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自歎倒黴,對案件盲無頭緒,但皇帝震驚之極,怕也是恐懼之極,嚴令盡快追查清楚梁師成到底是怎麽死的、梁府血案是怎麽回事,背後隱藏著什麽秘密。開封府上下被壓得再沒積極性再不願意破這案子,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努力查下去。
辦案官員不知道的是,東城這處豪華梁府隻是梁師成設在明麵的一窟,由養子住著撐場麵,也方便接收賄賂。
真正收藏金銀財寶的另有地方,是在北城一處尋常富戶模樣的人家處。
東城的住宅隻是空有其表而已。
梁師成狡詐多疑,事實上對誰也不會真正完全信任。過繼的本家養子也隻是個遮人耳目的招牌及養老送終的後備手段之一。真正值錢的好東西以及大錢,養子是收不到的,不過是收些日常賄賂的小錢,卻不明就裏,自然歡喜著,感激著,敬畏著,畢恭畢敬孝順著梁師成,並過著小民暴富暴貴而沉迷的醉生夢死囂張衙內好日子。
這個養子年少,長得壯實,相貌也不錯,但並不聰明。
梁師成是特意挑得本家侄子輩中最蠢的最膽小聽話的,但外表卻看著象那麽回事的過繼。他並不是真為了他這一支傳宗接代和後繼有人光大門楣。就是挑個無知的土包子傻子,享受一下當爹被孝順的滋味,並調教震懾控製住利用著。
因為早年從趙公廉這不知不覺得到不少對人生的深刻三觀認識,梁師成比在曆史上格外清楚,自己既然選擇當了奸宦,走了禍國殃民的壞蛋路,那麽富貴榮華就隻限在他自己身上,其他親族可以在他活著且大權在握時分享好處,但一旦他失勢或是死了,那麽全都得跟著倒大黴,無論好官壞蛋到時都會狠狠踩上來揚除奸美名順便刮分梁家占有的物質利益。
他隻是個宦官,沒有底蘊,也沒有真正的家族傳承,在官場從來沒有真正的朋黨與情誼。
都是相互利用而已。
但梁師成並不後悔。
他本性和能力就適合也注定會當壞蛋,不然在宮中就混不起來,混起來了就幹脆自私到底,一切隻為自己生前死後。
北城這處秘窟夾雜在周圍眾多身份普通的富戶大宅院間,簡陋普通得完全不起眼。
平常,誰也不會注意這麽戶人家。
這處秘密產業是近十年前就置辦的。
當時,梁師成還沒混大發了,中年了卻還隻是在宮中剛看到大內總管大權希望的領事太監之一,有機會在皇帝身邊提心吊膽伺候著,還是剛二十出頭的趙公廉在暗中的勤奮忠心小跟班,他想更快更堅實地獲得君王的信任與寵幸,還得主要依靠小年輕趙公廉的指點與幫忙才行。
但在趙公廉當時的小相無形卻有質威勢下,有趙公廉有意推著,梁師成已經有了大把收取賄賂的機會,開始有錢,也嚐到了權力的美妙滋味,由此越發貪婪而勤奮,一心奔著總管太監的位子而去。收藏賄賂的秘所也在那時就布置了。
梁師成之狡猾非常人可度量。
實際上由梁師成安排守在北城秘所的那“戶”人家也絲毫不知這裏是大總管的藏金地。
他們就是住這,照常生活著,順便監視著附近的鄰居,尤其盯著東鄰這幾個梁師成放在這養老等死的老太監。
梁師成把藏寶地設置在這家院子裏的地下三四丈深處的秘室裏,秘洞是拱形結構,本就不易坍塌,很堅實,又砌有磚柱加強支撐,並以大量水泥加固了全部洞壁封固了地麵,設置了機關,出入口卻在隔壁東鄰這家更尋常的人家中藏匿著。
安置在這養老的幾個老太監也不知秘密。
就算猜到了些,他們也無力偷走財寶,實際上就是知道了秘密也不敢,不想偷。
他們都是無依無靠的活不幾年隨時就會死掉的孤苦太監,能有這麽個安逸的養老地等死已經是天大的榮幸了,不然就是無聲無息勞累屈死在宮中,被拖出宮往亂墳崗一丟被野狗隨意撕食的份,冒險偷那麽多錢有什麽用?得手了又能搬走多少?又能逃到哪去?
在這住著守著這房子安然混吃等死就是最理想的下場。
實際上他們從住進這就從不出門。一切用度都有人架車送來。
梁師成也時常化妝秘密來“看望”老夥計,住一晚。
老太監們對慈悲講情義的梁師成感恩戴德。
周圍的鄰居對這處住宅時常有車馬送糧送菜來也習以為常,熟視無睹,也就沒人注意。
奉命居住在隔壁並監視東鄰的這“戶”人家還以為是這些老太監對梁師成在宮中崛起有大恩也自然掌握著梁師成什麽把柄,所以梁師成才如此善待老太監卻又暗中布置他們監視控製著。
誰也不知道,在梁師成每次親來時,馬車帶來的所謂用度中暗藏著最近收的大量金銀財富賄賂藏到這裏。
梁師成肯在簡陋地住一晚也不是和老太監敘敘舊表達什麽人文關懷,而是在秘室中獨自悄悄欣賞收藏的寶貝偷著樂。
這家夥深知伴君如伴虎,也預料到了死後會遭報應,原本想在老家擇風水寶地準備陵墓,但又轉變了主意。
收的財寶太多了,而且還在迅猛增加,以至於喜歡的白花花銀子都不願意收了,重視的是金子其它珍品。他無法想像他死了失勢了,這麽大筆巨財如何能順利運回老家給他陪葬,那些並不親的親族又怎麽肯把財寶聽他生前囑咐用來陪葬。
梁師成害怕自己死後陵墓被扒,屍體被人報複糟塌,讓他死後不得安寧,也絕不肯讓辛苦積累的財寶讓別人得了去。他是識字讀過書的,有些文采,不然也不會得到藝術家皇帝的青睞,懂得大隱於朝,中隱於市,小隱於野的道理,見這處秘室如此隱秘堅固美妙,他決定了就把這當陵墓,不用費心搬運財寶不說,又有誰能想到他居然就葬藏在京城中。
梁師成數年前安排好了最關心的陵墓問題,也就格外上心,想把秘室建成金磚鋪地,砌銀為牆,自己躺抱著最愛的奇珍異寶幸福而死,而且不用棺木方便徹底掩人耳目。
反正這全是厚厚的水泥封固的,別說是老鼠,就是蟲子都沒有一隻,屍體不會遭到噬咬損壞。
為此,他又開始喜歡銀子了,金銀財寶越發瘋狂收斂。
至於死時怎麽掩藏秘室入口,怎麽滅口徹底毀滅蹤跡,讓這裏成為永遠的秘密,他也早有打算並周密布置好了。
但他天衣無縫的計劃瞞得過別人,卻瞞不過幫過他上位並從一開始就一直安排秘密盯著他的趙公廉。
當得知朝廷要借慰問之名調查梁山虛實後,回了老家的趙嶽說:“有些人福到頭了也該還債了。否則他們還以為天真是無眼的,以為沒人能收拾了在安穩的京城悠然得意富貴著的他們呢。”
趙公廉當時還在清州,給弟弟回電報笑言:“那就拿梁師成開刀吧。這廝沒用了,留著隻會礙事。這些年他這麽努力的為咱們帝國的發展拚命禍害宋王朝的根基,又有皇宮養著沒什麽大花銷卻堅持不懈拚命搜刮金銀財寶默默為咱們積攢著那麽多,咱們若是不領情,不欣然接收了,不回報他忘恩負義罪孽深重的惡果一二,那就是咱們不對了。”
於是,梁師成在美滋滋中就慘死在養子那。所霸占的財富,無論是東城還是北城這都弄走了。
潛伏京城的楊林、時遷帶領手下絕秘殺手組織,一夜間同時突襲梁師成的兩處產業。時遷先潛入廚房下慢性藥,幾個時辰後放倒了東城梁府的所有人。殺手們再精心布置凶案現場,然後從容搜刮財產利用隨後的白天黑夜搬走。
至於北城這就更好辦了。
抓這兩處的人當探秘室破機關的工具,得手後,屍體就丟在秘室中享受梁師成的陵墓待遇,也算死得其所。然後在驚歎梁師成搜刮財寶的驚人能力後,從容不迫搬空所藏,象梁師成平常來往時一樣用箱式馬車大大方方一車車運走了。
周圍的人早習慣了這家的時常車來車往,無人注意這事,絲毫不知這兩戶人家已經出事了。
梁師成居處的房內秘室入口用梁師成早準備好的泥沙機關填了,再灌上厚厚的水泥徹底填平,再把偽裝成水泥地的那塊掩蓋地道入口的石板蓋上去,縫隙用水泥徹底封死,如此成了完整的真正水泥地麵,幹了後,誰也不知這的秘密。
等數天後外麵發現這兩戶人家沒人了,不知何時離開,不知所蹤,就算進來查看和占有了這裏,也察覺不到異樣。
時局混亂,人心難安,陌生的鄰裏間誰也無心顧上誰,東京隨時有人家遷移,這兩戶本就和鄰居不是舊鄰,沒什麽來往,鄰裏關係淡薄之極,甚至相互沒好感,沒任何跡象的突然離開也就沒人在意,也沒什麽稀奇。
如此,這裏連失蹤案都算不上,與人命案不相關,更與瘟相梁師成的詭異血案不沾邊。
沒人再注意這裏。
深藏在堅固秘室中的老太監等人也就成了地下的秘密,或許千年後意外挖出來會成為曆史學家的又一個有趣課題。
開封府卻愁苦死了。
破不了案,想以養子無義反噬梁師成糊弄著結案,卻被“悔相”和少個小字的彌字擋住了,解釋不清‘悔相彌’暗示著什麽就沒法向疑心病越發重了的皇帝交待。可天知道悔相彌是什麽鬼。
對薛弼來說,自然不關心開封府倒黴。
他在震驚後不禁拍手稱快。梁師成這閹賊早該死了,死得好,死得大快人心,要是早就死掉,或許大宋也不會淪落到今天這糟糕之極樣。開封府尹徐秉哲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也是該死的貨色,死了才好。
可是,趙公廉甩手回家務農了,這讓本就預感大宋不妙的薛弼更加震驚和沮喪。
他都不用費心打聽也能猜知大宋會陷入什麽可怕後果。
至此,他也明白了梁山周圍官府以及白時中張邦昌這樣的頂級大佬為何會那麽爽快地讓梁山人貪婪敲詐,明白了為什麽白時中張邦昌會不顧規矩臉麵的迫不及待在城門處就攔截自己。
宮中沒了梁師成照應,他們當然害怕出意外。
他也明白了在皇宮總感到有異常的原因,明白了為何沒太監在皇宮半路強行截他們先去別處,明白了皇帝為何成了那樣聽了梁山情況的匯報會是那麽個態度。
真是可笑。
趙公廉不當官了,無權無勢了,終於不再是朝廷的威脅不是眾臣們上進的絆腳石了,這些人卻更怕了趙公廉。
趙公廉也不是才不幹的。
在梁師成死後不到三天,趙公廉回家務農的消息就從滄北清州六百裏加急報到了京城。
其實早在趙公廉在奏折中向皇帝抱怨夏季災難時,滄北以及滄州官府就已經知道趙公廉怕是真有了甩手離去之心。因為趙公廉從那時起已經把政務軍務全交給了通判和統製高繼光領導著負責了,他不理公務,隻擔著蓋章機器角色。
但趙公廉離職仍然很突然。
宋代不是魏晉時你不想當官了,掛印就能瀟灑離開。得朝廷批準,有關人員接手結清了公務,沒毛病,你才能走。
否則就是罪過。
但趙公廉不管那一套,突然把知府大印交給了通判,把辭職奏折要通判和高繼光代為轉交朝廷,拔腿就走。
趙府舉家搬遷,住處除了公用之物,其它東西能搬走的全部搬走,連碗都不留一個,顯然是決心一去不回了。
二夫人小豆芽母子、花榮的妻子崔氏和兒子、侯府不多的男女雜役仆從,連同東西全部乘馬車,在全副武裝的二百騎兵衛隊的護衛下離開知府衙門後宅,轟隆隆的徑直向南城門而去。
侯爺離去,驚動了沿街的不知情百姓。
有聰明的或消息靈通的百姓感覺不好,一看侯府這陣式心裏一緊。有人大叫:“侯爺何往?莫非要狠心棄我們子民而去?”
頓時,象炸了鍋一樣,百姓全驚慌起來,手上的買賣生計什麽的全顧不得了,紛紛圍來哭叫著呼喚侯爺不要離開。
對此,騎馬著百姓常服在前麵領隊的趙公廉隻能對百姓團團抱拳致歉,說他已經不是侯爺了,身上的一切官職爵位全辭了,大宋政治從此全與他無關了。他隻是個想盡早回家的草民,請大家理解。
辦案官員不知道的是,東城這處豪華梁府隻是梁師成設在明麵的一窟,由養子住著撐場麵,也方便接收賄賂。
真正收藏金銀財寶的另有地方,是在北城一處尋常富戶模樣的人家處。
東城的住宅隻是空有其表而已。
梁師成狡詐多疑,事實上對誰也不會真正完全信任。過繼的本家養子也隻是個遮人耳目的招牌及養老送終的後備手段之一。真正值錢的好東西以及大錢,養子是收不到的,不過是收些日常賄賂的小錢,卻不明就裏,自然歡喜著,感激著,敬畏著,畢恭畢敬孝順著梁師成,並過著小民暴富暴貴而沉迷的醉生夢死囂張衙內好日子。
這個養子年少,長得壯實,相貌也不錯,但並不聰明。
梁師成是特意挑得本家侄子輩中最蠢的最膽小聽話的,但外表卻看著象那麽回事的過繼。他並不是真為了他這一支傳宗接代和後繼有人光大門楣。就是挑個無知的土包子傻子,享受一下當爹被孝順的滋味,並調教震懾控製住利用著。
因為早年從趙公廉這不知不覺得到不少對人生的深刻三觀認識,梁師成比在曆史上格外清楚,自己既然選擇當了奸宦,走了禍國殃民的壞蛋路,那麽富貴榮華就隻限在他自己身上,其他親族可以在他活著且大權在握時分享好處,但一旦他失勢或是死了,那麽全都得跟著倒大黴,無論好官壞蛋到時都會狠狠踩上來揚除奸美名順便刮分梁家占有的物質利益。
他隻是個宦官,沒有底蘊,也沒有真正的家族傳承,在官場從來沒有真正的朋黨與情誼。
都是相互利用而已。
但梁師成並不後悔。
他本性和能力就適合也注定會當壞蛋,不然在宮中就混不起來,混起來了就幹脆自私到底,一切隻為自己生前死後。
北城這處秘窟夾雜在周圍眾多身份普通的富戶大宅院間,簡陋普通得完全不起眼。
平常,誰也不會注意這麽戶人家。
這處秘密產業是近十年前就置辦的。
當時,梁師成還沒混大發了,中年了卻還隻是在宮中剛看到大內總管大權希望的領事太監之一,有機會在皇帝身邊提心吊膽伺候著,還是剛二十出頭的趙公廉在暗中的勤奮忠心小跟班,他想更快更堅實地獲得君王的信任與寵幸,還得主要依靠小年輕趙公廉的指點與幫忙才行。
但在趙公廉當時的小相無形卻有質威勢下,有趙公廉有意推著,梁師成已經有了大把收取賄賂的機會,開始有錢,也嚐到了權力的美妙滋味,由此越發貪婪而勤奮,一心奔著總管太監的位子而去。收藏賄賂的秘所也在那時就布置了。
梁師成之狡猾非常人可度量。
實際上由梁師成安排守在北城秘所的那“戶”人家也絲毫不知這裏是大總管的藏金地。
他們就是住這,照常生活著,順便監視著附近的鄰居,尤其盯著東鄰這幾個梁師成放在這養老等死的老太監。
梁師成把藏寶地設置在這家院子裏的地下三四丈深處的秘室裏,秘洞是拱形結構,本就不易坍塌,很堅實,又砌有磚柱加強支撐,並以大量水泥加固了全部洞壁封固了地麵,設置了機關,出入口卻在隔壁東鄰這家更尋常的人家中藏匿著。
安置在這養老的幾個老太監也不知秘密。
就算猜到了些,他們也無力偷走財寶,實際上就是知道了秘密也不敢,不想偷。
他們都是無依無靠的活不幾年隨時就會死掉的孤苦太監,能有這麽個安逸的養老地等死已經是天大的榮幸了,不然就是無聲無息勞累屈死在宮中,被拖出宮往亂墳崗一丟被野狗隨意撕食的份,冒險偷那麽多錢有什麽用?得手了又能搬走多少?又能逃到哪去?
在這住著守著這房子安然混吃等死就是最理想的下場。
實際上他們從住進這就從不出門。一切用度都有人架車送來。
梁師成也時常化妝秘密來“看望”老夥計,住一晚。
老太監們對慈悲講情義的梁師成感恩戴德。
周圍的鄰居對這處住宅時常有車馬送糧送菜來也習以為常,熟視無睹,也就沒人注意。
奉命居住在隔壁並監視東鄰的這“戶”人家還以為是這些老太監對梁師成在宮中崛起有大恩也自然掌握著梁師成什麽把柄,所以梁師成才如此善待老太監卻又暗中布置他們監視控製著。
誰也不知道,在梁師成每次親來時,馬車帶來的所謂用度中暗藏著最近收的大量金銀財富賄賂藏到這裏。
梁師成肯在簡陋地住一晚也不是和老太監敘敘舊表達什麽人文關懷,而是在秘室中獨自悄悄欣賞收藏的寶貝偷著樂。
這家夥深知伴君如伴虎,也預料到了死後會遭報應,原本想在老家擇風水寶地準備陵墓,但又轉變了主意。
收的財寶太多了,而且還在迅猛增加,以至於喜歡的白花花銀子都不願意收了,重視的是金子其它珍品。他無法想像他死了失勢了,這麽大筆巨財如何能順利運回老家給他陪葬,那些並不親的親族又怎麽肯把財寶聽他生前囑咐用來陪葬。
梁師成害怕自己死後陵墓被扒,屍體被人報複糟塌,讓他死後不得安寧,也絕不肯讓辛苦積累的財寶讓別人得了去。他是識字讀過書的,有些文采,不然也不會得到藝術家皇帝的青睞,懂得大隱於朝,中隱於市,小隱於野的道理,見這處秘室如此隱秘堅固美妙,他決定了就把這當陵墓,不用費心搬運財寶不說,又有誰能想到他居然就葬藏在京城中。
梁師成數年前安排好了最關心的陵墓問題,也就格外上心,想把秘室建成金磚鋪地,砌銀為牆,自己躺抱著最愛的奇珍異寶幸福而死,而且不用棺木方便徹底掩人耳目。
反正這全是厚厚的水泥封固的,別說是老鼠,就是蟲子都沒有一隻,屍體不會遭到噬咬損壞。
為此,他又開始喜歡銀子了,金銀財寶越發瘋狂收斂。
至於死時怎麽掩藏秘室入口,怎麽滅口徹底毀滅蹤跡,讓這裏成為永遠的秘密,他也早有打算並周密布置好了。
但他天衣無縫的計劃瞞得過別人,卻瞞不過幫過他上位並從一開始就一直安排秘密盯著他的趙公廉。
當得知朝廷要借慰問之名調查梁山虛實後,回了老家的趙嶽說:“有些人福到頭了也該還債了。否則他們還以為天真是無眼的,以為沒人能收拾了在安穩的京城悠然得意富貴著的他們呢。”
趙公廉當時還在清州,給弟弟回電報笑言:“那就拿梁師成開刀吧。這廝沒用了,留著隻會礙事。這些年他這麽努力的為咱們帝國的發展拚命禍害宋王朝的根基,又有皇宮養著沒什麽大花銷卻堅持不懈拚命搜刮金銀財寶默默為咱們積攢著那麽多,咱們若是不領情,不欣然接收了,不回報他忘恩負義罪孽深重的惡果一二,那就是咱們不對了。”
於是,梁師成在美滋滋中就慘死在養子那。所霸占的財富,無論是東城還是北城這都弄走了。
潛伏京城的楊林、時遷帶領手下絕秘殺手組織,一夜間同時突襲梁師成的兩處產業。時遷先潛入廚房下慢性藥,幾個時辰後放倒了東城梁府的所有人。殺手們再精心布置凶案現場,然後從容搜刮財產利用隨後的白天黑夜搬走。
至於北城這就更好辦了。
抓這兩處的人當探秘室破機關的工具,得手後,屍體就丟在秘室中享受梁師成的陵墓待遇,也算死得其所。然後在驚歎梁師成搜刮財寶的驚人能力後,從容不迫搬空所藏,象梁師成平常來往時一樣用箱式馬車大大方方一車車運走了。
周圍的人早習慣了這家的時常車來車往,無人注意這事,絲毫不知這兩戶人家已經出事了。
梁師成居處的房內秘室入口用梁師成早準備好的泥沙機關填了,再灌上厚厚的水泥徹底填平,再把偽裝成水泥地的那塊掩蓋地道入口的石板蓋上去,縫隙用水泥徹底封死,如此成了完整的真正水泥地麵,幹了後,誰也不知這的秘密。
等數天後外麵發現這兩戶人家沒人了,不知何時離開,不知所蹤,就算進來查看和占有了這裏,也察覺不到異樣。
時局混亂,人心難安,陌生的鄰裏間誰也無心顧上誰,東京隨時有人家遷移,這兩戶本就和鄰居不是舊鄰,沒什麽來往,鄰裏關係淡薄之極,甚至相互沒好感,沒任何跡象的突然離開也就沒人在意,也沒什麽稀奇。
如此,這裏連失蹤案都算不上,與人命案不相關,更與瘟相梁師成的詭異血案不沾邊。
沒人再注意這裏。
深藏在堅固秘室中的老太監等人也就成了地下的秘密,或許千年後意外挖出來會成為曆史學家的又一個有趣課題。
開封府卻愁苦死了。
破不了案,想以養子無義反噬梁師成糊弄著結案,卻被“悔相”和少個小字的彌字擋住了,解釋不清‘悔相彌’暗示著什麽就沒法向疑心病越發重了的皇帝交待。可天知道悔相彌是什麽鬼。
對薛弼來說,自然不關心開封府倒黴。
他在震驚後不禁拍手稱快。梁師成這閹賊早該死了,死得好,死得大快人心,要是早就死掉,或許大宋也不會淪落到今天這糟糕之極樣。開封府尹徐秉哲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也是該死的貨色,死了才好。
可是,趙公廉甩手回家務農了,這讓本就預感大宋不妙的薛弼更加震驚和沮喪。
他都不用費心打聽也能猜知大宋會陷入什麽可怕後果。
至此,他也明白了梁山周圍官府以及白時中張邦昌這樣的頂級大佬為何會那麽爽快地讓梁山人貪婪敲詐,明白了為什麽白時中張邦昌會不顧規矩臉麵的迫不及待在城門處就攔截自己。
宮中沒了梁師成照應,他們當然害怕出意外。
他也明白了在皇宮總感到有異常的原因,明白了為何沒太監在皇宮半路強行截他們先去別處,明白了皇帝為何成了那樣聽了梁山情況的匯報會是那麽個態度。
真是可笑。
趙公廉不當官了,無權無勢了,終於不再是朝廷的威脅不是眾臣們上進的絆腳石了,這些人卻更怕了趙公廉。
趙公廉也不是才不幹的。
在梁師成死後不到三天,趙公廉回家務農的消息就從滄北清州六百裏加急報到了京城。
其實早在趙公廉在奏折中向皇帝抱怨夏季災難時,滄北以及滄州官府就已經知道趙公廉怕是真有了甩手離去之心。因為趙公廉從那時起已經把政務軍務全交給了通判和統製高繼光領導著負責了,他不理公務,隻擔著蓋章機器角色。
但趙公廉離職仍然很突然。
宋代不是魏晉時你不想當官了,掛印就能瀟灑離開。得朝廷批準,有關人員接手結清了公務,沒毛病,你才能走。
否則就是罪過。
但趙公廉不管那一套,突然把知府大印交給了通判,把辭職奏折要通判和高繼光代為轉交朝廷,拔腿就走。
趙府舉家搬遷,住處除了公用之物,其它東西能搬走的全部搬走,連碗都不留一個,顯然是決心一去不回了。
二夫人小豆芽母子、花榮的妻子崔氏和兒子、侯府不多的男女雜役仆從,連同東西全部乘馬車,在全副武裝的二百騎兵衛隊的護衛下離開知府衙門後宅,轟隆隆的徑直向南城門而去。
侯爺離去,驚動了沿街的不知情百姓。
有聰明的或消息靈通的百姓感覺不好,一看侯府這陣式心裏一緊。有人大叫:“侯爺何往?莫非要狠心棄我們子民而去?”
頓時,象炸了鍋一樣,百姓全驚慌起來,手上的買賣生計什麽的全顧不得了,紛紛圍來哭叫著呼喚侯爺不要離開。
對此,騎馬著百姓常服在前麵領隊的趙公廉隻能對百姓團團抱拳致歉,說他已經不是侯爺了,身上的一切官職爵位全辭了,大宋政治從此全與他無關了。他隻是個想盡早回家的草民,請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