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班師時,部隊駐紮在蹕獻縣之單橋,戶部尚書陳山迎駕,並進言道:“亦乘勝移師向彰德,襲擊趙王朱高燧,這樣朝廷就永遠安定了。”宣宗召楊榮回答,楊榮稱讚其是大計。之後召蹇義、夏原吉,兩人不敢持異議。楊榮請求先派遣敕令趙王,指責其與朱高煦同謀的罪過,而大軍即可趕到自然可擒拿了。宣宗聽從。楊榮於是傳旨楊士奇草擬詔令,楊士奇稱:“事情必須屬實,天地神鬼怎麼可以欺騙啊!況且敕旨以何為辭?”楊榮大聲說:“這是國家大事,你怎麼能反對?隻要命錦衣衛逮捕漢王府的人,說起與趙王府同謀,就是事情的原因,怎麼會擔心沒有理由?”楊士奇稱:“錦衣衛的責狀怎麼可以說服人心?!”楊士奇於是見蹇義、夏原吉,蹇義說:“皇上意思已經定了,大家意思也定了,閣下怎麼能忽然從中阻止呢?!”夏元吉說:“萬一皇上聽從您的主張,現在不去采納。


    以後趙王有變,如同永樂年間孟指揮的舉動,到時候誰承擔罪責?”楊士奇說:“現在這事與永樂年間的不同。永樂年間,趙王擁有三個護衛,現在已經去掉其中兩個。況且當時孟指揮所為,王爺實際並沒有參謀。不然的話,趙王豈能活到現在?”蹇義問道:“即如閣下所說,那現在又有何不同?”楊士奇稱:“為今之計,朝廷重尊屬,厚待之。有懷疑,則嚴防之,亦必須沒有懷疑,而國體也可以保持端正了。”蹇義、夏原吉對他說:“閣下所言雖然得當,然而皇上特別信任楊榮的話,不如你們兩人先商定下也好。”


    楊士奇於是退下與楊榮商談:“太宗皇帝(朱棣)隻有三個兒子,皇上隻有兩個親叔。一人有罪是不可以寬恕,而沒有罪的應當厚用,這也是仰慰皇祖在天之靈啊。”楊榮不肯改變主意。當時楊溥亦讚同楊士奇的主張,楊溥就說:“我們兩人入見皇上,大軍必定不能移動。”楊榮聽聞楊溥的看法,即要進諫,楊士奇亦接踵而至,門衛阻擋兩人不得入見。之後,宣宗召蹇義、夏原吉,蹇義將楊士奇的話說出,宣宗不悅,卻也不在說用兵的事情,於是大軍班師回京。


    同年九月,宣宗班師回京,禦奉天門。朱高煦父子家屬都抵達京師,命工部築館室於西安門內,安處朱高煦夫婦男女,其飲食衣服的奉給,仍然按照以往製度未曾改變。宣宗出禦製《東征記》,以示群臣,凡朱高煦之罪,已經朝廷不得已用兵的緣故,均詳細寫入書中。逆黨王斌、朱暄等伏誅,同謀伏誅者六百四十餘人,其故縱與藏匿坐死戍邊者一千五百餘人,實口外者七百二十七人。獨長史李默免罪。


    宣宗抵達京師後,仍然想著楊士奇的進言,不再提及進攻彰德(趙王)的事情。然而言官仍然喋喋不休,請求盡削趙護衛,且請拘趙王京師,宣宗均不聽。於是召見楊士奇問:“談論趙王之事的官員越來越多了,怎麼辦?”楊士奇對答道:“現在的宗室中,隻有趙王是最親的,應當考慮保全他,不要在被群臣所言迷惑。”宣宗說:“我也是這樣想的,皇考對趙王最友愛,現在我也隻有這一個叔叔,怎麼會不愛。應當思考保全之策。”於是將群臣上奏的奏摺,派遣駙馬都尉廣平侯袁容、左都禦史劉觀拿著向趙王示出,使其自處。楊士奇說:“如果皇上能夠璽書親諭一封更好。”宣宗讚同其主張。袁容等人抵達後,趙王大喜說:“我有救了。”於是呈上護衛,且上表感謝隆恩,至此言官不論此事。


    而朱高煦被所在城內,某日,宣宗視察。朱高煦出其不意伸腳絆倒宣宗。宣宗於是大怒,命大力士構銅缸覆蓋他。銅缸重有三百斤,朱高煦仍然有力頂起,於是宣宗命積炭缸上如山,然後燃起炭火,瞬間火燒銅融,朱高煦遂死。之後諸子均判死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瞻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朱瞻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