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山寶刹的大雄寶殿的山門兩旁,可以看到兩尊守門大將,他們上身裸露,體魄健壯,手持武器,神態威嚴,這就是著名的哼哈二將。這是守護寺廟的兩個門神,民間則把他們看作是有權勢的人手下的得力幹將。由於《封神演義》把他們描寫成兩個有法術的將領,鼻子裏出氣就可以把人打倒,所以,這兩個人又被看成是權勢人物的打手、保鏢一類人物。宋江手下就有這樣兩個人,那就是呂方和郭盛。
呂方、郭盛是最早跟隨宋江上梁山的將領之一,宋江上梁山後,逐漸的就把兩人留在左右。第一次攻打祝家莊,宋江並沒有指揮打仗的經驗,仗打得也是很不順利,宋江可能也懂得了,盡管是指揮員,隻要是打仗,就同樣具有危險性。因此,從第二次較大的戰役攻打高唐州,呂方、郭盛就守在了宋江身邊。即便是進入最後的總攻,將領們“四麵圍城,盡力攻打”,呂方、郭盛也是守候在宋江身邊的“土坡等候”。到了“三山聚義打青州”那會兒,宋江帶領梁山人馬前去救援,一共起兵五隊,中軍除了宋江、吳用,真正帶兵打仗的將領隻有呂方、郭盛。攻打北京城,可能是規模過大,也可能是可預見的危險性更大,宋江在中軍周圍設立了四員“簇帳頭領”,他們是呂方、郭盛、孫立、黃信,有意思的是,後兩人的武藝、座次要比呂、郭二人高,但調兵時卻是他二人在前。同樣是攻打北京城,宋江生病尚未完全康複,由吳用帶隊攻打,呂、郭二人卻沒有隨同前往。還有一點需要重點提出的是,吳用派出的是八隊人馬,卻沒有設立“中軍”,這也看出吳用和宋江地位的不同。同樣的情況,晁蓋攻打曾頭市,呂方、郭盛沒有隨從前往,而宋江攻打,“隨軍副將”就有呂方、郭盛等人。更有甚者,這時候的呂方、郭盛,名次居然排在了天罡星解氏兄弟和戴宗之前。這表明,呂方、郭盛是在最核心一層,孫立、黃信、解氏兄弟等人都是在稍微靠外一點。更不用說,在宋江和盧俊義分兵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的時候,呂方和郭盛是必定跟隨在宋江身邊的。
梁山泊有一個特殊現象,名次和職務不一定相對應,這在呂方、郭盛身上表現的尤其明顯。呂方、郭盛的名次分別排在地煞星的第十八、十九位,可他們的職務卻是“守護中軍馬軍驍將”。那個住的地方更能說明問題。排座次後,忠義堂後建了一座“雁台”,頂上建了一所大廳,“東西各設兩房”。“東邊房內,宋江、吳用、呂方、郭盛”,直接反映了兩人的門神、侍衛、保鏢地位。
呂方和郭盛幾乎還是在一個時間段內死亡的。那是在宋江征伐方臘期間,雙方大戰烏龍嶺。“呂方、郭盛首先奔上來奪嶺,未及到嶺邊,山頭上早飛下一塊大石頭,將郭盛和人連馬打死在嶺邊。”嶺上混戰,呂方和白欽捉對廝殺,三回合以後,兩人在馬上棄了手中兵器,“在馬上你我廝相揪住”,結果因山嶺險峻,馬立腳不住,“二將使得力猛,不想連人和馬都滾下嶺去”。就這樣,呂方和敵將白欽“做一處攧死在”烏龍嶺下。一座烏龍嶺,葬送了宋江身邊的“哼哈”二將。
呂方、郭盛死的時候,宋江大軍已經接近清溪洞,也就是方臘最後的“洞穴”。這時候,方臘連“招架之力”也已經很微弱了,根本就沒有偷襲宋江的可能性,呂方、郭盛的作用也就到此為止了。當然,呂方、郭盛的死,並不是為了保衛宋江而死,他們雖然還在中軍,但這個時候是童貫來到了軍中。另有一點需要指出,宋江被招安直到打方臘呂方、郭盛死亡,兩人並不總是跟隨在宋江身邊,這和招安前有著明顯的區別,原因在於宋江人馬的軍事行動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招安前,宋江每采取一次軍事行動,都需要做好兩方麵的準備,一是防備朝廷派來的援軍,二是防備朝廷的軍隊趁機攻打梁山山寨。這時候,中軍帳的作用是特別重要的。招安以後,宋江自己的身份也不過是一個“先鋒使”,這時候的中軍帳和招安前是有著質的不同,至少,宋江不用擔心敵軍偷襲他的後方根據地,因為這時候,他的後方根據地是京城。這也是呂方、郭盛能夠被派到陣前搏殺的原因所在。
宋江為什麽如此信得過呂方、郭盛呢?這還要從對影山兩人比武說起。宋江打破了清風寨,領著花榮、秦明等人準備上梁山泊。來到對影山,見兩個持戟的年少壯士在比武,兩個人戟上的絨絛攪作一團,花榮一箭射斷將其分開。經過詢問,這兩個人卻有些作怪,比武已經比了好一陣子了,“連連戰了十數日,不分勝負”,卻還要比下去。既然是對影山,一人一半占山為王不就行了嗎?不行,兩人卻非要分出一個武藝高低不可!可是,當花榮介紹宋江給兩人時,他們也不管誰的武藝高低了,立刻就“紮住了戟”,對著宋江就下拜。拜完了,還爭著“殺牛宰馬”,宴請宋江。看兩人鬥戟這番執著,正是宋江需要的人。
戟是上古時代重要的兵器之一,是武器的泛稱。但是自唐代以後,戟已經不再作為軍隊的常用兵器,我們今天所說的“刀槍劍戟”,戟的“排名”已經靠後,可見它的作用已經不如刀和槍。但是,戟又成為文武官員表示身份的儀仗物,是封建等級製度的一種實物標誌,宋江讓這兩個持戟的人在自己左右,還是另有一番深意的。通過對呂方和郭盛的使用上可以看出,宋江雖然在臨陣打仗方麵沒法和晁蓋比,但是在人員的使用和軍隊的建設、部署方麵,還是高出晁蓋一籌。
呂方、郭盛是最早跟隨宋江上梁山的將領之一,宋江上梁山後,逐漸的就把兩人留在左右。第一次攻打祝家莊,宋江並沒有指揮打仗的經驗,仗打得也是很不順利,宋江可能也懂得了,盡管是指揮員,隻要是打仗,就同樣具有危險性。因此,從第二次較大的戰役攻打高唐州,呂方、郭盛就守在了宋江身邊。即便是進入最後的總攻,將領們“四麵圍城,盡力攻打”,呂方、郭盛也是守候在宋江身邊的“土坡等候”。到了“三山聚義打青州”那會兒,宋江帶領梁山人馬前去救援,一共起兵五隊,中軍除了宋江、吳用,真正帶兵打仗的將領隻有呂方、郭盛。攻打北京城,可能是規模過大,也可能是可預見的危險性更大,宋江在中軍周圍設立了四員“簇帳頭領”,他們是呂方、郭盛、孫立、黃信,有意思的是,後兩人的武藝、座次要比呂、郭二人高,但調兵時卻是他二人在前。同樣是攻打北京城,宋江生病尚未完全康複,由吳用帶隊攻打,呂、郭二人卻沒有隨同前往。還有一點需要重點提出的是,吳用派出的是八隊人馬,卻沒有設立“中軍”,這也看出吳用和宋江地位的不同。同樣的情況,晁蓋攻打曾頭市,呂方、郭盛沒有隨從前往,而宋江攻打,“隨軍副將”就有呂方、郭盛等人。更有甚者,這時候的呂方、郭盛,名次居然排在了天罡星解氏兄弟和戴宗之前。這表明,呂方、郭盛是在最核心一層,孫立、黃信、解氏兄弟等人都是在稍微靠外一點。更不用說,在宋江和盧俊義分兵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的時候,呂方和郭盛是必定跟隨在宋江身邊的。
梁山泊有一個特殊現象,名次和職務不一定相對應,這在呂方、郭盛身上表現的尤其明顯。呂方、郭盛的名次分別排在地煞星的第十八、十九位,可他們的職務卻是“守護中軍馬軍驍將”。那個住的地方更能說明問題。排座次後,忠義堂後建了一座“雁台”,頂上建了一所大廳,“東西各設兩房”。“東邊房內,宋江、吳用、呂方、郭盛”,直接反映了兩人的門神、侍衛、保鏢地位。
呂方和郭盛幾乎還是在一個時間段內死亡的。那是在宋江征伐方臘期間,雙方大戰烏龍嶺。“呂方、郭盛首先奔上來奪嶺,未及到嶺邊,山頭上早飛下一塊大石頭,將郭盛和人連馬打死在嶺邊。”嶺上混戰,呂方和白欽捉對廝殺,三回合以後,兩人在馬上棄了手中兵器,“在馬上你我廝相揪住”,結果因山嶺險峻,馬立腳不住,“二將使得力猛,不想連人和馬都滾下嶺去”。就這樣,呂方和敵將白欽“做一處攧死在”烏龍嶺下。一座烏龍嶺,葬送了宋江身邊的“哼哈”二將。
呂方、郭盛死的時候,宋江大軍已經接近清溪洞,也就是方臘最後的“洞穴”。這時候,方臘連“招架之力”也已經很微弱了,根本就沒有偷襲宋江的可能性,呂方、郭盛的作用也就到此為止了。當然,呂方、郭盛的死,並不是為了保衛宋江而死,他們雖然還在中軍,但這個時候是童貫來到了軍中。另有一點需要指出,宋江被招安直到打方臘呂方、郭盛死亡,兩人並不總是跟隨在宋江身邊,這和招安前有著明顯的區別,原因在於宋江人馬的軍事行動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招安前,宋江每采取一次軍事行動,都需要做好兩方麵的準備,一是防備朝廷派來的援軍,二是防備朝廷的軍隊趁機攻打梁山山寨。這時候,中軍帳的作用是特別重要的。招安以後,宋江自己的身份也不過是一個“先鋒使”,這時候的中軍帳和招安前是有著質的不同,至少,宋江不用擔心敵軍偷襲他的後方根據地,因為這時候,他的後方根據地是京城。這也是呂方、郭盛能夠被派到陣前搏殺的原因所在。
宋江為什麽如此信得過呂方、郭盛呢?這還要從對影山兩人比武說起。宋江打破了清風寨,領著花榮、秦明等人準備上梁山泊。來到對影山,見兩個持戟的年少壯士在比武,兩個人戟上的絨絛攪作一團,花榮一箭射斷將其分開。經過詢問,這兩個人卻有些作怪,比武已經比了好一陣子了,“連連戰了十數日,不分勝負”,卻還要比下去。既然是對影山,一人一半占山為王不就行了嗎?不行,兩人卻非要分出一個武藝高低不可!可是,當花榮介紹宋江給兩人時,他們也不管誰的武藝高低了,立刻就“紮住了戟”,對著宋江就下拜。拜完了,還爭著“殺牛宰馬”,宴請宋江。看兩人鬥戟這番執著,正是宋江需要的人。
戟是上古時代重要的兵器之一,是武器的泛稱。但是自唐代以後,戟已經不再作為軍隊的常用兵器,我們今天所說的“刀槍劍戟”,戟的“排名”已經靠後,可見它的作用已經不如刀和槍。但是,戟又成為文武官員表示身份的儀仗物,是封建等級製度的一種實物標誌,宋江讓這兩個持戟的人在自己左右,還是另有一番深意的。通過對呂方和郭盛的使用上可以看出,宋江雖然在臨陣打仗方麵沒法和晁蓋比,但是在人員的使用和軍隊的建設、部署方麵,還是高出晁蓋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