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趙佶仔細查看了秘折的密封蠟印,見當初交給趙公廉專門上秘折的特製私秘印章所蓋印痕完好無損,又特意對著陽光仔細檢查了蠟封處也沒任何動過手腳的疑點,知道這封密折沒在送達的過程中被人半道截殺信使或在宮中截留後先偷看過內容又蓄謀私改偽造了信函,這才確信這封奏折確實是趙公廉本人上奏的。
空前的這麽仔細小心,之所以疑心這麽重,是趙佶現在對誰都不大敢象以前那麽信任了。
無論是對王公親族及子侄,朝臣,秘諜爪牙,大內禦林軍將士,高俅這樣的一身富貴全係於他手中的寵臣,還是宮中的男女近侍心腹家奴,甚至包括宮中剩下的有孩子的後妃,他都是這警惕心態。
以前,他自突然太監了,開始變得疑神疑鬼,有些神經質,卻也沒如此多疑,還隻是嚴防一部分人搞鬼。
但梁師成突然暴斃,死的詭異有疑點,在檢查其遺留物查找疑案線索時,沒搜到大量金珠美玉等私財,隻有百十貫散碎銀子銅錢,卻居然從其宮中寢室密處搜到了大內收藏的兩件珍寶,這讓趙佶大吃一驚,這才開始對所有人都不敢輕信了。
要知道從皇宮到大內秘藏所有珍寶都隻屬於皇帝一人的,是皇帝的最重要私產之一,其他人住或工作在皇宮原則上講都隻是皇宮的臨時住戶或臨時工,皇帝若惡了誰,除了皇太後一人,限於孝道皇帝不能把她怎麽樣外,對其他人說趕走,他她就得乖乖離開皇宮。就大內珍寶這方麵而言,也隻有皇帝自己才有權力處理和把玩。
不經皇帝恩賞準許,就連皇帝的正牌老婆——尊貴的皇後也是沒資格擁有或賞玩那些珍寶的,更別說象其他家庭中的主婦那樣可以私自自由進出秘藏庫或想拿什麽就能拿什麽隨意玩玩或想用就能用的。
這也是體現皇帝這個物種的‘天下唯我一人“的至尊地位的一種方式,是神聖不可觸犯的禁忌。
盡管那兩件珍寶是趙佶玩膩了,屬於放在秘藏庫早忘到腦後的眾多珍寶物件之二,但那又豈是梁師成這個奴婢能私自取出把玩甚至私藏想占有的。是管理皇宮的大內總管也不行。
趙佶可不知梁師成連聖旨都敢偽造,更別說私自偷取大內珍寶留在寢室私下把玩這種級別的違禁事。
這些年,梁師成混得太得意,隱形權力太大,威風大得很,隱隱有皇帝老大,他老二的架式,膨脹得不行,私取幾件他眼熱的皇帝珍寶在宮中玩玩,私下獨自品味和幻想一下皇帝的權力美妙滋味,自然很正常,根本不算什麽。
確信皇帝不會玩了,早忘了還有這東西的那些珍寶,他這些年斷斷續續偷走當了自己的秘藏和陪葬品的都不知有多少。受賄的那些金珠寶貝,很多的雖也珍貴,但梁師成已經不大看得上眼了,隻有皇帝擁有的稀世之珍才能讓他眼熱心動。
當然,東西偷走了,相關的賬冊,他利用在大內的巨大權力之便也悄悄偽造修改好了。盤點對賬也查不出失竊。
畢竟,混到了梁師成這程度,把看管秘藏與做賬薄的太監巧妙換上他的人,這太容易了。
但有一點是梁師成無法改變或抹殺的。
那就是趙佶這個皇帝雖然輕佻疏於對國家和內宮的管理,但確實聰慧,腦子很好使,對得到後看過的,尤其是把玩過的藏品,數量再多,時間再久也總有印象,這也是花鳥皇帝的最大愛好之一,自然格外上心。往日不出事,皇帝不注意秘藏也就罷了,如今鬧出梁師成私藏皇帝寶物的醜聞,皇帝起了疑慮,關注寶藏,一查,皇帝一回憶,失竊大案就露餡了。
朕的寶貝也敢動?
趙佶很震怒,宮內自然也會死不少相關的太監。梁師成的一些惡跡淫威也就暴露了不少。
但,趙佶仍不知梁師成對朝廷的無形權力會那麽大,更沒想到梁師成的膽子會這麽大。
梁師成偷竊走的那些珍寶隨著梁府疑案中消失的梁府其它錢財一樣也變得不知所蹤。
趙佶對梁府血案更加震驚和起疑,嚴令追查梁師成到底是因為什麽死的,同時追查寶物去向。
但實際上對那些早忘到腦後的寶物失竊不可尋,趙佶並不太心痛太上火。
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物,玩膩了就不重視了,甚至不當回事了,趙佶就是這麽一個人。不稀罕了的稀世珍寶在高興時隨意賞賜給諸如寵臣高俅、鄭居中或以前重用的蔡京等臣子不是偶爾的事,很常見。
最主要是,趙佶堅信自己是上仙轉世人間享受富貴一遭的天命貴人,早晚還得回歸天界仙班,俗世之珍再稀有和珍貴也是俗物,不可能帶回仙界,帶回仙界也不算什麽,說不定就如凡間頑石一樣尋常多見到到處都是,放不下隻會被其他仙人笑話,所以玩過了,除非很特別很讓他喜愛的,否則就不是舍不得的玩藝,隨隨便便賞就賞人了,還顯得他這個皇帝格外富貴之極又格外大方,與尋常皇帝不同,而且是格外重人輕物,如此更有利於展示皇威和籠絡人心。
天子富有天下,想坐穩江山並獲得個好名聲,也不能小氣。
趙佶從珍寶一事上隻是覺得連對他表現得無比忠心耿耿,隻能依賴他活著,他也寵信並給予無限信任和很多權力,但給再大權力也不可能真正掌權對皇帝有威脅的這麽個閹人原來都不可信,那天下人還誰是可信的能放心信任的?
何況梁府血案中,梁師成還在臨死前以生命偷偷留下那神秘的”悔、相、彌“三個未完成的血字,顯然是想告訴官家甚至是他這個皇帝點什麽絕對重大的秘密,破案人員卻誰也勘不破這是什麽鬼,至今不可解。這更讓人驚疑難安。
由此也就陡然一變,趙佶如今對任何人任何事也都有了深深戒心。
對他以前同樣很信任重用的,現在新提拔為大內總管兼秘諜司統領的老太監也不放心,交上來的秘折就會仔細驗看。
秘折上沒疑慮,趙佶才重重撕開信封,之前的動作很細心謹慎,這會又顯得很粗魯,這是極講究文雅和信任的皇帝從前從未有過的舉動,讓陪侍在下首一邊的新任總管太監不禁格外誠惶誠恐恭敬侍立,趙佶瞥了他一眼才看起奏折。
趙公廉的這封奏折風格一如既往的簡練幹脆,注重說清事而不是做文章一樣追求華麗美妙顯示文字功底。
這是滿朝獨有的務實風格。事實上也是隻趙公廉一人能用的風格。
皇帝早就了解趙公廉的聰慧程度及出類拔萃的卓越才華。
年輕生猛的文成侯不需要用奏折來展示和證明什麽。奏折滿篇即使是大白話俚語,皇帝也知其能,而且喜歡其直白、簡練、精要說明事情,一是一,二是二,不需要再推敲字句反複解讀意圖,皇帝省事省心,看得樂嗬而且信任。
其他官員就不行了。
對皇帝上奏折不下功夫琢磨文章詞句就是對皇帝的不敬。
權大得意如當時的蔡京上奏折也需要高度重視,必須做得花團錦繡,以此證明自己還不老,頭腦還明銳,才華還在。
通常的奏折開篇格式後,趙佶一眼掃過,對趙公廉臣的稱呼轉為草民怒哼一聲,就轉入下麵必然的正式內容。
趙公廉果然照樣不羅嗦,上來就是三個理解四個不理解。
幾年前,各地官府以各種手段和方式阻礙、損害甚至肆意侵奪我家安置在其轄區的商務產業,我理解。
那時,我初任滄州,忙著治軍強武整頓吏治,年輕沒經驗,也沒工夫和心思應對天下官府對我家生意的刁難禍害。
滄北裁撤下來的官兵,朝廷把他們安置在滄州和梁山泊周邊敵視我家,我也理解。
那時,蒙聖恩重用,滄北局勢更險惡,重任在肩,壓力更大,我仍太年輕缺乏經驗,更沒時間和心思考慮這些家事。
鄭居中調任滄州,上任後別的不做,一門心思阻礙我老家的商務,破壞我家的名聲。梁山泊周圍的官府也隨即同樣行動。多方合力終於把我家殘存在這兩處的生意刁難毀掉了,這是朝廷也出手了。我也理解。
畢竟,一個非皇室家族若是太富裕,在民間太有經濟實力和威望,哪個皇室也不會放心,同時也非我家之福。
我家人丁單薄,相關親族也寥寥無幾,別說是上百年貧窮慣了,一切都是草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口味,整天大魚大肉的還真吃不慣,也享受不了,即使終於富裕了,有條件揮霍享受了日常也照樣最喜歡吃五穀雜糧,照樣嚼得野菜草根,並視之為真正的合口美味,即使喜歡並習慣山珍海味過得富裕幸福,也用不著太多財富,想過得安寧也不需要太多財富。
我滄趙有勤勞勇敢不忘本的莊戶,這才是立家的根本,是我家真正的財富。
有人就總會創造出財富。
人才是最寶貴的。
最重要的是,無論是官是民,日子過得平穩安樂,心裏踏實才是最寶貴的生活。
在趙莊,從我家到莊戶們一直追求的就是這個,所以我們奮勇抵抗想來殺我們搶我們的遼寇,所以努力創造財富。
退一步說,我家的莊戶們也都富裕了,有了家底能小康幸福下去,同樣不需要我家樹大招風引來不必要的災難。
沒了繁雜的生意操心上火還省心了,再也不用憂慮這個擔心那處日夜沒個安生。家裏還有地,足夠美滿輕鬆生活的。所以,我家的商務毀了就毀了,錢能換來長久安穩,怎麽算也是劃算的事。我家心裏難免有怨,但並不真計較這個。
我不理解的是,
為什麽,從朝廷到地方上的官員,會有那麽多的人恨我和我家。
為什麽,從滄北裁撤下來的那些腐爛甚至通敵賣國,更害死邊區無數人命,葬送無數邊區財富壯大了敵國的禍國殃民罪孽深重文武官員不但沒被朝廷治罪,反而全調任安穩內地繼續當官做老爺更悠然安全的享受榮華富貴。
為什麽,在趙莊遭受遼軍重兵專門攻擊,同時滄州百姓被入境遼民強盜肆虐,持續十幾天之久,滄州軍卻安坐城池不動,既不去解救轄區的百姓,更不理我趙莊陷入悲壯血戰,任百姓被屠殺搶掠,任趙莊被攻破後遼軍肆意殺戮搶劫一空。
又為什麽,我弟弟隻是個平民百姓,年少無知,無官無爵,也不會象我這樣在官場上擋了誰的路,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利益上從沒礙著誰,他與官場沒任何牽連,無法損害威脅到官場任何人的利益,相反還通過梁山生產與商務中轉帶動了周邊的經濟,富裕了官府和百姓,極大的提高了當地的賦稅能力,同時他也既無欺男霸女,也沒搶了誰家財產沒傷過誰家的人,很小就被家祖母一年年圈在梁山水窪子裏輕易不得出,沒做過任何傷天害理和對不起朝廷與陛下恩德的事,可梁山周圍的官府卻全都如此敵視他,平常禍害也就罷了,居然放任罪該萬死的桃花山悍匪攻擊梁山,恨梁山不滅我弟弟不死。
提到第四個為什麽,趙公廉的語氣上明顯帶上了火氣。
他說:有人我說弟弟號稱普濟郎,有召買人心圖謀不軌大嫌,又稱我弟弟為該死惡霸。這真是豈有此理。”
“舍弟生在鄉間,小時有些頑劣,從不讀書,愛打架胡鬧,雖沒做過什麽真惡,那時卻沒少受家中訓教。然,家祖母並不在意我弟弟不學無文,說我家就是老農民,祖上沒出過大官,我家人也不會當官,也不適合當官,偶然出了我一個讀書人已經難得,說我能讀書又有雄心為國做些事,既考中進士當了官也就罷了,努力幹幹看,不行就老實回家務農。至於我弟弟就不要強求教育成才長大當什麽官了,隻要身子骨壯實,平安長大,孝敬長輩會幹活,務農平安一生就很好。”
“舍弟年歲差我很多,又是幼子,打破了我家數代單傳之險。自他出生,家中生怕舍弟再夭折讓單傳繼續,一心隻盼他健康長大,平時難免溺愛放縱,確實有些偏袒過度,以至他漸漸長大仍任性胡為,平時讓一些有心人一捧哄得高興就肆意撒錢或打抱不平,時間久了,漸漸被那些鄉野混帳勢力小人傳送個普濟渾名。而另一麵,滄州因遼寇之故,民風剽悍,愛滋事鬥歐,舍弟也受影響不淺。長大後若有人欺壓惹怒了他,就會不管不顧逞凶鬥狠,讓家中長輩操心上火。好在他雖粗鄙無文,卻很聽我娘的話,深受我娘的和善與教導影響,本質善良孝順,雖性子使然會魯莽弄些爛事讓家裏難堪,但受監管,不行大惡,圈在梁山那種荒野之地,想在外恃強淩弱也難為,怎麽就圖謀不軌了,怎麽就是惡霸了?“
空前的這麽仔細小心,之所以疑心這麽重,是趙佶現在對誰都不大敢象以前那麽信任了。
無論是對王公親族及子侄,朝臣,秘諜爪牙,大內禦林軍將士,高俅這樣的一身富貴全係於他手中的寵臣,還是宮中的男女近侍心腹家奴,甚至包括宮中剩下的有孩子的後妃,他都是這警惕心態。
以前,他自突然太監了,開始變得疑神疑鬼,有些神經質,卻也沒如此多疑,還隻是嚴防一部分人搞鬼。
但梁師成突然暴斃,死的詭異有疑點,在檢查其遺留物查找疑案線索時,沒搜到大量金珠美玉等私財,隻有百十貫散碎銀子銅錢,卻居然從其宮中寢室密處搜到了大內收藏的兩件珍寶,這讓趙佶大吃一驚,這才開始對所有人都不敢輕信了。
要知道從皇宮到大內秘藏所有珍寶都隻屬於皇帝一人的,是皇帝的最重要私產之一,其他人住或工作在皇宮原則上講都隻是皇宮的臨時住戶或臨時工,皇帝若惡了誰,除了皇太後一人,限於孝道皇帝不能把她怎麽樣外,對其他人說趕走,他她就得乖乖離開皇宮。就大內珍寶這方麵而言,也隻有皇帝自己才有權力處理和把玩。
不經皇帝恩賞準許,就連皇帝的正牌老婆——尊貴的皇後也是沒資格擁有或賞玩那些珍寶的,更別說象其他家庭中的主婦那樣可以私自自由進出秘藏庫或想拿什麽就能拿什麽隨意玩玩或想用就能用的。
這也是體現皇帝這個物種的‘天下唯我一人“的至尊地位的一種方式,是神聖不可觸犯的禁忌。
盡管那兩件珍寶是趙佶玩膩了,屬於放在秘藏庫早忘到腦後的眾多珍寶物件之二,但那又豈是梁師成這個奴婢能私自取出把玩甚至私藏想占有的。是管理皇宮的大內總管也不行。
趙佶可不知梁師成連聖旨都敢偽造,更別說私自偷取大內珍寶留在寢室私下把玩這種級別的違禁事。
這些年,梁師成混得太得意,隱形權力太大,威風大得很,隱隱有皇帝老大,他老二的架式,膨脹得不行,私取幾件他眼熱的皇帝珍寶在宮中玩玩,私下獨自品味和幻想一下皇帝的權力美妙滋味,自然很正常,根本不算什麽。
確信皇帝不會玩了,早忘了還有這東西的那些珍寶,他這些年斷斷續續偷走當了自己的秘藏和陪葬品的都不知有多少。受賄的那些金珠寶貝,很多的雖也珍貴,但梁師成已經不大看得上眼了,隻有皇帝擁有的稀世之珍才能讓他眼熱心動。
當然,東西偷走了,相關的賬冊,他利用在大內的巨大權力之便也悄悄偽造修改好了。盤點對賬也查不出失竊。
畢竟,混到了梁師成這程度,把看管秘藏與做賬薄的太監巧妙換上他的人,這太容易了。
但有一點是梁師成無法改變或抹殺的。
那就是趙佶這個皇帝雖然輕佻疏於對國家和內宮的管理,但確實聰慧,腦子很好使,對得到後看過的,尤其是把玩過的藏品,數量再多,時間再久也總有印象,這也是花鳥皇帝的最大愛好之一,自然格外上心。往日不出事,皇帝不注意秘藏也就罷了,如今鬧出梁師成私藏皇帝寶物的醜聞,皇帝起了疑慮,關注寶藏,一查,皇帝一回憶,失竊大案就露餡了。
朕的寶貝也敢動?
趙佶很震怒,宮內自然也會死不少相關的太監。梁師成的一些惡跡淫威也就暴露了不少。
但,趙佶仍不知梁師成對朝廷的無形權力會那麽大,更沒想到梁師成的膽子會這麽大。
梁師成偷竊走的那些珍寶隨著梁府疑案中消失的梁府其它錢財一樣也變得不知所蹤。
趙佶對梁府血案更加震驚和起疑,嚴令追查梁師成到底是因為什麽死的,同時追查寶物去向。
但實際上對那些早忘到腦後的寶物失竊不可尋,趙佶並不太心痛太上火。
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物,玩膩了就不重視了,甚至不當回事了,趙佶就是這麽一個人。不稀罕了的稀世珍寶在高興時隨意賞賜給諸如寵臣高俅、鄭居中或以前重用的蔡京等臣子不是偶爾的事,很常見。
最主要是,趙佶堅信自己是上仙轉世人間享受富貴一遭的天命貴人,早晚還得回歸天界仙班,俗世之珍再稀有和珍貴也是俗物,不可能帶回仙界,帶回仙界也不算什麽,說不定就如凡間頑石一樣尋常多見到到處都是,放不下隻會被其他仙人笑話,所以玩過了,除非很特別很讓他喜愛的,否則就不是舍不得的玩藝,隨隨便便賞就賞人了,還顯得他這個皇帝格外富貴之極又格外大方,與尋常皇帝不同,而且是格外重人輕物,如此更有利於展示皇威和籠絡人心。
天子富有天下,想坐穩江山並獲得個好名聲,也不能小氣。
趙佶從珍寶一事上隻是覺得連對他表現得無比忠心耿耿,隻能依賴他活著,他也寵信並給予無限信任和很多權力,但給再大權力也不可能真正掌權對皇帝有威脅的這麽個閹人原來都不可信,那天下人還誰是可信的能放心信任的?
何況梁府血案中,梁師成還在臨死前以生命偷偷留下那神秘的”悔、相、彌“三個未完成的血字,顯然是想告訴官家甚至是他這個皇帝點什麽絕對重大的秘密,破案人員卻誰也勘不破這是什麽鬼,至今不可解。這更讓人驚疑難安。
由此也就陡然一變,趙佶如今對任何人任何事也都有了深深戒心。
對他以前同樣很信任重用的,現在新提拔為大內總管兼秘諜司統領的老太監也不放心,交上來的秘折就會仔細驗看。
秘折上沒疑慮,趙佶才重重撕開信封,之前的動作很細心謹慎,這會又顯得很粗魯,這是極講究文雅和信任的皇帝從前從未有過的舉動,讓陪侍在下首一邊的新任總管太監不禁格外誠惶誠恐恭敬侍立,趙佶瞥了他一眼才看起奏折。
趙公廉的這封奏折風格一如既往的簡練幹脆,注重說清事而不是做文章一樣追求華麗美妙顯示文字功底。
這是滿朝獨有的務實風格。事實上也是隻趙公廉一人能用的風格。
皇帝早就了解趙公廉的聰慧程度及出類拔萃的卓越才華。
年輕生猛的文成侯不需要用奏折來展示和證明什麽。奏折滿篇即使是大白話俚語,皇帝也知其能,而且喜歡其直白、簡練、精要說明事情,一是一,二是二,不需要再推敲字句反複解讀意圖,皇帝省事省心,看得樂嗬而且信任。
其他官員就不行了。
對皇帝上奏折不下功夫琢磨文章詞句就是對皇帝的不敬。
權大得意如當時的蔡京上奏折也需要高度重視,必須做得花團錦繡,以此證明自己還不老,頭腦還明銳,才華還在。
通常的奏折開篇格式後,趙佶一眼掃過,對趙公廉臣的稱呼轉為草民怒哼一聲,就轉入下麵必然的正式內容。
趙公廉果然照樣不羅嗦,上來就是三個理解四個不理解。
幾年前,各地官府以各種手段和方式阻礙、損害甚至肆意侵奪我家安置在其轄區的商務產業,我理解。
那時,我初任滄州,忙著治軍強武整頓吏治,年輕沒經驗,也沒工夫和心思應對天下官府對我家生意的刁難禍害。
滄北裁撤下來的官兵,朝廷把他們安置在滄州和梁山泊周邊敵視我家,我也理解。
那時,蒙聖恩重用,滄北局勢更險惡,重任在肩,壓力更大,我仍太年輕缺乏經驗,更沒時間和心思考慮這些家事。
鄭居中調任滄州,上任後別的不做,一門心思阻礙我老家的商務,破壞我家的名聲。梁山泊周圍的官府也隨即同樣行動。多方合力終於把我家殘存在這兩處的生意刁難毀掉了,這是朝廷也出手了。我也理解。
畢竟,一個非皇室家族若是太富裕,在民間太有經濟實力和威望,哪個皇室也不會放心,同時也非我家之福。
我家人丁單薄,相關親族也寥寥無幾,別說是上百年貧窮慣了,一切都是草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口味,整天大魚大肉的還真吃不慣,也享受不了,即使終於富裕了,有條件揮霍享受了日常也照樣最喜歡吃五穀雜糧,照樣嚼得野菜草根,並視之為真正的合口美味,即使喜歡並習慣山珍海味過得富裕幸福,也用不著太多財富,想過得安寧也不需要太多財富。
我滄趙有勤勞勇敢不忘本的莊戶,這才是立家的根本,是我家真正的財富。
有人就總會創造出財富。
人才是最寶貴的。
最重要的是,無論是官是民,日子過得平穩安樂,心裏踏實才是最寶貴的生活。
在趙莊,從我家到莊戶們一直追求的就是這個,所以我們奮勇抵抗想來殺我們搶我們的遼寇,所以努力創造財富。
退一步說,我家的莊戶們也都富裕了,有了家底能小康幸福下去,同樣不需要我家樹大招風引來不必要的災難。
沒了繁雜的生意操心上火還省心了,再也不用憂慮這個擔心那處日夜沒個安生。家裏還有地,足夠美滿輕鬆生活的。所以,我家的商務毀了就毀了,錢能換來長久安穩,怎麽算也是劃算的事。我家心裏難免有怨,但並不真計較這個。
我不理解的是,
為什麽,從朝廷到地方上的官員,會有那麽多的人恨我和我家。
為什麽,從滄北裁撤下來的那些腐爛甚至通敵賣國,更害死邊區無數人命,葬送無數邊區財富壯大了敵國的禍國殃民罪孽深重文武官員不但沒被朝廷治罪,反而全調任安穩內地繼續當官做老爺更悠然安全的享受榮華富貴。
為什麽,在趙莊遭受遼軍重兵專門攻擊,同時滄州百姓被入境遼民強盜肆虐,持續十幾天之久,滄州軍卻安坐城池不動,既不去解救轄區的百姓,更不理我趙莊陷入悲壯血戰,任百姓被屠殺搶掠,任趙莊被攻破後遼軍肆意殺戮搶劫一空。
又為什麽,我弟弟隻是個平民百姓,年少無知,無官無爵,也不會象我這樣在官場上擋了誰的路,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利益上從沒礙著誰,他與官場沒任何牽連,無法損害威脅到官場任何人的利益,相反還通過梁山生產與商務中轉帶動了周邊的經濟,富裕了官府和百姓,極大的提高了當地的賦稅能力,同時他也既無欺男霸女,也沒搶了誰家財產沒傷過誰家的人,很小就被家祖母一年年圈在梁山水窪子裏輕易不得出,沒做過任何傷天害理和對不起朝廷與陛下恩德的事,可梁山周圍的官府卻全都如此敵視他,平常禍害也就罷了,居然放任罪該萬死的桃花山悍匪攻擊梁山,恨梁山不滅我弟弟不死。
提到第四個為什麽,趙公廉的語氣上明顯帶上了火氣。
他說:有人我說弟弟號稱普濟郎,有召買人心圖謀不軌大嫌,又稱我弟弟為該死惡霸。這真是豈有此理。”
“舍弟生在鄉間,小時有些頑劣,從不讀書,愛打架胡鬧,雖沒做過什麽真惡,那時卻沒少受家中訓教。然,家祖母並不在意我弟弟不學無文,說我家就是老農民,祖上沒出過大官,我家人也不會當官,也不適合當官,偶然出了我一個讀書人已經難得,說我能讀書又有雄心為國做些事,既考中進士當了官也就罷了,努力幹幹看,不行就老實回家務農。至於我弟弟就不要強求教育成才長大當什麽官了,隻要身子骨壯實,平安長大,孝敬長輩會幹活,務農平安一生就很好。”
“舍弟年歲差我很多,又是幼子,打破了我家數代單傳之險。自他出生,家中生怕舍弟再夭折讓單傳繼續,一心隻盼他健康長大,平時難免溺愛放縱,確實有些偏袒過度,以至他漸漸長大仍任性胡為,平時讓一些有心人一捧哄得高興就肆意撒錢或打抱不平,時間久了,漸漸被那些鄉野混帳勢力小人傳送個普濟渾名。而另一麵,滄州因遼寇之故,民風剽悍,愛滋事鬥歐,舍弟也受影響不淺。長大後若有人欺壓惹怒了他,就會不管不顧逞凶鬥狠,讓家中長輩操心上火。好在他雖粗鄙無文,卻很聽我娘的話,深受我娘的和善與教導影響,本質善良孝順,雖性子使然會魯莽弄些爛事讓家裏難堪,但受監管,不行大惡,圈在梁山那種荒野之地,想在外恃強淩弱也難為,怎麽就圖謀不軌了,怎麽就是惡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