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水滸傳這本書問世以來,就有不少評論大家為它做出批注,更是為了它解讀出很多不同的含義,其中在翻看了很多作家的書之後,終於覺得水滸傳這本書它蘊藏在其中的真正含義。


    小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被這本書迷住,抱著厚厚的原著小說讀個不停,盡管當時年齡還小,但那時候看水滸,總是會被裏麵的打打殺殺吸引住,雖然不怎麽懂得那些古白話的意思,但是沒有一本書能讓當時的我一讀就是好幾遍,甚至將書中人物的綽號都明明白白的背下來。長大後再看這本書,才發現從前的觀點是多麽的可笑,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黑暗實在是令我膽寒,尤其是在再次看了水滸之後,那股盤桓在胸中的鬱氣才終於有了不吐不快的感覺。


    在這本書中,整個梁山不再是一群義士進行聚義的場所,而是一個混雜著黑暗的江湖。仔細揣摩將我心中那個童年的清明的夢一點點打碎,然後揉捏出一個新的世界,在這個新世界中,每個人都是雙手沾滿鮮血的屠夫,那山清水秀的梁山也不過是一個大染缸而已。


    在那裏麵,宋江由那個至孝之人變成一個善於耍手段心機的小人,就是他建立起這個黑暗的世界,他招攬的一個個人才不過是他用來實現自己抱負的工具,不然為何最後明明知道招安意味著死亡還要拖上所有的弟兄,隻為了換取自己的名聲?這種的人也配做首領,這種人為了整個梁山的名聲,一些成員竟然是被他逼著走投無路才上了山。試問有哪一個被逼上山的人的親人沒有被他設計殺害?這樣不仁不義,卑鄙無恥的小人又怎能稱得上是英雄呢?即使是他,算盡所有,最終不過是一杯毒酒,一口棺材,草草了卻一生,沒有人知道那個墳頭下是曾經赫赫有名的起義軍的首領。他在最後關頭隻有自己的好兄弟鐵牛兒的陪伴,內心深處該是何等的悲涼,終是沒有辦法逃過宿命。


    而再仔細看看文中其他的人物,不都是活在矛盾之中嗎?最先開創梁山的宋萬等人隻能是活在權力圈子的最底層,卑微的埋下頭去幹每一件事,生怕一不小心就會失去生命。而被迫上山的那些將軍們,每次衝鋒陷陣都是第一人,不過是為了麻醉自己在一個土匪圈子裏生活而已。被滅掉全家還殺死未婚夫婿的扈三娘,嫁給一個不愛的男人,渾渾噩噩的不知真假的活著,卻還是沒有逃過死亡的命運……那一個個鮮活的事例無不展示著那個世界的殘忍無情。


    在裏麵,忠義隻是對所有一切的最大諷刺,因為整本書裏根本就沒有一點正義可言。血腥最終成了我對這本書的代名詞,幾乎每一章節都逃不開殺人,不是拿起斧頭就是拿起刀,幾句話不和,便是人頭落地的聲音了。還記得忠義堂前眾人的誓詞嗎,那一句句的誓詞其實是一百零八人對於自己和身後小嘍囉們的欺騙,其實隻要心中是正的,那些表麵的虛把式根本不用進行,但是就是因為語言的蒼白無力,才會用一塊石碑,用一個道場才為自己打氣。


    當然在水滸這本書中還是有溫情存在的,在黑暗裏有一點光明,雖然微弱,但是聊勝於無。令我感動的始終是魯智深對好兄弟林衝、武鬆的那種無私的友誼,不沾染一絲汙垢,沒有令人感到不適的其他東西的存在,是那樣的真實,即使放在現代社會,有幾個人能夠做到。還有燕青和李逵的忠,他們兩人雖然不是相同的類型,但是忠誠度在整本書中沒有人能超過他們。李逵可是陪著他的宋哥哥一同赴死的節奏呀,那種忠誠也許在我們現代被稱為是愚忠,但是對於一個板斧在手,殺人成魔的人來說,這是難能可貴的了。


    其實細細想來這就是水滸傳的作者最高明的地方了,表麵隻是一次簡單的起義,但是隱藏在下麵的是令人不敢直視的最深刻的現實。不隻是梁山是黑色包圍著,走出來,整個天地都被一層如同墨汁一樣濃重的黑暗包圍著。在外麵,貪官當道,奸臣酷吏,隨處可見的欺壓,難以喚醒的昏君,這些都是造成整個時代黑暗的因素。換句話說,沒有外界的影響,沒有這麽多令人害怕的現實,也就不會有梁山的大聚義,也就不會有梁山上的小黑暗。


    不管怎樣,就算是黑暗的世界,我們也要看看那些微弱的光點,有時候那些光點會照亮我們早已麻木的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宋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