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還向李世民介紹,李元景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很快就派人前往江西省景德鎮、河南禹州、河北邯鄲等地修築瓷窯,燒製瓷器。
李世民問為什麽要到那裏去燒製,裴寂告訴李世民,李元景說那裏的高嶺土特別適合燒製瓷器,燒製出來的瓷器特別精美。
李世民很是懷疑,李元景才剛剛十四歲,自從大唐立國,來了長安之後,他幾乎沒有出過長安城。
而他來長安的時候,才剛剛幾歲,幾乎還不記事,他怎麽會知道景德鎮等地方特別適合燒製瓷器、燒製出來的瓷器特別精美?
但現在李世民特別相信李元景,既然李元景說景德鎮那裏的土特別適合燒製瓷器,那就要派人去燒啊。
於是李世民告訴裴寂,讓李元景他們挑好人員,到時候,他也給所選之人賜予欽差大臣的身份,以方便所去之人行事。
裴寂聽了,無比激動、感激地謝過了李世民。
觀看完了瓷器區,裴寂帶著李世民去看李元景規劃的工廠場地生活區。
就見生活區內,道路和下水道已經全部開挖出來了,燒好的磚瓦也已經堆了許多。
裴寂告訴李世民,這生活區規劃為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建成聯排的居住區,這些房子將賣給工廠、生意的正式工。
因為這些工匠們很多都非常貧窮,買不起房子,所以可以讓他們從正式工住房公積金中貸款,然後分期償還,這樣即使他們沒有錢,也能先住上房子。
另一部分是工人宿舍區,這宿舍區供那些買不起房子、或者不打算買房子的正式工,和非正式工臨時居住。
當然,這宿舍區的居住條件就不如自己買的房子那樣一家人住在一塊兒好,這裏一間房子可能要住幾個或者十來個人。
李元景還計劃在居住區建醫院、學校、酒店和各種商店,公園、花帶、風景區。
李世民聽了,很是興奮:
這塊地原本是一塊兒很荒涼貧瘠的土地,但李元景這麽一開發,那就成了一個比長安城更漂亮、生活更方便的地方。
長安城因為缺少規劃,所以很多道路彎曲、狹窄、水流不暢,房屋也雜亂無章,很多房子都隻是簡陋的棚子,李世民看著很不方便、很不美觀,但也毫無辦法。
而李元景的這工廠場地,是一片空地,李元景可以隨意規劃,把它建成一個漂亮、舒適、便利的新城市。
因為已經燒製出來了一批磚瓦,所以這工廠場地的房子很快就能動工修建,在冬季到來之前,就能建成一批房子。
這房子是磚瓦房,防漏、防倒塌,不管水災還是雪災,住在裏邊都不會有什麽危險,很舒服。
李世民聽了,很為李元景的籌劃感到高興和感激:
李元景是真的一心為大唐民眾、一心為朝廷、一心為他李世民啊!
看完了宿舍區,裴寂陪著李世民又去看工廠區。
因為磚瓦還沒有燒製出來多少,石灰也沒有燒製出來,所以工廠廠房都沒有蓋起來,工廠區還是一片白地。
但裴寂已經根據李元景的規劃,把道路、各個工廠廠房的地基等都開挖出來了,隻等磚瓦、石灰燒製出來就能開始蓋。
現在工廠場地最忙的除了瓷器區,就是磚瓦泥胚製作、燒製區。
李世民看到磚瓦泥胚製作區裏,工匠們正在忙忙碌碌地製作,而一些壘在平地上的明窯和建在山坡上的暗窯正在燒製磚瓦。
裴寂指著幾個很大的正在建的窯,告訴李世民,這種窯稱為輪窯,要壘很高的煙囪,有一二十個窯門,一次就可以燒製出來許多磚瓦。
這種窯建造成本比較高,但燒製磚瓦的速度很快,並且成本很低,李遠景規劃,將來在整個大唐建許多這種輪窯,這樣就能把製作磚瓦的成本降下來,普通平民百姓就能買得起磚瓦建磚瓦房。
原本李元景在這工廠場地規劃有燒製玻璃、煉鐵的高爐,但因為現在大唐道路不好,運送燒製玻璃的長石、砂岩、煉鐵的鐵礦石等比較困難,所以李元景把燒製玻璃、煉鐵的場地選在了砂岩、長石礦和鐵礦旁邊。
李世民聽了很想去看看李元景建的煉鐵爐和燒製玻璃的爐子是什麽樣子的、用那爐子怎樣製玻璃、煉鐵的,可惜現在那些爐子都沒有建成,燒製玻璃、煉鐵的礦石也還沒有開采出來,那地方距離長安也比較遠,暫時看不成。
在這工廠場地,李世民每到一處地方都要見見那裏的管事和工人,鼓勵他們好好幹,而這些管事和工人大多都是貧民百姓,平時不說見李世民,即使品級高一點的官員都很難見到,現在能見到皇帝李世民,李世民還親切地和他們說話,鼓勵他們好好幹,工人們怎能不萬分激動和感激、自豪?
而更令李世民感到驚奇和高興的是,他的皇弟、皇妹、皇子、皇女們,不管負責哪個工廠或者生意,隻要在這工廠場地有職責的,也都來得很早,在這兒滿頭大汗、忙碌地幫工人幹活。
原本這些皇子、皇女們養尊處優,哪裏知道農人、工匠們勞動的辛苦,但現在李元景聘請他們擔任生意的廠長、經理,他們不但能親身參加這些勞動,並且還如此賣力,李世民自覺即使是他,也不能讓他的這些皇弟、皇妹、皇子、皇女們如此心甘情願地參加勞動。
而能參加勞動,就能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辛苦,那以後他們掌握了國家大權,就能從內心體恤勞動人民,從而真心愛護、照顧勞動人民,這一點實在比他們讀許多聖賢書都有用!
,這真的令李世民感到欣慰!
現在李世民想通了李元景告訴他的那些話:
每個人都是能力非凡的,隻不過很多人的才能沒有被發掘出來。
他仔細思考,為什麽李元景能把一些看似非常平凡的人變成非常有能力的人,而他為什麽不能?
然後李世民隱隱約約地感覺到,應該是他對人才使用的方法出現了問題,但這問題出現在哪裏、該怎樣改正,李世民一時還有點想不通。
李世民問為什麽要到那裏去燒製,裴寂告訴李世民,李元景說那裏的高嶺土特別適合燒製瓷器,燒製出來的瓷器特別精美。
李世民很是懷疑,李元景才剛剛十四歲,自從大唐立國,來了長安之後,他幾乎沒有出過長安城。
而他來長安的時候,才剛剛幾歲,幾乎還不記事,他怎麽會知道景德鎮等地方特別適合燒製瓷器、燒製出來的瓷器特別精美?
但現在李世民特別相信李元景,既然李元景說景德鎮那裏的土特別適合燒製瓷器,那就要派人去燒啊。
於是李世民告訴裴寂,讓李元景他們挑好人員,到時候,他也給所選之人賜予欽差大臣的身份,以方便所去之人行事。
裴寂聽了,無比激動、感激地謝過了李世民。
觀看完了瓷器區,裴寂帶著李世民去看李元景規劃的工廠場地生活區。
就見生活區內,道路和下水道已經全部開挖出來了,燒好的磚瓦也已經堆了許多。
裴寂告訴李世民,這生活區規劃為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建成聯排的居住區,這些房子將賣給工廠、生意的正式工。
因為這些工匠們很多都非常貧窮,買不起房子,所以可以讓他們從正式工住房公積金中貸款,然後分期償還,這樣即使他們沒有錢,也能先住上房子。
另一部分是工人宿舍區,這宿舍區供那些買不起房子、或者不打算買房子的正式工,和非正式工臨時居住。
當然,這宿舍區的居住條件就不如自己買的房子那樣一家人住在一塊兒好,這裏一間房子可能要住幾個或者十來個人。
李元景還計劃在居住區建醫院、學校、酒店和各種商店,公園、花帶、風景區。
李世民聽了,很是興奮:
這塊地原本是一塊兒很荒涼貧瘠的土地,但李元景這麽一開發,那就成了一個比長安城更漂亮、生活更方便的地方。
長安城因為缺少規劃,所以很多道路彎曲、狹窄、水流不暢,房屋也雜亂無章,很多房子都隻是簡陋的棚子,李世民看著很不方便、很不美觀,但也毫無辦法。
而李元景的這工廠場地,是一片空地,李元景可以隨意規劃,把它建成一個漂亮、舒適、便利的新城市。
因為已經燒製出來了一批磚瓦,所以這工廠場地的房子很快就能動工修建,在冬季到來之前,就能建成一批房子。
這房子是磚瓦房,防漏、防倒塌,不管水災還是雪災,住在裏邊都不會有什麽危險,很舒服。
李世民聽了,很為李元景的籌劃感到高興和感激:
李元景是真的一心為大唐民眾、一心為朝廷、一心為他李世民啊!
看完了宿舍區,裴寂陪著李世民又去看工廠區。
因為磚瓦還沒有燒製出來多少,石灰也沒有燒製出來,所以工廠廠房都沒有蓋起來,工廠區還是一片白地。
但裴寂已經根據李元景的規劃,把道路、各個工廠廠房的地基等都開挖出來了,隻等磚瓦、石灰燒製出來就能開始蓋。
現在工廠場地最忙的除了瓷器區,就是磚瓦泥胚製作、燒製區。
李世民看到磚瓦泥胚製作區裏,工匠們正在忙忙碌碌地製作,而一些壘在平地上的明窯和建在山坡上的暗窯正在燒製磚瓦。
裴寂指著幾個很大的正在建的窯,告訴李世民,這種窯稱為輪窯,要壘很高的煙囪,有一二十個窯門,一次就可以燒製出來許多磚瓦。
這種窯建造成本比較高,但燒製磚瓦的速度很快,並且成本很低,李遠景規劃,將來在整個大唐建許多這種輪窯,這樣就能把製作磚瓦的成本降下來,普通平民百姓就能買得起磚瓦建磚瓦房。
原本李元景在這工廠場地規劃有燒製玻璃、煉鐵的高爐,但因為現在大唐道路不好,運送燒製玻璃的長石、砂岩、煉鐵的鐵礦石等比較困難,所以李元景把燒製玻璃、煉鐵的場地選在了砂岩、長石礦和鐵礦旁邊。
李世民聽了很想去看看李元景建的煉鐵爐和燒製玻璃的爐子是什麽樣子的、用那爐子怎樣製玻璃、煉鐵的,可惜現在那些爐子都沒有建成,燒製玻璃、煉鐵的礦石也還沒有開采出來,那地方距離長安也比較遠,暫時看不成。
在這工廠場地,李世民每到一處地方都要見見那裏的管事和工人,鼓勵他們好好幹,而這些管事和工人大多都是貧民百姓,平時不說見李世民,即使品級高一點的官員都很難見到,現在能見到皇帝李世民,李世民還親切地和他們說話,鼓勵他們好好幹,工人們怎能不萬分激動和感激、自豪?
而更令李世民感到驚奇和高興的是,他的皇弟、皇妹、皇子、皇女們,不管負責哪個工廠或者生意,隻要在這工廠場地有職責的,也都來得很早,在這兒滿頭大汗、忙碌地幫工人幹活。
原本這些皇子、皇女們養尊處優,哪裏知道農人、工匠們勞動的辛苦,但現在李元景聘請他們擔任生意的廠長、經理,他們不但能親身參加這些勞動,並且還如此賣力,李世民自覺即使是他,也不能讓他的這些皇弟、皇妹、皇子、皇女們如此心甘情願地參加勞動。
而能參加勞動,就能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辛苦,那以後他們掌握了國家大權,就能從內心體恤勞動人民,從而真心愛護、照顧勞動人民,這一點實在比他們讀許多聖賢書都有用!
,這真的令李世民感到欣慰!
現在李世民想通了李元景告訴他的那些話:
每個人都是能力非凡的,隻不過很多人的才能沒有被發掘出來。
他仔細思考,為什麽李元景能把一些看似非常平凡的人變成非常有能力的人,而他為什麽不能?
然後李世民隱隱約約地感覺到,應該是他對人才使用的方法出現了問題,但這問題出現在哪裏、該怎樣改正,李世民一時還有點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