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過後,關中又下了一場大雪,八百裏秦川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葉昭遷治長安以來,除了去書院學習基礎知識,葉征的大多數時間會被葉昭帶在身邊,哪怕葉昭處理公務,葉征也會在旁邊旁聽,但葉昭禁止葉征發言,有什麽疑問,下來再跟葉昭說,但做公事的地方,是絕對禁止葉征發言的。
葉昭也是怕了蔡邕,真怕蔡邕將葉征教導成一個愚忠於漢室的書呆子,這可是自己未來的繼承人呐,幸好他發現的早。
事實上,若非蔡益過繼到蔡家,連這個次子,葉昭都不想讓蔡邕去教,儒家那一套很難教導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征兒,關於這長安,你知道多少?”葉昭拍了拍城牆,扭頭看向葉征笑問道。
葉征想了想道:“古都長安,有長治久安之意,乃自秦鹹陽遺址之上建立起來,自秦惠文王之後,鹹陽不斷向南擴張,在渭水以南修建了章台、興樂宮、甘泉宮、信宮、阿房宮等宮殿;漢高祖劉邦得天下之後,建都於長安,將興樂宮改為長樂宮,後又在章台的基礎上建立了未央宮。
長安城牆共六十二裏,每麵城牆有三道城門,共十二門,乃當世第一大城,但自王莽篡位,光武中興定了東都以來,長安繁華便逐漸被東都洛陽所掩蓋,但若論城池之堅固,孩兒以為,洛陽怕是不及長安。”
“的確不及!”葉昭看著眼前的城池,點點頭,當年劉邦建都長安,就是怕被人砍,所以這長安城牆是以防禦力為考量,要的不是美觀,而是實用,到了光武之時,洛陽乃天下中心,有八關環繞,洛陽本身的防禦力反而不如繁華、美觀來的要緊。
“我兒未去過洛陽,卻能想到這些,不過如此雄偉的都城,自初平年以來,卻數度易主,我兒可知為何?”葉昭笑問道。
“眾爭之地……”葉征撓了撓頭,接下來他不知該如何說。
“確是眾爭之地!”葉昭摸著女牆,這座經曆過繁華和衰落的城池,當初取名為長安,如今想來頗有些諷刺之意,短短十年的時間裏,先是董卓,後是王允呂布,然後又是李傕、郭汜,再然後李傕、郭汜相爭,到現在被自己所得,似乎長安這個名字,有些名不副實。
數度戰火之下,也讓這座最繁盛時人口過百萬的城池,到現在變得人丁凋零,如今經過官府核實,長安現在實際人口不足二十萬。
“不過還有一點征兒未能說出,這再堅固的城池,若不得民心,也終究會被攻破,這世上沒有永遠攻不破的城池。”葉昭捏了個雪球,撥弄著在城牆上滾動:“當年漢高祖建長安,正是大漢新立,諸侯勢力不斷被削減,根本沒有能力來攻,就算沒有這長安城,也不會出大事。”
“父親是說,其實不需要城牆麽?”葉征看著葉昭疑惑道。
“倒也不是,有城牆,能安民,也方便治理,既然存在,自有其價值,為父要說的,是居安思危。”葉昭搖了搖頭,冷兵器時代,城牆是重要的戰略建築,很多兵法也是圍繞城牆立說的。
“父親,接下來我們會出兵中原嗎?”葉征看著葉昭,好奇道。
“暫時不會,如今關中百廢待興,我軍兵力雖然足夠再開一場大戰,但眼下不是出兵關東的最佳時機。”葉昭搖了搖頭道。
如今關中,二袁與曹操並立,然而卻並非三足鼎立之局,曹操夾在二袁之間,生存艱難,但袁術後方如今似乎有不穩跡象,孫策在建安三年六月得了朝廷的任命,出任吳郡太守,在幫袁術打下廬江之後,直接率軍渡江去了吳郡。
如今正在跟嚴白虎對峙,雖然目前沒城沒地,但葉昭覺得用不了多久,這孫策恐怕會如曆史上那般迅速崛起,若是這樣的話,那袁術跟孫策之間,必有一戰,這樣一來,曹操南邊的壓力會大減,應該會趁著這段時間,迅速跟袁紹決戰。
而葉昭如今要做的,也不是出兵中原,而是將絲綢之路打通,武威、金城以及北地三郡需要盡快拿下才行。
“但書院中,大家模擬如今天下戰局的時候,都認為最多一兩年,便是我軍出兵中原的時候,馬騰、韓遂,無法阻擋我軍。”葉征回想道。
“那征兒覺得是否對?”葉昭笑了,書院中的兵法課會拿出不少當前的形勢或是過去的某個戰役來進行推演,甚至分別扮演諸侯進行攻防,雖然是紙上談兵,不過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學子們的腦子活泛起來,不是死板教條。
“孩兒也覺得不錯。”葉征小心的看了葉昭一眼道。
“這是否出兵,天下局勢,我軍自身的情況,都需要考慮進去,隻知道中原諸侯混戰,隻是有沒有想過若我軍出兵,中原諸侯會是如何反應?”葉昭沒有直接去否定這些,而是將問題擺出來:“另外,征兒可知,我軍如今需要的是什麽?”
“人口!”想到這些天來跟在葉昭身邊聽政務,葉征幾乎是脫口說道。
“並州人丁不旺,洛陽一帶的百姓,當年早已經被董卓遷空,南陽數次經曆清洗,我兒以為,何處可以獲得人口?”葉昭笑問道。
“但武威、金城以及北地三郡,人口也不多?”葉征疑惑的看向葉昭,不解道。
“再往外看!”葉昭笑道。
“再往外便是羌胡……”葉征看向葉昭,皺眉道:“蔡翁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那蔡翁有無告訴過你,如何將異族化作我族?”葉昭看向葉征,也不著惱,蔡邕是儒家的絕對擁護者,這句話,也不能說錯,但對一個統治者來說,族類並不能絕對。
“這……”葉征猶豫了。
“講!”葉昭看著葉征,鼓勵道。
“屠其精壯,斷其傳承!”葉征低頭道。
短短八字,卻血腥無比,這與蔡邕所教的儒家理念相悖,也讓葉征很不適應,但這又是他目前唯一能想到的。
“也算一條路。”葉昭點點頭,並沒有完全否定:“這人生在世,躲不開一個利字,羌胡也是人,也需要利;你可知,當年為父初入仕途,是如何將彈汗山一帶胡人歸化的?”
“以利誘其眾。”葉征作為葉昭的兒子,葉昭的生平自然不陌生。
“不止如此!”葉昭搖了搖頭道:“若無足夠的武力壓製,再多的利,也不過是其眼中的肥肉,你可知,在馬城興盛之前,前前後後死在為父手中的胡人,有上萬之眾,哪怕在為父卸任馬城令之後,直接或間接死在為父手中的胡人,有近十萬。”
挑動胡人內戰,而後供給武器,又借著那戰亂讓一些小部落或是零散的胡人牧民遷居相對安定的馬城,然後興盛百業,供給胡人活路,讓他們自己來學習漢人文化,一步步被熏陶。
當時葉昭在幽州隻待了三年,若是讓他多待十年,或許如今馬城所能掌控的地域,都能比得上整個幽州了。
哪怕是葉昭離開,也促成了彈汗山一帶軻比能、鮮卑王庭以及烏桓族三足鼎立的格局,讓三方互相攻伐,這樣的戰爭,就如同一個絞肉機一般,不斷吞噬著鮮卑、烏桓二族的血肉。
不過後來,隨著公孫瓚崛起,開始加大對烏桓的討伐力度,將這個三足鼎立的格局給打破了,才終結了這個局麵,饒是如此,借著這三足鼎立的策略,間接死在葉昭手中的二族人馬又何止十萬,如今的鮮卑和烏桓二族可比曆史上虛弱了不知道多少,若算起來,葉昭的功勳可不僅僅隻是斬殺鮮卑單於那麽簡單。
隨著葉昭的講解,葉征逐漸瞪大了眼睛,年幼的他,還是第一次發現戰爭原來還能這麽打,如果葉昭還在幽州的話,恐怕歸化的胡人會更多,可惜當年劉瑁當馬城令,讓馬城失守,將葉昭此前的心血付諸東流,否則的話,如今那馬城恐怕也是一座大城了吧。
“父親,我明白了。”葉征躬身道:“若是如此,父親可是準備對河套動手?”
“為何如此說?”葉昭沒有回答,而是笑問道。
“河套之地,水土肥沃,南匈奴這些年歸附大漢,借著這河套之地休養生息,已然壯大,而且不思感恩,反而年年南下劫掠三輔,關中如今凋零,南匈奴也罪責難逃,而且父親若要人口,河套也該是必取之地。”葉征躬身道。
“好!”葉昭滿意的點點頭笑道:“那征兒覺得,何時取南匈奴為佳?又該如何去取?”
“這……”葉征一窒,搖了搖頭:“孩兒不知,孩兒聽聞,遊牧民族全民皆兵,南匈奴數十萬人口,當可有十萬大軍,若要滅之,恐怕不易。”
“能想到這些,已經不錯!”葉昭摸著葉征的腦袋笑道:“好好讀書,如今關中以治理為主,短時間內不會出兵,為父希望,待出兵之時,我兒能隨為父一同上戰場。”
“喏!”葉昭聞言大喜,躬身一禮道。
葉昭遷治長安以來,除了去書院學習基礎知識,葉征的大多數時間會被葉昭帶在身邊,哪怕葉昭處理公務,葉征也會在旁邊旁聽,但葉昭禁止葉征發言,有什麽疑問,下來再跟葉昭說,但做公事的地方,是絕對禁止葉征發言的。
葉昭也是怕了蔡邕,真怕蔡邕將葉征教導成一個愚忠於漢室的書呆子,這可是自己未來的繼承人呐,幸好他發現的早。
事實上,若非蔡益過繼到蔡家,連這個次子,葉昭都不想讓蔡邕去教,儒家那一套很難教導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征兒,關於這長安,你知道多少?”葉昭拍了拍城牆,扭頭看向葉征笑問道。
葉征想了想道:“古都長安,有長治久安之意,乃自秦鹹陽遺址之上建立起來,自秦惠文王之後,鹹陽不斷向南擴張,在渭水以南修建了章台、興樂宮、甘泉宮、信宮、阿房宮等宮殿;漢高祖劉邦得天下之後,建都於長安,將興樂宮改為長樂宮,後又在章台的基礎上建立了未央宮。
長安城牆共六十二裏,每麵城牆有三道城門,共十二門,乃當世第一大城,但自王莽篡位,光武中興定了東都以來,長安繁華便逐漸被東都洛陽所掩蓋,但若論城池之堅固,孩兒以為,洛陽怕是不及長安。”
“的確不及!”葉昭看著眼前的城池,點點頭,當年劉邦建都長安,就是怕被人砍,所以這長安城牆是以防禦力為考量,要的不是美觀,而是實用,到了光武之時,洛陽乃天下中心,有八關環繞,洛陽本身的防禦力反而不如繁華、美觀來的要緊。
“我兒未去過洛陽,卻能想到這些,不過如此雄偉的都城,自初平年以來,卻數度易主,我兒可知為何?”葉昭笑問道。
“眾爭之地……”葉征撓了撓頭,接下來他不知該如何說。
“確是眾爭之地!”葉昭摸著女牆,這座經曆過繁華和衰落的城池,當初取名為長安,如今想來頗有些諷刺之意,短短十年的時間裏,先是董卓,後是王允呂布,然後又是李傕、郭汜,再然後李傕、郭汜相爭,到現在被自己所得,似乎長安這個名字,有些名不副實。
數度戰火之下,也讓這座最繁盛時人口過百萬的城池,到現在變得人丁凋零,如今經過官府核實,長安現在實際人口不足二十萬。
“不過還有一點征兒未能說出,這再堅固的城池,若不得民心,也終究會被攻破,這世上沒有永遠攻不破的城池。”葉昭捏了個雪球,撥弄著在城牆上滾動:“當年漢高祖建長安,正是大漢新立,諸侯勢力不斷被削減,根本沒有能力來攻,就算沒有這長安城,也不會出大事。”
“父親是說,其實不需要城牆麽?”葉征看著葉昭疑惑道。
“倒也不是,有城牆,能安民,也方便治理,既然存在,自有其價值,為父要說的,是居安思危。”葉昭搖了搖頭,冷兵器時代,城牆是重要的戰略建築,很多兵法也是圍繞城牆立說的。
“父親,接下來我們會出兵中原嗎?”葉征看著葉昭,好奇道。
“暫時不會,如今關中百廢待興,我軍兵力雖然足夠再開一場大戰,但眼下不是出兵關東的最佳時機。”葉昭搖了搖頭道。
如今關中,二袁與曹操並立,然而卻並非三足鼎立之局,曹操夾在二袁之間,生存艱難,但袁術後方如今似乎有不穩跡象,孫策在建安三年六月得了朝廷的任命,出任吳郡太守,在幫袁術打下廬江之後,直接率軍渡江去了吳郡。
如今正在跟嚴白虎對峙,雖然目前沒城沒地,但葉昭覺得用不了多久,這孫策恐怕會如曆史上那般迅速崛起,若是這樣的話,那袁術跟孫策之間,必有一戰,這樣一來,曹操南邊的壓力會大減,應該會趁著這段時間,迅速跟袁紹決戰。
而葉昭如今要做的,也不是出兵中原,而是將絲綢之路打通,武威、金城以及北地三郡需要盡快拿下才行。
“但書院中,大家模擬如今天下戰局的時候,都認為最多一兩年,便是我軍出兵中原的時候,馬騰、韓遂,無法阻擋我軍。”葉征回想道。
“那征兒覺得是否對?”葉昭笑了,書院中的兵法課會拿出不少當前的形勢或是過去的某個戰役來進行推演,甚至分別扮演諸侯進行攻防,雖然是紙上談兵,不過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學子們的腦子活泛起來,不是死板教條。
“孩兒也覺得不錯。”葉征小心的看了葉昭一眼道。
“這是否出兵,天下局勢,我軍自身的情況,都需要考慮進去,隻知道中原諸侯混戰,隻是有沒有想過若我軍出兵,中原諸侯會是如何反應?”葉昭沒有直接去否定這些,而是將問題擺出來:“另外,征兒可知,我軍如今需要的是什麽?”
“人口!”想到這些天來跟在葉昭身邊聽政務,葉征幾乎是脫口說道。
“並州人丁不旺,洛陽一帶的百姓,當年早已經被董卓遷空,南陽數次經曆清洗,我兒以為,何處可以獲得人口?”葉昭笑問道。
“但武威、金城以及北地三郡,人口也不多?”葉征疑惑的看向葉昭,不解道。
“再往外看!”葉昭笑道。
“再往外便是羌胡……”葉征看向葉昭,皺眉道:“蔡翁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那蔡翁有無告訴過你,如何將異族化作我族?”葉昭看向葉征,也不著惱,蔡邕是儒家的絕對擁護者,這句話,也不能說錯,但對一個統治者來說,族類並不能絕對。
“這……”葉征猶豫了。
“講!”葉昭看著葉征,鼓勵道。
“屠其精壯,斷其傳承!”葉征低頭道。
短短八字,卻血腥無比,這與蔡邕所教的儒家理念相悖,也讓葉征很不適應,但這又是他目前唯一能想到的。
“也算一條路。”葉昭點點頭,並沒有完全否定:“這人生在世,躲不開一個利字,羌胡也是人,也需要利;你可知,當年為父初入仕途,是如何將彈汗山一帶胡人歸化的?”
“以利誘其眾。”葉征作為葉昭的兒子,葉昭的生平自然不陌生。
“不止如此!”葉昭搖了搖頭道:“若無足夠的武力壓製,再多的利,也不過是其眼中的肥肉,你可知,在馬城興盛之前,前前後後死在為父手中的胡人,有上萬之眾,哪怕在為父卸任馬城令之後,直接或間接死在為父手中的胡人,有近十萬。”
挑動胡人內戰,而後供給武器,又借著那戰亂讓一些小部落或是零散的胡人牧民遷居相對安定的馬城,然後興盛百業,供給胡人活路,讓他們自己來學習漢人文化,一步步被熏陶。
當時葉昭在幽州隻待了三年,若是讓他多待十年,或許如今馬城所能掌控的地域,都能比得上整個幽州了。
哪怕是葉昭離開,也促成了彈汗山一帶軻比能、鮮卑王庭以及烏桓族三足鼎立的格局,讓三方互相攻伐,這樣的戰爭,就如同一個絞肉機一般,不斷吞噬著鮮卑、烏桓二族的血肉。
不過後來,隨著公孫瓚崛起,開始加大對烏桓的討伐力度,將這個三足鼎立的格局給打破了,才終結了這個局麵,饒是如此,借著這三足鼎立的策略,間接死在葉昭手中的二族人馬又何止十萬,如今的鮮卑和烏桓二族可比曆史上虛弱了不知道多少,若算起來,葉昭的功勳可不僅僅隻是斬殺鮮卑單於那麽簡單。
隨著葉昭的講解,葉征逐漸瞪大了眼睛,年幼的他,還是第一次發現戰爭原來還能這麽打,如果葉昭還在幽州的話,恐怕歸化的胡人會更多,可惜當年劉瑁當馬城令,讓馬城失守,將葉昭此前的心血付諸東流,否則的話,如今那馬城恐怕也是一座大城了吧。
“父親,我明白了。”葉征躬身道:“若是如此,父親可是準備對河套動手?”
“為何如此說?”葉昭沒有回答,而是笑問道。
“河套之地,水土肥沃,南匈奴這些年歸附大漢,借著這河套之地休養生息,已然壯大,而且不思感恩,反而年年南下劫掠三輔,關中如今凋零,南匈奴也罪責難逃,而且父親若要人口,河套也該是必取之地。”葉征躬身道。
“好!”葉昭滿意的點點頭笑道:“那征兒覺得,何時取南匈奴為佳?又該如何去取?”
“這……”葉征一窒,搖了搖頭:“孩兒不知,孩兒聽聞,遊牧民族全民皆兵,南匈奴數十萬人口,當可有十萬大軍,若要滅之,恐怕不易。”
“能想到這些,已經不錯!”葉昭摸著葉征的腦袋笑道:“好好讀書,如今關中以治理為主,短時間內不會出兵,為父希望,待出兵之時,我兒能隨為父一同上戰場。”
“喏!”葉昭聞言大喜,躬身一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