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硯齋曾在小說第二十一回中批到:前文黛玉未來時,湘雲、寶玉則隨賈母。今湘雲已去,黛玉既來,年歲漸成,寶玉各自有房,黛玉亦各有房,故湘雲自應同黛玉一處也。也就是說,自打林黛玉進賈府以後,史湘雲再來賈府,就和黛玉一起住了,從脂硯齋批語的口氣來看,湘雲和黛玉一起住是最合情合理的。但在小說第三十七回,至晚,寶釵將湘雲邀往蘅蕪苑安歇去,自此以後,湘雲就住在蘅蕪苑了。小說第四十九回,誰知保齡侯史鼐又遷委了外省大員,不日要帶家眷去上任。賈母因舍不得湘雲,便留下他了,接到家中,原要命鳳姐兒另設一處與他住。史湘雲執意不肯,隻要與寶釵一處住,因此就罷了。從湘雲住處的更替不難看出,湘雲和黛玉的關係漸疏,與寶釵的關係漸近。
為什麽史湘雲在疏遠黛玉的同時,突然和寶釵親近了呢?
在小說第二十二回中,第一次有側麵表現出湘雲和寶釵的關係。小說中這麽寫道:且說史湘雲住了兩日,因要回去。賈母因說:“等過了你寶姐姐的生日,看了戲再回去。”史湘雲聽了,隻得住下。隻是這麽短短的三句話,就能看出湘雲與寶釵的關係了,湘雲不知道寶釵的生日,由於賈母讓她等寶釵過完生日再回去,湘雲“隻得住下”,似乎有些無奈呢!也就是說,湘雲一開始和寶釵的關係很一般,雖然當時湘雲就認為寶釵是個挑不出毛病的人,比得過林黛玉,但湘雲和寶釵並不親密,那麽為什麽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越來越親密了呢?
小說第三十二回,史湘雲第二次在賈府露麵,她和襲人談話時,突然給了薛寶釵很高的評價,湘雲說:“我天天在家裏想著,這些姐姐們再沒一個比寶姐姐好的。可惜我們不是一個娘養的。我但凡有這麽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 湘雲第一次在賈府露麵,一共經曆了和黛玉拌嘴,寶釵生日看戲兩件事,卻沒有提起她和寶釵的交往。但作者有意從寶釵嘴裏道出了二人的故事來,仍是小說第三十二回,賈雨村要會寶玉,襲人給寶玉送扇子,偶遇薛寶釵,襲人說要找湘雲幫忙粘鞋,寶釵聽見這話,便兩邊回頭,看無人來往,便笑道:“你這麽個明白人,怎麽一時半刻的就不會體諒人情。我近來看著雲丫頭神情,再風裏言風裏語的聽起來,那雲丫頭在家裏竟一點兒作不得主。他們家嫌費用大,竟不用那些針線上的人,差不多的東西多是他們娘兒們動手。為什麽這幾次他來了,他和我說話兒,見沒人在跟前,他就說家裏累的很。我再問他兩句家常過日子的話,他就連眼圈兒都紅了,口裏含含糊糊待說不說的。想其形景來,自然從小兒沒爹娘的苦。我看著他,也不覺的傷起心來、、、、、、上次他就告訴我,在家裏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別人做一點半點,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們還不受用呢。” 寶釵的這一番話,透露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湘雲在小說第二十二回之後,還來過幾次賈府,寶釵的原話是“為什麽這幾次他來了”,那麽湘雲就是在這幾次來賈府的時候,和寶釵的關係漸漸地拉近了。我的另一篇拙文《史湘雲和林黛玉有什麽糾葛》中提及,湘雲和黛玉曾因為寶玉結下了梁子,為她們二人關係的疏遠埋下了種子,因為寶玉,二人曾在寶釵生日看戲時鬧過不快,也因為寶玉,二人又可以在鬧不快之後一起看寶玉寫的詩,一起去哄寶玉。那麽湘雲和寶釵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是否和寶玉有關呢?
一定是有關的,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寶玉的心裏沒有薛寶釵,因此薛寶釵和湘雲在某個角度上來說,是有一定的共性的,在黛玉未進賈府以前,湘雲和寶玉青梅竹馬,感情深厚,黛玉來了之後,完全替代了湘雲在寶玉心中的位置,甚至大大超越了之前湘雲在寶玉心中的位置。那麽寶釵和湘雲在這個時候就不存在吃不吃醋的問題了,她們的談話也不會像湘雲和林黛玉一樣暗流洶湧。這是湘雲和寶釵容易培養感情的原因之一。
再者,薛寶釵是個說話做事麵麵俱到,從不得罪人的人,她不僅會做人,而且最善於察言觀色,最擅長從別人嘴裏套話出來。小說第二十一回有一段寶釵和襲人的對話,襲人含笑道:“寶兄弟那裏還有在家的工夫!”寶釵聽說,心中明白。又聽襲人歎道:“姊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禮節,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憑人怎麽勸,都是耳旁風。”寶釵聽了,心中暗忖道:“倒別看錯了這個丫頭,聽他說話,倒有些識見。” 慢慢的閑言中套問他年紀家鄉等語,留神窺察,其言語誌量深可敬愛。一時寶玉來了,寶釵方出去。寶玉便問襲人道:“怎麽寶姐姐和你說的這麽熱鬧,見我進來就跑了?” 寶釵一聽襲人的話,心中就明白了,接著就慢慢的閑言中套問襲人的情況,而寶玉一進來,寶釵就走了。此處寶釵的心機不容小視啊!單純豪放的湘雲,在與寶釵相處的過程中,自然也被寶釵研究得像玻璃一樣透明了,這才有了寶釵對湘雲在史家的情況了如指掌的情節。聯係寶釵給黛玉送燕窩一節,可以看得出來,寶釵最善解人意,最能替他人解圍,因此,寶釵一定也說了不少寬慰湘雲的話,幫了湘雲的一點忙,這才贏得了湘雲的“我天天在家裏想著,這些姐姐們再沒一個比寶姐姐好的。可惜我們不是一個娘養的。我但凡有這麽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一番話來。
自此湘雲和寶釵的關係開始變得親近,與黛玉相比,寶釵既不跟湘雲爭風吃醋,又能體貼湘雲的身世之苦,湘雲自然會更親近寶釵。這是二人關係親近的根源,那麽讓湘雲疏黛玉親寶釵的直接原因是什麽呢?有兩件重要的事情,直接推動了三人關係的變化。
第一件:扇套事件。小說第三十二回,湘雲和襲人的對話中有這麽一段:史湘雲道:“論理,你的東西也不知煩我做了多少了,今兒我倒不做了的原故,你必定也知道。”襲人道:“倒也不知道。”史湘雲冷笑道:“前兒我聽見把我做的扇套子拿著和人家比,賭氣又鉸了。我早就聽見了,你還瞞我。這會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們的奴才了。” 湘雲怎麽就知道寶玉鉸她做的扇套了呢?是誰告訴她的呢?從湘雲說的話中看得出來,告密者不是襲人,更不可能是寶玉和黛玉,那還有誰呢?當然是薛寶釵了。薛寶釵和湘雲的關係漸漸親密,在湘雲來賈府的某一次,薛寶釵和湘雲話家常,說起湘雲在家裏做針線活做到三更天的事,不正好就能說到扇套的事了嗎?如果不是湘雲說她幫寶玉做扇套,寶釵又怎麽會知道湘雲“若是替別人做一點半點,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們還不受用呢”。最有趣的是,湘雲在向襲人抱怨扇套事件時,襲人頭一次公開地頌寶釵,貶黛玉,還順便抱怨了老太太對黛玉的過分溺愛,火上澆油,更加重了湘雲對黛玉的不滿。因此,湘雲和黛玉的疏遠,也有寶釵和襲人的一份功勞。
第二件:湘雲做東事件。小說第三十九回,湘雲聽說大觀園裏的姐妹們做詩,急得不得了,寶玉聽說趕緊讓賈母派人去接湘雲。湘雲做的白海棠詩得到了一致好評,她一個激動,也沒細想,就說要做東,至晚,寶釵將湘雲邀往蘅蕪苑安歇去。湘雲燈下計議如何設東擬題。寶釵聽他說了半日,皆不妥當,因向他說道:“既開社,便要作東。雖然是頑意兒,也要瞻前顧後,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後方大家有趣。你家裏你又作不得主,一個月通共那幾串錢,你還不夠盤纏呢。這會子又幹這沒要緊的事,你嬸子聽見了,越發抱怨你了。況且你就都拿出來,做這個東道也是不夠。難道為這個家去要不成?還是往這裏要呢?”一席話提醒了湘雲,倒躊躕起來。接下來寶釵說出了她的主意,那就是弄個螃蟹宴,一來寶釵家裏正好有人送了幾簍大螃蟹,二來賈府裏的人有一多半愛吃,這樣就可以解湘雲的圍了。湘雲聽了,心中自是感服,極讚他想的周到。以寶釵對湘雲的了解,以及寶釵的心思縝密,她早就已經想好了主意,因此才會邀湘雲到蘅蕪苑來住,這個螃蟹宴既給寶釵一家做了人情,哄得賈母開心得不得了,又替湘雲解了圍,兌現了她要做東的承諾。這件事情之後,湘雲對寶釵無限感激,二人的關係更近了一步,最後發展到湘雲哪兒也不去,就隻要跟著寶釵一起住了。
以上,就是湘雲疏遠黛玉,親近寶釵的原因了,因為寶玉的關係,湘雲和黛玉之間有了一些嫌隙,寶釵和襲人再一推波助瀾,利用扇套事件加深了湘雲對黛玉的不滿,導致湘雲與黛玉日漸疏遠。而寶釵善於察言觀色,籠絡人心,她通過對湘雲的精神上的安慰和經濟上的援助,讓從小失去雙親,得不到叔嬸關愛,又失去了曾經在賈府裏擁有的至高地位的湘雲,在寶釵這裏重新找到了溫暖和關懷,導致了湘雲與她日漸親近。隻是,湘雲不知道,寶釵再怎麽關心湘雲,再怎麽大方體貼,在大觀園被抄檢之後,她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仍被賈府當作外人的事實後,便傷心地離開大觀園,哪裏還顧得上她史湘雲呢?這個時候,湘雲又一次地體會到了孤獨,最終還是和林黛玉一起,回到了瀟湘館,並發出“可恨寶姐姐,姊妹天天說親道熱,早已說今年中秋要大家一處賞月,必要起社,大家聯句,到今日便棄了咱們,自己賞月去了”的感歎。可憐湘雲哪裏知道寶釵的心思呢?
為什麽史湘雲在疏遠黛玉的同時,突然和寶釵親近了呢?
在小說第二十二回中,第一次有側麵表現出湘雲和寶釵的關係。小說中這麽寫道:且說史湘雲住了兩日,因要回去。賈母因說:“等過了你寶姐姐的生日,看了戲再回去。”史湘雲聽了,隻得住下。隻是這麽短短的三句話,就能看出湘雲與寶釵的關係了,湘雲不知道寶釵的生日,由於賈母讓她等寶釵過完生日再回去,湘雲“隻得住下”,似乎有些無奈呢!也就是說,湘雲一開始和寶釵的關係很一般,雖然當時湘雲就認為寶釵是個挑不出毛病的人,比得過林黛玉,但湘雲和寶釵並不親密,那麽為什麽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越來越親密了呢?
小說第三十二回,史湘雲第二次在賈府露麵,她和襲人談話時,突然給了薛寶釵很高的評價,湘雲說:“我天天在家裏想著,這些姐姐們再沒一個比寶姐姐好的。可惜我們不是一個娘養的。我但凡有這麽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 湘雲第一次在賈府露麵,一共經曆了和黛玉拌嘴,寶釵生日看戲兩件事,卻沒有提起她和寶釵的交往。但作者有意從寶釵嘴裏道出了二人的故事來,仍是小說第三十二回,賈雨村要會寶玉,襲人給寶玉送扇子,偶遇薛寶釵,襲人說要找湘雲幫忙粘鞋,寶釵聽見這話,便兩邊回頭,看無人來往,便笑道:“你這麽個明白人,怎麽一時半刻的就不會體諒人情。我近來看著雲丫頭神情,再風裏言風裏語的聽起來,那雲丫頭在家裏竟一點兒作不得主。他們家嫌費用大,竟不用那些針線上的人,差不多的東西多是他們娘兒們動手。為什麽這幾次他來了,他和我說話兒,見沒人在跟前,他就說家裏累的很。我再問他兩句家常過日子的話,他就連眼圈兒都紅了,口裏含含糊糊待說不說的。想其形景來,自然從小兒沒爹娘的苦。我看著他,也不覺的傷起心來、、、、、、上次他就告訴我,在家裏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別人做一點半點,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們還不受用呢。” 寶釵的這一番話,透露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湘雲在小說第二十二回之後,還來過幾次賈府,寶釵的原話是“為什麽這幾次他來了”,那麽湘雲就是在這幾次來賈府的時候,和寶釵的關係漸漸地拉近了。我的另一篇拙文《史湘雲和林黛玉有什麽糾葛》中提及,湘雲和黛玉曾因為寶玉結下了梁子,為她們二人關係的疏遠埋下了種子,因為寶玉,二人曾在寶釵生日看戲時鬧過不快,也因為寶玉,二人又可以在鬧不快之後一起看寶玉寫的詩,一起去哄寶玉。那麽湘雲和寶釵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是否和寶玉有關呢?
一定是有關的,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寶玉的心裏沒有薛寶釵,因此薛寶釵和湘雲在某個角度上來說,是有一定的共性的,在黛玉未進賈府以前,湘雲和寶玉青梅竹馬,感情深厚,黛玉來了之後,完全替代了湘雲在寶玉心中的位置,甚至大大超越了之前湘雲在寶玉心中的位置。那麽寶釵和湘雲在這個時候就不存在吃不吃醋的問題了,她們的談話也不會像湘雲和林黛玉一樣暗流洶湧。這是湘雲和寶釵容易培養感情的原因之一。
再者,薛寶釵是個說話做事麵麵俱到,從不得罪人的人,她不僅會做人,而且最善於察言觀色,最擅長從別人嘴裏套話出來。小說第二十一回有一段寶釵和襲人的對話,襲人含笑道:“寶兄弟那裏還有在家的工夫!”寶釵聽說,心中明白。又聽襲人歎道:“姊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禮節,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憑人怎麽勸,都是耳旁風。”寶釵聽了,心中暗忖道:“倒別看錯了這個丫頭,聽他說話,倒有些識見。” 慢慢的閑言中套問他年紀家鄉等語,留神窺察,其言語誌量深可敬愛。一時寶玉來了,寶釵方出去。寶玉便問襲人道:“怎麽寶姐姐和你說的這麽熱鬧,見我進來就跑了?” 寶釵一聽襲人的話,心中就明白了,接著就慢慢的閑言中套問襲人的情況,而寶玉一進來,寶釵就走了。此處寶釵的心機不容小視啊!單純豪放的湘雲,在與寶釵相處的過程中,自然也被寶釵研究得像玻璃一樣透明了,這才有了寶釵對湘雲在史家的情況了如指掌的情節。聯係寶釵給黛玉送燕窩一節,可以看得出來,寶釵最善解人意,最能替他人解圍,因此,寶釵一定也說了不少寬慰湘雲的話,幫了湘雲的一點忙,這才贏得了湘雲的“我天天在家裏想著,這些姐姐們再沒一個比寶姐姐好的。可惜我們不是一個娘養的。我但凡有這麽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一番話來。
自此湘雲和寶釵的關係開始變得親近,與黛玉相比,寶釵既不跟湘雲爭風吃醋,又能體貼湘雲的身世之苦,湘雲自然會更親近寶釵。這是二人關係親近的根源,那麽讓湘雲疏黛玉親寶釵的直接原因是什麽呢?有兩件重要的事情,直接推動了三人關係的變化。
第一件:扇套事件。小說第三十二回,湘雲和襲人的對話中有這麽一段:史湘雲道:“論理,你的東西也不知煩我做了多少了,今兒我倒不做了的原故,你必定也知道。”襲人道:“倒也不知道。”史湘雲冷笑道:“前兒我聽見把我做的扇套子拿著和人家比,賭氣又鉸了。我早就聽見了,你還瞞我。這會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們的奴才了。” 湘雲怎麽就知道寶玉鉸她做的扇套了呢?是誰告訴她的呢?從湘雲說的話中看得出來,告密者不是襲人,更不可能是寶玉和黛玉,那還有誰呢?當然是薛寶釵了。薛寶釵和湘雲的關係漸漸親密,在湘雲來賈府的某一次,薛寶釵和湘雲話家常,說起湘雲在家裏做針線活做到三更天的事,不正好就能說到扇套的事了嗎?如果不是湘雲說她幫寶玉做扇套,寶釵又怎麽會知道湘雲“若是替別人做一點半點,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們還不受用呢”。最有趣的是,湘雲在向襲人抱怨扇套事件時,襲人頭一次公開地頌寶釵,貶黛玉,還順便抱怨了老太太對黛玉的過分溺愛,火上澆油,更加重了湘雲對黛玉的不滿。因此,湘雲和黛玉的疏遠,也有寶釵和襲人的一份功勞。
第二件:湘雲做東事件。小說第三十九回,湘雲聽說大觀園裏的姐妹們做詩,急得不得了,寶玉聽說趕緊讓賈母派人去接湘雲。湘雲做的白海棠詩得到了一致好評,她一個激動,也沒細想,就說要做東,至晚,寶釵將湘雲邀往蘅蕪苑安歇去。湘雲燈下計議如何設東擬題。寶釵聽他說了半日,皆不妥當,因向他說道:“既開社,便要作東。雖然是頑意兒,也要瞻前顧後,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後方大家有趣。你家裏你又作不得主,一個月通共那幾串錢,你還不夠盤纏呢。這會子又幹這沒要緊的事,你嬸子聽見了,越發抱怨你了。況且你就都拿出來,做這個東道也是不夠。難道為這個家去要不成?還是往這裏要呢?”一席話提醒了湘雲,倒躊躕起來。接下來寶釵說出了她的主意,那就是弄個螃蟹宴,一來寶釵家裏正好有人送了幾簍大螃蟹,二來賈府裏的人有一多半愛吃,這樣就可以解湘雲的圍了。湘雲聽了,心中自是感服,極讚他想的周到。以寶釵對湘雲的了解,以及寶釵的心思縝密,她早就已經想好了主意,因此才會邀湘雲到蘅蕪苑來住,這個螃蟹宴既給寶釵一家做了人情,哄得賈母開心得不得了,又替湘雲解了圍,兌現了她要做東的承諾。這件事情之後,湘雲對寶釵無限感激,二人的關係更近了一步,最後發展到湘雲哪兒也不去,就隻要跟著寶釵一起住了。
以上,就是湘雲疏遠黛玉,親近寶釵的原因了,因為寶玉的關係,湘雲和黛玉之間有了一些嫌隙,寶釵和襲人再一推波助瀾,利用扇套事件加深了湘雲對黛玉的不滿,導致湘雲與黛玉日漸疏遠。而寶釵善於察言觀色,籠絡人心,她通過對湘雲的精神上的安慰和經濟上的援助,讓從小失去雙親,得不到叔嬸關愛,又失去了曾經在賈府裏擁有的至高地位的湘雲,在寶釵這裏重新找到了溫暖和關懷,導致了湘雲與她日漸親近。隻是,湘雲不知道,寶釵再怎麽關心湘雲,再怎麽大方體貼,在大觀園被抄檢之後,她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仍被賈府當作外人的事實後,便傷心地離開大觀園,哪裏還顧得上她史湘雲呢?這個時候,湘雲又一次地體會到了孤獨,最終還是和林黛玉一起,回到了瀟湘館,並發出“可恨寶姐姐,姊妹天天說親道熱,早已說今年中秋要大家一處賞月,必要起社,大家聯句,到今日便棄了咱們,自己賞月去了”的感歎。可憐湘雲哪裏知道寶釵的心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