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後半年的時候,並州北部,彈汗山以西,陰山以東,鮮卑人的部落聯盟發生內亂。


    當初葉昭給部落聯盟定下的製度,就是一種狼製度,通過不斷劫掠和搶奪其他草原部落的資源,來壯大自身。


    但鮮卑滅亡了,魁頭、軻比能、步度根一死,剩下的小部落在建安七年這一年的時間裏,被部落聯盟瓜分了個幹淨。


    然後沒有了劫掠對象的部落聯盟,終於將矛頭對向自己人。


    至於將矛頭指向漢人,他們不敢,一來徐榮鎮守並州,軍威強盛,二來他們也需要通過漢人的坊市將劫掠來的人口、牛羊消化,換取生存資源,當然,也有人看出了這種策略的弊端,等部落聯盟打的差不多的時候,他們連劫掠的方向都沒有了。


    隻是葉昭利用兩年的時間,養成了這些人不勞而獲的習慣,哪怕是飲鴆止渴,他們也不願意恢複以往那種苦哈哈一般的放牧生涯,所以從鹽澤到陰山一帶,在建安七年後半年的時間裏,基本都是在戰火中渡過。


    而對於這種事,在葉昭的授意下,隻要不威脅到漢人,徐榮是不會管的,甚至還會暗中推波助瀾,這就導致部落聯盟四十多個部落,在半年的時間裏,銳減到六個。


    而相應的,葉昭這邊多了十六萬的女人和兒童,還有多達三萬的礦奴。


    建安七年冬,持續了半年之久的混戰落下了帷幕,不是他們不想打了,而是徐榮突然出兵,在僅存的七個部落頭人不解的目光中,幫他們戴上了鐐銬,僅存的兩萬多鮮卑男子被送去了張掖,成為礦奴,其餘人口盡被前往並州、西涼、關中各地。


    至此,偌大鮮卑族,就這樣在天下諸侯瞠目結舌的關注下,被葉昭生生的玩兒沒了。


    同時,葉昭又在張掖加派了兩萬兵馬,負責鎮壓那些礦奴,飲鴆止渴的代價,也顯露出來了,這些礦奴,隻要葉昭不倒,這輩子,就隻能為葉昭挖礦,一直到累死在礦坑之中。


    也是在這個時候,張掖屬國居延向葉昭獻上降表,表示願意歸附。


    這是自當年班定遠之後,第一個主動向大漢獻上降表,願意無條件稱臣的屬國,也代表著葉昭對西域的控製力進一步加強。


    雖然居延隻是個一城之國,簡單來說,就是隻有一座城池的國家,但張掖的無條件投降,也代表著葉昭對西域的控製力在一步步加強。


    葉昭命居延王舉家遷徙入長安,以亭侯之祿待之,同時將居延設為縣,歸屬張掖郡之下,不再有居延屬國之稱。


    其實居延王的歸附並不難理解,南邊是大漢,往西是西部鮮卑,葉昭滅掉的隻是中部鮮卑,西部鮮卑雖然不如中部鮮卑強盛,但也有十多萬人口,控弦之士便有五萬之多,年年向居延勒索糧草財富還有女人。


    居延隻有一城之地,人口也不過萬人,連萬戶都達不到,在大漢,屬於中等偏下的城池。


    匈奴被屠了,中部鮮卑也被滅了,本就根大漢沒多少關係的西部鮮卑不想招惹葉昭這個煞星,所以在陰山被漢軍占據兵設立了城寨之後,西部鮮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北遷。


    惹不起大漢,那周圍這一帶的西域諸國就倒黴了。


    居延夾在西部鮮卑和北匈奴以及大漢之間,大漢倒是沒跟他們收稅,但西部鮮卑和北匈奴可不一樣,每年種下的糧食和牛羊都要交出一大半,還要給西部鮮卑和北匈奴各進獻一百名居延美女。


    先不說居延在這樣高的賦稅下麵,能支撐幾年,單是那些鮮卑人和北匈奴人時不時地跑來打秋風,上個月,一個西部鮮卑的頭人更是把居延王的王妃給睡了,睡了還不止,之後更將其殘忍的殺害。


    再窩囊的男人,遇到這種事情,也很難忍下去,更何況居延王再怎麽說,也是一城之主,怒火竄起之後,直接命人將當天在居延城的所有鮮卑人和匈奴人一起給屠了。


    居延人自然是人人叫好,但冷靜下來的居延王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承受得住來自西部鮮卑和北匈奴的怒火的,因此幹脆向大漢稱臣,城池也不要了,直接接受了葉昭的所有條件,獻出居延城所有權,舉家遷居長安。


    白給的城池,葉昭沒理由不要,至於西部鮮卑和北匈奴,如今正好是關中那些精力旺盛的軍隊無處發泄的時候,若他們真敢來,葉昭不介意花些時間跟西部鮮卑還有北匈奴好好玩兒玩兒,是以毫不猶豫的接受了居延的歸順,直接點了幾名長安書院剛剛畢業的學子前往居延城接手居延城。


    新任的居延守將是趙統,也是趙雲的長子,趙雲還沒投奔葉昭的時候就已經出生,後來趙雲投了葉昭,舉家跟隨葉昭入了漢中,後來成/都書院成立,趙統也到了治學的年齡,便被趙雲送進了書院,成績不算頂尖,卻也中規中矩,一身武藝得了趙雲真傳,倒是不錯。


    而居延縣令,名為王仁,是一名農家子弟,屬於專精人才,最擅長的就是治理。


    兩人年紀差不多大,都想幹一番業績,一個想要給父親看,一個要光耀門楣,所以一上任,就積極統籌,安穩民心,訓練軍隊,等著大幹一場。


    北匈奴和西部鮮卑也確實來了,就當兩人以為會有一場大戰的時候,卻愕然的發現,西部鮮卑和北匈奴在看到居延城頭的大漢王旗時,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撤兵。


    兩邊加起來四五千號人,一箭沒放,氣勢洶洶而來,走的卻十分幹脆,讓已經準備好大戰一場的趙統和王仁有些反應不過來,這些人究竟是來幹嘛的?


    雖然這一仗,讓王仁和趙統有些意外,但對於居延百姓來說,這是第一次見識到漢家天威的恐怖,往日裏極盡囂張的鮮卑人跟匈奴人,看到漢家王旗,竟然連屁都不敢放一個,而最重要的是,居延城如今徹底成了漢家城池,他們以後也是漢民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樣膽戰心驚的過日子了。


    不少居延百姓,絲毫沒有亡國的悲哀,反而萬分感激居延王獻城,將他們帶向光明。


    而居延王的主動歸降,可不隻是一座城池那麽簡單,日勒、刪丹、氏池、屋蘭這些都是張掖治地,但這些年隨著漢室對張掖掌控的不斷衰弱,敦煌、酒泉、張掖的蜀地紛紛自立稱國,名存實亡,如今眼見大漢聲威重現,加上居延王的帶頭作用,一個個紛紛上表稱臣,願意獻出城池,重歸大漢治下。


    這些地方昔日都是漢家疆土,百姓也多有漢家血統,文化也是漢家文化演化而來,如今重歸大漢,融合上,難度不大。


    一個居延王的主動歸附,帶來的卻是張掖一下子從之前的光杆司令多了七八個城池,這些城池,隻要經營得當,足矣養活華雄的西域都護府,而不必葉昭這邊每年耗費大量人力去運送糧草,自然也令葉昭麾下不少對重建西域都護府遲反對意見的官員閉上了嘴巴。


    杠杆車也因為張掖穩固的緣故,派上了用場,首先開始大規模用的,卻並非軍隊,而是往來西域的商販。


    這種東西,可以節省大量的馬力,而且速度也不比靠馬托運差多少,在葉昭外放出一百輛試用版之後,便被商販們購買一空,而後便是朝廷的大批商隊開始利用這杠杆車向西域運送大量的貨物,同時從西域帶回來各國土產銷往葉昭治下的各州。


    除了穩定性差以外,比如轉向困難,空間不足的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驗數據送上來,不斷給改良,神工營陸續推出改良版售賣給商販試用。


    讓葉昭意外的是,馬良曾設計出類似軌道的東西,來解決穩定性差的問題,不過限於如今材料的問題,沒有足夠堅實的材料能夠大量製作木軌,木質軌道也不能長時間使用,至於用鐵,造價太貴,而且這麽長的距離,容易丟失,最終這個方案被打掉了,而後馬均又以一些布帛塞上一些絮包裹車輪,以此來減震,雖然效果不佳,但總歸是有些效果的,之後馬均更是建議葉昭以水泥鋪設一條貫通長安和張掖之間的水泥路。


    畢竟如今葉昭治下的水泥技術已經成熟,造價不高,用工也並不費事,雖然很容易裂,但定期修整便可,隻要路麵足夠寬敞,一旦建成,就算不用飛舟,從長安前往張掖,也用不了幾天,對於葉昭控製西域有著很大的作用。


    畢竟飛舟雖然便捷,但一來總是存在風險,二來來回一趟所需要消耗的火油可不是個小數目,通用性上來說,絕對不如鋪設水泥路實用。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馬均在得了葉昭點頭之後,帶人將校場的地麵用水泥鋪過以後,試行杠杆車,包裹了布絮的車輪在土地上行走困難和費力,但在水泥路上卻行走如風,也證實了馬均的這個想法,葉昭見狀也點頭答應,不過這上千裏的水泥路,想要修好可不容易,葉昭讓神工營去雇傭人手,同時又命人在農閑之時,撥款招募百姓在各城之間建造水泥路,以此來加快各城之間的運輸效果。


    同時被改良過幾次的杠杆車,也開始投入大量生產,使用杠杆車,也被列入葉昭麾下軍隊必須掌控的一項技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不過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不過霸並收藏代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