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是韓愈記載的,主人公是個賣柴的老漢,就叫他賣柴翁吧。


    那天,賣柴翁用毛驢拉了一大車柴來宮市上賣,剛把車停好,就圍上來幾個朝廷采購人員,說這車柴我們都要了。賣柴翁還挺高興,心想今天運氣太好了,剛來就有生意,還是個大生意,等會兒得買幾斤好酒回去。


    賣柴翁正做著美夢呢,就見那幾個人圍著一車柴看了幾圈,從包裏掏出幾尺絹,隨手扔給他,說拿了絹走人,柴我們留下了。賣柴翁一聽,傻了,就給幾尺絹?我這車柴可值好幾丈絹呢!不過人家朝廷采購人員可是天天生活在新聞聯播裏的,哪能跟你算這個物價?幾尺絹就不少了,還沒跟你收稅呢!


    如果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這位賣柴翁隻不過是另一個賣炭翁而已,但是,故事才剛開始呢。


    就在賣柴翁準備接受這個“一車柴換幾尺絹”的現實時,朝廷采購人員又亮出了終極殺招,說,這車柴太重,我們得借用你的驢車,等用完再還給你。


    如果是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這樣的要求也不算過分,現在買兩個西瓜還給送貨上門呢,這一大車柴總不能讓人家背回去吧?但是,凡事都不能脫離社會背景,這位賣柴翁一聽,警惕心一下子就上來了,因為他見過至少是聽說過太多這樣的事了,什麽借用我的驢車,等進了你們的門,這個費那個費就全都來了,恐怕把我的驢和車全都扣下都抵不了我欠你們的費!賣柴翁越想越怕,就把剛收起來的幾尺絹又掏了出來,說絹還給你們,柴我不賣了。


    朝廷采購人員一看,這還了得?竟然還有人敢公然毀約?這不是嚴重破壞國家貿易嗎?於是就輕蔑地斜了他一眼,趕著驢車就要走。


    賣柴翁一看,也急了,哭著叫道:“我這驢車可是全家人的性命啊!柴我白送給你們都行,要是連驢車也沒了,我活著還有什麽意思!”於是,衝上去就跟那幾個朝廷采購人員打了起來。


    故事進行到這裏,就從“壓迫”的故事,變成了“反抗”的故事,當然從朝廷采購人員的角度來看,這分明就是“妨礙公務”的故事。要知道,“妨礙公務”曆來都不是小事,於是,執法機關緊急出動,把“妨礙公務”的賣柴翁抓了起來。


    現在要是出了這種事,網上肯定吵翻天了,在唐朝,雖然還沒有網絡,但打抱不平的心理一點都不缺,於是,朝野上下都卷入了這場爭論中,連皇帝都驚動了。


    當時的皇帝是唐德宗,從“德宗”這個廟號來看,這位皇帝是一位非常有德的皇帝。事實上人家也不差,德宗皇帝沒有聽那幾個朝廷采購人員的小報告,而是把那位賣柴翁請來,賞了他十匹絹,表彰他敢於維權,當然,驢和車也一並歸還。


    故事到這裏,算是第三步,體現了最高領導愛民如子、秉公執法的高尚情操,儼然樹立起了一個無比光輝偉大的領導人形象。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接下來還有第四步。


    鑒於朝廷采購人員的形象太差,名聲太臭,趁著這次熱潮還沒過去,幾個諫官和禦史就跟德宗皇帝商量,說朝廷采購人員已經成了人民的公敵,嚴重影響了皇家的形象,是否該取消了?


    然而,“光輝偉大”的德宗皇帝卻一口否決了。至於原因,熟悉曆史的人應該都能想得到,跟武則天用酷吏、朱元璋用錦衣衛、乾隆用和珅,都是一個道理。


    這個故事發生在唐德宗晚年,過了幾年,德宗就去世了,順宗即位,這才把朝廷采購人員給取消了(參考嘉慶幹掉和珅)。可惜的是,順宗幹了沒幾個月就退位了,唐憲宗一上台,又把爺爺那一套拾起來了,於是,就發生了賣炭翁的故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德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唐德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