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堅,作為當時中國北方繼石勒之後的一位更加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自然有著非同一般的抱負。他在後趙崩潰之後成功收拾了中國北方的殘局,使得他的前秦帝國統一了當時的中國北方。勵精圖治的苻堅有意一統天下,可是一場戰役的發生卻不僅使得他的雄心壯誌化為飛灰,更是擊垮了曾經無比強大的前秦帝國。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回顧這段曆史,我們會發現,這場戰爭並未真正打響。被眾多史家津津樂道的淝水之戰其實不過是一場雙方先頭部隊的交鋒,那麽,為什麽僅僅是一場先鋒部隊的失利就使得曾經強大一時的前秦走向滅亡呢?今天,我們就來細細品讀一下這段曆史,認真看看那場驚天動地的戰役。
公元369年,東晉權臣桓溫以他二十年前滅掉成漢帝國的威望再次集結東晉大軍,進行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北伐。此次北伐和桓溫所進行的前兩次北伐一樣,不過是他想通過北伐建立自己蓋世的功勳,以便向東晉索要更大的權力,甚至是取司馬家族而代之,自己登極稱帝的一種手段而已。可桓溫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次北伐卻引起了北方兩大新興政權——前秦和前燕之間的一場大戰,整個北中國的局勢也因為這場戰爭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公元375年,魏晉南北朝時代最偉大的政治家,被譽為中國由上古傳說時代起到公元十九世紀最傑出的六位政治家之一,出色的軍事統帥王猛病逝。王猛的死對於苻堅的影響無異於春秋時期齊國管仲的死對於齊桓公薑小白的影響。齊桓公薑小白因為沒有聽從管仲臨死時要他嚴防豎刁,易牙,衛方開這三個奸臣的勸諫而落得晚年被這三人以陰謀囚禁最後被活活餓死的命運。王猛臨死時向苻堅勸諫,說道前秦的死敵並不是晉國,而是剛剛歸附前秦的鮮卑和羌族。鮮卑和羌族中有很多貴族在前秦政府中身居要職甚至是掌握兵權,王猛對此非常擔心,不斷向苻堅強調要嚴防羌族和鮮卑人。可惜的是苻堅對於王猛的臨終勸諫做出了和齊桓公薑小白一樣的選擇,即采取不以為然的態度。而事實證明,王猛這位偉大的政治家即使到了彌留之際仍保留著他卓越的政治眼光和精準的判斷力,曆史證明了王猛臨終時的勸諫是多麽的正確,因為正是苻堅對於王猛勸諫的不接納而導致了前秦的崩潰和他自己悲劇性的命運。
公元378年,苻堅調兵十餘萬,兵分兩路攻晉。西路由大將苻丕率領進攻襄陽,東路由將軍彭超率領進攻彭城。此戰是苻堅對於東晉的一次試探性作戰,其中西路軍在苦戰八個月後攻下了襄陽,俘虜了晉軍主將朱序,獲得勝利。苻堅習慣性的寬宏大度使他沒有責罰朱序,而是讓朱序做了前秦的官員。苻堅的這次對朱序的寬宏為他的敗亡埋下了禍根,因為他不知道有一種人是無法用恩德改變其信仰的,而朱序就是這種人。東路軍作戰則並不順利,彭超的大軍遭遇到了東晉少有的傑出將領謝玄所率領的北府軍的強烈抵抗,節節敗退,不久就被迫退回淮北。公元383年,苻堅禦駕親征,前後征調兵力達一百一十二萬,準備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滅亡東晉,統一中國。苻堅此次南征將兵力分為兩部分,他的弟弟苻融率領步騎聯合部隊二十五萬作為先鋒,苻堅則率領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作為主力兵團隨後跟進,兵鋒直指東晉邊境重鎮壽陽。苻堅南征的消息傳到建康,東晉上下一片惶恐,隻有東晉掌權的宰相謝安並不驚慌,這倒也不是謝安有什麽經天緯地之才,胸中藏雄兵百萬,早就想好了退兵之策的原因。謝安的不驚慌不過是他從小所養成的大家氣度使然,也就是涵養好,即使是天塌下來也可以當沒事發生。當時東晉所能夠仰仗的隻有謝玄和另一位東晉大將謝石所率領的五萬北府軍以及大將胡彬所率領的五千精銳水軍。北府軍事東晉謝氏招募江北流民組建的一支強軍,卻有一戰之力,此時更成了東晉最後的救命稻草。鎮守荊州的東晉大將桓衝曾經向謝安表示要派遣精銳部隊三千進入首都建康協防,可是謝安擔心桓家借此機會是要謀奪謝家在長江下遊的利益,侵占謝家的勢力範圍,拒絕了桓衝的請求。謝安命令謝玄和謝石出戰,可自己對此戰卻不做任何指示也不找任何人商量對策,他就像一隻鴕鳥一樣將腦袋埋在他的宰相府,不敢麵對現實,隻是繼續用他的從容麻痹自己和其他的人。可問題是謝安有著空前的好運。
謝玄和謝石的大軍推進到了淝水,懼於前秦軍隊的強勢,不再前進。這時壽春已經陷落,而東晉派往援助壽春的大將胡彬所率領的水師又被前秦軍隊切斷糧道,情況危機。胡彬派人前往謝玄和謝石處求救,偏偏這個傳令兵又被前秦軍隊擒獲,胡彬告急的密函也被苻融所獲。苻融看過密函後馬上向苻堅報告說晉軍疲弱缺糧,隻要行動迅速,一擊就可以消滅東晉主力兵團。苻堅聽完苻融的報告認為很正確,於是命令前秦主力戰團隨後急進,自己則親率八千精騎趕往苻融的先鋒部隊督戰指揮。苻堅想兵不血刃地完成南征,於是派遣在襄陽一戰中俘虜的朱序前往謝石和謝玄的晉軍大營中勸降,結果是朱序雖然接受苻堅的厚恩,可他壓根就沒有拋棄故國的意思。在到達晉軍大營後,朱序向謝石和謝玄匯報了前秦軍隊的情況,並且向其建議請晉軍在前秦大軍完成集結以前痛擊其先鋒部隊,以挫其銳氣。謝石與謝玄同意朱序主張,決定孤注一擲,在淝水與苻堅先鋒部隊決戰。
秦晉決戰開始,前秦軍隊在淝水北岸修築工事,謝石派人向前秦的前線指揮官苻融傳話說希望前秦軍隊可以讓晉軍過河後雙方再進行決戰。苻融將晉軍這一請求報告給了苻堅,苻堅是用兵大家,他認為晉軍提出渡河請求簡直是自取滅亡的行為,前秦軍隊完全可以在晉軍渡河首尾不能相顧之際對其施行毀滅性打擊,於是乎苻堅答應晉軍的請求並下令前秦軍隊向後退開一段距離,讓出空地讓晉軍渡河。苻堅的軍事思路是絕對正確的,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下達了後退命令後前秦軍隊由於其人員來自不同的民族而使得其構成過於複雜導致軍隊缺乏統一性,根本無法進行協調指揮而發生了大混亂。由於前秦軍隊人數過於龐大,一旦發生混亂就會像山崩海嘯一樣不可遏製。更為可怕的是秦軍中大部分的主力是由鮮卑和羌族這些曾經的敵對民族百姓所組成,由於苻堅的民族同化政策因為時間短暫而沒有發生效果,所以在這些異族百姓的心目中還是將氐族人當成敵人,根本無心為其效力,前秦大軍一亂,他們卻很樂意讓這種混亂局麵繼續下去。苻堅和他的弟弟苻融都是傑出的軍事統帥,可惜的是前秦軍隊的組成結構過於複雜,裏麵存在著太多的不穩定因素,而這支大軍又不是由苻堅或苻融親自帶出來的,上下級之間缺乏一種習慣性的隸屬關係,他們根本無法結束這種混亂局麵,所以前秦軍隊的混亂遂成為定局。
東晉軍隊的統帥謝石精於用兵,另一位主將謝玄更是一代將才,他們趁秦軍大亂之際迅速指揮大軍渡河,並閃電般的向前秦軍隊發動進攻,秦軍潰敗。苻融親自出馬掠陣,妄圖遏製秦軍的敗勢。可不幸的是苻融的坐騎在亂軍中受到了驚嚇,將苻融摔了下來,苻融這個戰功彪炳的一代悍將居然被亂軍踐踏而死。前秦軍隊的前線指揮官亡故,加速了秦軍的敗勢。也就在這個時候,還在秦軍陣營中的朱序率著他的親信在秦軍中大聲呼喊說苻堅敗了,進一步瓦解了前秦軍隊的鬥誌,使得秦軍更加迅速地敗退。苻堅自己也在混亂中被飛矢擊中,不得已之下他隻能選擇撤退。淝水之戰最後的結果是前秦慘敗,東晉獲勝。從東晉方麵我們找不出他們有什麽製勝的原因,無論是在政治方麵還是在軍事方麵,東晉都已經腐敗透頂。政治上支持東晉的名門大家都已顯示出衰敗之相。東晉軍事方麵更顯羸弱,除了謝玄帶出來的一支北府軍,東晉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麽像樣的軍事力量。前秦軍隊其實不是敗在了晉軍的手下,他們是敗在了苻堅一個後退的命令下,淝水之戰其實並沒有真真正正的戰。前秦軍隊嚴格來說也不是戰敗,而是退敗。可是這一次戰爭所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戰爭本身,它造成的連鎖反應使得原本統一的北中國再一次四分五裂,並且使得中國的統一推遲了將近兩個世紀。
公元369年,東晉權臣桓溫以他二十年前滅掉成漢帝國的威望再次集結東晉大軍,進行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北伐。此次北伐和桓溫所進行的前兩次北伐一樣,不過是他想通過北伐建立自己蓋世的功勳,以便向東晉索要更大的權力,甚至是取司馬家族而代之,自己登極稱帝的一種手段而已。可桓溫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次北伐卻引起了北方兩大新興政權——前秦和前燕之間的一場大戰,整個北中國的局勢也因為這場戰爭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公元375年,魏晉南北朝時代最偉大的政治家,被譽為中國由上古傳說時代起到公元十九世紀最傑出的六位政治家之一,出色的軍事統帥王猛病逝。王猛的死對於苻堅的影響無異於春秋時期齊國管仲的死對於齊桓公薑小白的影響。齊桓公薑小白因為沒有聽從管仲臨死時要他嚴防豎刁,易牙,衛方開這三個奸臣的勸諫而落得晚年被這三人以陰謀囚禁最後被活活餓死的命運。王猛臨死時向苻堅勸諫,說道前秦的死敵並不是晉國,而是剛剛歸附前秦的鮮卑和羌族。鮮卑和羌族中有很多貴族在前秦政府中身居要職甚至是掌握兵權,王猛對此非常擔心,不斷向苻堅強調要嚴防羌族和鮮卑人。可惜的是苻堅對於王猛的臨終勸諫做出了和齊桓公薑小白一樣的選擇,即采取不以為然的態度。而事實證明,王猛這位偉大的政治家即使到了彌留之際仍保留著他卓越的政治眼光和精準的判斷力,曆史證明了王猛臨終時的勸諫是多麽的正確,因為正是苻堅對於王猛勸諫的不接納而導致了前秦的崩潰和他自己悲劇性的命運。
公元378年,苻堅調兵十餘萬,兵分兩路攻晉。西路由大將苻丕率領進攻襄陽,東路由將軍彭超率領進攻彭城。此戰是苻堅對於東晉的一次試探性作戰,其中西路軍在苦戰八個月後攻下了襄陽,俘虜了晉軍主將朱序,獲得勝利。苻堅習慣性的寬宏大度使他沒有責罰朱序,而是讓朱序做了前秦的官員。苻堅的這次對朱序的寬宏為他的敗亡埋下了禍根,因為他不知道有一種人是無法用恩德改變其信仰的,而朱序就是這種人。東路軍作戰則並不順利,彭超的大軍遭遇到了東晉少有的傑出將領謝玄所率領的北府軍的強烈抵抗,節節敗退,不久就被迫退回淮北。公元383年,苻堅禦駕親征,前後征調兵力達一百一十二萬,準備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滅亡東晉,統一中國。苻堅此次南征將兵力分為兩部分,他的弟弟苻融率領步騎聯合部隊二十五萬作為先鋒,苻堅則率領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作為主力兵團隨後跟進,兵鋒直指東晉邊境重鎮壽陽。苻堅南征的消息傳到建康,東晉上下一片惶恐,隻有東晉掌權的宰相謝安並不驚慌,這倒也不是謝安有什麽經天緯地之才,胸中藏雄兵百萬,早就想好了退兵之策的原因。謝安的不驚慌不過是他從小所養成的大家氣度使然,也就是涵養好,即使是天塌下來也可以當沒事發生。當時東晉所能夠仰仗的隻有謝玄和另一位東晉大將謝石所率領的五萬北府軍以及大將胡彬所率領的五千精銳水軍。北府軍事東晉謝氏招募江北流民組建的一支強軍,卻有一戰之力,此時更成了東晉最後的救命稻草。鎮守荊州的東晉大將桓衝曾經向謝安表示要派遣精銳部隊三千進入首都建康協防,可是謝安擔心桓家借此機會是要謀奪謝家在長江下遊的利益,侵占謝家的勢力範圍,拒絕了桓衝的請求。謝安命令謝玄和謝石出戰,可自己對此戰卻不做任何指示也不找任何人商量對策,他就像一隻鴕鳥一樣將腦袋埋在他的宰相府,不敢麵對現實,隻是繼續用他的從容麻痹自己和其他的人。可問題是謝安有著空前的好運。
謝玄和謝石的大軍推進到了淝水,懼於前秦軍隊的強勢,不再前進。這時壽春已經陷落,而東晉派往援助壽春的大將胡彬所率領的水師又被前秦軍隊切斷糧道,情況危機。胡彬派人前往謝玄和謝石處求救,偏偏這個傳令兵又被前秦軍隊擒獲,胡彬告急的密函也被苻融所獲。苻融看過密函後馬上向苻堅報告說晉軍疲弱缺糧,隻要行動迅速,一擊就可以消滅東晉主力兵團。苻堅聽完苻融的報告認為很正確,於是命令前秦主力戰團隨後急進,自己則親率八千精騎趕往苻融的先鋒部隊督戰指揮。苻堅想兵不血刃地完成南征,於是派遣在襄陽一戰中俘虜的朱序前往謝石和謝玄的晉軍大營中勸降,結果是朱序雖然接受苻堅的厚恩,可他壓根就沒有拋棄故國的意思。在到達晉軍大營後,朱序向謝石和謝玄匯報了前秦軍隊的情況,並且向其建議請晉軍在前秦大軍完成集結以前痛擊其先鋒部隊,以挫其銳氣。謝石與謝玄同意朱序主張,決定孤注一擲,在淝水與苻堅先鋒部隊決戰。
秦晉決戰開始,前秦軍隊在淝水北岸修築工事,謝石派人向前秦的前線指揮官苻融傳話說希望前秦軍隊可以讓晉軍過河後雙方再進行決戰。苻融將晉軍這一請求報告給了苻堅,苻堅是用兵大家,他認為晉軍提出渡河請求簡直是自取滅亡的行為,前秦軍隊完全可以在晉軍渡河首尾不能相顧之際對其施行毀滅性打擊,於是乎苻堅答應晉軍的請求並下令前秦軍隊向後退開一段距離,讓出空地讓晉軍渡河。苻堅的軍事思路是絕對正確的,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下達了後退命令後前秦軍隊由於其人員來自不同的民族而使得其構成過於複雜導致軍隊缺乏統一性,根本無法進行協調指揮而發生了大混亂。由於前秦軍隊人數過於龐大,一旦發生混亂就會像山崩海嘯一樣不可遏製。更為可怕的是秦軍中大部分的主力是由鮮卑和羌族這些曾經的敵對民族百姓所組成,由於苻堅的民族同化政策因為時間短暫而沒有發生效果,所以在這些異族百姓的心目中還是將氐族人當成敵人,根本無心為其效力,前秦大軍一亂,他們卻很樂意讓這種混亂局麵繼續下去。苻堅和他的弟弟苻融都是傑出的軍事統帥,可惜的是前秦軍隊的組成結構過於複雜,裏麵存在著太多的不穩定因素,而這支大軍又不是由苻堅或苻融親自帶出來的,上下級之間缺乏一種習慣性的隸屬關係,他們根本無法結束這種混亂局麵,所以前秦軍隊的混亂遂成為定局。
東晉軍隊的統帥謝石精於用兵,另一位主將謝玄更是一代將才,他們趁秦軍大亂之際迅速指揮大軍渡河,並閃電般的向前秦軍隊發動進攻,秦軍潰敗。苻融親自出馬掠陣,妄圖遏製秦軍的敗勢。可不幸的是苻融的坐騎在亂軍中受到了驚嚇,將苻融摔了下來,苻融這個戰功彪炳的一代悍將居然被亂軍踐踏而死。前秦軍隊的前線指揮官亡故,加速了秦軍的敗勢。也就在這個時候,還在秦軍陣營中的朱序率著他的親信在秦軍中大聲呼喊說苻堅敗了,進一步瓦解了前秦軍隊的鬥誌,使得秦軍更加迅速地敗退。苻堅自己也在混亂中被飛矢擊中,不得已之下他隻能選擇撤退。淝水之戰最後的結果是前秦慘敗,東晉獲勝。從東晉方麵我們找不出他們有什麽製勝的原因,無論是在政治方麵還是在軍事方麵,東晉都已經腐敗透頂。政治上支持東晉的名門大家都已顯示出衰敗之相。東晉軍事方麵更顯羸弱,除了謝玄帶出來的一支北府軍,東晉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麽像樣的軍事力量。前秦軍隊其實不是敗在了晉軍的手下,他們是敗在了苻堅一個後退的命令下,淝水之戰其實並沒有真真正正的戰。前秦軍隊嚴格來說也不是戰敗,而是退敗。可是這一次戰爭所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戰爭本身,它造成的連鎖反應使得原本統一的北中國再一次四分五裂,並且使得中國的統一推遲了將近兩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