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來,潘金蓮一直是人們憎惡的形象,是妖豔、淫蕩、狠毒的典型。在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她私通西門慶,害死武大郎,最後被武鬆殺死。她雖然年輕貌美,口齒伶俐,但卻是一個水性楊花的反麵人物。曆史上是否真有潘金蓮其人,也是大家所關心的。


    《水滸傳》、《金瓶梅》都寫了潘金蓮,但兩書的故事情節和潘金蓮的性格卻不一樣。


    佚失的元雜劇《雙獻頭武鬆大報仇》,可能是最早寫武鬆殺嫂的文藝作品。創作於元末明初的《水滸傳》小說,把潘金蓮既寫成一個私通奸夫害死本夫的淫婦,又是那個時代婚姻製度的犧牲品。書中寫潘金蓮原是清河縣大戶人家的使女,因為不肯依從男主人的調戲而向女主人告狀。男主人懷恨在心,把她嫁給一個麵目醜陋、身材短矮、頭腦可笑的、比她大十幾歲的武大郎。這種不相稱的強迫結合,當然談不上婚後的幸福。武大郎在清河縣因一般無賴子弟糾纏其妻,不得已隻好遷到陽穀縣居住。武大郎在陽穀縣遇到打虎的兄弟武鬆,把武鬆領到家中。潘金蓮第一次見到儀表堂堂的小叔子,便產生了愛慕之心。武鬆是一個正統思想很重的人,潘金蓮沒有達到目的。武鬆出差以後,她經不住老奸巨猾的王婆和有錢有勢、奸詐刁鑽的西門慶的引誘,落入他們的圈套,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武鬆出差回來,弄清了事實真相後,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為兄長報仇。


    寫於明代隆慶、萬曆年間的《金瓶梅》,把潘金蓮寫成了一個殘忍、刻薄、嫉妒、說謊、毒辣的淫婦,比《水滸傳》裏的潘金蓮更壞。她毒死武大郎,嫁給西門慶,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經常毒打丫鬟秋菊,甚至連她親生父母,也常遭到她責罵。西門慶第六房小妾李瓶兒生了兒子,潘金蓮非常嫉妒,用貓嚇死了小孩,從而使瓶兒也也因思念兒子而死去。武鬆沒有殺死西門慶。而是誤殺李外傳被刺配孟州。《金瓶梅》中的潘金蓮是個不折不扣的蕩婦,“欲火燒身,淫心蕩漾”,結果西門慶被潘金蓮多灌了春藥,精盡氣絕。就是在西門慶病重的那幾日,她也不放過,仍強行與他行房,根本不管不顧西門慶的死活。西門慶縱欲身亡後,潘金蓮在王婆家暫住待嫁,被遇敕而回的武鬆殺死。


    在評話、戲劇舞台上,潘金蓮的形象與小說相比也有許多不同。明人沈璟《義俠記》傳奇中的潘金蓮,基本上是根據《水滸傳》和《義俠記》改編的。一方麵寫她初嫁武大郎時是無可奈何的,但對自己的丈夫還有一定的感情。說什麽:“夫雖醜,義非輕,一夜夫妻百日恩。”另一方麵,卻寫潘金蓮做丫頭時,即私通家主,被主母發現,強迫她嫁了武大。京劇《挑簾裁衣》、《武鬆殺嫂》等,也都是根據《水滸傳》小說改編的。揚州評話、杭州評話、山東快書等曲藝都有潘金蓮私通西門慶、武鬆殺嫂為兄報仇等曲目,主要情節雖也是根據《水滸傳》小說改編的,但也敷演看許多詳細情節,對潘金蓮增加了許多醜惡、毒辣性格的描寫。例如武大捉奸,是潘金蓮挑逗西門慶打傷武大;寫潘金蓮給武大灌了毒藥之後,用被子把武大包裹起來,自己上去坐著,不大一會就把武大憋死了。


    五四運動後,在反封建和追求個性解放、婚姻自主的思潮影響下,歐陽予倩於1926年創作了五幕話劇《潘金蓮》。劇中寫潘金蓮是一個敢於反抗張大戶淫威的聰明伶俐的丫鬟,被逼與武大郎成婚。她由於橫遭摧殘,才產生了變態心理,為西門慶引誘,才謀殺了丈夫。她是值得同情的“封建剝削製度和封建道德觀念迫害下的受害者”。劇中認為武鬆是一個“封建道德觀念”很重的人。劇中潘金蓮有一句說白:“我想夫妻不相配,拆開了再配過,又有什麽要緊!”,這是代表作者和那個時代思想的台詞。


    有人指出,潘金蓮在曆史上確有其人,她是山東省陽穀縣人。陽穀潘氏自認是潘金蓮的母係後裔。清初王士禛《香祖筆記》說:“陽穀西北有塚,俗稱西門塚。有大族潘、吳二氏自言是西門慶嫡室吳氏、妾潘氏之族。一日社會,登台演劇,吳之族使演《水滸記》,潘之族謂辱其姑,聚眾大哄,互控於縣令。”根據這個記載,曆史上可能真有潘金蓮這個人。


    也有人說,所謂潘金蓮,曆史上有這麽一個真人真事,而後有在傳說中加以渲染,增加一些虛構的情節,才成了各種文學作品取材描寫的典型。經過文學家的加工創作,與曆史上的潘金蓮,便越來越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大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武大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