽來......
何栗直接成了道德敗類臭狗屎、暗藏朝中的通遼奸賊、禍害大宋盼著大宋滅亡的奸臣、最陰毒險惡小人......當世第一氣節敗壞的大惡賊,該當千刀萬剮的......
罵得太直口難聽了,讓文雅的趙佶聽得犯了惡心,不禁皺眉。
何栗竟然還開口稱讚了,”罵得好有力。勇氣萬丈,想像力太豐富。你們繼續,千萬別停....“
何栗如此從容大度瀟灑,起勁瘋咬的眾臣在何栗亮晶晶的眼睛打量下,一個個的心裏犯毛,不禁膽怯起來,對付本國本族人才有的那種暴棚的勇氣迅速消退,一個個反而變得訕訕的......
攻擊的聲小了,有人悄悄退了,何栗用清亮的聲音笑眯眯地又說:“何某若真是你們口中那種賣國賊小人,你們今日敢如此對何某,何某自會都記在心裏,到時候算總賬,你們全死定了。”
怎麽死定了?
自然是遼轉眼就能滅亡了宋,遼到時候大賞功臣何栗,會為何栗出氣殺幹淨這些官員。不止如此,屠族都是必然的,而且是最輕的報複。被何栗咬著誅十族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何栗這話頓時驚得不少官員下意識閉嘴收聲不敢攻擊了,想趕緊退下卻退又不能退,幹巴巴僵站在那好不尷尬難為。
但,有人不怕。
正因為何栗是忠臣不可能是私通遼國的奸賊,他們才敢如此對何栗,反之反而會敬畏著,此時會巴結著.....不給何栗麵子,也得給凶悍殘忍並且轉眼就能吞並了宋的蠻子大遼麵子。即使此刻能當堂證明了何栗就是投靠了遼國的內奸,太上皇趙佶也不敢對何栗喊打喊殺的,反而會哄著優待著,隻希望何栗念在君臣一場上做個宋遼雙方的橋梁,到時候能幫著皇家能苟全性命富貴。
何栗冷眼瞅著任性無恥繼續咬他的幾個官員,笑眯眯點頭道:“和談時,你們對遼方若是也能有對我何某的這份智慧和勇氣,那該多好?何某很期待諸位到時候對遼使的表現。你們繼續”
這話的殺傷力更大。
堅持耍無恥的幾個家夥臉不禁臊得微紅,越發憤怒大聲罵何栗無恥,但隨後就收聲退了。
再不退,罵下去,讓趙佶父子盯上了寄予了希望,到時候特意打發去和遼使談判就不好了。
遼使哪是好對付的。
上次,那遼使赤狗兒可是把大宋滿朝官員整治得夠嗆。若不是趙嶽小兒.....咳.....總之無法收拾,根本拿凶狂強大的赤狗兒沒轍.....後果不堪設想。
這一回談判,那更被動更難了。
大宋沒了趙公廉滄北軍,也沒了能領兵抵抗遼軍的歐陽珣。遼國鐵了心打就能吞並宋,再無任何顧忌.....當談判官?還不得被遼使欺負死,能維護宋國什麽?
誰擔任談判,誰必身陷凶險,在談判中被必然越發凶橫霸道的遼使一怒興起順手拔刀發威殺在談判桌前都不算意外。死,已經夠可怕的了,還得當曆史罪人,臭名滿當代並永傳後世。
所以,別看滿朝文武此時一個個勁勁地大唱和談頌歌,卻沒一個人肯擔當具體談判的人。
否則,那純是自己主動找虐,找臭名,甚至找死。
何栗輕鬆收拾了瘋狗群,心中大讚歐陽珣教的招就是好用,卻沒趁勢反擊,立即收斂笑容,恢複商議國家大事的神聖朝堂本該有的滿臉肅穆,微低頭恭謹對禦台寶座靜靜肅立。
大宋朝堂總算停止了廢話爭吵,能說點正經事了。
..............
河間府。
宿太尉恭敬接了聖旨,卻如遭五雷轟頂,身子發虛,腦子焦亂一片,差點兒當場跌倒。
去燕京和遼王商量能不能和談?
那是商量的事嗎?
那是去下跪懇求遼王能同意和談。
不對。
跪求都未必行。
象地痞潑皮最下賤草民那樣死纏亂打,耍無賴,徹底不要臉了,喪失出使國外的使節必須保持的所有氣節操守和國家尊嚴,隻求遼國能放宋國一馬,這樣能求來能和談已是萬幸的事了。
遼國此時完全有能力一舉滅掉宋王朝占了中國花花江山,他們又不傻,為什麽要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