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良相,在貞觀以前人們會想起姬旦、伊尹,但他們的事跡怎樣為國家人民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因為史料不詳很少有人說得清,隻能口耳相傳認他們做好宰相;不過貞觀之後,良相便有了更直觀的代表人物,那便是房玄齡和杜如晦,他們的事跡更直接更惠民,簡直就是良相的模版。房玄齡是山東人,杜如晦是陝西人,他們的青壯年時代都是在隋大業年間度過的,身逢亂世,他們都看透了隋王朝已經腐朽不堪,並沒有太多出仕的記錄,隻是安心的修習學問結交朋友,直到碰上新興的李唐起義軍,才開始貢獻自己的才華。於是有人說,他們其實是生來給李世民做宰相的。
風雲際會:難得忘年交
公元617年5月,李淵率眾子女並麾下將士於太原起兵,開始了其推翻隋王朝創建新政的征程,第一個目標就是攻占長安。這一年的深秋,大軍已駐紮在陝西渭北一帶,這時一個文士打扮的中年人穿過獵獵軍旗,自薦於軍帳之外,他就是房玄齡,時年38歲。掀開軍帳的正是李世民,時年19歲。兩人是那麽的不同,卻又深深的吸引了彼此,可謂一見如故,從此便拉開了合作的序幕。當年11月,李唐的隊伍攻破長安,房玄齡幾乎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好朋友推薦給李世民,時年32歲的杜如晦。他們三個可謂忘年之交,房杜二人願將滿腹才華傾心獻給當時還不足二十歲的毛頭小子,實屬難得;而李世民一直引二人為心腹,這一份信任亦重逾千金。在隋末唐初的亂世之中,杜如晦一直充當秦王府兵曹參軍,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每每參與軍國機要之事,俱剖斷如流。房玄齡則被賦予“草擬檄文書信”的職責,且擔當著為李世民四處延攬人才的重任。而意氣風發的李世民,指揮著銳不可當的軍隊,在亂世之中肆意書寫著自己的傳奇。
兄弟奪嫡:最早被牽連
天下初定,李世民陷入與太子建成的奪嫡之戰中。李世民武功初立,又修文史,其勃勃野心遮也遮不住,久列太子之位的李建成當然不能坐以待斃,這一番兄弟相爭曠日持久、慘烈異常,不提也罷,對峙之中最早被牽連的便是房杜。建成忌憚二人的智慧,首先用計將他們調離秦王府,並時刻監督是否暗中來往。杜如晦更是遭受了身體上的摧殘,一次下朝回家途經尹德妃家府邸,被尹父命人無緣無故的毆打了一頓,折斷了兩條肋骨並付出了一根手指。即便這樣,也沒有掐斷房杜二人與秦王府的聯絡,直到玄武門事變的爆發。
房謀杜斷:謀計得天下
玄武門事變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史書上當然有記載,但眾所周知的原因,書上的記述完全不足采信;曆年來史學界一直爭辯不休,也始終無法得出能夠說服大家的結論。這扭轉了唐朝乃至中華曆史的事件,或許我們永遠也沒有辦法知道真相,所知的隻有結果:經玄武門事變,李世民親手射殺太子李建成,尉遲敬德射殺齊王李元吉,這對難兄難弟的十個兒子同日被殺,緊接著李淵授李世民軍政大權並很快立其為新太子,兩個月後李世民登基為帝,改國號為貞觀。而這次事變,正是房杜二人的謀劃,不管它是如何發生的,也不管它是如何的殘忍無情,不得不說它是成功的,它助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房杜二人可謂居功至偉。
才華橫溢:聯手鑄盛世
李世民初登基,立刻任命房玄齡為左仆射、中書令,掌管中書省業務;任命杜如晦為右仆射、兵部尚書,掌管門下省業務。二人一個善謀一個善斷,配合默契,治理國家可謂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雖貞觀之初經曆了很嚴重的自然災害和內憂外患,卻也很快呈現出一派治世的景象。貞觀四年,國家經濟開始繁盛,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與此同時,唐朝派出的軍隊一舉殲滅東突厥,在軍事和外交上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是貞觀曆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但也是在這一年,杜如晦因病去世,時年46歲,甚至沒有等到大獲全勝的部隊凱旋。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因病去世,時年71歲,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時年53歲,那一段“貞觀之治”的曆史至此終結。時至今日,貞觀的曆史仍然為人津津樂道,因為太難得……而身為左丞右相的房杜自然功不可沒,他們亦成了後世宰相的楷模。
風雲際會:難得忘年交
公元617年5月,李淵率眾子女並麾下將士於太原起兵,開始了其推翻隋王朝創建新政的征程,第一個目標就是攻占長安。這一年的深秋,大軍已駐紮在陝西渭北一帶,這時一個文士打扮的中年人穿過獵獵軍旗,自薦於軍帳之外,他就是房玄齡,時年38歲。掀開軍帳的正是李世民,時年19歲。兩人是那麽的不同,卻又深深的吸引了彼此,可謂一見如故,從此便拉開了合作的序幕。當年11月,李唐的隊伍攻破長安,房玄齡幾乎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好朋友推薦給李世民,時年32歲的杜如晦。他們三個可謂忘年之交,房杜二人願將滿腹才華傾心獻給當時還不足二十歲的毛頭小子,實屬難得;而李世民一直引二人為心腹,這一份信任亦重逾千金。在隋末唐初的亂世之中,杜如晦一直充當秦王府兵曹參軍,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每每參與軍國機要之事,俱剖斷如流。房玄齡則被賦予“草擬檄文書信”的職責,且擔當著為李世民四處延攬人才的重任。而意氣風發的李世民,指揮著銳不可當的軍隊,在亂世之中肆意書寫著自己的傳奇。
兄弟奪嫡:最早被牽連
天下初定,李世民陷入與太子建成的奪嫡之戰中。李世民武功初立,又修文史,其勃勃野心遮也遮不住,久列太子之位的李建成當然不能坐以待斃,這一番兄弟相爭曠日持久、慘烈異常,不提也罷,對峙之中最早被牽連的便是房杜。建成忌憚二人的智慧,首先用計將他們調離秦王府,並時刻監督是否暗中來往。杜如晦更是遭受了身體上的摧殘,一次下朝回家途經尹德妃家府邸,被尹父命人無緣無故的毆打了一頓,折斷了兩條肋骨並付出了一根手指。即便這樣,也沒有掐斷房杜二人與秦王府的聯絡,直到玄武門事變的爆發。
房謀杜斷:謀計得天下
玄武門事變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史書上當然有記載,但眾所周知的原因,書上的記述完全不足采信;曆年來史學界一直爭辯不休,也始終無法得出能夠說服大家的結論。這扭轉了唐朝乃至中華曆史的事件,或許我們永遠也沒有辦法知道真相,所知的隻有結果:經玄武門事變,李世民親手射殺太子李建成,尉遲敬德射殺齊王李元吉,這對難兄難弟的十個兒子同日被殺,緊接著李淵授李世民軍政大權並很快立其為新太子,兩個月後李世民登基為帝,改國號為貞觀。而這次事變,正是房杜二人的謀劃,不管它是如何發生的,也不管它是如何的殘忍無情,不得不說它是成功的,它助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房杜二人可謂居功至偉。
才華橫溢:聯手鑄盛世
李世民初登基,立刻任命房玄齡為左仆射、中書令,掌管中書省業務;任命杜如晦為右仆射、兵部尚書,掌管門下省業務。二人一個善謀一個善斷,配合默契,治理國家可謂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雖貞觀之初經曆了很嚴重的自然災害和內憂外患,卻也很快呈現出一派治世的景象。貞觀四年,國家經濟開始繁盛,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與此同時,唐朝派出的軍隊一舉殲滅東突厥,在軍事和外交上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是貞觀曆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但也是在這一年,杜如晦因病去世,時年46歲,甚至沒有等到大獲全勝的部隊凱旋。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因病去世,時年71歲,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時年53歲,那一段“貞觀之治”的曆史至此終結。時至今日,貞觀的曆史仍然為人津津樂道,因為太難得……而身為左丞右相的房杜自然功不可沒,他們亦成了後世宰相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