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當皇帝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皇後馬娘娘,生怕馬秀英不高興。而馬氏因為恪守婦道,人品好,後宮嬪妃沒有人不服,史學家稱馬氏是一個稱職賢惠寬厚仁慈的正宮娘娘。
史書上對馬皇後多有褒言,《明通鑒》稱:
後,宿州人,仁慈有智鑒,好書史,佐上定天下,恒勸以不嗜殺人為本。及冊為皇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告六宮以宋多賢後,命女史錄其家法,朝夕省覽。……妃嬪、宮人皆厚待之。命婦入朝,如家人禮。愛誦《小學》,嚐求上表章。上決事或震怒,輒隨事微諫。雖上性嚴,為緩刑,戮者數矣。
從這段記載上可見,呂雉與馬秀英是兩個完全不能相比同論的皇後,一個惡毒,一個仁慈;一個不守婦道,搞亂後宮,一個恪守女道,穩定後宮;一個煩神,一個省心。
在這一點上,劉邦確實是不幸的,而朱元璋則是幸運的。馬皇後為他生育了不少兒子,《曆代陵寢備考》稱,“後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晉王桐、成祖、周王”(注,有史書稱馬皇後不能生育,朱棣非其親生),還為他的政事操心。
馬皇後多次勸朱元璋:“誠如陛下言。妾與陛下起貧賤,至今日,恒恐驕縱起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故欲得賢人,共理天下。”如果不是馬皇後,朱元璋還不知要濫殺多少人呢。而劉邦的皇後呂雉呢,則嫉賢妒能,為了坐穩自己的皇後,什麽事都幹得出來。
朱元璋也深知自己妻子的賢能,在馬皇後生病後,朱元璋為她請來了良醫,還親自送飯,親手喂藥,大臣也為她禱祀。《明通鑒》載,馬皇後告訴朱元璋:
“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罪諸醫乎?”
《國榷》也稱:
後微時,依郭子興家,事上備極艱苦。每佐征討大策,補縫行間,雖貴極,謙素不渝。上或譴怒,輒婉辭。朝夕尚食,手劑之,其謹微類此。疾篤,不複飲藥。曰:“藥無益,徒為醫者累”。
臨死時,朱元璋問她有什麽話留下,她說,“願陛下求賢納才,慎終如始。”洪武十五年,馬皇後死了,時年51歲。當時朱元璋是淚如雨下,至死也沒有再立一個皇後。
死後,朱元璋給馬皇後很高的榮譽,諡之“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孝陵之名即由此而來。嘉靖十七年,加諡“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後”(《明史後妃傳》)。
正因為兩人深厚的感情,所以直到朱元璋死了,都沒有另立皇後。
史書上對馬皇後多有褒言,《明通鑒》稱:
後,宿州人,仁慈有智鑒,好書史,佐上定天下,恒勸以不嗜殺人為本。及冊為皇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告六宮以宋多賢後,命女史錄其家法,朝夕省覽。……妃嬪、宮人皆厚待之。命婦入朝,如家人禮。愛誦《小學》,嚐求上表章。上決事或震怒,輒隨事微諫。雖上性嚴,為緩刑,戮者數矣。
從這段記載上可見,呂雉與馬秀英是兩個完全不能相比同論的皇後,一個惡毒,一個仁慈;一個不守婦道,搞亂後宮,一個恪守女道,穩定後宮;一個煩神,一個省心。
在這一點上,劉邦確實是不幸的,而朱元璋則是幸運的。馬皇後為他生育了不少兒子,《曆代陵寢備考》稱,“後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晉王桐、成祖、周王”(注,有史書稱馬皇後不能生育,朱棣非其親生),還為他的政事操心。
馬皇後多次勸朱元璋:“誠如陛下言。妾與陛下起貧賤,至今日,恒恐驕縱起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故欲得賢人,共理天下。”如果不是馬皇後,朱元璋還不知要濫殺多少人呢。而劉邦的皇後呂雉呢,則嫉賢妒能,為了坐穩自己的皇後,什麽事都幹得出來。
朱元璋也深知自己妻子的賢能,在馬皇後生病後,朱元璋為她請來了良醫,還親自送飯,親手喂藥,大臣也為她禱祀。《明通鑒》載,馬皇後告訴朱元璋:
“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罪諸醫乎?”
《國榷》也稱:
後微時,依郭子興家,事上備極艱苦。每佐征討大策,補縫行間,雖貴極,謙素不渝。上或譴怒,輒婉辭。朝夕尚食,手劑之,其謹微類此。疾篤,不複飲藥。曰:“藥無益,徒為醫者累”。
臨死時,朱元璋問她有什麽話留下,她說,“願陛下求賢納才,慎終如始。”洪武十五年,馬皇後死了,時年51歲。當時朱元璋是淚如雨下,至死也沒有再立一個皇後。
死後,朱元璋給馬皇後很高的榮譽,諡之“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孝陵之名即由此而來。嘉靖十七年,加諡“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後”(《明史後妃傳》)。
正因為兩人深厚的感情,所以直到朱元璋死了,都沒有另立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