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7年,深秋。陝西關中渭北一帶,天高氣爽,草木泛金,一支十幾萬人的大軍駐紮在這裏。一天,一個年近四十的中年男子,忽然悠然自得地穿過獵獵旌旗,走向軍營的轅門。“我叫房喬,字玄齡,前來求見你們的統帥、二公子李世民。”聲音很溫和,一聽就是文人。那時才19歲的李世民掀開軍帳——喲,竟是一雙細長、湛然有神的鳳眼在凝視著自己。真是不見則已,一見如故。20年之後,兼修國史的宰相房玄齡,就是這樣描述他們的第一次見麵。
<strong>把才學奉獻給年齡可以做自己兒子的人</strong>
如果沒有“反隋”,房玄齡就是個小縣令,李世民卻照樣是隋文帝的外甥。他們之間,就像金字塔的基石和尖頂一樣,遙不可及。
閱曆豐富的房玄齡,從少年李世民的身上看到了“關隴集團”的強大優勢和不可動搖的力量。他溫和有禮地一笑,把自己幾十年積累的才華和活動能量,全都獻給了關隴李家這個年齡可以做自己兒子的人。
怕同僚、怕老婆、怕皇帝
有一次,房玄齡得了重病,一個口齒輕佻的小官吏開玩笑道:“宰相小病去探訪有好處,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訪也就沒什麽用了。”有人將這話挑唆到房玄齡那裏,房玄齡對此的反應是——見到那個隨眾來探訪自己的小官吏時,笑著調侃一句:“你都肯來看我,那我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啊……”
貞觀朝的高官“八卦”新聞裏,房宰相就是以“怕老婆”而著稱的,連納妾都不敢。皇帝李世民為寵臣抱不平,將一杯“毒酒”和幾個美人送到房夫人那裏,並傳話,你要麽收下美人,要麽喝下毒酒。房夫人一仰脖子就把“毒酒”喝了個底朝天,把皇帝嚇退了“八百裏遠”。當然,那不是毒酒,而是李世民準備的一杯醋。從此,“吃醋”就成了房夫人的品牌,老房也一躍成為唐朝的“模範丈夫”了。
房玄齡還是出名的“怕皇帝”者。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們一樣,經常拿房玄齡當“出氣筒”,越用越順手。房玄齡照例不爭辯、不頂撞,逆來順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譏諷老房“沒骨氣”,尤其是他身邊還有傲骨錚錚的魏征做對比。其實,房玄齡心裏很明白,李世民是個多麽驕傲的人,成天被魏征罵來罵去又不能還嘴,難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酒做做自我犧牲吧,皇帝把氣撒在我身上,總比他攢多了委屈以致決策失常要好。
<strong>死在皇帝的淚光裏</strong>
貞觀時代,朝廷全部官員隻有643人,房玄齡做了22年的宰相——除了貞觀的最後一年他已過世之外——他總是日複一日處理著繁雜的日常行政事務,支撐起“貞觀之治”的日常大局。以致於李世民有時會抱怨他太過細致,警告說,身為宰相應該隻管大事,把那些小事丟給下屬就好。可房玄齡還是繼續“我行我素”地“瑣碎”著。
這22年的殫精竭慮,比起早年輔佐李世民征戰天下、決戰玄武門,更值得記錄在房玄齡一生功業的榜首。
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走到古來稀的71歲。在那個時代裏,他已經是活得很長的老人了。高齡帶來的疾病難以克服,房玄齡的身體越來越差。而此時,比房玄齡年輕許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纏身,那太過絢爛的一生迅速地消耗掉了李世民的壽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讓人把房玄齡抬到殿中,在禦座之側放下,君臣對坐流淚,竟是相視無言。不久,房玄齡終究不治辭世。10個月後,李世民亦病逝於翠微宮含風殿。
一段浩浩蕩蕩的貞觀時代,回蕩著各種各樣的旋律。人們立德,立言,立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把自己獨一無二的聲音銘刻在這個時代上。“貞觀”因此而朝氣蓬勃,氣象萬千。但“貞觀”的第一宰相房玄齡,卻在洪亮之聲中沉默著,他從來都沒有自己的聲音,他的聲音就是“貞觀”。
<strong>把才學奉獻給年齡可以做自己兒子的人</strong>
如果沒有“反隋”,房玄齡就是個小縣令,李世民卻照樣是隋文帝的外甥。他們之間,就像金字塔的基石和尖頂一樣,遙不可及。
閱曆豐富的房玄齡,從少年李世民的身上看到了“關隴集團”的強大優勢和不可動搖的力量。他溫和有禮地一笑,把自己幾十年積累的才華和活動能量,全都獻給了關隴李家這個年齡可以做自己兒子的人。
怕同僚、怕老婆、怕皇帝
有一次,房玄齡得了重病,一個口齒輕佻的小官吏開玩笑道:“宰相小病去探訪有好處,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訪也就沒什麽用了。”有人將這話挑唆到房玄齡那裏,房玄齡對此的反應是——見到那個隨眾來探訪自己的小官吏時,笑著調侃一句:“你都肯來看我,那我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啊……”
貞觀朝的高官“八卦”新聞裏,房宰相就是以“怕老婆”而著稱的,連納妾都不敢。皇帝李世民為寵臣抱不平,將一杯“毒酒”和幾個美人送到房夫人那裏,並傳話,你要麽收下美人,要麽喝下毒酒。房夫人一仰脖子就把“毒酒”喝了個底朝天,把皇帝嚇退了“八百裏遠”。當然,那不是毒酒,而是李世民準備的一杯醋。從此,“吃醋”就成了房夫人的品牌,老房也一躍成為唐朝的“模範丈夫”了。
房玄齡還是出名的“怕皇帝”者。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們一樣,經常拿房玄齡當“出氣筒”,越用越順手。房玄齡照例不爭辯、不頂撞,逆來順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譏諷老房“沒骨氣”,尤其是他身邊還有傲骨錚錚的魏征做對比。其實,房玄齡心裏很明白,李世民是個多麽驕傲的人,成天被魏征罵來罵去又不能還嘴,難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酒做做自我犧牲吧,皇帝把氣撒在我身上,總比他攢多了委屈以致決策失常要好。
<strong>死在皇帝的淚光裏</strong>
貞觀時代,朝廷全部官員隻有643人,房玄齡做了22年的宰相——除了貞觀的最後一年他已過世之外——他總是日複一日處理著繁雜的日常行政事務,支撐起“貞觀之治”的日常大局。以致於李世民有時會抱怨他太過細致,警告說,身為宰相應該隻管大事,把那些小事丟給下屬就好。可房玄齡還是繼續“我行我素”地“瑣碎”著。
這22年的殫精竭慮,比起早年輔佐李世民征戰天下、決戰玄武門,更值得記錄在房玄齡一生功業的榜首。
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走到古來稀的71歲。在那個時代裏,他已經是活得很長的老人了。高齡帶來的疾病難以克服,房玄齡的身體越來越差。而此時,比房玄齡年輕許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纏身,那太過絢爛的一生迅速地消耗掉了李世民的壽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讓人把房玄齡抬到殿中,在禦座之側放下,君臣對坐流淚,竟是相視無言。不久,房玄齡終究不治辭世。10個月後,李世民亦病逝於翠微宮含風殿。
一段浩浩蕩蕩的貞觀時代,回蕩著各種各樣的旋律。人們立德,立言,立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把自己獨一無二的聲音銘刻在這個時代上。“貞觀”因此而朝氣蓬勃,氣象萬千。但“貞觀”的第一宰相房玄齡,卻在洪亮之聲中沉默著,他從來都沒有自己的聲音,他的聲音就是“貞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