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紫外線侵襲,絕對少不了防曬乳,但它並不是“有搽有保障”,選錯產品或使用失當,不但無法達到防護效果,更可能危害肌膚,輕則爆發滿臉痘子,重則化學成分入侵,在體內累積毒素,負麵影響難以估計。
q:高係數=高風險、高負擔?
a:錯。係數高低不是那麽重要,關鍵在防曬乳中是否做到“防滲入”。
到了賣場,種類眾多的防曬乳總讓人眼花繚亂,盡管各品牌新品不斷抬高防曬係數,但總有醫生站出來呼籲,防曬係數越高,皮膚就要承受越重的負擔,是真的嗎?
其實,光看瓶身上的spf/pa數值,無法辨別防曬乳對皮膚的影響,能不能做到有效‘防滲入’,才是防曬品是否安全的關鍵。
防曬劑有物理和化學兩類,純物理防曬由於粉粒大,使用後大多卡在毛孔,無滲入風險,即使滲入也不會被身體吸收,但化學性防曬就必須考量防滲入問題。
由於化學防曬劑的成分多是化學合成酯或環境荷爾蒙,可能引發過敏性蕁麻疹或皮膚病變,甚至有致癌風險,因此業者必須利用防滲入的配方概念,以無法進入皮膚的大分子或創造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將化學防曬劑阻絕在皮膚表層,避免被身體吸收。
對此,專家建議從幾個方向測試產品,保障自身安全:
1.先了解手中的防曬乳是物理性、化學性,或是兩者混合,化學防曬劑比例越高,防滲入的有效性越重要。
2.在臉上試搽一點防曬乳,若感覺刺痛,就代表成分滲入皮膚,如果使用的是化學防曬劑,表示廠商沒考慮到防滲入安全問題,應直接從購買清單中刪除。
3.將防曬乳搽在手上,等待15分鐘,確定附著於皮膚後,用噴槍輕噴,如果呈現圓形水珠,表示防曬乳已形成防護膜,能達到防滲入、抗汗作用;但如果噴水後呈白濁狀,甚至隨水流走,表示無法防流失,化學成分也都滲進皮膚了,這種防曬乳最好少碰為妙。
q:添加美白、抗老成分的防曬乳最有效?
a:錯。先搽美白或抗老精華、再用防曬乳才是經濟有效的保養之道。
訴求多功能的防曬產品效果存疑,以美白為例,某些成分有特殊的酸鹼值,和防曬劑共存時能否穩定,美白能作用多少還是未知;更重要的是,美白、抗老等成分必須深入皮膚才有效,但若使用化學防曬、又考慮到防滲入的安全性問題,額外添加的成分便同時卡在角質層,變得毫無意義。
而且,就目前的化妝品原料水準而言,保濕、抗敏抗發炎、抗氧化等在皮膚表淺層可發揮作用的成分,添加在防曬乳中才有用。因此別多花金錢在多功能防曬乳上,先搽美白(或抗老)精華、後用防曬,才是經濟有效的保養方法。
q:防曬在出門前20分鍾搽,否則無效?
a:錯。防曬不管何時搽都有效。
事實上,防曬有搽就有效。可能因為早期的產品較為濃稠,需要時間使防曬分布得更均勻,但是現在劑型不斷改良,許多防曬品呈現液狀,就算出門前搽也能迅速附著於皮膚。
不過,對於夏天容易揮汗如雨的人來說,還是提早15分鍾搽比較好,以免一出門就滿頭大汗,順帶也把剛搽上去、沒來得及緊緊附著在皮膚上的防曬統統“洗掉”了。
q:去年的防曬今年就沒效了,一定要丟掉?
a:錯。就算是去年的產品也沒關係,隻要在有效期限內使用都有效。
廠商為了宣傳,經常出現各種不符事實的行銷話術,“去年的防曬今年無效”就是典型的手法。
美白或抗老化等高機能性活膚成分會因放久而失效,但是單純的防曬產品則不然,隻要在使用期限內使用都沒有效力下降之說,也不因陽光照射而變質;有時放置一段時間後,防曬乳可能有乳化分層、油水分離的現象,但隻要味道不變,搖晃後仍可照常使用。
除此之外,部份銷售人員遊說顧客時,宣稱“亞洲人的膚質相近,不適合使用歐美產品”,但專家認為,防曬無國界,世界共同趨勢是劑型越來越清爽,就算是歐美商品也未必黏膩厚重,況且許多歐美知名品牌在亞洲都設有專屬實驗室,開發製造適合東方人的商品,不再是非日係產品不可。
q:每2小時就應補搽防曬,才能保護皮膚?
a:錯。如非必要,不必時時補搽,以免對皮膚造成負擔。
在防曬流失的情況下,的確每1~2小時就應補搽,但如果一直待在室內,沒有大量流汗、戲水、不斷擦拭的情況,就不須時時補搽防曬,以免越搽越厚重,就算是清爽的配方,也會在臉上形成一層又一層防護膜,悶得皮膚透不了氣,反而成為沉重的負擔。
q:高係數=高風險、高負擔?
a:錯。係數高低不是那麽重要,關鍵在防曬乳中是否做到“防滲入”。
到了賣場,種類眾多的防曬乳總讓人眼花繚亂,盡管各品牌新品不斷抬高防曬係數,但總有醫生站出來呼籲,防曬係數越高,皮膚就要承受越重的負擔,是真的嗎?
其實,光看瓶身上的spf/pa數值,無法辨別防曬乳對皮膚的影響,能不能做到有效‘防滲入’,才是防曬品是否安全的關鍵。
防曬劑有物理和化學兩類,純物理防曬由於粉粒大,使用後大多卡在毛孔,無滲入風險,即使滲入也不會被身體吸收,但化學性防曬就必須考量防滲入問題。
由於化學防曬劑的成分多是化學合成酯或環境荷爾蒙,可能引發過敏性蕁麻疹或皮膚病變,甚至有致癌風險,因此業者必須利用防滲入的配方概念,以無法進入皮膚的大分子或創造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將化學防曬劑阻絕在皮膚表層,避免被身體吸收。
對此,專家建議從幾個方向測試產品,保障自身安全:
1.先了解手中的防曬乳是物理性、化學性,或是兩者混合,化學防曬劑比例越高,防滲入的有效性越重要。
2.在臉上試搽一點防曬乳,若感覺刺痛,就代表成分滲入皮膚,如果使用的是化學防曬劑,表示廠商沒考慮到防滲入安全問題,應直接從購買清單中刪除。
3.將防曬乳搽在手上,等待15分鐘,確定附著於皮膚後,用噴槍輕噴,如果呈現圓形水珠,表示防曬乳已形成防護膜,能達到防滲入、抗汗作用;但如果噴水後呈白濁狀,甚至隨水流走,表示無法防流失,化學成分也都滲進皮膚了,這種防曬乳最好少碰為妙。
q:添加美白、抗老成分的防曬乳最有效?
a:錯。先搽美白或抗老精華、再用防曬乳才是經濟有效的保養之道。
訴求多功能的防曬產品效果存疑,以美白為例,某些成分有特殊的酸鹼值,和防曬劑共存時能否穩定,美白能作用多少還是未知;更重要的是,美白、抗老等成分必須深入皮膚才有效,但若使用化學防曬、又考慮到防滲入的安全性問題,額外添加的成分便同時卡在角質層,變得毫無意義。
而且,就目前的化妝品原料水準而言,保濕、抗敏抗發炎、抗氧化等在皮膚表淺層可發揮作用的成分,添加在防曬乳中才有用。因此別多花金錢在多功能防曬乳上,先搽美白(或抗老)精華、後用防曬,才是經濟有效的保養方法。
q:防曬在出門前20分鍾搽,否則無效?
a:錯。防曬不管何時搽都有效。
事實上,防曬有搽就有效。可能因為早期的產品較為濃稠,需要時間使防曬分布得更均勻,但是現在劑型不斷改良,許多防曬品呈現液狀,就算出門前搽也能迅速附著於皮膚。
不過,對於夏天容易揮汗如雨的人來說,還是提早15分鍾搽比較好,以免一出門就滿頭大汗,順帶也把剛搽上去、沒來得及緊緊附著在皮膚上的防曬統統“洗掉”了。
q:去年的防曬今年就沒效了,一定要丟掉?
a:錯。就算是去年的產品也沒關係,隻要在有效期限內使用都有效。
廠商為了宣傳,經常出現各種不符事實的行銷話術,“去年的防曬今年無效”就是典型的手法。
美白或抗老化等高機能性活膚成分會因放久而失效,但是單純的防曬產品則不然,隻要在使用期限內使用都沒有效力下降之說,也不因陽光照射而變質;有時放置一段時間後,防曬乳可能有乳化分層、油水分離的現象,但隻要味道不變,搖晃後仍可照常使用。
除此之外,部份銷售人員遊說顧客時,宣稱“亞洲人的膚質相近,不適合使用歐美產品”,但專家認為,防曬無國界,世界共同趨勢是劑型越來越清爽,就算是歐美商品也未必黏膩厚重,況且許多歐美知名品牌在亞洲都設有專屬實驗室,開發製造適合東方人的商品,不再是非日係產品不可。
q:每2小時就應補搽防曬,才能保護皮膚?
a:錯。如非必要,不必時時補搽,以免對皮膚造成負擔。
在防曬流失的情況下,的確每1~2小時就應補搽,但如果一直待在室內,沒有大量流汗、戲水、不斷擦拭的情況,就不須時時補搽防曬,以免越搽越厚重,就算是清爽的配方,也會在臉上形成一層又一層防護膜,悶得皮膚透不了氣,反而成為沉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