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字喬,山東臨淄人。他是唐朝最著名的宰相,被視為古代宰相的典範,也因此得到了中國十大賢相的讚譽,同時,也被譽為大唐王朝難得的好男人。他自幼聰明,十八歲時考中隋開皇進士。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起兵於太原。當十九歲的李世民進軍長安,行至渭北時,比李世民年長二十歲,已至不惑之年的隋隰城尉房玄齡,參謁李世民於軍門。“太宗一見,便如舊識,署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玄齡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無不為。賊寇每平,眾人競求珍玩,玄齡獨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謀臣猛將,皆與之潛相申結,各盡其死力。”(見《舊唐書.房玄齡傳》)
房玄齡常隨李世民出征,參與劃策,他和杜如晦是李世民最重要、最得力的謀士。二人同心同德,輔佐李世民,因房玄齡善謀,杜如晦善斷,故自唐起,漢語詞匯中就有了“房謀杜斷”的成語。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房玄齡和杜如晦作為主力,全程參與了“玄武門事變”的策劃和行動。事成後,論功行賞,他與杜如晦等五人一起被確定為功勞第一。李世民即位,房玄齡任中書令。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二月,房玄齡就任尚書左仆射。《舊唐書.房玄齡傳》對他當宰相是這樣評價的:“既作總百司,虔恭夙夜,盡心竭節,不欲一物所失。聞人有善,若己有之。明達吏事,飾以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卑賤。論者稱為良相。”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並喻其為“左右手”。曾有人把魏徵與房玄齡做過形象的比較,說魏徵是唐太宗的一麵鏡子,而房玄齡則是唐太宗的一條臂膀;離開了鏡子,人照常生活,而缺少了臂膀,人卻無法正常生存。
在幾十年的從政生涯中,宰相房玄齡如同一杯溫開水,無色無味,樸實無華,卻能潤物解渴,又涵容一切。似乎哪裏都找不到他,但他的影響卻無處不在。他似乎是一台永動機,每天沒日沒夜地工作著,是不折不扣的國家棟梁。《資治通鑒.唐紀十五》是這樣評價房玄齡的:“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號為賢相;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禍亂而房、杜不言功,王、魏(王珪、魏征)善諫諍而房、杜讓其賢,英、衛(英國公李勣、衛國公李靖)善將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為唐宗臣,宜哉!”眾望所歸,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房玄齡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由畫聖閻立本畫像,供奉於淩煙閣。
就是這樣一位為大唐繁榮奉獻一切的模範宰相,卻始終被朝堂上下訕笑為“怕老婆”的人。而且,漢語中的兩個重要詞匯:“吃醋”和“醋壇子”,都和這個“怕老婆”的模範宰相、古代好男人的代表有著直接關係。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原來,主要原因就是他不敢納妾,這在大唐這個人性開放的朝代是絕無僅有的,房玄齡也因此成了可供大唐朝堂“訕笑”的絕對稀有物種。
當了宰相的房玄齡為何“怕老婆”?為何不敢納妾呢?這還得從一則坊間軼事說起:一天,唐太宗李世民設宴招待開國元勳,酒至半酣,房玄齡仗著酒膽,吹噓不是他怕老婆,而是老婆怕他。李世民也趁著酒興,當即將兩位美人賜給他,並令他帶回府去做小老婆。這一下,把房玄齡的酒也嚇醒了,隻見他嘴裏嘟嘟囔囔的,不知在說些什麽。這時,尉遲恭在一旁打趣地說:“老房,你不要怕!這美人是陛下賜給你的,你就放心帶回府去吧!難道你老婆還敢違抗聖意,把她們吃了不成?”無奈,房玄齡隻得領旨謝恩。酒宴後,提心吊膽地帶著兩位美人回到府中。夫人盧氏聽完老房小心翼翼的匯報,氣不打一處來,當場就對著老房大吵大鬧,並將兩位纖纖美人趕出房府。
無奈的房宰相,隻好領著兩位美人重回皇宮,再三向唐太宗謝罪,並請皇帝收回成命,兩位美人他是著實不能收下。李世民也來了精神,立即命人將盧氏召至皇宮。唐太宗對盧氏說:“收娶媵妾之類的事,是符合當今製度的。老房年紀也大了,賜予美人做妾,是為了更好地照顧他。”誰知盧氏連皇帝的麵子也不給,執意不同意讓美人給老房當小老婆。這讓原本打算取笑一下房玄齡的唐太宗,反而被盧氏弄得尷尬無比,連下台的台階都找不到了。可聰明的唐太宗早有準備,立即使出殺手鐧,命人取來一個瓦壇,並指著瓦壇對盧氏說:“這是一壇毒酒,因你抗旨不遵,本該處死,念你服侍玄齡多年,現有兩條路供你選。一條是將美人領回去給老房做妾,你就可以不喝這壇毒酒,這是一條生路;一條是你不同意玄齡娶妾,那你必須喝下這壇毒酒,這就是一條死路;你是要命呢?還是不讓丈夫娶妾喝毒酒呢?全由你自己挑選!”房玄齡在一旁跪地求情,請太宗饒了盧氏。盧氏想到與自己同甘共苦幾十年的丈夫,到老了還要娶小老婆,實在心有不甘。當下牙一咬,心一橫,在眾目暌暌下,端起毒酒,平靜地對太宗說:“陛下,我寧願死,也不願讓老房娶小老婆!”說完,將一壇毒酒一飲而盡,無所留難,房玄齡拉都沒拉住。李世民感歎道:“這樣剛烈的婦人,我見了都怕,何況是房玄齡!”接著,又狡黠地對盧氏說:“你放心吧!以後我不會再逼老房娶小老婆了。不過,你剛才端的是個醋壇子,喝的也不是毒酒,是醋!你是大唐的第一‘吃醋’高手啊!”由是,流行語詞典上就多了兩個詞-“吃醋”和“醋壇子”。
而《隋唐嘉話》是這樣記載盧氏“吃醋”的:“梁公(老房)夫人至妒,太宗將賜公美人,屢辭不受。帝乃令皇後召夫人,告之媵妾之流,今有常製,且司空(老房)年暮,帝欲有優詔之意。夫人執心不回。帝乃令謂之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曰:‘妾寧妒而死。’乃遣酌卮酒與之,曰:‘若然,可飲此鴆。’一舉便盡,無所留難。帝曰:‘我尚畏見,何況玄齡!’人謂房公怕婦,抑孰知,感剔目之情也。”此記載與坊間軼事大同小異,但最後一句“抑孰知,感剔目之情也。”卻道出了房玄齡所謂“怕老婆”的真實原因。
據《新唐書.列女傳》記載,在房玄齡年輕尚未發跡時,一次得了重病,眼看快不行了。他傷心地對老婆盧氏說:“我病得太重,可能會死掉。你還年輕,不宜寡居,再嫁之後,你要好好服侍你以後的丈夫。”盧氏放聲大哭,進入後麵的帷帳中。一會兒,盧氏出來,滿臉鮮血,手中托盤,盤中一目。原來,盧氏自剜一目,示意玄齡,表明自己終身決不改嫁。房玄齡病愈後,終其一生對盧氏禮敬有加。又有誰知道,房玄齡的所謂“怕老婆”,正是對老婆的感恩,正是對老婆的尊重呢?房玄齡其實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好丈夫、好男人。
就是這個重情重義的好男人,一個人能平衡大唐朝堂,能讓龐大的朝廷機器,在六百四十三位官員的操控下,精確、和諧、高效地運轉,從而帶來讓後世讚歎不已的“貞觀之治”。他大音希聲,和而不同。“貞觀之治”的豐碑,處處都仿佛浸染了他的氣質。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房玄齡舊病複發,繼而危殆。李世民命人用擔輿將他抬到自己的禦座旁,看著老戰友,李世民淚流滿麵,房玄齡亦感咽不能自禁。太宗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房玄齡,“若微得減損,太宗即喜見顏色;如聞增劇,便為改容淒愴。”房玄齡的病越來越重,李世民為了探視方便,居然下令鑿穿宮牆開門。在唐太宗依依不舍的淚光中,這個七十一歲一生重情重義的好男人,終於走完了讓後人欽佩不已的一生。一生勤於朝政的唐太宗為之廢朝三日。這就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好男人、大唐王朝的好宰相,房玄齡“怕老婆”的真實故事。
房玄齡常隨李世民出征,參與劃策,他和杜如晦是李世民最重要、最得力的謀士。二人同心同德,輔佐李世民,因房玄齡善謀,杜如晦善斷,故自唐起,漢語詞匯中就有了“房謀杜斷”的成語。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房玄齡和杜如晦作為主力,全程參與了“玄武門事變”的策劃和行動。事成後,論功行賞,他與杜如晦等五人一起被確定為功勞第一。李世民即位,房玄齡任中書令。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二月,房玄齡就任尚書左仆射。《舊唐書.房玄齡傳》對他當宰相是這樣評價的:“既作總百司,虔恭夙夜,盡心竭節,不欲一物所失。聞人有善,若己有之。明達吏事,飾以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卑賤。論者稱為良相。”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並喻其為“左右手”。曾有人把魏徵與房玄齡做過形象的比較,說魏徵是唐太宗的一麵鏡子,而房玄齡則是唐太宗的一條臂膀;離開了鏡子,人照常生活,而缺少了臂膀,人卻無法正常生存。
在幾十年的從政生涯中,宰相房玄齡如同一杯溫開水,無色無味,樸實無華,卻能潤物解渴,又涵容一切。似乎哪裏都找不到他,但他的影響卻無處不在。他似乎是一台永動機,每天沒日沒夜地工作著,是不折不扣的國家棟梁。《資治通鑒.唐紀十五》是這樣評價房玄齡的:“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號為賢相;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禍亂而房、杜不言功,王、魏(王珪、魏征)善諫諍而房、杜讓其賢,英、衛(英國公李勣、衛國公李靖)善將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為唐宗臣,宜哉!”眾望所歸,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房玄齡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由畫聖閻立本畫像,供奉於淩煙閣。
就是這樣一位為大唐繁榮奉獻一切的模範宰相,卻始終被朝堂上下訕笑為“怕老婆”的人。而且,漢語中的兩個重要詞匯:“吃醋”和“醋壇子”,都和這個“怕老婆”的模範宰相、古代好男人的代表有著直接關係。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原來,主要原因就是他不敢納妾,這在大唐這個人性開放的朝代是絕無僅有的,房玄齡也因此成了可供大唐朝堂“訕笑”的絕對稀有物種。
當了宰相的房玄齡為何“怕老婆”?為何不敢納妾呢?這還得從一則坊間軼事說起:一天,唐太宗李世民設宴招待開國元勳,酒至半酣,房玄齡仗著酒膽,吹噓不是他怕老婆,而是老婆怕他。李世民也趁著酒興,當即將兩位美人賜給他,並令他帶回府去做小老婆。這一下,把房玄齡的酒也嚇醒了,隻見他嘴裏嘟嘟囔囔的,不知在說些什麽。這時,尉遲恭在一旁打趣地說:“老房,你不要怕!這美人是陛下賜給你的,你就放心帶回府去吧!難道你老婆還敢違抗聖意,把她們吃了不成?”無奈,房玄齡隻得領旨謝恩。酒宴後,提心吊膽地帶著兩位美人回到府中。夫人盧氏聽完老房小心翼翼的匯報,氣不打一處來,當場就對著老房大吵大鬧,並將兩位纖纖美人趕出房府。
無奈的房宰相,隻好領著兩位美人重回皇宮,再三向唐太宗謝罪,並請皇帝收回成命,兩位美人他是著實不能收下。李世民也來了精神,立即命人將盧氏召至皇宮。唐太宗對盧氏說:“收娶媵妾之類的事,是符合當今製度的。老房年紀也大了,賜予美人做妾,是為了更好地照顧他。”誰知盧氏連皇帝的麵子也不給,執意不同意讓美人給老房當小老婆。這讓原本打算取笑一下房玄齡的唐太宗,反而被盧氏弄得尷尬無比,連下台的台階都找不到了。可聰明的唐太宗早有準備,立即使出殺手鐧,命人取來一個瓦壇,並指著瓦壇對盧氏說:“這是一壇毒酒,因你抗旨不遵,本該處死,念你服侍玄齡多年,現有兩條路供你選。一條是將美人領回去給老房做妾,你就可以不喝這壇毒酒,這是一條生路;一條是你不同意玄齡娶妾,那你必須喝下這壇毒酒,這就是一條死路;你是要命呢?還是不讓丈夫娶妾喝毒酒呢?全由你自己挑選!”房玄齡在一旁跪地求情,請太宗饒了盧氏。盧氏想到與自己同甘共苦幾十年的丈夫,到老了還要娶小老婆,實在心有不甘。當下牙一咬,心一橫,在眾目暌暌下,端起毒酒,平靜地對太宗說:“陛下,我寧願死,也不願讓老房娶小老婆!”說完,將一壇毒酒一飲而盡,無所留難,房玄齡拉都沒拉住。李世民感歎道:“這樣剛烈的婦人,我見了都怕,何況是房玄齡!”接著,又狡黠地對盧氏說:“你放心吧!以後我不會再逼老房娶小老婆了。不過,你剛才端的是個醋壇子,喝的也不是毒酒,是醋!你是大唐的第一‘吃醋’高手啊!”由是,流行語詞典上就多了兩個詞-“吃醋”和“醋壇子”。
而《隋唐嘉話》是這樣記載盧氏“吃醋”的:“梁公(老房)夫人至妒,太宗將賜公美人,屢辭不受。帝乃令皇後召夫人,告之媵妾之流,今有常製,且司空(老房)年暮,帝欲有優詔之意。夫人執心不回。帝乃令謂之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曰:‘妾寧妒而死。’乃遣酌卮酒與之,曰:‘若然,可飲此鴆。’一舉便盡,無所留難。帝曰:‘我尚畏見,何況玄齡!’人謂房公怕婦,抑孰知,感剔目之情也。”此記載與坊間軼事大同小異,但最後一句“抑孰知,感剔目之情也。”卻道出了房玄齡所謂“怕老婆”的真實原因。
據《新唐書.列女傳》記載,在房玄齡年輕尚未發跡時,一次得了重病,眼看快不行了。他傷心地對老婆盧氏說:“我病得太重,可能會死掉。你還年輕,不宜寡居,再嫁之後,你要好好服侍你以後的丈夫。”盧氏放聲大哭,進入後麵的帷帳中。一會兒,盧氏出來,滿臉鮮血,手中托盤,盤中一目。原來,盧氏自剜一目,示意玄齡,表明自己終身決不改嫁。房玄齡病愈後,終其一生對盧氏禮敬有加。又有誰知道,房玄齡的所謂“怕老婆”,正是對老婆的感恩,正是對老婆的尊重呢?房玄齡其實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好丈夫、好男人。
就是這個重情重義的好男人,一個人能平衡大唐朝堂,能讓龐大的朝廷機器,在六百四十三位官員的操控下,精確、和諧、高效地運轉,從而帶來讓後世讚歎不已的“貞觀之治”。他大音希聲,和而不同。“貞觀之治”的豐碑,處處都仿佛浸染了他的氣質。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房玄齡舊病複發,繼而危殆。李世民命人用擔輿將他抬到自己的禦座旁,看著老戰友,李世民淚流滿麵,房玄齡亦感咽不能自禁。太宗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房玄齡,“若微得減損,太宗即喜見顏色;如聞增劇,便為改容淒愴。”房玄齡的病越來越重,李世民為了探視方便,居然下令鑿穿宮牆開門。在唐太宗依依不舍的淚光中,這個七十一歲一生重情重義的好男人,終於走完了讓後人欽佩不已的一生。一生勤於朝政的唐太宗為之廢朝三日。這就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好男人、大唐王朝的好宰相,房玄齡“怕老婆”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