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整個烏孫的資源合起來,肯定是要超過一億貫的,對吧?”劉邦臉上笑得有些輕浮,他說:“他怎麽就那麽敢開口?”
‘蒙’恬一臉的無語,他也好奇難兜靡怎麽就那麽敢開口。<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tw</strong>-79-
烏孫送了兩個王‘女’正在前去帝國的路上,隨同的有三百匹‘精’挑細選的寶馬,另有一些貂皮和其它種類的珍貴皮草。
帝國目前已經開始在醞釀金、銀、銅三進位貨幣體係,大概是一枚二十克重的金幣等於十枚二十克重的銀幣,一枚銀幣等於五百枚三點五克重的銅幣。簡單而言就是,一貫等於二枚銀幣。
烏孫送往帝國的兩名王‘女’,繁星體重八十六斤,白雪體重八十五斤,等於多少金子?考慮到身份特殊,就乘於百倍好了。
三百匹‘精’挑細選的寶馬,實際上它們的價值還就真不是一點半點,特別是能夠作為種馬培養的時候,極為可能創造出一個輝煌的“騎兵時代”。
至於貂皮等其它珍貴皮草,實際上帝國就是缺什麽也不會缺少珍貴皮草,就是一些清單上的附屬品。
“六千六百萬貫要是換成金幣,數量是多少?足夠堆成一座金山了吧!”劉邦怎麽都覺得有些難以理解,他說:“我們……似乎就沒有無償幫助過異邦,是不是?”
‘蒙’恬還真的就很認真地在回憶,無論是秦國或者是哪個戰國,似乎並沒有發生過無償幫助異邦的事情,有的隻是一再地發動戰爭,不然哪能將疆土不斷地增加,且周邊的異族數量也是一少再少。
帝國幹得更加徹底一些,至少之前各個有和異族相鄰的戰國,多多少少是會虛偽與蛇一番。但帝國隻要發現一個領土相鄰的異族都是掄開膀子,連最起碼的和平接觸一下都沒有,直接開幹。
“沒有,希望烏孫不會成為我們無償援助的第一個。有了一個開頭……那將會形成慣例。”‘蒙’恬內心裏其實有點‘陰’霾,他注視著劉邦,說道:“烏孫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它是一片地勢高的所在,不缺少險峻山地。一步缺乏平原,最為主要的是不缺水源。”
確實,烏孫從軍事角度來講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隻要是牢牢控製住這裏,等於是控製了西邊進入帝國,也減少了草原胡人可能從這裏侵襲帝國本土的可能‘性’。
烏孫西邊是那些名字比較長的中亞國家,南邊是盆地(吐穀渾),再南邊就是帝國一直沒辦法實施占領的高原(藏地),北邊越過一些沙漠和戈壁則無垠的廣大草原。
帝國要是不對烏孫實施占領,所謂的東方和西方貿易商道等於是不掌握在帝國手中。與‘蒙’恬是從軍事角度出發相比。劉邦看重的是商道的建立,那麽烏孫這塊地盤就必須為帝國所掌握。(..tw無彈窗廣告)
“中樞……不會無償援助烏孫吧?”劉邦其實也並不是那麽確定,他說:“為了達成某些目的,我怎麽覺得中樞有可能會援助烏孫呢?”
‘蒙’恬基本認可劉邦的猜測,皇帝近些年做了不少事情,不管是看得懂還是看不懂,首先帝國越來越強盛是不爭的事實,國家強盛不單單是指軍事力量的強大,還是國庫與民間收入的增加。
皇帝要緩慢地來改變擴張策略,比如需要裁軍的前提下。不再同一時間段同時進行多場會戰級別的戰役,那麽在征北戰役發動之後,除非是必須的前提下,沒可能再發動大型的征西戰役。
在帝國不在西域發動戰役的基礎上。不管是物資還是兵力都沒可能傾向於西邊,就是在這種前提下烏孫有存在的必要。
既然烏孫有存在的必要,中樞就不會百分百地排除無償援助烏孫的可能‘性’,隻是沒可能說按照烏孫提出的清單來,差別是援助多少。
“我沒有忽略的話,帝國近期討論的立法中。關乎到對外事宜必須取得二府和二署的半數通過,然後呈給陛下,陛下若是不表表意見,則以二府和二署的投票結果作為標準?”劉邦很注意一些邸報的,他掐著指頭說道:“執政fu一直認為軍方需要適當地約束,不會同意在征北戰役發動的同時開啟征西戰役……至少是不會同意西域的帝**隊有什麽太大的動作;太尉署近期被裁軍的事情攪得有些複雜,安排退役複員那些事都忙不過來,怎麽都沒有功夫管西域的事情;將軍府倒是會同意西域大動,他們現在是執政fu讚成的,隻要找到漏‘洞’就會反對;檢察署的話語權還不大,他們不會輕易發表意見。”
‘蒙’恬含著微笑靜靜地聽著,心裏在想什麽則不可而知了。
帝國有點怪,特別是皇帝看上去更怪,任何一個君王都恨不得將所有的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帝國皇帝明顯是持續地在將權力平攤下去。
中樞指的皇帝、執政fu、太尉署、將軍府和近期新晉崛起的檢察署,大概是近一兩年皇帝先是不留痕跡地將一些權力的行使權轉‘交’到各個部‘門’,隻是保有決策權,然後沒等大家反應過來,一個叫作“法案”的東西突然就出現了。
法案是什麽玩意?其實懂的人真心不多。
近一兩年大多數官員都發現了一點,他們提出的意見隻要有效,通常是會被記錄並存檔,某一段時間後會被拿出來在大朝會進行討論,隻要不是出現太多人反對,那項建議就會歸納到“補充條例”的檔案裏麵去。
那樣就算完了嗎?不!像是有一些地方官吏收到什麽行政指令,會去詢問民間的群眾,比如哪一項東西好不好,然後進行數據整理。等待收集到足夠多的民間意見,那項“補充條例”就會被某個官員提出以律法形式確定的方式,正式成為律法的一部‘門’。
好高級好先進的樣子啊?但不得不說的是,這種事情還真就不顯得特殊,不就是換成了以前的民間三老收集意見向地方官府匯報,然後再由地方官府匯集向中樞,經由中樞的討論再選出可執行的意見。形成國家律法的一部分嘛!
帝國改了一下方式,是先建立起一個框架,由上而下向民間收集類似於民調之類的數據,但其實根本意義上是屬於“換湯不換‘藥’”的一種。由被動轉為主動。
如果說帝國近期的改變隻有關於法案的確定方式那就太簡單了,皇帝以前對軍權最為重視,其它方麵雖然是一手抓住但卻很少在細節上進行‘操’控,最多就是在大方向上進行把關。近幾年來皇帝已經不再提出什麽建設方案,甚至連細節都已經不再過問。隻是仍然保留著把關的權力,但是已經有兩個年頭不再否則任何民政提案。
文官集團會喜歡皇帝放權,因為隻有放權的皇帝才能夠讓文官係統擁有更多的自擇權。不說文官集團追求自擇權到底是基於什麽出發點,但有一點可以絕對的確認,那就是文官集團的思維通常都比較活躍,他們有太多太多的理念想要完成,前提就是擁有治理選擇權。
武將集團估計才是最不希望皇帝放權的集體,特別是皇帝“專寵”軍方為前提之下,一個強硬把控所有權力的皇帝才會是武將集團最為樂意的。從某些方麵來說,軍人的特‘性’就是服從強大領導者。除非是有什麽難以告人的野心,否則都希望能夠有一名傾向於自己的強權人物來進行庇護。
包括勳貴集團也不希望皇帝過度放權的情況,隻要不是皇帝太‘混’賬或者勳貴有野心,不然皇帝和勳貴其實應該是最天然的聯盟,畢竟都做到勳貴這一階級上來了,隻有社會形態保持固定,他們才能安然地享受富貴,甚至子孫後代也能更久地被餘蔭所保護。
‘蒙’恬卻是不能表達什麽,他畢竟與沒有軍職的劉邦不同。
呂哲從建立軍隊的那一刻起就留下了“後‘門’”,既是類似於政~委角‘色’的典校。後麵也發展出了隻對皇帝負責的軍隊法官(憲兵)這種係統,對於一些有野心的人最為難受的是軍餉製度的確立。
軍隊的思想、行為、福利,三樣東西都被皇帝給牢牢地掌控,注定皇帝對軍隊的控製力會無限提高。同時。因為文官日益明顯對軍方產生的壓製思想也注定了一點,那就是軍方會無限渴望得到來自皇帝的支持。
如果說皇帝隻是在思想、行為和福利上在對軍方施加影響絕對是錯了,還有那個一個固定時間將領調動的慣例為某些事情上了一些保險,注定了哪怕是有領軍人物想要反叛不會那麽輕易。
在這種現實背景之下,皇帝掌握了絕對的武力,估計也正是這樣才對地方官進行最大的放權?
“聽聞。一項關於設立上、中、下三院的議題也在帝都熱烈討論?”劉邦臉上帶著垂涎,他說:“上院是由勳貴組成,占了總席位的百分之三十五;中院是由有產者組成(工廠主),占百分之三十;下院是由民間組成?”
那個“民間”隻是一個統稱,實際上包含了幾乎所有群體,但其中固定的四成是軍方傷殘退役的士兵。
關於上、中、下三個院隻是被呂哲拋出去,連正式的議案都不是,那又是呂哲思考“長治久安”的一項嚐試。
“是有這麽一回事的。”‘蒙’恬有過特別的關注,他說:“事情非常複雜,不過聽說遙遠的希臘已經在執行類似的治理?”
劉邦就是知道希臘的很多國家都有元老院什麽之類的玩意才會垂涎的嘛!他聽使節團的一些希臘裔講,在一些希臘的國家中,國王並不是最大的,有些還是神職人員最大,有些是議院議長。
實際上吧,劉邦真沒搞懂什麽議院議長是什麽玩意,對神職人員比國王還大也表示不能理解,但並不妨礙他想要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人,特別是能夠在一些事情上可以左右國家的走向?
神職人員?這個稱呼要是在十年前,大概會是被理解成“巫”,因為華夏也隻有“巫”是‘侍’奉神靈的一種職業,而“術士”其實根本不被認為能和神靈扯得上關係。至於“道士”?現在有道士嗎?黃老學派還沒有轉職,哪裏有什麽道士。
目前帝國有神職人員,不過他們‘侍’奉的不完全是神明,主要是擔任一些陵園的職位,如在國家建立的烈士園任職祭師。
民間的喪葬業務,以前是墨家和儒家搶著幹。現在墨家幾乎沒落,沒沒落的也轉到了“工”這一個行業,基本不再‘插’手喪葬。儒家?他們覺得自己的檔次變高了,也根本不再‘插’手喪葬,畢竟都是識字的讀書人了嘛!(搞得好像其他人不識字似得)
說得越多,劉邦的心情就越鬱鬱,這種鬱鬱是隨著徐誌和韓信撤軍回來更加重了。
“隻斬首一千四百級?冒頓和宛國那邊的騎兵根本不進行正麵‘交’戰?”劉邦似乎記得‘蒙’恬也透‘露’了一些征北兵團那邊類似的情況。
韓信蹙眉說道:“是的,他們現在並不與我們做正麵的‘交’戰,整個過程都是在運動中進行。”頓了頓,帶著思索,像是在自言自語:“我們的突擊騎兵很難在運動戰中追上完全的輕騎兵,必須想辦法改變這種情況,不然戰事極為可能長久化。”
劉邦不懂軍事,他隻知道一點,征北兵團那邊打得越久,帝國重新將注意力轉到西域就得需要更多的時間,而他們就會被拖在西域更久。
“宛國那邊在戰後派出了一支使節隊伍。”韓信重新看向劉邦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副愁眉苦臉的表情。他說:“那支隊伍中也有冒頓的人。他們似乎是想要與帝國取得和平?”
“啊?”劉邦聽得一愣,比較困‘惑’地問:“和平?什麽和平?”
韓信並不關心那些,隨口說道:“信並不是那麽清楚,好像是宛國和冒頓願意付出一些代價,尋求與帝國解除戰爭狀態什麽的。”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
“整個烏孫的資源合起來,肯定是要超過一億貫的,對吧?”劉邦臉上笑得有些輕浮,他說:“他怎麽就那麽敢開口?”
‘蒙’恬一臉的無語,他也好奇難兜靡怎麽就那麽敢開口。<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tw</strong>-79-
烏孫送了兩個王‘女’正在前去帝國的路上,隨同的有三百匹‘精’挑細選的寶馬,另有一些貂皮和其它種類的珍貴皮草。
帝國目前已經開始在醞釀金、銀、銅三進位貨幣體係,大概是一枚二十克重的金幣等於十枚二十克重的銀幣,一枚銀幣等於五百枚三點五克重的銅幣。簡單而言就是,一貫等於二枚銀幣。
烏孫送往帝國的兩名王‘女’,繁星體重八十六斤,白雪體重八十五斤,等於多少金子?考慮到身份特殊,就乘於百倍好了。
三百匹‘精’挑細選的寶馬,實際上它們的價值還就真不是一點半點,特別是能夠作為種馬培養的時候,極為可能創造出一個輝煌的“騎兵時代”。
至於貂皮等其它珍貴皮草,實際上帝國就是缺什麽也不會缺少珍貴皮草,就是一些清單上的附屬品。
“六千六百萬貫要是換成金幣,數量是多少?足夠堆成一座金山了吧!”劉邦怎麽都覺得有些難以理解,他說:“我們……似乎就沒有無償幫助過異邦,是不是?”
‘蒙’恬還真的就很認真地在回憶,無論是秦國或者是哪個戰國,似乎並沒有發生過無償幫助異邦的事情,有的隻是一再地發動戰爭,不然哪能將疆土不斷地增加,且周邊的異族數量也是一少再少。
帝國幹得更加徹底一些,至少之前各個有和異族相鄰的戰國,多多少少是會虛偽與蛇一番。但帝國隻要發現一個領土相鄰的異族都是掄開膀子,連最起碼的和平接觸一下都沒有,直接開幹。
“沒有,希望烏孫不會成為我們無償援助的第一個。有了一個開頭……那將會形成慣例。”‘蒙’恬內心裏其實有點‘陰’霾,他注視著劉邦,說道:“烏孫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它是一片地勢高的所在,不缺少險峻山地。一步缺乏平原,最為主要的是不缺水源。”
確實,烏孫從軍事角度來講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隻要是牢牢控製住這裏,等於是控製了西邊進入帝國,也減少了草原胡人可能從這裏侵襲帝國本土的可能‘性’。
烏孫西邊是那些名字比較長的中亞國家,南邊是盆地(吐穀渾),再南邊就是帝國一直沒辦法實施占領的高原(藏地),北邊越過一些沙漠和戈壁則無垠的廣大草原。
帝國要是不對烏孫實施占領,所謂的東方和西方貿易商道等於是不掌握在帝國手中。與‘蒙’恬是從軍事角度出發相比。劉邦看重的是商道的建立,那麽烏孫這塊地盤就必須為帝國所掌握。(..tw無彈窗廣告)
“中樞……不會無償援助烏孫吧?”劉邦其實也並不是那麽確定,他說:“為了達成某些目的,我怎麽覺得中樞有可能會援助烏孫呢?”
‘蒙’恬基本認可劉邦的猜測,皇帝近些年做了不少事情,不管是看得懂還是看不懂,首先帝國越來越強盛是不爭的事實,國家強盛不單單是指軍事力量的強大,還是國庫與民間收入的增加。
皇帝要緩慢地來改變擴張策略,比如需要裁軍的前提下。不再同一時間段同時進行多場會戰級別的戰役,那麽在征北戰役發動之後,除非是必須的前提下,沒可能再發動大型的征西戰役。
在帝國不在西域發動戰役的基礎上。不管是物資還是兵力都沒可能傾向於西邊,就是在這種前提下烏孫有存在的必要。
既然烏孫有存在的必要,中樞就不會百分百地排除無償援助烏孫的可能‘性’,隻是沒可能說按照烏孫提出的清單來,差別是援助多少。
“我沒有忽略的話,帝國近期討論的立法中。關乎到對外事宜必須取得二府和二署的半數通過,然後呈給陛下,陛下若是不表表意見,則以二府和二署的投票結果作為標準?”劉邦很注意一些邸報的,他掐著指頭說道:“執政fu一直認為軍方需要適當地約束,不會同意在征北戰役發動的同時開啟征西戰役……至少是不會同意西域的帝**隊有什麽太大的動作;太尉署近期被裁軍的事情攪得有些複雜,安排退役複員那些事都忙不過來,怎麽都沒有功夫管西域的事情;將軍府倒是會同意西域大動,他們現在是執政fu讚成的,隻要找到漏‘洞’就會反對;檢察署的話語權還不大,他們不會輕易發表意見。”
‘蒙’恬含著微笑靜靜地聽著,心裏在想什麽則不可而知了。
帝國有點怪,特別是皇帝看上去更怪,任何一個君王都恨不得將所有的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帝國皇帝明顯是持續地在將權力平攤下去。
中樞指的皇帝、執政fu、太尉署、將軍府和近期新晉崛起的檢察署,大概是近一兩年皇帝先是不留痕跡地將一些權力的行使權轉‘交’到各個部‘門’,隻是保有決策權,然後沒等大家反應過來,一個叫作“法案”的東西突然就出現了。
法案是什麽玩意?其實懂的人真心不多。
近一兩年大多數官員都發現了一點,他們提出的意見隻要有效,通常是會被記錄並存檔,某一段時間後會被拿出來在大朝會進行討論,隻要不是出現太多人反對,那項建議就會歸納到“補充條例”的檔案裏麵去。
那樣就算完了嗎?不!像是有一些地方官吏收到什麽行政指令,會去詢問民間的群眾,比如哪一項東西好不好,然後進行數據整理。等待收集到足夠多的民間意見,那項“補充條例”就會被某個官員提出以律法形式確定的方式,正式成為律法的一部‘門’。
好高級好先進的樣子啊?但不得不說的是,這種事情還真就不顯得特殊,不就是換成了以前的民間三老收集意見向地方官府匯報,然後再由地方官府匯集向中樞,經由中樞的討論再選出可執行的意見。形成國家律法的一部分嘛!
帝國改了一下方式,是先建立起一個框架,由上而下向民間收集類似於民調之類的數據,但其實根本意義上是屬於“換湯不換‘藥’”的一種。由被動轉為主動。
如果說帝國近期的改變隻有關於法案的確定方式那就太簡單了,皇帝以前對軍權最為重視,其它方麵雖然是一手抓住但卻很少在細節上進行‘操’控,最多就是在大方向上進行把關。近幾年來皇帝已經不再提出什麽建設方案,甚至連細節都已經不再過問。隻是仍然保留著把關的權力,但是已經有兩個年頭不再否則任何民政提案。
文官集團會喜歡皇帝放權,因為隻有放權的皇帝才能夠讓文官係統擁有更多的自擇權。不說文官集團追求自擇權到底是基於什麽出發點,但有一點可以絕對的確認,那就是文官集團的思維通常都比較活躍,他們有太多太多的理念想要完成,前提就是擁有治理選擇權。
武將集團估計才是最不希望皇帝放權的集體,特別是皇帝“專寵”軍方為前提之下,一個強硬把控所有權力的皇帝才會是武將集團最為樂意的。從某些方麵來說,軍人的特‘性’就是服從強大領導者。除非是有什麽難以告人的野心,否則都希望能夠有一名傾向於自己的強權人物來進行庇護。
包括勳貴集團也不希望皇帝過度放權的情況,隻要不是皇帝太‘混’賬或者勳貴有野心,不然皇帝和勳貴其實應該是最天然的聯盟,畢竟都做到勳貴這一階級上來了,隻有社會形態保持固定,他們才能安然地享受富貴,甚至子孫後代也能更久地被餘蔭所保護。
‘蒙’恬卻是不能表達什麽,他畢竟與沒有軍職的劉邦不同。
呂哲從建立軍隊的那一刻起就留下了“後‘門’”,既是類似於政~委角‘色’的典校。後麵也發展出了隻對皇帝負責的軍隊法官(憲兵)這種係統,對於一些有野心的人最為難受的是軍餉製度的確立。
軍隊的思想、行為、福利,三樣東西都被皇帝給牢牢地掌控,注定皇帝對軍隊的控製力會無限提高。同時。因為文官日益明顯對軍方產生的壓製思想也注定了一點,那就是軍方會無限渴望得到來自皇帝的支持。
如果說皇帝隻是在思想、行為和福利上在對軍方施加影響絕對是錯了,還有那個一個固定時間將領調動的慣例為某些事情上了一些保險,注定了哪怕是有領軍人物想要反叛不會那麽輕易。
在這種現實背景之下,皇帝掌握了絕對的武力,估計也正是這樣才對地方官進行最大的放權?
“聽聞。一項關於設立上、中、下三院的議題也在帝都熱烈討論?”劉邦臉上帶著垂涎,他說:“上院是由勳貴組成,占了總席位的百分之三十五;中院是由有產者組成(工廠主),占百分之三十;下院是由民間組成?”
那個“民間”隻是一個統稱,實際上包含了幾乎所有群體,但其中固定的四成是軍方傷殘退役的士兵。
關於上、中、下三個院隻是被呂哲拋出去,連正式的議案都不是,那又是呂哲思考“長治久安”的一項嚐試。
“是有這麽一回事的。”‘蒙’恬有過特別的關注,他說:“事情非常複雜,不過聽說遙遠的希臘已經在執行類似的治理?”
劉邦就是知道希臘的很多國家都有元老院什麽之類的玩意才會垂涎的嘛!他聽使節團的一些希臘裔講,在一些希臘的國家中,國王並不是最大的,有些還是神職人員最大,有些是議院議長。
實際上吧,劉邦真沒搞懂什麽議院議長是什麽玩意,對神職人員比國王還大也表示不能理解,但並不妨礙他想要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人,特別是能夠在一些事情上可以左右國家的走向?
神職人員?這個稱呼要是在十年前,大概會是被理解成“巫”,因為華夏也隻有“巫”是‘侍’奉神靈的一種職業,而“術士”其實根本不被認為能和神靈扯得上關係。至於“道士”?現在有道士嗎?黃老學派還沒有轉職,哪裏有什麽道士。
目前帝國有神職人員,不過他們‘侍’奉的不完全是神明,主要是擔任一些陵園的職位,如在國家建立的烈士園任職祭師。
民間的喪葬業務,以前是墨家和儒家搶著幹。現在墨家幾乎沒落,沒沒落的也轉到了“工”這一個行業,基本不再‘插’手喪葬。儒家?他們覺得自己的檔次變高了,也根本不再‘插’手喪葬,畢竟都是識字的讀書人了嘛!(搞得好像其他人不識字似得)
說得越多,劉邦的心情就越鬱鬱,這種鬱鬱是隨著徐誌和韓信撤軍回來更加重了。
“隻斬首一千四百級?冒頓和宛國那邊的騎兵根本不進行正麵‘交’戰?”劉邦似乎記得‘蒙’恬也透‘露’了一些征北兵團那邊類似的情況。
韓信蹙眉說道:“是的,他們現在並不與我們做正麵的‘交’戰,整個過程都是在運動中進行。”頓了頓,帶著思索,像是在自言自語:“我們的突擊騎兵很難在運動戰中追上完全的輕騎兵,必須想辦法改變這種情況,不然戰事極為可能長久化。”
劉邦不懂軍事,他隻知道一點,征北兵團那邊打得越久,帝國重新將注意力轉到西域就得需要更多的時間,而他們就會被拖在西域更久。
“宛國那邊在戰後派出了一支使節隊伍。”韓信重新看向劉邦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副愁眉苦臉的表情。他說:“那支隊伍中也有冒頓的人。他們似乎是想要與帝國取得和平?”
“啊?”劉邦聽得一愣,比較困‘惑’地問:“和平?什麽和平?”
韓信並不關心那些,隨口說道:“信並不是那麽清楚,好像是宛國和冒頓願意付出一些代價,尋求與帝國解除戰爭狀態什麽的。”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