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滿朝大臣如何攻擊否定趙公廉的能耐,趙佶都很認可趙公廉治國安邦之才絕對是當世第一。
正是這種認識,所以他才先是珍視,後則鐵了心削弱滄趙尋合適的機會除掉趙公廉,免得翅膀更硬了威脅江山寶座。
這麽一個絕代強者,又正是三十而立銳利正盛的年紀,若真是早有心謀反,那引起的災禍隻怕就是天塌地陷,後果比這次鬧得讓人日夜驚恐難安的國難隻怕更勝一籌。
逆民流失狂潮沒鬧翻大宋政權,可趙公廉若一反,直接導致的結果首先會是大宋人心盡失,大宋江山隻怕……
趙佶驚得手都抖了,隻感覺眼前陣陣發黑。
努力了半天才沉了沉氣,定睛再次仔細看了一遍奏折,可以他不接地氣不了解下情的昏庸能從奏折中看出什麽貓膩。
他隻看到了奏折日期是好早之前的,不禁勃然大怒。
兵部大員都指示此事要早報天子,可見也深知其中的厲害,想報知皇帝早做準備,可為什麽這奏折到如今才奏上?
趙佶把惱怒懷疑的目光立即投向躬腰站那等他回應的宰相,暗思:白時中扣留奏折懷有什麽目的?他為何敢如此大膽……
好不容易壓製住又要變態暴起的殺機,趙佶盡量讓聲音沉穩溫和,問:“白相,你有什麽話要說?”
白時中看到皇帝看著自己的目光不善,果然是場禍事,連忙上奏申明準備好的理由和苦衷,解釋清扣壓原因。
趙佶聽罷不禁點頭。
白時中顧慮的對。
在當時那種江山失控的險惡情況下確實不能再觸犯滄趙利益引爆趙公廉怒火殺機。
這個輕重緩急拿捏的好。
隻是,不能立即調查對付梁山是一回事,報奏上來是另一回事。為什麽不早點讓朕知曉,朕心中有數好早做準備?
白時中也知道這才是能要他命的。
他壓製著心慌,麵上鎮定從容解釋道:“陛下,臣是這麽認為的,以當時天下大亂的情況,文成侯對朝廷有強烈不滿甚至是憤恨,卻仍然目光緊盯著遼國動態堅守北疆,防止遼寇趁機大軍直驅南下。他沒有絲毫異動,這很能說明問題。”
他不敢說趙公廉沒有造反之心。
梁山泊到底怎麽個事這不還沒搞明白;
他也不會做這種保證。
朝廷肯定是要收拾趙公廉的,早晚而已。誰會傻得為已背上無形罪名的趙公廉做政治背書擔保?
他隻能如此含糊卻能有效引導皇帝心思的說一下。
趙佶一聽,也是。
大亂的時期正是造反奪權的最佳時機,簡直可稱千載難逢的良機,以滄趙家族的威望領頭造反簡直可稱輕而易舉成大事,隻怕不止是滄北邊軍會一呼百應強卷著文武轟然跟著反了,整個河北東路的人會跟著反了,高陽關路在河北東路的大軍不全跟著反了,也至少會軍心崩潰,趙公廉立馬就能在河北東路站穩腳跟,消息傳到天下,想投靠海盜的百姓隻怕會絕大多數轉而投靠更了解更信任的滄趙家族,在那種潮流下,滄趙叛軍勢不可擋,就是海盜也隻能退逃海外躲避鋒芒。
在那種有利條件下,不必有野心,但凡對朝廷有一點逆反之意,怕是個人都會趁機起事。
如此良機,江山幾乎唾手可得,趙公廉卻沒反,隻是為家族遭難憤而抱怨朝廷不公奸賊誤國,那說明他至少沒反意。
趙公廉還是忠君的,不想反就好哇。
趙佶不自覺地重重呼出一口氣,很不合身份的下意識用袖子擦擦額頭的冷汗,心境頓時安穩不少。
同時,他對自己任性不重賞趙公廉守邊戰功,反而耍手段反複敲打人家,根本無視人家的痛苦憤怒,也感到害怕。
確實自大荒唐了。
在江山危急下,當皇帝的再蠢也應該懂得重點安撫好趙公廉這樣的邊疆強悍能臣,爭取穩住軍權在握的大吏要員的心,盡可能減小江山傾覆的風險,他可好,自負聰明絕頂,卻不但不安撫,反而起勁的刺激人家,似乎生怕人家不反。
也幸好沒反。
否則這種愚蠢行為就會標炳史冊,成為亡江山的又一個昏君笑話。
不過,趙佶心裏也很委屈。
海盜引發的百姓叛逃狂潮是史無前例的。
誰知會發生這麽可怕的事?
誰知海盜海戰厲害,陸戰居然也那麽強橫無敵,怕是比遼軍鐵騎大軍的凶威也不惶多讓?
海盜肮髒凶悍野蠻無比,殺人如割草,惡名赫赫太讓人恐懼厭惡,又隻是個區區由域外荒蠻無知野民草創的、由大大小小的野島組成的不知天高地厚的驕狂小邦政權,哪能及得上大宋的物華天寶一角?誰知它卻能贏得人心擁戴,在沿海一鬧,居然能引得幾乎整個大宋的兵民殺官瘋狂追隨?
玩水打魚的小小海盜能威脅到中原的江山政權,這種事在曆史上連聽都沒聽說過。王朝更替曆來都是內部分裂或是北方蠻族憑快馬彎刀騎射,以難敵的野蠻凶殘不怕死瘋獸般搶掠進攻大屠殺造成的,哪有靠水靠海戰殺來能成事的?
史無教訓,沒有一點這方麵的經驗和心理準備呀!
麵對這樣的災難,當皇帝的一時做了錯誤判斷,做了些荒唐決定,這應該算很正常吧?
情有可原。
所以之前刁難逼迫趙公廉的做法不是朕愚蠢,不是朕昏庸,也絕不是朕缺乏掌江山能力政治不成熟幼稚耍任性胡鬧。
人習慣有功自己領,有過是別人的。
趙佶這樣的虛榮自大之極的皇帝更是如此。
他絕不承認是自己不聰明且不適合當皇帝,不承認是自己荒淫無度任性敗家瞎搞毀了江山。
就算愚蠢不合適,那也是手下的文武官員無能或沒用心效忠,沒及時了解海盜底細,讓區區海賊得以從容迅速發展壯大到如今的可怕程度,大臣們也沒擔負好代天子治理天下的責任,以至於大宋政權如此不得人心,人口流失如此驚人。
都是老眼昏花,腦袋僵化了的蔡京這老東西的錯。
朕若有錯,那就是不應該長久讓那麽老的蔡京執掌相權。
這錯已經改了。
換了年富力強腦袋不僵化的人上台。也吸取深刻教訓,以後再也不用年紀太大的人當宰相了。
太老的人跟不上形式,就知用老眼光老經驗處理問題,應付不了新情況,領導治國太誤事,險些弄倒了江山。
趙佶這麽總結自己的錯誤,若是讓野心勃勃成天琢磨著想再登相位的蔡京知道了,不知這老家夥會是什麽反應。
處心積慮搞風搞雨奪權,蔡京不過是瞎忙活,除了進一步加速大宋江山滅亡,讓他自己有更多罪孽,其它屁用沒有。
可,蔡京不知道這個。
趙佶恨蔡京誤國卻沒追究罪責,還縱容其在京城居住養老,想在需要時利用蔡京的政治智慧,給了老賊作惡的便利。
由此,蔡京得以和最佳敗家好搭檔皇帝一起繼續執迷不悟,自負聰明智慧,堅定任性幹下去。
白時中沒長透視人心的眼,自然不知道皇帝內心打定主意是用誰也不會再用蔡京當宰相。
他偷眼觀瞧,知道聰明的皇帝想通了其中的關鍵,趁機又進一步以皇帝能領會的話含糊解釋道:“如此,臣沒太擔心。梁山那邊的剿匪戰事到底是怎麽回事,具體情況是怎樣的,也有待核實,臣也就沒把此事當成急務草草上報。隻是臣也很自責。臣這幾個月太忙了,忙得腳不沾地,要處理的緊要大事太多,結果就忙忘了這份奏折,誤了早奏聖聽。”
這麽一說,他不但把扣留奏折的罪責推脫個幹淨,還變相向皇帝說明自己的忠心和承擔國難的極度辛苦功勞。
趙佶也知這場災難是如何煎熬人如何考驗宰相諸要員的執國平天下能力,白時中確實賣力的幹了,還幹得不錯。
他消了驚怒,恢複了些理智,原諒了白時中的失誤,把奏折傳給眾臣看看,讓大家都議議如何處理。
朝臣們都提前曉得了消息有了準備,自然明白皇帝問的重點不是如何嘉獎官府和梁山剿匪,而是如何調查梁山底細,怎麽應對萬一文成侯早有反心已悄無聲息地在梁山準備了強悍的起家兵力。
白時中在這方麵自然也早有準備,剛要張嘴說出建議。
副相張邦昌卻搶先一步出班奏道:“陛下,依臣之見,此事萬不可魯莽動粗。應當派得力欽差以嘉獎慰問形式去梁山摸底。”
趙佶滿意地嗯一聲,稱讚張邦昌老成謀國處事沉穩。
眼下天下動蕩未平,人心未定,各地官府在重組,軍隊正在重整,缺乏應變能力,這時候哪是激怒趙公廉的時候。
就算滄趙家族已有反意並在梁山做了些準備,朝廷也得能安撫拖延就盡量安撫拖著,越拖,天下穩定,朝廷的實力恢複得越強,後勁越足,剿滅反叛的把握自然越大,這是以國家整體之力和正統的便利對局部逆賊的優勢,絕不能逼趙公廉立即造反。
關於這點道理,趙佶自然清楚。
張邦昌的建議被采納,這就定了基調。
怎麽對付梁山就變成了由誰當天使去安撫糊弄住滄趙,順便摸清梁山兵力虛實。
一到這個問題,大朝會上論百數的文武官員就全成了啞巴。
冷場了。誰也不願意主動站出來勇當這個天使。
這活可不是好差使。
梁山若真儲備了兵力可以造反,去偵察的欽差進了那種由龐大水泊圍著可稱與世隔絕的野地,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若什麽秘密也沒發現還可能有機會活著出來,隻要有一點發現,或者梁山人有一點疑心,想活命?門都沒有。
在那隻能等死。隻有被梁山人隨意審問虐待屠殺的份。
朝廷再有實力再有威嚴,那時也救不了欽差的急。
退一步說,梁山剿匪是靠心靈手巧的滄趙人獨有的巧妙手段,沒有可怕的兵力,也壓根無意造反,去是安全的,那也不去。
皇帝有心除掉趙公廉,所謂宣撫嘉獎梁山,絕不可能真的拿出真金白銀大把賞賜無形中幫滄趙度過家破人亡的難關。
以皇帝現在的心思,怕是恨不能連趙公廉的俸祿都不用發,借趙莊毀滅之災就此活活餓死滄趙滿門,卻能哄著趙公廉繼續忠心耿耿地為大宋守邊關賣命,直到趙公廉沒用了,能換下來痛快殺掉;也怕是巴不得把滄趙在梁山的最後這點產業也吞了毀了,讓滄趙再沒有半點複起和振興的根基。
去梁山嘉獎,主要靠欽差一張嘴去硬說。
滄趙家又不是傻子,豈是用嘴就能糊弄住的?
糊弄不住,必起反作用,隻會讓滄趙進一步認清朝廷的冷酷不公,引起更憤恨。沒反意,這麽一弄怕也有了。
哄不住滄趙,罪過就大了。
總之,誰當天使,在梁山發現了造反秘密,指定就得死在那;沒發現問題,能活著回來也不好向朝廷交待。
在朝廷心裏,梁山怎麽可能沒問題呢?
它沒有問題也得有。
總會有人猜疑編排,居心叵測地趁機很肯定地說:欽差和梁山必定是勾搭成奸做了私下交易,甚至背叛了朝廷,已投靠了滄趙,回來才昧著良心巧言說梁山沒問題。
你說梁山好話,說滄趙人在這麽沉重的家族毀滅打擊與朝廷猜忌無情下仍然隻是一心忠心為國,那不符合包括皇帝在內的朝廷欲除滄趙的心思和徐徐展開的抹黑滄趙家族的輿論布局。
可,你說歹?
那又能編排什麽?
說滄趙家族桀驁不馴,目無朝廷,不把皇帝放在眼裏,暗示這家有反意?
那又觸犯了皇帝以及眾臣極其害怕滄趙會隨時造反的禁忌心理。
那也不是朝廷愛聽到的奏報。
朝廷對待滄趙家族的心思本就是極其自相矛盾的,要滄趙既是壞蛋,又不能是壞蛋,最好是任朝廷愚弄擺布的傻蛋。
可,你說滄趙家族都是傻蛋,看不透朝廷兔死狗烹的這點陰險意圖,說在梁山的滄趙人沒實力造反也無心造反,很好糊弄,都在混吃等死,都在無知無覺的就等著朝廷翻臉輕易滅掉那一日,那又不符合實情。
正是這種認識,所以他才先是珍視,後則鐵了心削弱滄趙尋合適的機會除掉趙公廉,免得翅膀更硬了威脅江山寶座。
這麽一個絕代強者,又正是三十而立銳利正盛的年紀,若真是早有心謀反,那引起的災禍隻怕就是天塌地陷,後果比這次鬧得讓人日夜驚恐難安的國難隻怕更勝一籌。
逆民流失狂潮沒鬧翻大宋政權,可趙公廉若一反,直接導致的結果首先會是大宋人心盡失,大宋江山隻怕……
趙佶驚得手都抖了,隻感覺眼前陣陣發黑。
努力了半天才沉了沉氣,定睛再次仔細看了一遍奏折,可以他不接地氣不了解下情的昏庸能從奏折中看出什麽貓膩。
他隻看到了奏折日期是好早之前的,不禁勃然大怒。
兵部大員都指示此事要早報天子,可見也深知其中的厲害,想報知皇帝早做準備,可為什麽這奏折到如今才奏上?
趙佶把惱怒懷疑的目光立即投向躬腰站那等他回應的宰相,暗思:白時中扣留奏折懷有什麽目的?他為何敢如此大膽……
好不容易壓製住又要變態暴起的殺機,趙佶盡量讓聲音沉穩溫和,問:“白相,你有什麽話要說?”
白時中看到皇帝看著自己的目光不善,果然是場禍事,連忙上奏申明準備好的理由和苦衷,解釋清扣壓原因。
趙佶聽罷不禁點頭。
白時中顧慮的對。
在當時那種江山失控的險惡情況下確實不能再觸犯滄趙利益引爆趙公廉怒火殺機。
這個輕重緩急拿捏的好。
隻是,不能立即調查對付梁山是一回事,報奏上來是另一回事。為什麽不早點讓朕知曉,朕心中有數好早做準備?
白時中也知道這才是能要他命的。
他壓製著心慌,麵上鎮定從容解釋道:“陛下,臣是這麽認為的,以當時天下大亂的情況,文成侯對朝廷有強烈不滿甚至是憤恨,卻仍然目光緊盯著遼國動態堅守北疆,防止遼寇趁機大軍直驅南下。他沒有絲毫異動,這很能說明問題。”
他不敢說趙公廉沒有造反之心。
梁山泊到底怎麽個事這不還沒搞明白;
他也不會做這種保證。
朝廷肯定是要收拾趙公廉的,早晚而已。誰會傻得為已背上無形罪名的趙公廉做政治背書擔保?
他隻能如此含糊卻能有效引導皇帝心思的說一下。
趙佶一聽,也是。
大亂的時期正是造反奪權的最佳時機,簡直可稱千載難逢的良機,以滄趙家族的威望領頭造反簡直可稱輕而易舉成大事,隻怕不止是滄北邊軍會一呼百應強卷著文武轟然跟著反了,整個河北東路的人會跟著反了,高陽關路在河北東路的大軍不全跟著反了,也至少會軍心崩潰,趙公廉立馬就能在河北東路站穩腳跟,消息傳到天下,想投靠海盜的百姓隻怕會絕大多數轉而投靠更了解更信任的滄趙家族,在那種潮流下,滄趙叛軍勢不可擋,就是海盜也隻能退逃海外躲避鋒芒。
在那種有利條件下,不必有野心,但凡對朝廷有一點逆反之意,怕是個人都會趁機起事。
如此良機,江山幾乎唾手可得,趙公廉卻沒反,隻是為家族遭難憤而抱怨朝廷不公奸賊誤國,那說明他至少沒反意。
趙公廉還是忠君的,不想反就好哇。
趙佶不自覺地重重呼出一口氣,很不合身份的下意識用袖子擦擦額頭的冷汗,心境頓時安穩不少。
同時,他對自己任性不重賞趙公廉守邊戰功,反而耍手段反複敲打人家,根本無視人家的痛苦憤怒,也感到害怕。
確實自大荒唐了。
在江山危急下,當皇帝的再蠢也應該懂得重點安撫好趙公廉這樣的邊疆強悍能臣,爭取穩住軍權在握的大吏要員的心,盡可能減小江山傾覆的風險,他可好,自負聰明絕頂,卻不但不安撫,反而起勁的刺激人家,似乎生怕人家不反。
也幸好沒反。
否則這種愚蠢行為就會標炳史冊,成為亡江山的又一個昏君笑話。
不過,趙佶心裏也很委屈。
海盜引發的百姓叛逃狂潮是史無前例的。
誰知會發生這麽可怕的事?
誰知海盜海戰厲害,陸戰居然也那麽強橫無敵,怕是比遼軍鐵騎大軍的凶威也不惶多讓?
海盜肮髒凶悍野蠻無比,殺人如割草,惡名赫赫太讓人恐懼厭惡,又隻是個區區由域外荒蠻無知野民草創的、由大大小小的野島組成的不知天高地厚的驕狂小邦政權,哪能及得上大宋的物華天寶一角?誰知它卻能贏得人心擁戴,在沿海一鬧,居然能引得幾乎整個大宋的兵民殺官瘋狂追隨?
玩水打魚的小小海盜能威脅到中原的江山政權,這種事在曆史上連聽都沒聽說過。王朝更替曆來都是內部分裂或是北方蠻族憑快馬彎刀騎射,以難敵的野蠻凶殘不怕死瘋獸般搶掠進攻大屠殺造成的,哪有靠水靠海戰殺來能成事的?
史無教訓,沒有一點這方麵的經驗和心理準備呀!
麵對這樣的災難,當皇帝的一時做了錯誤判斷,做了些荒唐決定,這應該算很正常吧?
情有可原。
所以之前刁難逼迫趙公廉的做法不是朕愚蠢,不是朕昏庸,也絕不是朕缺乏掌江山能力政治不成熟幼稚耍任性胡鬧。
人習慣有功自己領,有過是別人的。
趙佶這樣的虛榮自大之極的皇帝更是如此。
他絕不承認是自己不聰明且不適合當皇帝,不承認是自己荒淫無度任性敗家瞎搞毀了江山。
就算愚蠢不合適,那也是手下的文武官員無能或沒用心效忠,沒及時了解海盜底細,讓區區海賊得以從容迅速發展壯大到如今的可怕程度,大臣們也沒擔負好代天子治理天下的責任,以至於大宋政權如此不得人心,人口流失如此驚人。
都是老眼昏花,腦袋僵化了的蔡京這老東西的錯。
朕若有錯,那就是不應該長久讓那麽老的蔡京執掌相權。
這錯已經改了。
換了年富力強腦袋不僵化的人上台。也吸取深刻教訓,以後再也不用年紀太大的人當宰相了。
太老的人跟不上形式,就知用老眼光老經驗處理問題,應付不了新情況,領導治國太誤事,險些弄倒了江山。
趙佶這麽總結自己的錯誤,若是讓野心勃勃成天琢磨著想再登相位的蔡京知道了,不知這老家夥會是什麽反應。
處心積慮搞風搞雨奪權,蔡京不過是瞎忙活,除了進一步加速大宋江山滅亡,讓他自己有更多罪孽,其它屁用沒有。
可,蔡京不知道這個。
趙佶恨蔡京誤國卻沒追究罪責,還縱容其在京城居住養老,想在需要時利用蔡京的政治智慧,給了老賊作惡的便利。
由此,蔡京得以和最佳敗家好搭檔皇帝一起繼續執迷不悟,自負聰明智慧,堅定任性幹下去。
白時中沒長透視人心的眼,自然不知道皇帝內心打定主意是用誰也不會再用蔡京當宰相。
他偷眼觀瞧,知道聰明的皇帝想通了其中的關鍵,趁機又進一步以皇帝能領會的話含糊解釋道:“如此,臣沒太擔心。梁山那邊的剿匪戰事到底是怎麽回事,具體情況是怎樣的,也有待核實,臣也就沒把此事當成急務草草上報。隻是臣也很自責。臣這幾個月太忙了,忙得腳不沾地,要處理的緊要大事太多,結果就忙忘了這份奏折,誤了早奏聖聽。”
這麽一說,他不但把扣留奏折的罪責推脫個幹淨,還變相向皇帝說明自己的忠心和承擔國難的極度辛苦功勞。
趙佶也知這場災難是如何煎熬人如何考驗宰相諸要員的執國平天下能力,白時中確實賣力的幹了,還幹得不錯。
他消了驚怒,恢複了些理智,原諒了白時中的失誤,把奏折傳給眾臣看看,讓大家都議議如何處理。
朝臣們都提前曉得了消息有了準備,自然明白皇帝問的重點不是如何嘉獎官府和梁山剿匪,而是如何調查梁山底細,怎麽應對萬一文成侯早有反心已悄無聲息地在梁山準備了強悍的起家兵力。
白時中在這方麵自然也早有準備,剛要張嘴說出建議。
副相張邦昌卻搶先一步出班奏道:“陛下,依臣之見,此事萬不可魯莽動粗。應當派得力欽差以嘉獎慰問形式去梁山摸底。”
趙佶滿意地嗯一聲,稱讚張邦昌老成謀國處事沉穩。
眼下天下動蕩未平,人心未定,各地官府在重組,軍隊正在重整,缺乏應變能力,這時候哪是激怒趙公廉的時候。
就算滄趙家族已有反意並在梁山做了些準備,朝廷也得能安撫拖延就盡量安撫拖著,越拖,天下穩定,朝廷的實力恢複得越強,後勁越足,剿滅反叛的把握自然越大,這是以國家整體之力和正統的便利對局部逆賊的優勢,絕不能逼趙公廉立即造反。
關於這點道理,趙佶自然清楚。
張邦昌的建議被采納,這就定了基調。
怎麽對付梁山就變成了由誰當天使去安撫糊弄住滄趙,順便摸清梁山兵力虛實。
一到這個問題,大朝會上論百數的文武官員就全成了啞巴。
冷場了。誰也不願意主動站出來勇當這個天使。
這活可不是好差使。
梁山若真儲備了兵力可以造反,去偵察的欽差進了那種由龐大水泊圍著可稱與世隔絕的野地,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若什麽秘密也沒發現還可能有機會活著出來,隻要有一點發現,或者梁山人有一點疑心,想活命?門都沒有。
在那隻能等死。隻有被梁山人隨意審問虐待屠殺的份。
朝廷再有實力再有威嚴,那時也救不了欽差的急。
退一步說,梁山剿匪是靠心靈手巧的滄趙人獨有的巧妙手段,沒有可怕的兵力,也壓根無意造反,去是安全的,那也不去。
皇帝有心除掉趙公廉,所謂宣撫嘉獎梁山,絕不可能真的拿出真金白銀大把賞賜無形中幫滄趙度過家破人亡的難關。
以皇帝現在的心思,怕是恨不能連趙公廉的俸祿都不用發,借趙莊毀滅之災就此活活餓死滄趙滿門,卻能哄著趙公廉繼續忠心耿耿地為大宋守邊關賣命,直到趙公廉沒用了,能換下來痛快殺掉;也怕是巴不得把滄趙在梁山的最後這點產業也吞了毀了,讓滄趙再沒有半點複起和振興的根基。
去梁山嘉獎,主要靠欽差一張嘴去硬說。
滄趙家又不是傻子,豈是用嘴就能糊弄住的?
糊弄不住,必起反作用,隻會讓滄趙進一步認清朝廷的冷酷不公,引起更憤恨。沒反意,這麽一弄怕也有了。
哄不住滄趙,罪過就大了。
總之,誰當天使,在梁山發現了造反秘密,指定就得死在那;沒發現問題,能活著回來也不好向朝廷交待。
在朝廷心裏,梁山怎麽可能沒問題呢?
它沒有問題也得有。
總會有人猜疑編排,居心叵測地趁機很肯定地說:欽差和梁山必定是勾搭成奸做了私下交易,甚至背叛了朝廷,已投靠了滄趙,回來才昧著良心巧言說梁山沒問題。
你說梁山好話,說滄趙人在這麽沉重的家族毀滅打擊與朝廷猜忌無情下仍然隻是一心忠心為國,那不符合包括皇帝在內的朝廷欲除滄趙的心思和徐徐展開的抹黑滄趙家族的輿論布局。
可,你說歹?
那又能編排什麽?
說滄趙家族桀驁不馴,目無朝廷,不把皇帝放在眼裏,暗示這家有反意?
那又觸犯了皇帝以及眾臣極其害怕滄趙會隨時造反的禁忌心理。
那也不是朝廷愛聽到的奏報。
朝廷對待滄趙家族的心思本就是極其自相矛盾的,要滄趙既是壞蛋,又不能是壞蛋,最好是任朝廷愚弄擺布的傻蛋。
可,你說滄趙家族都是傻蛋,看不透朝廷兔死狗烹的這點陰險意圖,說在梁山的滄趙人沒實力造反也無心造反,很好糊弄,都在混吃等死,都在無知無覺的就等著朝廷翻臉輕易滅掉那一日,那又不符合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