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桓奇、金必貴感謝恩人仗義出手解救滿山老小性命。”
簡陋的山寨大廳中,桓奇、金必貴兩醜漢雙雙跪拜在欒廷玉麵前,大禮叩謝。
欒廷玉大發神威,痛殺一氣,久積的憋屈得到宣泄,此時心情已經大體恢複了往日的鎮靜。
他急忙伸手相攙兩巨漢。
“你們為賊卻護民,足見其德。出手相助是江湖好漢的應有之義。不必說謝。我們相逢是緣分。快快起來。”
不想,兩醜漢卻又叩頭道:“恩人武藝高強,又一身俠義。我們佩服得不行,懇請恩人收我們為徒。”
欒廷玉愣了一下,心情頓時複雜起來。
他想起了曾教導多年並寄予厚望的祝家三子。不想付出心血換來的是三個無德暴徒和沉重打擊。現在又要收徒嗎?
桓奇、金必貴還以為欒廷玉看不上他們,又懇求道:“恩人,小人知道自己蠢笨不配當恩人徒弟。不敢強求美事。隻求恩人能暫時停留山寨,一來讓小人能好好伺候報答一下,二來請恩人稍稍指點一下武藝,讓小人能有些本事鬥那二張惡賊。”
10≦,
欒廷玉還在發呆。
桓奇、金必貴磕頭如搗蒜,一個勁哀求:“恩人,請看在滿山無助可憐的老幼的生死上一定幫幫我們。”
“我們實在是沒有辦法啊!”
嘩啦,滿山賊眾和老少家屬哭著跪了一地。
欒廷玉回過神,連忙道:“不要如此。你們不嫌棄我本事低微。我答應就是了。大家快快請起。”
他趕忙過去扶起胡須花白那個年紀最長的老者,心緒複雜地輕歎道:“老人家你這一跪是折我的壽啊。廷玉萬萬不敢當。”
老人兩眼是淚。顫聲哭道:“這樣好,這樣好。俺們總算是有救了。”
“有救了?”
欒廷玉嘀咕著苦笑一聲,自思:我能幫你們一時。不能幫一世,根本沒有把你們救出苦海的能力。
桓奇、金必貴卻是狂喜,又重重叩了幾個頭,在欒廷玉相扶下才起身。
既已決定,欒廷玉也不再多想,這時仔細打量兩新徒弟,不禁越看越喜。
兩漢子相貌醜惡,胡子滿臉,看著老成。實際年紀不大,不過二十剛出頭,雙目有神,透著強悍靈活,說明不是笨蛋,可以有效教導。而且二人身高力猛,筋骨強壯,因長年累月在崎嶇不平的山中和野獸周旋,個個身手敏捷。
一綜合。兩醜漢也算是難得的習武好苗子。
欒廷玉高興中尋思:有此二人為臂助,去投西軍也多些本錢。到時我為騎將。他們二人為隨行步將,戰場定能…...
想著想著,欒廷玉突然掃視山上的其他人。心又一黯。
若是帶走了兩徒弟,自己是有了貼心強助,心不再孤獨。可這山上的災民(稱山賊太抬舉這夥人了)怎麽辦?
人都說忠孝兩難全。你媽的,情義也會兩難全啊。
兩徒弟如何能忍心拋棄這些指望依靠他們活命的苦難鄉鄰。去軍中謀富貴前程?
我又如何能向徒弟開這個口?
欒廷玉歎了口氣,暫時壓下繁亂思緒。
這些日子拚命趕路。也是累了,又經曆一場瘋狂廝殺,加重勞累,且在此落腳,教教徒弟武藝,保護一下山民,也可就機稍休整一下好好想想以後要走的路到底對不對。
拿定主意,欒廷玉就住了下來。
桓奇、金必貴這等貧困獵戶子弟若不是機緣巧合,哪可能有機會得名師教導武藝,都異常珍惜,發瘋般苦學,進步也快。
這讓欒廷玉大為滿意。
他動蕩不安煩亂的心稍稍安寧了些,教導越發認真勤勉。
轉眼過了近十天,殷勤伺候的桓奇、金必貴從發現師傅獨自一人時總悶悶不樂,到察覺師傅投西軍的心思,就留了心。
這天,欒廷玉終於決心還是抓緊時機去熙河軍走一遭。
即使天下開始陷入混亂,身為大宋臣民,還是得維護正統。投軍不能半途而廢啊。
他隻能這麽安慰自己。
把兩徒弟招來相告實情和決定。
“桓奇、必貴,想必你們也知為師想去西軍效力。如今熙河軍正進行緊急重整,和西夏的戰事正烈。正是為師的機會。”
見兩徒弟靜靜聽著,沒什麽激烈糾纏情緒流露,欒廷玉滿意點頭又說:“為師是這麽想。你們倆是天生的步戰大將,落草為寇是出於無奈,以此為生卻太可惜。我本打算帶你們一同去投軍。再想想此地山民還離不了你們的庇護,為師就自己去。”
桓奇張嘴想說點什麽,欒廷玉猜測到了,笑著一擺手道:“勿急,聽為師說完。”
“你們與我既有師徒之誼,這種情義自然不會斷。這幾日雖說是倉促指點了你們武藝,卻也把精要傳了,並修正了你們武藝中的缺陷,守山對付二張應該不是大問題。剩下的招式,那需要時間積累。為師這有本圖冊,你們可自行對照修練。”
“若為師能在熙河軍站穩腳跟。你們這邊也能安排好山民,願意的話,可來找我。咱們師徒可並肩作戰,建功立業。”
金必貴見欒廷玉說完了,撲通跪拜在地道:“師傅,請恕徒兒說些你不願聽的話。”
桓奇也立即跪下了。
欒廷玉和王進的性格和心態不同,不會象王進嗬斥史進那樣,聞言笑道:“師徒如父子,有什麽願聽不願聽的?說真話實話才重要。”
金必貴醜臉上頓時露出歡喜之色,道:“那徒兒就直說了。”
“嗯,說。為師心中其實也有疑惑。就聽聽你們有什麽想法。”
“徒兒嘴笨,不會說話,說得不好,師傅你別生氣。徒兒說的都是心裏話。”
“嗯。”
“師傅,你想投西軍,徒兒想說,師傅最好別去。去了必定失望,白跑一趟不說,還受到羞辱打擊。”
欒廷玉不是第一次聽到這論調了,柴進就提醒過他,所以此時聽了並沒有太大反應。
“師傅,你說此時西夏正和西軍激戰,據徒兒聽來的消息,這不假。但卻不是師傅的機會。徒兒聽過往的客人說,環慶軍的姚古調到熙河軍為將主。姚家和劉法家同為西軍骨幹將門,卻不是一路。現在,兩派勢力為爭熙河軍的那些關鍵位置,正鬧得不可開交。姚家為主是姚家的優勢。可老熙河將門盤根錯節,身為地頭蛇不是好擺弄的。這個時候,哪個重權人物有心思理睬師傅的一片報國心?”
桓奇道:“是呀師傅。俺聽說,現在和夏賊打的是去增援的另外幾家西軍。熙河軍主要在忙成軍,為友軍提供糧草。師傅去了,就算投軍成功,一個新人,誰會相信你?師傅沒機會帶兵上戰揚威。錯過這個機會,師傅更不會有出頭之日。這幾年夏賊安穩。西軍無大戰事,師傅想戰場立功受獎很難,如此本事,難道打算去從小頭目開始,艱難升為受氣小官糊混一生不成?”
兩醜漢說得顛三倒四,但意思表達出來了。
總之,你是無根新人,沒人敢重用,眼下的大戰確實是良機,但你去的不是時候,帶兵上戰場的機會都難說有,沒機會立大功。過後,熙河軍內部爭鬥完了,位置滿了,兩國無大戰事,無根無靠隻有本事的人更沒上位機會。
欒廷玉隻想著國家危難之際,西軍官僚會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由此進入邏輯誤區,沒想過隻要不是立即亡國,這些陳腐西軍官僚就會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國家利益排在後。有好位子,自家子弟和親信先占上,你個外人再大本事也靠邊站。
桓奇、金必貴不識幾個字,卻從草根自身最樸實最接地氣的角度,對西軍,或者說對大宋的腐爛有自己的清晰認識。
欒廷玉呆了。
他從徒弟的話中發現自己的想法錯在了哪裏,心裏如翻江倒海。
天下袞袞諸公隻想著自家,沒人首先效忠國家。各地貪官汙吏橫行霸道。天下百姓日益窮困潦倒,亂民四起,山賊林立。反王群起。這樣的情況意味著什麽?縱觀曆史,一個王朝要倒了的時候,社會不就是呈現出這種混亂墮落形勢?
也許大宋真要亡了。
哪我欒廷玉還以卑微之軀去軍中幹什麽?能幹什麽?
可憐我自小勤奮,從名師,日學文夜習武,練成一身本領於朝廷卻無用武之地,於民間隻混成個為虎作倀的護莊惡霸教頭。如今於正途走投無路,落草為寇快活一時瞎混一生又不甘心。
我欒廷玉怎麽這麽命苦?哪裏才是我奮鬥的所在?
哦,忘了,收了兩山賊徒弟,我欒廷玉在此山落腳,其實也已經成了山賊反王。若去了熙河軍,此處根腳泄露出去,別說帶兵殺夏賊立功受獎升官,不被那些官僚當居心叵測的逆賊砍掉腦袋上報朝廷請功就是大幸運。
不必費盡千辛萬苦遠去西北再碰一鼻子灰。投軍是不成了。
哪以後做什麽?
在此當反王?看大宋和囂張得意的陳腐官僚怎樣走向毀滅?(未完待續。)
簡陋的山寨大廳中,桓奇、金必貴兩醜漢雙雙跪拜在欒廷玉麵前,大禮叩謝。
欒廷玉大發神威,痛殺一氣,久積的憋屈得到宣泄,此時心情已經大體恢複了往日的鎮靜。
他急忙伸手相攙兩巨漢。
“你們為賊卻護民,足見其德。出手相助是江湖好漢的應有之義。不必說謝。我們相逢是緣分。快快起來。”
不想,兩醜漢卻又叩頭道:“恩人武藝高強,又一身俠義。我們佩服得不行,懇請恩人收我們為徒。”
欒廷玉愣了一下,心情頓時複雜起來。
他想起了曾教導多年並寄予厚望的祝家三子。不想付出心血換來的是三個無德暴徒和沉重打擊。現在又要收徒嗎?
桓奇、金必貴還以為欒廷玉看不上他們,又懇求道:“恩人,小人知道自己蠢笨不配當恩人徒弟。不敢強求美事。隻求恩人能暫時停留山寨,一來讓小人能好好伺候報答一下,二來請恩人稍稍指點一下武藝,讓小人能有些本事鬥那二張惡賊。”
10≦,
欒廷玉還在發呆。
桓奇、金必貴磕頭如搗蒜,一個勁哀求:“恩人,請看在滿山無助可憐的老幼的生死上一定幫幫我們。”
“我們實在是沒有辦法啊!”
嘩啦,滿山賊眾和老少家屬哭著跪了一地。
欒廷玉回過神,連忙道:“不要如此。你們不嫌棄我本事低微。我答應就是了。大家快快請起。”
他趕忙過去扶起胡須花白那個年紀最長的老者,心緒複雜地輕歎道:“老人家你這一跪是折我的壽啊。廷玉萬萬不敢當。”
老人兩眼是淚。顫聲哭道:“這樣好,這樣好。俺們總算是有救了。”
“有救了?”
欒廷玉嘀咕著苦笑一聲,自思:我能幫你們一時。不能幫一世,根本沒有把你們救出苦海的能力。
桓奇、金必貴卻是狂喜,又重重叩了幾個頭,在欒廷玉相扶下才起身。
既已決定,欒廷玉也不再多想,這時仔細打量兩新徒弟,不禁越看越喜。
兩漢子相貌醜惡,胡子滿臉,看著老成。實際年紀不大,不過二十剛出頭,雙目有神,透著強悍靈活,說明不是笨蛋,可以有效教導。而且二人身高力猛,筋骨強壯,因長年累月在崎嶇不平的山中和野獸周旋,個個身手敏捷。
一綜合。兩醜漢也算是難得的習武好苗子。
欒廷玉高興中尋思:有此二人為臂助,去投西軍也多些本錢。到時我為騎將。他們二人為隨行步將,戰場定能…...
想著想著,欒廷玉突然掃視山上的其他人。心又一黯。
若是帶走了兩徒弟,自己是有了貼心強助,心不再孤獨。可這山上的災民(稱山賊太抬舉這夥人了)怎麽辦?
人都說忠孝兩難全。你媽的,情義也會兩難全啊。
兩徒弟如何能忍心拋棄這些指望依靠他們活命的苦難鄉鄰。去軍中謀富貴前程?
我又如何能向徒弟開這個口?
欒廷玉歎了口氣,暫時壓下繁亂思緒。
這些日子拚命趕路。也是累了,又經曆一場瘋狂廝殺,加重勞累,且在此落腳,教教徒弟武藝,保護一下山民,也可就機稍休整一下好好想想以後要走的路到底對不對。
拿定主意,欒廷玉就住了下來。
桓奇、金必貴這等貧困獵戶子弟若不是機緣巧合,哪可能有機會得名師教導武藝,都異常珍惜,發瘋般苦學,進步也快。
這讓欒廷玉大為滿意。
他動蕩不安煩亂的心稍稍安寧了些,教導越發認真勤勉。
轉眼過了近十天,殷勤伺候的桓奇、金必貴從發現師傅獨自一人時總悶悶不樂,到察覺師傅投西軍的心思,就留了心。
這天,欒廷玉終於決心還是抓緊時機去熙河軍走一遭。
即使天下開始陷入混亂,身為大宋臣民,還是得維護正統。投軍不能半途而廢啊。
他隻能這麽安慰自己。
把兩徒弟招來相告實情和決定。
“桓奇、必貴,想必你們也知為師想去西軍效力。如今熙河軍正進行緊急重整,和西夏的戰事正烈。正是為師的機會。”
見兩徒弟靜靜聽著,沒什麽激烈糾纏情緒流露,欒廷玉滿意點頭又說:“為師是這麽想。你們倆是天生的步戰大將,落草為寇是出於無奈,以此為生卻太可惜。我本打算帶你們一同去投軍。再想想此地山民還離不了你們的庇護,為師就自己去。”
桓奇張嘴想說點什麽,欒廷玉猜測到了,笑著一擺手道:“勿急,聽為師說完。”
“你們與我既有師徒之誼,這種情義自然不會斷。這幾日雖說是倉促指點了你們武藝,卻也把精要傳了,並修正了你們武藝中的缺陷,守山對付二張應該不是大問題。剩下的招式,那需要時間積累。為師這有本圖冊,你們可自行對照修練。”
“若為師能在熙河軍站穩腳跟。你們這邊也能安排好山民,願意的話,可來找我。咱們師徒可並肩作戰,建功立業。”
金必貴見欒廷玉說完了,撲通跪拜在地道:“師傅,請恕徒兒說些你不願聽的話。”
桓奇也立即跪下了。
欒廷玉和王進的性格和心態不同,不會象王進嗬斥史進那樣,聞言笑道:“師徒如父子,有什麽願聽不願聽的?說真話實話才重要。”
金必貴醜臉上頓時露出歡喜之色,道:“那徒兒就直說了。”
“嗯,說。為師心中其實也有疑惑。就聽聽你們有什麽想法。”
“徒兒嘴笨,不會說話,說得不好,師傅你別生氣。徒兒說的都是心裏話。”
“嗯。”
“師傅,你想投西軍,徒兒想說,師傅最好別去。去了必定失望,白跑一趟不說,還受到羞辱打擊。”
欒廷玉不是第一次聽到這論調了,柴進就提醒過他,所以此時聽了並沒有太大反應。
“師傅,你說此時西夏正和西軍激戰,據徒兒聽來的消息,這不假。但卻不是師傅的機會。徒兒聽過往的客人說,環慶軍的姚古調到熙河軍為將主。姚家和劉法家同為西軍骨幹將門,卻不是一路。現在,兩派勢力為爭熙河軍的那些關鍵位置,正鬧得不可開交。姚家為主是姚家的優勢。可老熙河將門盤根錯節,身為地頭蛇不是好擺弄的。這個時候,哪個重權人物有心思理睬師傅的一片報國心?”
桓奇道:“是呀師傅。俺聽說,現在和夏賊打的是去增援的另外幾家西軍。熙河軍主要在忙成軍,為友軍提供糧草。師傅去了,就算投軍成功,一個新人,誰會相信你?師傅沒機會帶兵上戰揚威。錯過這個機會,師傅更不會有出頭之日。這幾年夏賊安穩。西軍無大戰事,師傅想戰場立功受獎很難,如此本事,難道打算去從小頭目開始,艱難升為受氣小官糊混一生不成?”
兩醜漢說得顛三倒四,但意思表達出來了。
總之,你是無根新人,沒人敢重用,眼下的大戰確實是良機,但你去的不是時候,帶兵上戰場的機會都難說有,沒機會立大功。過後,熙河軍內部爭鬥完了,位置滿了,兩國無大戰事,無根無靠隻有本事的人更沒上位機會。
欒廷玉隻想著國家危難之際,西軍官僚會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由此進入邏輯誤區,沒想過隻要不是立即亡國,這些陳腐西軍官僚就會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國家利益排在後。有好位子,自家子弟和親信先占上,你個外人再大本事也靠邊站。
桓奇、金必貴不識幾個字,卻從草根自身最樸實最接地氣的角度,對西軍,或者說對大宋的腐爛有自己的清晰認識。
欒廷玉呆了。
他從徒弟的話中發現自己的想法錯在了哪裏,心裏如翻江倒海。
天下袞袞諸公隻想著自家,沒人首先效忠國家。各地貪官汙吏橫行霸道。天下百姓日益窮困潦倒,亂民四起,山賊林立。反王群起。這樣的情況意味著什麽?縱觀曆史,一個王朝要倒了的時候,社會不就是呈現出這種混亂墮落形勢?
也許大宋真要亡了。
哪我欒廷玉還以卑微之軀去軍中幹什麽?能幹什麽?
可憐我自小勤奮,從名師,日學文夜習武,練成一身本領於朝廷卻無用武之地,於民間隻混成個為虎作倀的護莊惡霸教頭。如今於正途走投無路,落草為寇快活一時瞎混一生又不甘心。
我欒廷玉怎麽這麽命苦?哪裏才是我奮鬥的所在?
哦,忘了,收了兩山賊徒弟,我欒廷玉在此山落腳,其實也已經成了山賊反王。若去了熙河軍,此處根腳泄露出去,別說帶兵殺夏賊立功受獎升官,不被那些官僚當居心叵測的逆賊砍掉腦袋上報朝廷請功就是大幸運。
不必費盡千辛萬苦遠去西北再碰一鼻子灰。投軍是不成了。
哪以後做什麽?
在此當反王?看大宋和囂張得意的陳腐官僚怎樣走向毀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