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腐敗?漢書記載為:“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這是最早出現的關於腐敗的說明。現代詞條對腐敗是這樣定義的:“腐敗在廣義上說是行為主體為其特殊利益而濫用職權或偏離公共職責的權利變異現象,從狹義上說泛指國家公職人員為其特殊利益而濫用權力的權利蛻變現象”


    腐敗並不新鮮,古已有之。隻是不同時代腐敗的特點和存在的程度不同而已,如果說誰是中國曆史上腐敗的鼻祖,應當屬於夏啟,他廢除了禪讓製度,把位子傳給了他的兒子,開創了曆史上腐敗的先河,從此,中國社會的腐敗問題就開始出現了。


    唐德宗李適,唐朝第九位皇帝,諡號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幹政,頗有一番中興氣象。但涇原兵變後,文官武將的相繼失節,宦官集團的忠心護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使德宗改變了以往的觀念。在執政後期,德宗委任宦官為禁軍統帥,在全國範圍內增收稅間架、茶葉等雜稅,導致百姓怨聲載道。


    德宗對宦官態度的轉變,使宦官由刑餘之人而口含天憲,成為德宗以後政治中樞當中重要的力量。像他的兒子順宗、孫子憲宗以及後來的敬宗、文宗等都是死於宦官之手。這與德宗對宦官態度的改變有直接的關係。史學家往往把宦官專權稱為唐朝晚期政治腐敗和黑暗的表現之一。


    據《資治通鑒唐記五十》記載:給陸贄送禮遭拒絕的一些官員,心懷不滿,埋怨他不近人情,反映到皇帝唐德宗那裏。唐德宗也覺得陸贄“清慎太過”,便私下裏對陸贄說:“卿清慎太過,諸道饋遺,一概拒絕,恐事情不通。”


    唐德宗之所以說這樣的話,是因為他本人就十分貪財,他還主動要求各地向他進貢。此外,德宗還經常派中使宦官直接向政府各衙門以及地方公開索取,稱為“宣索”。貴為天子的他,除了國庫以外,居然還設有“瓊林”、“大盈”兩座私人小金庫,儲藏群臣進貢的財物。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於是,上行下效,各級官吏貪汙受賄已成家常便飯。


    貞元年間擔任宰相的陸贄,因為拒絕所有來京城辦事的官員的禮物,唐德宗還派人開導他,不要太過清廉,對人家的禮物一律拒絕是不通人情世故,像馬鞭、鞋帽之類的小禮物,收受一點也無關緊要。沒想到這位宰相不僅不領情,反而,他還給皇帝上了一節廉政教育課,皇帝當然不會高興。因此,他也給自己埋下了定時炸彈。


    按說德宗的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了,要是一般人,早就拿著這個“尚方寶劍”同流合汙去了。可是,陸贄卻義正詞嚴地回敬德宗,說賄道一開,必然成災,收小禮必然養成大腐。唐德宗認為陸贄有點拎不清,成不了圈子裏的人。當然,對於喜歡搜刮浮財的唐德宗來說,覺得把陸贄放在身邊,實在有些礙手礙腳,加之小人裴延齡屢進讒言,796年,陸贄被擠出朝廷,貶為忠州別駕。


    唐德宗時,朝廷計劃造一批漕運船。劉晏執掌財政大權,原本一條船預算50萬錢,他大筆一揮批給100萬。群臣不解,劉晏解釋:造船者人數多,拿點回扣在所難免,50萬造的船估計難以保證質量,而100萬即使被貪走50萬,剩餘50萬足以保證質量,眾人歎服。皇帝本人縱容手下撈好處,看來,腐敗之風已到病入膏盲的地步了。姑息養奸,公開支持腐敗,國家不亡才怪!


    《新唐書》曰:“德宗猜忌刻薄,以強明自任,恥見屈於正論,而忘受欺於奸諛。故其疑蕭複之輕己,謂薑公輔為賣直,而不能容;用盧杞、趙讚,則至於敗亂,而終不悔。及奉天之難,深自懲艾,遂行姑息之政。由是朝廷益弱,而方鎮愈強,至於唐亡,其患以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德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唐德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