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震霆遇到梁山探馬的事,他把消息及時報知了後麵的大隊,讓主將鄧宗弼知道並有數,追殺這事,也派人及時報知後麵......這是先鋒官的職責,也是必守的軍中規矩。
鄧宗弼知道此次征剿梁山責任極重大,意義非凡,絲毫不敢輕怠,他本就穩重,現在越發謹慎持重。
先鋒遇到梁山的探子,這不奇怪。
這麽大隊的人馬轟轟烈烈的來了,梁山若是沒任何反應,不派人出來查看,那反而才奇怪了。
但陶震霆死咬著兩梁山探馬不放,遠追下去了,這事就讓鄧宗弼理解卻難以放心。
陶震霆必是想拿到活口好審問出梁山的實情.......可是這麽追殺,遠離了大隊,似乎有點輕率冒險了......等知道又遇到一對探馬,先後有四騎哨探卻是嚇得逃跑了,根本沒什麽兵跟著四人,更沒伏兵,陶震霆也放棄了入林追趕,繼續守大道探路下去,說明非常理智,守的是重點——隻要安全到達梁山泊匯合地方軍集起更大兵力。鄧宗弼又鬆口氣。
陶震霆是大將之才。
好兄弟,就是這麽靠譜靠得住。
辛、陶、鄧、張,四將,相互很了解。
鄧宗弼對陶震霆很有信心,有這樣的兄弟為先鋒,可以放心,可隨後就不放心了。因為又遇到兩梁山騎哨,又追殺下去了。這次,陶震霆還和那兩梁山人交過手,一個打兩個,勝了卻就是弄不了二人......鄧宗弼的心提了起來。
其中有一人正是跟著小兒趙嶽鬧過京城的?
這樣的人會是個混賬二逼?是行事沒個數的二逼,趙嶽會帶這樣的助手入京城冒險?
這裏麵似乎有什麽不對頭的......怕是有詭計......不過,也難說呀,不是狂妄自信到不知死程度的二逼,他也不敢跟著趙二進京城冒險,更不會在重重危機的京城還照樣敢象在鄉下或梁山當地那樣肆意妄為的鬧事。到底咋回事,不好說......
但既然有了疑慮,到底是不放心好友,鄧宗弼左思右想後還是決定派人去看看。
最合適,最讓他放心的人選自然是好友張應雷了,就把張應雷從後隊招了過來一說情況。
張應雷也覺得應該去看看才放心,自負本領,戰鬥力也確實高,自覺不需要帶太多人去接應,就算有事,他自信也能救下陶震霆,就帶著二百騎兵趕來了。
趕了一路,他沒追上陶震霆,卻又撞見了一對梁山哨探,其中一個正是使戟的曾跟著趙二鬧過京城的囂張家夥,張應雷對趙嶽的那對戟將的囂張凶殘印象太深刻了,太恨了,一至於現在看到這個提戟的家夥一眼就能認準必是那二戟將之一。隻那別人學也學不來的可恨拽樣,就能認準了。絕對錯不了。
可是陶震霆手下報信的騎兵卻說他們遇到的陶將軍追殺的不是這一對哨騎。配對使戟的那個是使槍的清秀者,這個卻是個拎長杆大刀的粗曠凶漢。提戟的也不是同一人,相貌相似,但絕不是同一人,馬也不一樣,應該是對親兄弟。
管他是不是那一對呢,隻要是跟著趙二入京行凶的目無王法不知敬畏之徒就該殺。
張應雷哪管這個那個,立即凶猛追殺上去。
他遇到的正是宿良和斥侯軍騎將吳元。
這一對沒耍寶,撞見官兵快速殺來,隻不屑地大罵張應雷是朝廷昏君奸臣的又一個死狗腿子、天良喪盡的畜生,是和梁山已燒死的辛從忠一樣該死的........展現的是跟趙嶽進京相似的強硬囂張凶殘,立馬張弓射擊,弓力強勁,不是官兵的騎弓能比的,等官兵奮勇突進能形成威脅了,二人又立即掉馬就跑,邊跑邊回身射擊,射不死張應雷卻能射得官兵又中箭數騎,也射得刺激得張應雷越發火冒三丈越發追擊得堅決凶猛。
梁山人撩撥這組f 4太容易了。
鄧、辛、陶、張,四將的關係極其緊密,沒斬雞頭燒黃紙結拜過卻勝似結義兄弟,他們義氣相投,其中有的還直接有親,在這個思想衝擊太大、情況太複雜險惡而前所未有的亂世逼迫下,四將感情越發親密。隻最現實的利益也逼得他們必須緊密抱團才能在京城動蕩凶險萬分複雜難測的官場較好的立足,也隻有誓同生死的抱團才能保住在京軍的地位前程。
所以,隻辛從忠被活活燒死的慘死已能輕易激得張應雷死咬著梁山人報仇不放。
陶震霆中計,除了太愛麵子的個性因素,實際也是在這方麵才最終徹底失去理智的。張應雷更甚,因為他現在還要擔心陶震霆也險遭不測。梁山竟然又有探馬出現,不去緊急支援被追殺的那一對,反而能如此悠哉悠哉過來查看官兵,這是不是意味著陶震霆已經出事了,甚至已遭不測.......張應雷立即聯想到這個,格外急於去查看陶震霆的情況,追擊更急眼。
張應雷憤怒焦慮奮力追殺,馬快,追來追去漸漸和部下拉開了距離,宿良吳元就突然回馬凶狠夾擊張應雷,匆匆惡戰一會兒,進一步罵得張應雷怒火噴發,撩撥刺激得再深些,然後敗走,繼續逃跑,時不時射擊繼續刺激......
我逃你追,雙方快馬奔行,又來到了那處陶震霆遭遇過的岔道口,都隱隱約約模糊聽到大道遠方有廝殺慘叫聲。宿良故意驚駭大叫:“不好,必是我兄長他們被狗官兵追堵住了。”吳元粗聲大氣驚怒大叫:“該死的狗官兵!我們速去救你兄弟。”失態的驚呼怒喝間,二人沿大道打馬如飛越發快的向前方狂奔而去。
後麵早已怒發如狂的張應雷就算有疑心和理智,也必然選擇死咬著二人在安全的大道上追殺下去,但也沒無視了這出現的林間小道馬踏的雜亂痕跡,大呼後麵的部下分出五十騎入林小心查探,其餘的人馬跟他向大道前方猛追過去。
分出的五十騎鑽進看似寧靜安全的林子後的結局就不用說了。
鳥驚不入林的軍事常識在這並不好使。林鳥不驚,林中也照樣有埋伏。
梁山人撒下食物,再如林中野草一樣做好偽裝潛伏不動,不驚擾。林中鳥兒餓了一冬天,在這開春了卻仍寒冷,萬物仍枯萎蜇伏的時節正食物短缺而照樣饑餓難耐,哪能抗得住食物誘惑,又始終沒受到人捕獲驚嚇,感覺沒危險,沒腦子的動物而已,無視了此前出現的人,自然就會如常的去琢食和安然在林中。五十騎沒到陶震霆被捉的地方就被伏兵拿了。
張應雷自己也上當了,
追到大道遠方,看到了道上的一處處鮮血卻沒看到有屍體,廝殺慘叫聲是從大道邊的林中深處隱隱約約傳來的,並且還在向更深處轉移,顯然是梁山探馬被官兵追殺,人受傷,甚至馬也中箭了,從大道逃不走了,急眼下就一頭鑽入了林中試圖借林子逃竄,被數百騎兵圍追得狗急跳牆,在林中展開亡命搏擊邊打邊逃........
呼——
老陶沒出事就好。
張應雷有了直觀判斷,大鬆了一口氣,看著宿良二人急急鑽入林中往深處拚命趕去,他不禁冷笑一聲,也不及多想,趕緊跟上去,也一頭鑽入了密林中,孤身一人。他的親兵和手下騎兵馬不行,此時還拉在後邊。他也是藝高人膽大,根本不懼宿良二人急眼間借林子之便鬥他。他還惦記著二人最好能回頭阻擊他,他好就勢殺了這兩.......結果卻是照樣入網......
此次進剿,還沒正式見麵開打呢,先鋒和後合,兩員核心大將就栽了,同時賠進去的還有連將官帶騎兵近七百人。
後麵,主帥鄧宗弼雖然安排了張應雷及時前去支援,很放心,但仍然加快了進軍速度,急趕向前,還是怕萬一有失。已經失去了一個強力好友辛從忠了,心痛如刀絞,若是再損失個陶震霆,甚至陶張二人一並損失掉了,那就是鄧宗弼心靈上不可承受的打擊。很不幸,他卻就是得遭受這樣的打擊。
引大軍急趕,並且派出了探馬前去查看,連派了幾波才得到回音:陶張二部都不見了,連前麵派去的數騎探馬也不見了。前麵路上隻見到鮮血和受傷停在道邊的數處騎兵,隻見到兩處林間有大隊騎兵出沒踩踏過的鮮明痕跡,卻就是不見有人從林中出來,也沒聽到林中有什麽動靜。抖膽冒險進林去查看了,啥也沒看著,仍然是雙方人馬皆不見半點蹤影,隻有大隊的馬蹄印穿向林中深處,一直延伸到梁山泊方向.......
鄧宗弼聽了匯報,心中發急著慌。
他不知道陶張二兄弟到底是不是出事了,卻從前幾波應該回來報告些情況的探馬全沒回來這事上判斷隻怕是出事了,不然探馬不可能隻顧深遠查探而始終無一人回來報告一下進度。還有陶張二兄弟也不可能不派人回來及時通知消息。
鄧宗弼有一種強烈的不祥預感,心急火燎,越發催軍急進,一口氣快趕到梁山南山酒店那了也沒發現陶張二部的蹤影,就仿佛這片時空是玄幻空間,兩部近千精銳人馬就這麽憑空失蹤了,被人施展魔法弄沒了,不曾存在過一樣詭異。
至此,鄧宗弼早已經能斷定必是出大事了,陶張必是全栽進去了,必是又中了梁山人的詭計,心中如火燒一樣,驚怒焦慮,這個恨呐.......等到了梁山酒店,他的目光凝固了。
酒店的旗幡杆上掛著三件兵器:一杆丈八蛇矛,這是早前就示眾在此的辛從忠的武器,周圍官府不敢來收走。此時還能看到,不奇怪。另兩件,一個是堰月銅劉,張應雷的獨門兵器。一柄臥瓜錘,雖然不是鄧宗弼熟悉的一對,卻一眼就認出必是陶震霆的錘。
雖然沒看到屍體或首級,還難以斷定張、陶的生死,但鄧宗弼已心沉到底,渾身如掉進萬年冰窟中,似乎嘴巴都凍僵了發不出聲來,隻鼻孔急劇噴張,在開春還寒冷中噴出股股濃濃霧氣,雙眼瞪得極大溜溜圓,充滿無限憤恨和悲傷.......
他斷定陶張二兄弟和辛從忠一樣也已經死了。
他太了解這三個好友的脾性和信念之堅固不怕死。三人是決不會向小兒趙嶽這樣的目無王法目無傳統的凶殘囂張慣了的暴徒衙內屈膝投降的。這種奇恥大辱不是三將能承受的,就象他鄧宗弼不能承受一樣。
他們四個都一樣的智勇雙全,一樣的能打,也一樣的驕傲。這種驕傲比命重要。
至於梁山人沒在此懸掛屍體,那不是梁山人不想以此更能震懾恐嚇住來進剿的官兵,而是梁山人有更惡劣更可怕也更習慣用的傳統——以人肥地。
死屍也不能隨便浪費掉。
不屈而必死的三將的下場照樣會是挖坑栽了荷花,動手挖坑的極可能正是二將被俘的騎兵甚至可能是親兵。如果二將沒當場戰死的話。若是當場陣亡了,就會是燒掉屍體肥沃梁山泊。反正有俘獲的戰馬,不愁搬運屍體回梁山。而以趙嶽的心性之凶殘傲慢,辛、陶、張三將在他眼裏也隻是和其它尋常敵人沒什麽區別的螻蟻之輩。皇帝、宰相、王公,這樣的尊貴大人物,在趙嶽眼裏也都是螻蟻之屬,沒什麽可重視要有區別對待的,何況是區區來討伐梁山想殺趙嶽的武官敵人。
至於失蹤的那些騎兵,不是死了,屍體也被帶走了燒了,就是當場降了,隻怕投降的可能性更大。
這些禁軍心中哪有什麽對朝廷的忠義不惜死,平常跟著領導喊誓死忠君報國的口號而已,一陷入死地絕境,麵臨不降就得死,隻怕絕大多數會選擇立馬丟刀老實雙手抱著後腦勺就地蹲下.......會服從梁山人的威脅指揮,當即積極奮勇地倒殺自己的主將主官和不肯降的官兵同事,而且會殺得毫不心軟,沒任何猶豫......全是些心中隻有自己的惡棍強徒,在死與義氣感情之間做選擇,豈會守什麽軍中義氣,講什麽朝夕相處的戰友情義而下不了手。
鄧宗弼仿佛看到了那令人憤怒之極的一幕幕禁軍食國祿卻無恥甚至得意洋洋叛國......助梁山人大屠殺.......的情景。仿佛看到了張陶二將是如何在部下悍然群體反叛甚至是出其不意偷襲中悲壯倒下的畫麵。
他心口發悶,一陣難受,嘴角溢出鮮血,隨即噴出一口血,眼睛發花,差點兒當場昏倒......稍一恢複就戾聲下令:命王智慧火速帶集結好的三府九千廂軍押糧食趕來助戰。命令已趕到了卻隻能停在梁山泊遠處河道的水軍戰船最快趕來。
不千刀萬剮趙嶽小兒屠盡梁山大小賊眾,誓不為人。
鄧宗弼發著狠,咬牙切齒,渾身的殺機。
鄧宗弼知道此次征剿梁山責任極重大,意義非凡,絲毫不敢輕怠,他本就穩重,現在越發謹慎持重。
先鋒遇到梁山的探子,這不奇怪。
這麽大隊的人馬轟轟烈烈的來了,梁山若是沒任何反應,不派人出來查看,那反而才奇怪了。
但陶震霆死咬著兩梁山探馬不放,遠追下去了,這事就讓鄧宗弼理解卻難以放心。
陶震霆必是想拿到活口好審問出梁山的實情.......可是這麽追殺,遠離了大隊,似乎有點輕率冒險了......等知道又遇到一對探馬,先後有四騎哨探卻是嚇得逃跑了,根本沒什麽兵跟著四人,更沒伏兵,陶震霆也放棄了入林追趕,繼續守大道探路下去,說明非常理智,守的是重點——隻要安全到達梁山泊匯合地方軍集起更大兵力。鄧宗弼又鬆口氣。
陶震霆是大將之才。
好兄弟,就是這麽靠譜靠得住。
辛、陶、鄧、張,四將,相互很了解。
鄧宗弼對陶震霆很有信心,有這樣的兄弟為先鋒,可以放心,可隨後就不放心了。因為又遇到兩梁山騎哨,又追殺下去了。這次,陶震霆還和那兩梁山人交過手,一個打兩個,勝了卻就是弄不了二人......鄧宗弼的心提了起來。
其中有一人正是跟著小兒趙嶽鬧過京城的?
這樣的人會是個混賬二逼?是行事沒個數的二逼,趙嶽會帶這樣的助手入京城冒險?
這裏麵似乎有什麽不對頭的......怕是有詭計......不過,也難說呀,不是狂妄自信到不知死程度的二逼,他也不敢跟著趙二進京城冒險,更不會在重重危機的京城還照樣敢象在鄉下或梁山當地那樣肆意妄為的鬧事。到底咋回事,不好說......
但既然有了疑慮,到底是不放心好友,鄧宗弼左思右想後還是決定派人去看看。
最合適,最讓他放心的人選自然是好友張應雷了,就把張應雷從後隊招了過來一說情況。
張應雷也覺得應該去看看才放心,自負本領,戰鬥力也確實高,自覺不需要帶太多人去接應,就算有事,他自信也能救下陶震霆,就帶著二百騎兵趕來了。
趕了一路,他沒追上陶震霆,卻又撞見了一對梁山哨探,其中一個正是使戟的曾跟著趙二鬧過京城的囂張家夥,張應雷對趙嶽的那對戟將的囂張凶殘印象太深刻了,太恨了,一至於現在看到這個提戟的家夥一眼就能認準必是那二戟將之一。隻那別人學也學不來的可恨拽樣,就能認準了。絕對錯不了。
可是陶震霆手下報信的騎兵卻說他們遇到的陶將軍追殺的不是這一對哨騎。配對使戟的那個是使槍的清秀者,這個卻是個拎長杆大刀的粗曠凶漢。提戟的也不是同一人,相貌相似,但絕不是同一人,馬也不一樣,應該是對親兄弟。
管他是不是那一對呢,隻要是跟著趙二入京行凶的目無王法不知敬畏之徒就該殺。
張應雷哪管這個那個,立即凶猛追殺上去。
他遇到的正是宿良和斥侯軍騎將吳元。
這一對沒耍寶,撞見官兵快速殺來,隻不屑地大罵張應雷是朝廷昏君奸臣的又一個死狗腿子、天良喪盡的畜生,是和梁山已燒死的辛從忠一樣該死的........展現的是跟趙嶽進京相似的強硬囂張凶殘,立馬張弓射擊,弓力強勁,不是官兵的騎弓能比的,等官兵奮勇突進能形成威脅了,二人又立即掉馬就跑,邊跑邊回身射擊,射不死張應雷卻能射得官兵又中箭數騎,也射得刺激得張應雷越發火冒三丈越發追擊得堅決凶猛。
梁山人撩撥這組f 4太容易了。
鄧、辛、陶、張,四將的關係極其緊密,沒斬雞頭燒黃紙結拜過卻勝似結義兄弟,他們義氣相投,其中有的還直接有親,在這個思想衝擊太大、情況太複雜險惡而前所未有的亂世逼迫下,四將感情越發親密。隻最現實的利益也逼得他們必須緊密抱團才能在京城動蕩凶險萬分複雜難測的官場較好的立足,也隻有誓同生死的抱團才能保住在京軍的地位前程。
所以,隻辛從忠被活活燒死的慘死已能輕易激得張應雷死咬著梁山人報仇不放。
陶震霆中計,除了太愛麵子的個性因素,實際也是在這方麵才最終徹底失去理智的。張應雷更甚,因為他現在還要擔心陶震霆也險遭不測。梁山竟然又有探馬出現,不去緊急支援被追殺的那一對,反而能如此悠哉悠哉過來查看官兵,這是不是意味著陶震霆已經出事了,甚至已遭不測.......張應雷立即聯想到這個,格外急於去查看陶震霆的情況,追擊更急眼。
張應雷憤怒焦慮奮力追殺,馬快,追來追去漸漸和部下拉開了距離,宿良吳元就突然回馬凶狠夾擊張應雷,匆匆惡戰一會兒,進一步罵得張應雷怒火噴發,撩撥刺激得再深些,然後敗走,繼續逃跑,時不時射擊繼續刺激......
我逃你追,雙方快馬奔行,又來到了那處陶震霆遭遇過的岔道口,都隱隱約約模糊聽到大道遠方有廝殺慘叫聲。宿良故意驚駭大叫:“不好,必是我兄長他們被狗官兵追堵住了。”吳元粗聲大氣驚怒大叫:“該死的狗官兵!我們速去救你兄弟。”失態的驚呼怒喝間,二人沿大道打馬如飛越發快的向前方狂奔而去。
後麵早已怒發如狂的張應雷就算有疑心和理智,也必然選擇死咬著二人在安全的大道上追殺下去,但也沒無視了這出現的林間小道馬踏的雜亂痕跡,大呼後麵的部下分出五十騎入林小心查探,其餘的人馬跟他向大道前方猛追過去。
分出的五十騎鑽進看似寧靜安全的林子後的結局就不用說了。
鳥驚不入林的軍事常識在這並不好使。林鳥不驚,林中也照樣有埋伏。
梁山人撒下食物,再如林中野草一樣做好偽裝潛伏不動,不驚擾。林中鳥兒餓了一冬天,在這開春了卻仍寒冷,萬物仍枯萎蜇伏的時節正食物短缺而照樣饑餓難耐,哪能抗得住食物誘惑,又始終沒受到人捕獲驚嚇,感覺沒危險,沒腦子的動物而已,無視了此前出現的人,自然就會如常的去琢食和安然在林中。五十騎沒到陶震霆被捉的地方就被伏兵拿了。
張應雷自己也上當了,
追到大道遠方,看到了道上的一處處鮮血卻沒看到有屍體,廝殺慘叫聲是從大道邊的林中深處隱隱約約傳來的,並且還在向更深處轉移,顯然是梁山探馬被官兵追殺,人受傷,甚至馬也中箭了,從大道逃不走了,急眼下就一頭鑽入了林中試圖借林子逃竄,被數百騎兵圍追得狗急跳牆,在林中展開亡命搏擊邊打邊逃........
呼——
老陶沒出事就好。
張應雷有了直觀判斷,大鬆了一口氣,看著宿良二人急急鑽入林中往深處拚命趕去,他不禁冷笑一聲,也不及多想,趕緊跟上去,也一頭鑽入了密林中,孤身一人。他的親兵和手下騎兵馬不行,此時還拉在後邊。他也是藝高人膽大,根本不懼宿良二人急眼間借林子之便鬥他。他還惦記著二人最好能回頭阻擊他,他好就勢殺了這兩.......結果卻是照樣入網......
此次進剿,還沒正式見麵開打呢,先鋒和後合,兩員核心大將就栽了,同時賠進去的還有連將官帶騎兵近七百人。
後麵,主帥鄧宗弼雖然安排了張應雷及時前去支援,很放心,但仍然加快了進軍速度,急趕向前,還是怕萬一有失。已經失去了一個強力好友辛從忠了,心痛如刀絞,若是再損失個陶震霆,甚至陶張二人一並損失掉了,那就是鄧宗弼心靈上不可承受的打擊。很不幸,他卻就是得遭受這樣的打擊。
引大軍急趕,並且派出了探馬前去查看,連派了幾波才得到回音:陶張二部都不見了,連前麵派去的數騎探馬也不見了。前麵路上隻見到鮮血和受傷停在道邊的數處騎兵,隻見到兩處林間有大隊騎兵出沒踩踏過的鮮明痕跡,卻就是不見有人從林中出來,也沒聽到林中有什麽動靜。抖膽冒險進林去查看了,啥也沒看著,仍然是雙方人馬皆不見半點蹤影,隻有大隊的馬蹄印穿向林中深處,一直延伸到梁山泊方向.......
鄧宗弼聽了匯報,心中發急著慌。
他不知道陶張二兄弟到底是不是出事了,卻從前幾波應該回來報告些情況的探馬全沒回來這事上判斷隻怕是出事了,不然探馬不可能隻顧深遠查探而始終無一人回來報告一下進度。還有陶張二兄弟也不可能不派人回來及時通知消息。
鄧宗弼有一種強烈的不祥預感,心急火燎,越發催軍急進,一口氣快趕到梁山南山酒店那了也沒發現陶張二部的蹤影,就仿佛這片時空是玄幻空間,兩部近千精銳人馬就這麽憑空失蹤了,被人施展魔法弄沒了,不曾存在過一樣詭異。
至此,鄧宗弼早已經能斷定必是出大事了,陶張必是全栽進去了,必是又中了梁山人的詭計,心中如火燒一樣,驚怒焦慮,這個恨呐.......等到了梁山酒店,他的目光凝固了。
酒店的旗幡杆上掛著三件兵器:一杆丈八蛇矛,這是早前就示眾在此的辛從忠的武器,周圍官府不敢來收走。此時還能看到,不奇怪。另兩件,一個是堰月銅劉,張應雷的獨門兵器。一柄臥瓜錘,雖然不是鄧宗弼熟悉的一對,卻一眼就認出必是陶震霆的錘。
雖然沒看到屍體或首級,還難以斷定張、陶的生死,但鄧宗弼已心沉到底,渾身如掉進萬年冰窟中,似乎嘴巴都凍僵了發不出聲來,隻鼻孔急劇噴張,在開春還寒冷中噴出股股濃濃霧氣,雙眼瞪得極大溜溜圓,充滿無限憤恨和悲傷.......
他斷定陶張二兄弟和辛從忠一樣也已經死了。
他太了解這三個好友的脾性和信念之堅固不怕死。三人是決不會向小兒趙嶽這樣的目無王法目無傳統的凶殘囂張慣了的暴徒衙內屈膝投降的。這種奇恥大辱不是三將能承受的,就象他鄧宗弼不能承受一樣。
他們四個都一樣的智勇雙全,一樣的能打,也一樣的驕傲。這種驕傲比命重要。
至於梁山人沒在此懸掛屍體,那不是梁山人不想以此更能震懾恐嚇住來進剿的官兵,而是梁山人有更惡劣更可怕也更習慣用的傳統——以人肥地。
死屍也不能隨便浪費掉。
不屈而必死的三將的下場照樣會是挖坑栽了荷花,動手挖坑的極可能正是二將被俘的騎兵甚至可能是親兵。如果二將沒當場戰死的話。若是當場陣亡了,就會是燒掉屍體肥沃梁山泊。反正有俘獲的戰馬,不愁搬運屍體回梁山。而以趙嶽的心性之凶殘傲慢,辛、陶、張三將在他眼裏也隻是和其它尋常敵人沒什麽區別的螻蟻之輩。皇帝、宰相、王公,這樣的尊貴大人物,在趙嶽眼裏也都是螻蟻之屬,沒什麽可重視要有區別對待的,何況是區區來討伐梁山想殺趙嶽的武官敵人。
至於失蹤的那些騎兵,不是死了,屍體也被帶走了燒了,就是當場降了,隻怕投降的可能性更大。
這些禁軍心中哪有什麽對朝廷的忠義不惜死,平常跟著領導喊誓死忠君報國的口號而已,一陷入死地絕境,麵臨不降就得死,隻怕絕大多數會選擇立馬丟刀老實雙手抱著後腦勺就地蹲下.......會服從梁山人的威脅指揮,當即積極奮勇地倒殺自己的主將主官和不肯降的官兵同事,而且會殺得毫不心軟,沒任何猶豫......全是些心中隻有自己的惡棍強徒,在死與義氣感情之間做選擇,豈會守什麽軍中義氣,講什麽朝夕相處的戰友情義而下不了手。
鄧宗弼仿佛看到了那令人憤怒之極的一幕幕禁軍食國祿卻無恥甚至得意洋洋叛國......助梁山人大屠殺.......的情景。仿佛看到了張陶二將是如何在部下悍然群體反叛甚至是出其不意偷襲中悲壯倒下的畫麵。
他心口發悶,一陣難受,嘴角溢出鮮血,隨即噴出一口血,眼睛發花,差點兒當場昏倒......稍一恢複就戾聲下令:命王智慧火速帶集結好的三府九千廂軍押糧食趕來助戰。命令已趕到了卻隻能停在梁山泊遠處河道的水軍戰船最快趕來。
不千刀萬剮趙嶽小兒屠盡梁山大小賊眾,誓不為人。
鄧宗弼發著狠,咬牙切齒,渾身的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