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之豪富,趙佶是知道的,隻那些金銀銅像就是巨額財富,一聽朝廷一點好處不收,心中不禁不悅。


    但轉念他就想明白:各地軍隊幾乎全是新編的強人,心未定,服從性不用想也知肯定極差,看看京城新編的禁軍那糟糕現狀就知道了,待遇優厚的禁軍尚且如此,何況是地方的雜亂廂軍,那還不能稱之為軍隊,唯有重利誘之服從。


    至於地方官員,也得如此。


    大宋剛經曆沉重打擊,朝廷威望大跌,在那些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官員心裏,對中央權威能有多少敬畏也未可知,想要地方諸侯積極主動配合中央的命令行事,不付厚利吸引他們,怕也難成事。不用通風報信,隻一個消極怠工就能毀掉計劃。


    他同意了白時中的建議並讚揚了幾句。


    有了較完善的滅佛策略,剩下的怎麽善後就是個大問題。


    大宋如今還有多少僧人?


    上百萬?


    不可能。但幾十萬怕是總會有的。


    這麽多的僧人,換句話說是光棍漢子,不可能在問罪中全殺了。老實投降的眾多僧人怎麽處理?


    如今勞力異常短缺,不說尋常地主士紳,就是這些重權大佬家的無數良田也極度缺人耕種,國家的礦山田地更沒人幹活。眾臣們倒是極想把這麽多僧人當現成犯罪勞力收用或發賣為奴,自家順便也沾光,可一想想僧人今天上演過的恐怖宗教狂熱戰力和對民心的影響力,若分散各地當苦役必是隱患大禍害,一旦煽動各地民心就是連天大禍,宋廷江山難保。


    張邦昌見白時中獻良策表現過了,他也得表現一把,不然在此次重大事件關頭在皇帝眼裏就失了分,又從趙佶言語中隱約猜出了皇帝生怕趙公廉不死想用此事牽連進去的陰暗心思,就滿麵正氣大局地建議:“陛下,抓獲的僧賊萬不能放置各地當地使用,否則必為大禍。滄北如今空乏幾無人煙,又是要緊邊防,急需人口填充與支撐邊關。依臣之見,不如就把除了西軍地麵以外的僧犯全押解滄北服勞役。西軍和滄北軍有了僧犯耕種勞作,也省了朝廷千裏轉送糧草的不少麻煩。”


    趙佶聞言愣了一會兒,等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竅頓時歡喜滿意地瞧了張邦昌一眼,微微點頭意思是:“不錯,此策堪稱絕妙。張邦昌,你老成謀國,不愧是朕重用的宰輔之臣。很好,很好,很好啊......”


    他原本的心思是讓這些核心要員群策群力想想好辦法,把此次驚天動地滅佛大惡事如何巧妙攀扯歸因到趙公廉身上,讓天下佛門首先恨的是趙公廉這個挑事的惡毒者而不是他皇帝趙佶,也讓天下信仰和同情佛門的太多善信士最憎恨的是罪魁禍首趙公廉而不是首先針對朝廷。


    如此一來,趙公廉和滄趙家族就主擔了滿天下仇恨怒火,這一家在十幾年間豎立起來的高大慈悲形象再堅固也必然大損,凶殘力主推動荼毒慈悲佛門,此惡必定大失人心,趙公廉再有感召力,威望也完了。


    沒了威望的趙公廉就如同失了神聖護體神光斬斷了翅膀的神虎,再能耐也跌落凡塵淪為凡凡沒什麽可怕的了,到了那時,就算朝廷翻臉凶殘滅其滿門也再不會引起天下嘩然眾怒沸騰。說不定還落個罪有應得。朝廷則是誅大惡,聖明。


    失去名望光環這層最後依仗,趙公廉還能傲氣什麽?


    他還有什麽可和朝廷耍性子叫板的底氣?


    他想活命,他家想生存下去,無處可去,無路可投,就隻能老實聽從朝廷一切調遣指使,隻能老實全力為朝廷效勞來贏得朝廷庇護,不然就得在滿天下的仇恨憎惡鄙視中轉眼滅亡,而且會死得恥辱無比,背負永世罵名......


    也就是說,隻要玩好這一手,從此以後,朝廷想怎麽擺布趙公廉就可以怎麽擺布,不怕他不肯老實低頭。


    眼下大宋危急,江山不穩,滄北的形勢特殊,還需要趙公廉坐鎮那裏以卓越才幹衛國效力。等熬過這段艱難時期,朝廷做好了應變和調整準備,找到了合適的替代人選,就可以果斷拿下趙公廉,順人心民意合情合理輕鬆除掉......


    沒人會再在乎趙公廉死得冤不冤,沒人會再惦記不忘滄趙家族帶給大宋蒼生的諸般恩義。連史書與後世人也會痛罵滄趙主張滅佛的罪孽,而忽略滄趙建立的巨大功勳,沒後人會感激這個曾經一力改變了中國經濟文化曆史的輝煌家族。


    儒教培養出來的統治者最擅長的就是不僅要在肉體上消滅你,而且要在名聲上徹底搞臭你,讓你永世不得翻身。


    朝廷想把罪惡推到趙公廉身上,這沒什麽難的。


    下賤無識的百姓懂什麽?知道什麽?


    百姓懂得知道的都是朝廷和地方官府想讓他們懂得和知道的。統治者想讓百姓知道什麽,百姓才能知道和相信什麽。


    朝廷說滅佛的決定其實是趙公廉這位能左右朝廷決策的重臣一力主張的,那天下人就會相信內情就是這麽回事。


    問題是,怎麽才能既讓趙公廉擔負了一力主張滅佛的惡名,又不會逼得最重視名聲的趙公廉和滄趙家族急眼了豁出去了,不顧一切地造反洗涮惡名。眼下實在還缺不得趙公廉為朝廷賣命,不能拿下他弄死,更不能逼他悍然反叛。


    趙佶發愁就發愁在這上麵,連夜召集群臣來,主要就是想讓精明老辣的眾臣們一齊動腦子想出這方麵的妙策。


    現在好了,張邦昌果然老辣不負朕望,提的這個建議簡直絕了。


    如此就不需要朝廷刻意費心思暗中隱諱散布流言了,隻要天下的僧人全歸在滄北,主要歸在清州那受煎熬折磨,不用朝廷特意散布暗示,天下有識之人也立即能分析出此次滅佛原來在背後極力主張和推動的正是趙公廉這位光明強悍能臣。


    為加強天下人堅信如此,朝廷不需要透露趙公廉正是那個罪魁禍首,隻需要散布一下滄趙家族和佛門的昔日恩怨就成了。佛門本就對一向不鳥寺廟僧眾的滄趙家族無好感,更在上界佛陀暗示指引下反對朕這個道君而倍加痛恨幫朕強盛江山穩固寶座的奇才趙公廉,更想為佛門毀掉這位九世大善人最關鍵的第十世功德圓滿,押去的僧人必會極度仇視趙公廉。


    諸般因素一匯聚,結果就是保證能讓趙公廉死死背上滅佛惡名,怎麽甩也甩不掉......


    如此,佛門做惡的壞事也能變成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皇帝的惡毒心思完全透露出來了,趙公廉倒黴倒定了,如今已經掛職樞密使多留在京城享福的大太監童貫眼見張邦昌出了大彩得了聖心,如何肯讓張邦昌獨自得了意,這時也立馬站出來表現一把。


    他沒有比陰損的張邦昌更好的主意,就從現實軍事角度為皇帝分析一把,進一步完善張的主張,也是讓皇帝更放心。皇帝放心了,滿意了,他童貫的印象分自然就有了,即使沒爭到第一彩頭也不至於落得廢物沒用讓皇帝失望。


    “陛下,張大人的建議確是妙策。”


    他先捧了張邦昌一把,示好大權在握的張邦昌,也是讓皇帝順心願意多聽聽他的話。


    “臣是這麽認為的。把一眾僧犯集中到滄北看押使用,確實是既避免了分散各地為禍,又能達到懲罰役使之利國利民的目的。那裏東是大海,沒有去路。據說海盜也極厭惡幹說不幹白耗費錢糧的佛門。想想也是。海盜以到處搶掠為生為榮,如何肯讓自己以性命和在極度危險的大海上用萬般冒險辛勞搏來的錢糧讓這些僧人白吃白消耗了去?僧犯,海盜不要,就算願意要了也必定是抓了當奴隸,而不是讓僧人們能繼續建寺廟念經悠然當凡塵神仙。僧犯也必定知道這情況,即便居處靠近大海方便叛逃也不但不敢主動勾結海盜投靠,而且會極力避開。若是海盜上岸抓他們,僧犯們不肯當奴隸折磨致死也必定拚命反抗。若不是如此,此前的叛逃中,這些僧人也不會在暴民的屠刀威脅下仍堅定選擇留在我大宋了。”


    趙佶點頭,“有道理。”


    眾臣也紛紛讚許著。


    做奸臣大官嘛,相互捧著才能一齊在朝堂站穩腳跟,才能加強交情更好更默契地沆瀣一氣糊弄皇帝,把持住權勢。


    童貫得了認可支持,又嚴肅地說:“東路是死路一條。僧犯去不得。滄北北麵和西麵同樣如此。”


    “那兩麵出境就是遼國。遼國雖然也信佛。但此際卻是特殊。遼東渤海人造反成功,逼得無數遼人急急間丟棄錢糧物資倉皇逃離遼東遷徙到燕雲生活。燕雲一下子擠進來這以多衣食無著的人口,又在夏季搶掠中並沒有從我國搶到預期的眾多錢糧緩解困難,燕山府更是不但沒沾到便宜,反而同樣遭受到海盜的凶殘搶掠屠殺,也被我滄北軍反攻搶掠了一把,如此燕雲的形勢越發艱難。聽說那些南下的契丹貴族老爺們對安置不滿正鬧騰得不輕。燕王耶律淳等正頭痛無比。契丹自己人,甚至落難的朝廷與部落貴族都缺衣少食,過得正寒酸惱火,燕山府哪會有餘力接收和照顧滄北叛逃來的僧犯?”


    “就算遼國想使陰損手段借僧犯事件禍害我滄北邊防,他們也絕不敢放出風聲接納僧犯。否則幾十萬漢子一下子湧逃入遼國,殺,殺不得,就算抓為奴隸也用不起。哪來的糧食養活猛增的這麽多張嘴啊。契丹人自己還沒吃的呢。”


    “僧犯們也不傻,不會因痛快我國和不甘心當苦力服勞役就齊心協力一心叛逃到遼國求出路。佛門中可從來不缺智慧者。那些高僧長老個個精明透頂,知道遼國的困境,自會知道就算能強闖邊關逃去了也不會有好下場,不淪落為奴隸,被遼國無視而任其數十萬僧人在荒野中饑寒交迫在很快來臨的寒冬中活活凍死餓死已經是最理想的結果了。”


    ''因此他們也絕不會串聯起來一齊叛逃遼國。那些有號召力的高僧長老首先就會理智地否決甚至帶頭阻止投遼。免得去了遼國沒找到活路,更別說出路,還增加了罪孽事實,進一步激怒我大宋,遭到凶悍邊軍大軍的無情圍剿屠殺。“


    ”說得好。真是高見。“張邦昌還以捧場,大讚童貫,“童大人不愧是在西北帶兵多年曆練出來的國之棟梁幹才。”


    頓時,符合著迎奉的人一堆,都讚美童大人有見識。


    童貫心中得意,卻不至於那麽浮淺,嘴上謙遜幾句,麵上仍是嚴肅鄭重,在皇帝越發滿意與期許的目光注視下又沉聲道:“東西北三麵皆是死路。那麽剩下的南麵就是肯定不甘心當苦力的僧犯想求的出路。”


    “這些妄圖和我大宋及聖明陛下作對的惡僧犯,在各地軍隊嚴厲圍剿震懾下不得不老實投降,但匯聚滄北後人多勢眾怕是又會在某些高僧蠱惑或在某種執念下妄圖鬧事甚至悍然造反。為防止這一點,首先在滅佛中要要求各地官府必須堅定把抓捕過程中敢逞凶反抗的一切惡僧全當場殺掉,然後在各地軍隊嚴密接力押解過程中再把那些暫時表麵臣服實際桀驁不馴不老實的逐步鑒別出來堅決清除掉,無論是名望多麽慈悲高大的高僧也得殺,盡量減少鼓動造反的隱患。“


    ”其次,為防止眾僧悍然南下犯我內地並煽動民心甚至軍心一齊禍亂內地,興風作浪掀起浩劫。僧犯必須局限在滄北之內。鎮守滄北南境的乾寧軍必須加強戒備,牢牢堵住僧犯南逃的通路。這還不夠。如今整個滄北四軍州剩下的總兵力也不足兩萬,防範轉眼就到的遼寇南下秋獵殺搶已經艱難,怕是難以分兵看押僧犯老實屯紮滄北幹活。需要令高陽關路觀察使宿太尉調河間府邊軍幾萬協助滄北接收和看押僧犯,並和滄州軍一道共同把守好僧犯的南下出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攻約梁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水話藍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水話藍天並收藏攻約梁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